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購買科月
訂閱科月
投稿須知
各期目錄
進階搜尋
訂閱電子報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科技報導
評論
精選文章與其他
活動訊息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科技報導
評論
精選文章與其他
活動訊息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22.06.19
【快訊】2022 年第五屆唐獎生技醫藥獎
作者 / 編輯部
2022 年第五屆唐獎生技醫藥獎由成功開發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mRNA 疫苗的三位關鍵科學家:卡里科(Katalin Kariko)、魏斯曼(Drew Weissman)、庫利斯(Pieter Cullis)獲獎。
唐獎
生技醫藥獎
mRNA疫苗
卡里科
魏斯曼
庫利斯
COVID-19
SARS-CoV-2
2022.06.15
第四劑COVID-19疫苗開打了,由以色列經驗初窺第四劑的...
作者 / 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人...
486期
臺灣於今(2022)年5月16日起開放部分對象接種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第二次追加劑,即俗稱的第四劑COVID-19疫苗。第四劑有效嗎?持久嗎?保護效力到底如何?
疫苗
第四劑疫苗
COVID-19
COVID-19疫苗
以色列
2022.06.15
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發明人名單 從莫德納與NIH專利爭議談...
作者 / 林殷如/專利師、群帆有限公司總經理。
486期
近期臺灣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不斷升高,政府呼籲民眾應盡快接種疫苗,其中莫德納(Moderna)疫苗便是多數國人施打的疫苗之一。莫德納公司與其他參與疫苗競賽的大型知名製藥公司不同,它成立於2010年...
COVID-19
緊急使用授權
莫德納疫苗
科學
mRNA序列
專利權
產官學研
學術期刊
2022.06.15
糖尿病藥物與糞便微生物移植 可以抗老化嗎?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86期
「生老病死」一直被認為是生命必經、難以避免的過程,不過隨著生醫領域的進展,科學家對於老化的機制逐漸有了更多了解。近期有許多關於老化的研究也為人們揭開了未來減緩,甚至是克服、逆轉老化的可能性。
糖尿病
老化
長壽飲食
碳水化合物
蛋白質
心血管功能
再生醫學
轉錄因子
山中因子
2022.06.15
大麻如何影響心血管系統?臺大藥理所解密藥理機制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6期
大麻在臺灣為第二級毒品,也是世界上普遍濫用的藥物之一。目前已知人們服用大麻後,大麻裡的Δ9-四氫大麻酚(Delta-9-tetrahydrocannabinol, Δ9-THC)會與人腦中的第一型大麻受體(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 1,CB1)...
大麻
藥物
Δ9-四氫大麻酚
大麻受體
大麻酚藥物
娛樂性大麻菸
醫藥用大麻
藥理機制
細胞
大豆異黃酮
2022.06.15
猴痘病毒入侵歐美各國 目前我們對它有多少了解?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86期
猴痘(monkeypox)是一種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所引發的人畜共通疾病,於1958年由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室的猴子身上發現。
猴痘
猴痘病毒
人畜共通疾病
新型冠狀病毒
氣溶膠
飛沫傳播
天花病毒
電子顯微鏡
病毒株
DNA
RNA
環型疫苗接種
2022.06.01
科學家首次在月球土壤中種植出植物
作者 / 編輯部
630期
充足的陽光、適當的環境溫度、肥沃土壤等條件是一株植物長得頭好壯壯的關鍵。想像一塊貧瘠、缺乏雨水、不是遭到陽光直射就是完全沒有太陽的土地,有辦法讓植物存活嗎?
植物
阿波羅11號
阿拉伯芥種子
土壤
有機物質
遺傳學技術
月球
礦物質
2022.06.01
從致幻植物合成的新型精神藥物成分
作者 / 編輯部
630期
僅生長在巴布新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與澳洲北方的白玉蘭(Galbulimima belgraveana)是一種致幻植物,它的樹皮長期以來都被當地土著用於治療和宗教儀式。
白玉蘭
致幻植物
化合物
生物學
化學原理
GB18
腦細胞
鴉片類受體
止痛藥
憂鬱症
焦慮症
藥物
2022.06.01
防曬乳成分「二苯甲酮- 3」為什麼會傷害珊瑚和海葵?
作者 / 編輯部
630期
過往許多論文皆指出,防曬乳中的某些化學成分會傷害珊瑚,近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找出其中一項可能的原因。二苯甲酮- 3(oxybenzone)的化學結構使它能夠吸收紫外線,防止對皮膚細胞的傷害,是一...
防曬乳
化學成分
珊瑚
二苯甲酮-3
化學結構
紫外線
皮膚細胞
海葵
真蕈珊瑚
自由基
珊瑚白化
共生藻
生態系統
2022.06.01
異位性皮膚炎是微生物在作怪?認識皮膚上的細菌室友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630期
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細菌。不管是我們觸碰到的物品還是迎面而來的空氣,都可能帶有細菌。因此,當我們的皮膚與外界環境接觸,便有相當大的面積可讓細菌附著並成為皮膚上的住民。這些細菌到底是些什麼傢伙,對我們又會...
皮膚
微生物
細菌
表皮葡萄球菌
異位性皮膚炎
蛋白絲線
抗菌胜肽
常駐菌
細胞
表皮葡萄球菌
痤瘡丙酸桿菌
丙酸桿菌屬
2022.05.15
幫助工作流暢讓手術更安全!麻醉評估App EVAN 2獲德國...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5期
在醫療上,妥善進行手術麻醉會經歷複雜的步驟。身為「手術安全守護者」的麻醉科醫師,需要精準的評估患者狀況,以量身訂製麻醉計畫,並提供手術患者最佳的麻醉照護。麻醉科醫師在判斷患者狀況時,除了現場的生理監測器,...
醫療
麻醉科
手術麻醉
生理監測器
病歷資料
資訊系統
麻醉評估系統
2022.05.15
陽明交大傳統醫藥研究所開發「淨冠方」,動物實驗顯示...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5期
隨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引起眾人矚目,許多研究也著力於開發抑制症狀、加快疾病復原的藥物,更有不少學者轉向研究「老祖宗的智慧」——中藥,希望能參考中醫理論尋求冠狀病毒的解方。
COVID-19
疾病
藥物
症狀
病毒
細胞
實證科學
中藥
草藥
SARS
冠狀病毒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
肺部細胞
疫苗
淨冠方
2022.05.15
鹿也要被捅鼻子?COVID-19在野生鹿群間的傳播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85期
過去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都會與獵人合作監測鹿群,藉此管理鹿群數量與管控野生動物間的傳染病傳播。近幾個月以來,科學家針對北美的野生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進行了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檢測,發現...
科學
野生白尾鹿
COVID-19
野生動物
膜蛋白
Omicron變異株
病毒
抗體
騾鹿
2022.05.15
都會區空汙的嚴重警訊!空氣汙染將影響年輕人的心血管...
作者 / 整理報導|陳儀珈。
485期
隨著臺灣社會的高度工業化與都市化,空汙議題不容忽視,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簡稱臺大醫院)於今(2022)年4月1日舉辦「研究空氣汙染對年輕人心血管健康的不良影響」記者會,由環境暨職業醫學部蘇大成教授率領研究團...
空汙議題
環境汙染
心血管健康
DHBMA
動脈硬化
懸浮微粒
2022.05.15
異常的星狀膠細胞 可能導致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行為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85期
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種發育障礙,特徵為社交溝通受損、限制性的重複行為、認知缺陷。由於人們對大腦早期發育時所參與疾病進程的細胞類型缺乏了解,使得目前治療ASD的方法仍然非常有限。
自閉症類群障礙
大腦早期發育
神經元
星狀膠細胞
重複行為
記憶缺陷
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神經發育
精神疾病
2022.05.13
除了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外的第三種細胞分裂模式?中研...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85期
顛覆過往百年來的細胞分裂研究新發現!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研院細生所)助研究員陳振輝團隊,發現斑馬魚(Danio rerio)發育時的一種獨特細胞分裂方式,在分裂過程不需要複製遺傳物質(DNA),...
細胞分裂
斑馬魚
DNA
無合成分裂
體細胞
有絲分裂
減數分裂
有性生殖
2022.05.03
「清零」或「共存」不是關鍵,有沒有打疫苗才是重點...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85期
今(2022)年4月,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的第三年,Omicron變異株突破臺灣的防線,單日本土確診破萬、屢創新高。而政府面對這波疫情的後續應對,所謂的新臺灣模式該選擇「共存」還是「清零」?先讓我們先看...
COVID-19
確診數
清零
與病毒共存
疫苗
上海
香港
2022.05.01
微孢子蟲來襲 入侵種螞蟻的惡夢
作者 / 編輯部
629期
入侵種(invasive species),是指由人類引入而因此破壞當地生態的外來物種,例如臺灣的入侵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其實不只是臺灣,入侵種螞蟻在世界各地都造成了危害,除了被咬到的地方會疼痛過敏之外,牠們還...
螞蟻
入侵種螞蟻
生態
外來物種
紅火蟻
黃褐瘋蟻
經濟
生態
微孢子蟲
菌絲
宿主細胞
2022.05.01
音樂也可以陶冶「豬」性情?
作者 / 編輯部
629期
你喜歡聽什麼類型的音樂?溫和的爵士樂令人紓壓,恐怖電影配樂則使人緊張,音樂時常引領我們當下的情緒。不過除了人類,其他動物也會因為音樂改變心情嗎?
豬
音樂
爵士樂
情緒
動物福祉科學
動物
動物生理
動物心理
2022.05.01
注意蟲蟲危機!文物害蟲其實就在你我身邊?
作者 / 林蘭東/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副教授、中華文化...
629期
喜歡昆蟲的人,聽到「有蟲!」就想找出牠們,抓到手上瞧一瞧、逗一逗。其實地球上具有超過100萬種昆蟲,而你我身邊經常出現的蟲,每一種都有可能危害文物。光是昆蟲「爬」過文物這件事,就可以把蟲的排泄、排遺,或是蟲...
昆蟲
真菌
孢子
細菌
文物害蟲
琥珀
蜚蠊
蟑螂
卵鞘
生物
白蟻
2022.05.01
腸一腦軸線 腸道細菌與大腦的對話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629期
大腦通常被視為身體的總指揮中心,不過我們身體中有個器官,其實也深深影響著大腦。你聽過「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嗎?
腸道
神經細胞
神經傳導物質
細菌
腸道細菌
大腦
自主神經系統
神經網路
迷走神經
短鏈脂肪酸
葡萄糖
碳原子
2022.05.01
不再當四眼田雞!拯救近視眼的雷射手術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629期
你常覺得遠處的景物看不清楚,總是要瞇著眼看東西嗎?這些都是近視的典型症狀。近視通常在6 ∼ 14歲之間出現,多數人於20歲後趨向穩定。目前尚未釐清近視出現的原因,但戶外活動時間較長的兒童,近視的風險較低,不過仍...
近視
角膜
眼球
雷射治療近視
視網膜
微創角膜透鏡提取術
水晶體
光線
2022.04.15
個體為什麼會相互競爭?解密大腦中驅動競爭行為的神經...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84期
動物在群體內的行為,通常受到社會、經濟、環境之間複雜的交互作用所影響,而這些因素也影響了個體在群體中競爭成功的能力。然而,影響社會群體中個人行為的細胞機制,至今仍為未解之謎。
動物
社會群體
個人行為
細胞機制
神經元
神經細胞
前扣帶迴皮質
神經認知疾病
2022.04.01
全球暖化將導致季節性過敏更加嚴重?
作者 / 編輯部
628期
你有過敏症狀嗎?季節性過敏是常見的過敏種類之一。由於季節交替,植物產生的花粉和黴菌孢子等過敏原,可說是過敏者的惡夢。
過敏症狀
季節性過敏
過敏原
全球暖化
植物花粉
黴菌孢子
二氧化碳
2022.04.01
結合生物學、統計學、資訊學的科學生物資訊學是什麼?
作者 / 林志鵬/現職英華達醫療電子事業部資深經理,銘傳大學...
628期
生物資訊學是一種結合生物學、資訊學、統計學的科學。生物資訊的資料主要來自於傳統生物實驗數據,再搭配各種物理化學特性,透過電腦軟體將整合資訊整理、發現新的生物法則,進一步解決生物或醫學問題。目前生物資訊學處...
生物資訊學
生物學
資訊學
統計學
數據
蛋白質
人類基因體計畫
DNA
次世代定序
2022.04.01
用程式寫未來的精準醫療 生物醫學資訊科技帶領醫療數...
作者 / 張明台/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資訊工程學位,現為「亞大...
628期
生物醫學資訊科技,是一項結合生物資訊學及現代資訊科技的技術領域。透過雲端運算與開源軟體,生物醫學資訊科技將實現精準醫療,在未來提供全新的醫療照護服務。根據全球基因體學和健康聯盟預測,2025 年臨床醫療場域將...
生物醫學資訊
科技
基因定序
次世代定序技術
雲端運算
醫療
半導體產業
自動化電子設計
基因檢測
2022.04.01
以「次世代定序」完成精準醫療,更能協助生命科學領域...
作者 / 趙盈婷/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系統生物與生物資...
628期
1977 年,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發明了第一代核酸定序技術「鏈終止法」。他利用雙去氧三磷酸核苷酸(ddNTP)終止DNA 合成,再藉由分析終止的產物片段反推其序列,使用方法簡單、快速,且反應成本較低。 2005 年,次世代定...
核酸定序
次世代定序
雙去氧三磷酸核苷酸
人類基因體計畫
DNA
桑格定序
橋式聚合酶鏈鎖反應
微生物
精準醫學
2022.04.01
學習生物資訊學 要具備哪些能力?李御賢教授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
628期
生物資訊學是一種利用資訊方法分析生物資料,藉以理解生命現象的學問。它的研究命題範圍相當廣泛,涵蓋了DNA、RNA、蛋白質等3個層次。
生物資訊學
DNA
RNA
序列組裝
計算生物學
次世代定序
臺灣精準醫療計畫
基因學
基因體學
2022.04.01
狼心狗肺不是夢!將豬心裝進人的身體?人類對異種器官...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628期
17世紀,法國醫師開始嘗試將動物的血液輸入人體;19世紀時,則出現首次將豬的眼角膜植進人眼的紀錄,但以上嘗試無一成功。每個人的細胞表面,都有能作為白血球查戶口時的「身分證」。若白血球發現某細胞表面的身分證顯示...
動物
白血球
細胞
基因改造
器官
血液
腎臟
免疫學
靈長類
器官移植
免疫系統
2022.04.01
為什麼沒有物種 可以演化出超級能力?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陽明微免所,曾任職UCLA和...
628期
► 由於受制於生殖成就,生物的演化作用體現在生物個體的整個身體,而不是在個體的某個單一部件上,為了不破壞身體的平衡,個體不會特別改良身體某個部件,以突顯某方面的能力。 ► 生物演化是一個累積的過程,因此生物...
生物
演化
代價
成本效益
自然選擇
邊際分析
淨效益
機會成本
物種
演化包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資料總數:103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