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24.09.16
新冠病毒如何重塑我們對細胞與免疫的認 知?《細胞之...
作者 / 編輯部
512期
無症狀/症狀出現前傳播。指數成長。這兩個大流行的關鍵因素已經透過那份看似無害的報告確定。第三個因素很快就會十分明顯:不可預測的神祕致命性。到那個時候,誰還沒看過武漢那位勇於揭露首批病例的眼科醫師用手機拍的...
新冠病毒
SARS-COV2
免疫啞火
2024.07.15
為什麼有些人不易受感染? 解讀免疫系統遭遇新冠病毒...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11期
新冠病毒(SARS-CoV-2)從2019年開始在全球肆虐,但為何有些人容易被感染、有些人則不會?荷蘭癌症機構(The Netherlands Cancer Institute)林德博姆(Rik Lindeboom)研究團隊,近期在《自然》(Nature)期刊發表對未...
新冠病毒
防疫措施
免疫學
感染
鼻咽拭子
先天性免疫
抗原呈現細胞
早期免疫反應
2023.08.01
COVID-19後遺症- 為什麼會「腦霧」?
作者 / 編輯部
644期
在長新冠症候群(long COVID)中,「腦霧」(brain fog)是指頭痛、健忘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但目前尚不清楚感染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後為什麼會引發腦霧,讓許多人感到不安。
新冠病毒
長新冠症候群
腦霧
2023.06.01
確診後仍久病不癒?解析「長新冠」症狀和致病因子
作者 / 齊嘉鈺/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
642期
距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宣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為大流行疾病已經過了三年,全世界都在努力掙脫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簡稱新冠病毒)帶來的威脅,讓生活能繼續往前走。
COVID-19
長新冠
新冠病毒
內分泌
免疫系統
2022.09.21
找出基因在人體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作者 / 整理撰稿|林承勳
634期
《基因啟示—解碼與編輯》節目架構以「基因」為主,科技為輔,探討小至個體、大至整個社會所衍伸出的各種因果。節目的第一集就要從新冠疫情的變種病毒切入,揭開「基因」的神祕面紗。
基因啟示
基因
新冠病毒
孟德爾
遺傳
赫雪
蔡司
疫苗
基因突變
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
定序
2022.09.16
新冠病毒為什麼能誘發快速、急性呼吸道症狀?國衛院發...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89期
目前仍持續延燒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迄今已超過六億人遭受感染。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簡稱新冠病毒),主要是藉由病毒表面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與人類呼吸系統上皮細胞表面的血管收縮素轉化酶...
新冠病毒
棘蛋白
蛋白激酶
GLK
泛素化降解機制
ACE2蛋白
血清檢體
2022.09.01
貓咪為什麼也會確診?新冠病毒與動物的糾葛
作者 / 陳貞志/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
633期
2019 年冬日,中國武漢的華南海鮮巿場中瀰漫著一股另人不安的氣氛。12 月初,巿場員工中已經有超過一半的人感染了不明的嚴重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症狀包含發燒、乾咳、肌肉無力、呼吸急促、腸胃道症狀,嚴重者甚至發生頭痛...
COVID-19
新冠病毒
類冠狀病毒
蝙蝠
冠狀病毒科
蹄鼻蝠
演化
基因重組
動物
2022.07.15
造成新冠長期症狀的三種可能理論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87期
嚴重特殊傳染病肺炎(COVID-19)疫情已延燒兩年半,截自今(2022)年7月6日為止,全球的染疫人數已突破5.51億。
新冠病毒
COVID-19
新冠長期症狀
單光子電腦斷層掃描儀
腸道
腸胃病
免疫學
2022.04.01
電子顯微鏡:揭開肉眼看不見的世界
作者 / 路易吉.拉斯波里尼(Luigi Raspolini)/荷蘭賽默飛...
628期
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受限於光的波長,為了獲得更精細的影像,科學家利用電子束製造了電子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是光學顯微鏡的1000 倍之多,甚至可以達到奈米等級。電子顯微鏡主要分為SEM 及TEM 兩種。前者藉由電子...
電子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
波長
光
電子
電子源
韓德森
電子束
減慢原子振動
蛋白質
新冠病毒
光波
2022.01.15
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對人類的影響有多大?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81期
日前,在南非發現的新冠病毒(SARS-CoV-2)變異株被命名為「Omicron」,儘管各國緊急實施嚴格的新措施,試圖降低飆升的病例數,但非洲和歐洲各國仍抵擋不了Omicron變異株的侵襲。
新冠病毒
變異株
Delta變異株
Omicron變異株
重症率
感染力
抗體
免疫系統
T細胞
2021.11.16
首款COVID-19口服用藥出現?來自科學的雷神之錘-莫納...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9期
「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是一款名稱來自雷神之錘(Mjölnir)的藥物,能降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五成的重症或死亡風險,可望成為第一款對抗疫情的口服用藥。
新冠病毒
藥物
莫納皮拉韋
三期臨床試驗
RdRp
藥理機制
反鏈RNA
變異株
RNA病毒
葉克膜
核苷酸
雷巴威林
鹼基
副作用
病毒複製
2021.11.01
來自海洋的藥物 蔡宗昌院長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曾柏諺/臺灣大學生命科學所碩士生,樂在邊...
623期
海洋擁有許多珍貴的資源,用於對抗病毒的藥物,有一半皆取自於海洋生物。安泰醫院的蔡宗昌院長指出,從1950 年代起,科學家就已在加勒比海海綿中發現可用於藥物的阿拉伯糖苷類化合物。而到了現代,科學家利用人工智慧對...
新冠病毒
T細胞免疫
中和抗體效價
抗病毒藥物
海洋
阿拉伯糖苷類化合物
海洋藥物
天然化合物
摩爾定律
2021.06.15
本土疫情風暴下,COVID-19傳播途徑、公衛防堵疫苗專利...
作者 / 編輯部
474期
自5月起,臺灣陷入本土疫情擴散的困境,期望透過三級警戒減少人員接觸傳播,控制疫情。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公衛
疫苗
三級警戒
2021.06.15
研究顯示COVID-19會通過空氣傳播 應納入相關防疫措施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4期
去年疫情爆發之初,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不認同COVID-19會透過空氣傳播(airborne),甚至在社群媒體上駁斥此為假訊息,因此各國亦遵從其指引,向民眾主要宣導的防疫措施為「口罩」、「洗手」...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空氣傳播
呼吸道疾病
氣溶膠
2021.06.15
一劑疫苗受幾種智財權的保護? 從印度與南非請求豁免...
作者 / 許文馨/恆融智慧財產事務所專利師。
474期
2020年10月20日,作為COVID-19疫情最為險峻的國家,印度及南非對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的《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疫苗
智財
智慧財產權
南非
印度
專利權
2021.06.15
用Google資料看人群移動與COVID-19傳播
作者 / 傅涵/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研究員、倫敦帝國理工學院...
474期
從今(2021)年5月中開始,臺灣陷入新冠疫情開始以來最嚴重的社區感染,由雙北開始延伸至全國進入第三級警戒,呼籲大眾非必要勿外出、勿群聚,希望能減少人流移動、人群接觸來阻止疫情擴散。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疫情傳播
Google
Apple
Facebook
人群移動資料
三級警戒
2021.06.15
新冠病毒基因能否嵌入人類DNA爭議未平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4期
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續嚴峻,在臺灣也因確診病患急速上升,醫療量能吃緊。一般而言,確診病患必須在檢測不到病毒(Ct值34以上),才被認定不具傳染力。但是,我們卻經常在新聞報導上看到有些患者的採檢結果「時陰時陽」或在...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基因
DNA
mRNA
2021.06.15
只有1%接種新冠疫苗,日本真的準備好舉辦奧運了嗎?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4期
原訂於去(2020)年舉辦的東京奧運(Tokyo 2020),因為新冠疫情延至今年舉辦。但眼下距離開幕式剩不到二個月,卻傳出日本確診數急遽上升,美國國務院更於上(5)月底將日本的旅行安全等級升為4級警戒「請勿前往」。儘管...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日本東奧
東京奧運
疫苗
輝瑞
莫德納
阿斯利康
2021.06.15
陽明交大跨國合作 開發COVID-19藥物篩選平台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4期
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已持續一年多,儘管英美各國已有多家疫苗上市,但所生產數量仍無法滿足全球急速蔓延的疫情。隨著臺灣疫情升溫,除了疫苗的開發外,開發COVID-19藥物也刻不容緩。近期,以國立陽明交...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藥物
藥物篩選平台
2021.06.15
成大發現肺泡表面蛋白重組可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4期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除了快篩檢測與施打疫苗疾病預防之外,各方研究團隊也透過分子生物學技術,針對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帶來解方。近期,由成功大學教授王志堯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人類肺泡...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肺泡表面蛋白D
重組片段肺泡表面蛋白D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
ACE2
2021.06.15
中藥清冠一號抗新冠病毒之基礎與臨床研究
作者 / 整理報導|劉姿婷
474期
COVID-19疫情對人類健康與社會經濟造成巨大衝擊,促使各國竭力研發治療方針。我國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以中醫典籍《攝生眾妙方》中記載的「荊防敗毒散」為基礎,進行處方調整,研發10味藥材組成之新複方,命名為「臺灣...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中藥
清冠一號
2021.01.20
COVID-19 疫苗試驗解讀:輝瑞、莫德納與牛津疫苗解析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0期
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席捲全球,其疫苗被視為拯救人類脫離瘟疫的最終武器。疫情爆發將近一週年時,美國生技大廠輝瑞(Pfizer)和莫德納(Moderna),以及英國牛津大學所開發的疫苗,分別提交了數萬人之臨床實驗...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苗
疫苗試驗
輝瑞
莫德納
牛津疫苗
新冠肺炎
2020.12.15
針對COVID-19藥物設計的新工具
作者 / 作者/劉姿婷。
468期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SARS-CoV-2)引起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儼然成為全球最迫待解決的議題。在有效疫苗仍未可取得之際,抗病毒藥物為另一項有潛力的治療方針。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先導化合物
虛擬實境
主蛋白酶
對位虛擬篩選
配體
2020.07.15
判讀肺炎徵狀的AI小幫手-MedCheX
作者 / 蔣榮先/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資訊長、成功大學資訊...
463期
2019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的散播造成全球性的嚴重疫情,各大醫療院所與科研單位都在共同合作來防堵疫情擴散,在防疫的過程中,篩檢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胸腔X光(X-ray)亦是一項重要的檢查指標,用來判斷病患是否出現...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人工智慧
自發性氣胸
AI醫學影像
胸部X光影像
2020.06.12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 新冠病毒疾病疫苗一定有解
作者 / 張家榮/瑞寶基因研發處、國際事業處副處長
462期
2019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的快速散播及流行,影響了世界各地的人們。它迫使邊界關閉、城市封鎖、學校與各公開場所主動關閉,並損害全球經濟、考驗人性,甚至影響到原本地球村的運行模式。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豬流行性下痢病毒
棘蛋白
細胞受器
免疫反應
傳統疫苗
載體疫苗
核酸疫苗
蛋白質疫苗
2020.05.14
現階段什麼藥對COVID-19有效?
作者 / 郭羽漫/本刊主編。
461期
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走到今日,臺灣在疫情防治上也有所進展。先前臺灣以圍堵、減災交互進行等非藥物介入處理疫情,雖說仍有軍艦群聚感染的事件發生,但在民眾廣泛配戴口罩的情況下,社區感染與死亡人數屢創新低...
新冠病毒
藥物
疫苗
瑞德西韋
免疫力
羥氯奎寧
快利佳
干擾素
胞吞作用
肝臟細胞
新冠肺炎
2020.05.14
從新藥、疫苗開發到國際關係──與COVID-19疫情的時間...
作者 / 編輯部
461期
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延燒近半年,臺灣與全球各地的科學家也正緊鑼密鼓地進行研究,盼能開發出有效的解方。
新冠病毒
國際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
新冠肺炎
2020.04.10
Taiwan Can Help──從冠狀病毒疫情看學術倫理與國際...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在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的攻勢下,許多科學家與各領域專家正積極檢驗政策適當性、藥物與疫苗的效益等問題,過程中亦需對研究受試者進行持續追蹤。
新冠病毒
COVID-19
世界衛生組織
WHO
防疫
超前部署
2020.04.10
從COVID-19復原便無後顧之憂?研究指出:病毒可能少量...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近日,在中國進行的一項小型研究表明,當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患者的症狀消失後,病毒仍可能在體內留存至少兩週,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
病毒
咽喉拭子
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
病毒核酸檢測
免疫力
肺泡
2020.03.13
中研院製成新冠病毒抗體 可望實行快篩檢測
作者 / 編輯部
459期
中央研究院(以下稱中研院)本(2020年3)月8日成功合成能辨識新冠病毒(SARSCoV-2)蛋白質的單株抗體群,將可作為檢測快篩裝置的關鍵試劑。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
抗體試劑
單一辨識性
COVID-19合作平台
快速篩檢工具
核酸檢測
«
1
2
»
頁次:
1
2
資料總數:36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