•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人為什麼沒有尾巴
2025.01.01
人為什麼沒有尾巴
作者 / 文.周成功 | 陽明交通大學退休教授、圖.陳文盛 | 陽...
661期
過去十年中,愈來愈多研究顯示尾巴影響行走的說法與實際狀況並不相符。2016 年的研究發現,當捲尾猴偶爾要用雙手搬運物品時,必須直立行走,這時尾巴不僅不會造成妨礙,反而是一個很好的支撐杖,讓身體更能保持平衡。
尾骨退化南方古猿演化
從雜交帶發現物種形成的祕密 種間雜交與基因漸滲
2024.11.11
從雜交帶發現物種形成的祕密 種間雜交與基因漸滲
作者 / 郭金泉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退休教授
659期
儘管在魚類中的種間雜交現象屢見不鮮,但過去一般認為這種現象是由於人為干擾等環境變化才偶然會發生。然而,隨著DNA 分析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已清楚地了解到在各種魚類的演化過程中,廣泛存在著種間雜交和基因漸滲的現象...
種間雜交DNA演化
Evolution 的演化
2024.10.01
Evolution 的演化
作者 / 陳文盛|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榮譽退休教授
658期
1859 年初版的《物種起源》全名相當長:《論藉由天擇的物種起源,或生存競爭中有利種族的保存》,書名直接點出達爾文的理論要義。後人稱呼此理論為「演化論」,但是「演化」(evolve)一詞在這本書中卻只出現一次,就在...
達爾文物種起源演化
動物大腦的演化之謎
2024.08.01
動物大腦的演化之謎
作者 / 編輯部
656期
近期一篇刊登於《自然-生態學與演化》(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的新研究顯示,動物的大腦與身體質量呈對數曲線關係,且不同哺乳動物的大腦質量演化趨勢也有所差異,其中僅有靈長目(Primates)、囓齒目(...
哺乳動物大腦身體質量演化靈長目囓齒目食肉目系統發生學人類
極境生機 小小濱鷸&古老的鱟,貫穿億萬年的生態史詩
2023.09.01
極境生機 小小濱鷸&古老的鱟,貫穿億萬年的生態史詩
作者 / 黛博拉.庫雷莫(Deborah Cramer)
645期
將地球上生命的演化訊息拼湊起來後,我們才知道,有機會留下生存紀錄的動植物相當稀少。有些生物具有堅硬的外殼或骨頭,可以承受歲月摧殘,但也只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十三能成為化石。時至今日,我們尚未發現過紅腹濱鷸的...
演化紅腹濱鷸化石冰河期亞種鱟
貓咪為什麼也會確診?新冠病毒與動物的糾葛
2022.09.01
貓咪為什麼也會確診?新冠病毒與動物的糾葛
作者 / 陳貞志/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
633期
2019 年冬日,中國武漢的華南海鮮巿場中瀰漫著一股另人不安的氣氛。12 月初,巿場員工中已經有超過一半的人感染了不明的嚴重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症狀包含發燒、乾咳、肌肉無力、呼吸急促、腸胃道症狀,嚴重者甚至發生頭痛...
COVID-19新冠病毒類冠狀病毒蝙蝠冠狀病毒科蹄鼻蝠演化基因重組動物
利用「三隻腳」攀爬的鸚鵡
2022.07.01
利用「三隻腳」攀爬的鸚鵡
作者 / 編輯部
631期
地球上未曾存在奇數附肢的脊椎動物,不過卻有些動物依舊演化出奇數步態的移動方式,例如鸚鵡。
鸚鵡脊椎動物鳥喙演化三足步態靈長類
象牙化石訴說一萬年前的遷徙故事
2022.07.01
象牙化石訴說一萬年前的遷徙故事
作者 / 編輯部
631期
化石是我們窺探過去最好的材料,而象牙不同於其他化石,伴隨雄象的一生,長期累積不同地理區域的同位素。
象牙化石雄象同位素美洲乳齒象鍶同位素氧同位素演化遷徙行為
為什麼沒有物種 可以演化出超級能力?
2022.04.01
為什麼沒有物種 可以演化出超級能力?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陽明微免所,曾任職UCLA和...
628期
► 由於受制於生殖成就,生物的演化作用體現在生物個體的整個身體,而不是在個體的某個單一部件上,為了不破壞身體的平衡,個體不會特別改良身體某個部件,以突顯某方面的能力。 ► 生物演化是一個累積的過程,因此生物...
生物演化代價成本效益自然選擇邊際分析淨效益機會成本物種演化包袱
中興大學團隊研究多脈卷柏 解析植物小葉的演化歷程
2022.02.15
中興大學團隊研究多脈卷柏 解析植物小葉的演化歷程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82期
葉子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們可以透過光能將水、二氧化碳轉變成碳水化合物。而生態系中的生物再通過食用,吸收植物中所儲存的能量,藉此在地球上生存。
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碳水化合物生態系生物維管束植物小葉大葉石松類植物演化
為什麼候鳥的羽毛顏色比較淺?
2022.01.04
為什麼候鳥的羽毛顏色比較淺?
作者 / 編輯部
625期
鳥類的羽毛具有保暖、保護色等功能,有些鳥的鮮豔羽毛也能幫助求偶,而對於需要長時間飛行的候鳥來說,羽毛還有個重要的用處——散熱。
鳥類羽毛候鳥氣候演化物種體溫
音樂改變了意識狀態?「出神」的腦科學研究
2021.11.30
音樂改變了意識狀態?「出神」的腦科學研究
作者 / 蔡振家/臺大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著有《另類閱聽:表...
624期
聆聽某些音樂時,你曾體驗過一種喪失自我感受,無法妥善控制思想或行為的狀況嗎?這種感受被心理學家稱為「出神」。今年一群加拿大認知神經科學家們發現,當音樂導致出神狀態時,身體感覺的改變可能跟右腦角回的活化有關...
音樂演化出神狀態意識科學腦造影功能性磁振造影神經網路神經科學去個人化
達爾文不是最先使用「evolution」一詞的人!
2021.07.01
達爾文不是最先使用「evolution」一詞的人!
作者 / 許家偉/生物系和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畢,學術研究領...
619期
「演化」的英文是「evolution」,但最早使用該詞的並非達爾文。事實上,早在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第六版出版的200多年前,就已有人開始使用「evolution」一詞。17世紀中葉的英國文學及哲學界,以「evolution」代表「歷史...
生物演化evolution達爾文哈勒邦納塞爾錢伯斯史賓塞
達爾文與華萊士的功績與誤判
2021.05.31
達爾文與華萊士的功績與誤判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陽明微免所,曾任職UCLA和...
618期
關於演化論的研究,達爾文已研究多年,但他卻一直未有將其出版與發表的準備。直到1855年,華萊士發表了一篇關於物種起源問題的論文後,達爾文才在朋友的催促與勸說下,於1858年的林奈學會共同發表兩人的研究。兩人獨力發...
生物學達爾文華萊士進化論演化砂拉越法則論文物種起源華萊士線演化筆記本達爾文-華萊士獎章林奈學會
鳥類真的有括約肌啦!你們都誤會了!
2021.05.01
鳥類真的有括約肌啦!你們都誤會了!
作者 / 陳昱慈/威斯康辛大學生物系學士,維吉尼亞聯邦大學神...
617期
下半身擁有生殖、泌尿、排便三大功能分開的孔洞,是大多數哺乳類特有的演化特徵,其他的脊椎動物包括鳥類、爬蟲類等下半身都只有一個三合一多功能的洞,稱為泄殖腔。人類的肛門外括約肌由會陰的四層肌肉——皮下層、外層...
括約肌泄殖腔軸下肌群演化骨盆鳥類
鱷魚是不是忘記演化了?
2021.03.01
鱷魚是不是忘記演化了?
作者 / 編輯部
615期
目前存活的鱷魚種類約28種,並與白堊紀淡水生活的古代鱷魚長得非常相似。事實上,史前時代曾出現過許多種鱷魚,但現代的鱷魚種類卻沒有過去來的多元。
鱷魚演化史前時代間斷平衡偽鱷類外溫動物
消失的基因─細菌和昆蟲的共同演化關係
2020.11.01
消失的基因─細菌和昆蟲的共同演化關係
作者 / 韓喬融/臺灣大學昆蟲系碩一,從昆蟲和微生物的角度看...
611期
共生菌在昆蟲體內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某些昆蟲若缺少共生菌則無法正常生長。由於昆蟲體內相較於外界環境來說較為穩定、安全且單調,細菌間的水平基因轉移機會下降,再加上共生菌DNA在複製過程中的基因隨機突變、基因...
基因共生菌細菌演化共生現象沃爾巴克氏體
靈長類動物的神經研究
2020.09.10
靈長類動物的神經研究
作者 / 撰文|陳志揚。
465期
想瞭解人類如何感知世界、思考以及轉化為行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研究其他靈長類動物,因為牠們在演化上與人類最為接近。在國外,靈長類研究領域非常廣泛,尤其是神經科學領域,從基本的感覺、運動乃至於認知、語言與疾病...
靈長類動物神經科學瞳孔上丘演化獼猴狨猴腦波
達爾文你來─用演化觀點改變癌症治療策略
2020.06.29
達爾文你來─用演化觀點改變癌症治療策略
作者 / 李岳倫∕任職於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粒線體暨腫...
607期
150 年前,由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 Darwin)發表的進化論,當中所提及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相信也是現代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而自1990 年代開始,科學家將癌症的發生視為一種演化(evolution)的結果,並提出...
癌症演化癌症治療
自然選擇不是演化的唯一機制
2020.05.01
自然選擇不是演化的唯一機制
作者 / 許家偉/生物系和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畢,學術研究領...
605期
物種的演化過程除了自然選擇之外,其實另有其它機制,例如人工選擇、性徵選擇、基因流動與遺傳漂變。自然選擇可以讓物種某個基因普及化,並延續到後代;同理,人工選擇及性徵選擇也能達到相同效果。至於基因流動與遺傳漂...
自然選擇演化基因對偶基因等位基因中性理論人工選擇
演化不只是一種淘汰機制
2020.02.01
演化不只是一種淘汰機制
作者 / 許家偉/生物系和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畢,學術研究領...
602期
演化的主要機制──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 是以外在環境作用在生物身上作為篩選標準的力量,這股力量統稱為選擇壓力(selective pressure)或演化壓力 (evolutionary pressure),然而,物種間持續的互動其實...
演化軍備競賽抗生素選擇壓力物種
沒什麼用途,藏起來也好? 不見得所有生命現象都是適應性的結果
2020.01.01
沒什麼用途,藏起來也好? 不見得所有生命現象都是適...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陽明微免所,曾任職UCLA微免...
601期
達爾文隨小獵犬號(HMS Beagle)抵達加拉巴哥群島 (Galápagos Archipelago),島上的鬣蜥、陸龜和芬雀跟南美洲大陸(其實都是來自南美洲大陸)有一定的相似度,這讓達爾文明白:雖然物種來自共同的祖先,但會因應環境...
生命演化基因偽基因性狀
基因之上,演化之下從生物觀點雜談兩性
2019.09.01
基因之上,演化之下從生物觀點雜談兩性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597期
1970 年代,在美國的臺灣留學生,將對學術知識的渴求,轉化成自身熟悉的文體撰寫。在一顆顆緊密排列的鑄字背後,轉印成 一本本的《科學月刊》, 記錄著當年珍稀的新知。 50 年後的今日,印刷技術不再是制式的活版印刷,...
基因演化生物觀點兩性性別有性生殖
如何逃出「目的論」 這個漩渦看演化
2018.08.01
如何逃出「目的論」 這個漩渦看演化
作者 / 許家偉/生物系和微免所畢,學術研究領域從細胞生化到...
584期
有人指摘「某個物種『演化出某項本領』」,這種話似乎已違反了演化 沒有目的性的精神,筆者也曾在瀏覽網路時見網友評論道:「連專攻生 物的研究生、教授都說出『某某生物為了怎麼樣而演化出甚麼樣的結構』 這類不恰當的...
目的論演化
演化不等於進步
2018.05.01
演化不等於進步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和陽明微免,曾任職於UCLA 微...
581期
人們誤以為演化會使物種越趨進步,然而這種觀念上的謬誤可能導因於不清楚演化的機制,同時也端看每一個人對進步的定義為何。
演化物種
解構自然,論證選擇—— 演化是否隨機發生?
2018.02.01
解構自然,論證選擇—— 演化是否隨機發生?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學碩士)、陽明微免 所(...
578期
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這 個演化的機制可拆成3個步驟 來進行——複製(replication)、 變 異(variation)與選擇 (selection),想知道演化是否 隨機的話,就等於要問 3 個問題:「複製是否隨機?」、「變 異...
演化變異物種
掠食者獨特的面孔具相對應的行為特徵
2018.01.01
掠食者獨特的面孔具相對應的行為特徵
作者 / 編輯部
577期
許多哺乳類掠食者都擁有獨特的面孔、 或在胸口有特殊的圖樣,如眼鏡熊 (spectacled bear)眼睛周圍滾出的大一 塊黑色圓圈、或是非洲果子狸(african civet)脖子上那條明暗交錯的「項鍊」。
掠食者演化面孔行為
愛丁堡研究團隊發現當氧氣量低時 會促使海洋生物演化
2017.12.01
愛丁堡研究團隊發現當氧氣量低時 會促使海洋生物演化
作者 / 編輯部
432期
動物需要在有氧的區域才能存活,海中的生物也是如此。而近期,由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的一項最研究發現,在遠古時期缺乏氧氣的海洋中能幫助海中生物的演化。
氧氣海洋生物演化
傷口癒合速度 白天晚上大不同
2017.12.01
傷口癒合速度 白天晚上大不同
作者 / 編輯部
576期
生物除了大腦可控制其生理時鐘外,各器官也有自己的生理時鐘。由英國劍橋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生物學家奧尼爾(John O'Neill)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究具有獨立生理時鐘的纖維母細胞 (fibroblast,傷口癒合...
傷口癒合速度演化
 壓力與差異的成就——自然選擇三步曲
2017.12.01
壓力與差異的成就——自然選擇三步曲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學碩士)、陽明微免所(博...
576期
很多人以為「演化是隨機的」, 要解除這個謬誤,就得先剖析達爾文演化論的機制 ——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我們說的「隨機」,就像擲骰子、轉 輪盤、買樂透一樣,毫不確定、無法預測。還好,「演化是隨機的」這...
演化基因樺尺蛾
  • 1
  • 2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