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綠蠵龜面臨性別失衡危機 臺大跨領域研究揭示暖化威脅
2025.01.21
綠蠵龜面臨性別失衡危機 臺大跨領域研究揭示暖化威脅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7期
最近一篇由臺灣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柯佳吟領導,結合多位跨領域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發表於《生態保育》期刊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氣候變遷如何影響綠蠵龜的繁殖與生存。
綠蠵龜保育孵化性別失衡
學術獎項該如何更平等多元?從檢視數字、公開透明開始做起
2022.08.15
學術獎項該如何更平等多元?從檢視數字、公開透明開始...
作者 /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488期
學術獎項的頒發不但能刺激大家參與職業的熱情,更能樹立領域中的典範。不久前才公布得獎人的唐獎(Tang Prize),以及年底即將頒獎的諾貝爾獎(Nobel Prize)等,都是世界知名、眾所矚目的獎項。但是當我們仔細去看這些...
學術獎項性別種族偏差種族地域科維理獎科學研究經濟學獎諾貝爾獎華人得主透明機制
這張「臉」是男生還是女生?
2022.03.03
這張「臉」是男生還是女生?
作者 / 編輯部
627期
你是否曾在許多地方或物品上,看過類似人臉的圖案呢?有些可能是物件的紋路,雲朵的形狀,或是石頭的輪廓、痕跡等。這種看到假臉的錯覺,在科學上被稱為「幻想性視錯覺」(pareidolia),意指人類將隨機的影像或聲音中賦...
幻想性視錯覺人臉性別輪廓性別偏見
懷抱熱情做科研,如何兼得飯碗跟未來?《自然》的從業人員薪資及工作滿意度調查
2021.12.14
懷抱熱情做科研,如何兼得飯碗跟未來?《自然》的從業...
作者 /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480期
2010年,《自然》(Natrue)首度完成全球「研究從業人員薪資及工作滿意度調查」(salary and job satisfaction survey),顯示了新興科學發展國家如巴西、印度、中國,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的狀況下,仍然提供...
冠狀病毒科學研究精神健康性別年齡學術生涯冒牌者症候群身心健康
利用基因轉殖降低病媒蚊數量
2020.09.01
利用基因轉殖降低病媒蚊數量
作者 / 編輯部
609期
炎炎夏日是病媒蚊的好發時節,除了被叮咬後會產生的不舒適與搔癢感,蚊蟲也可能將病原體傳播給人類,部分人士在蚊子叮咬後甚至會引起急性過敏反應。
基因轉殖埃及斑蚊茲卡病毒登革熱性別Nix基因同型性染色體
你感到寂寞嗎? 各國文化、年齡與性別之間的孤獨感差異
2020.06.29
你感到寂寞嗎? 各國文化、年齡與性別之間的孤獨感差...
作者 / 編輯部
607期
在現今資訊流通快速的世代,科技雖然看似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與過去的人們相比,現代人更感孤獨。由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與各大學共同推出的BBC 孤獨感實驗(BBC Loneliness Experiment),試圖找出孤獨感與各國...
孤獨感寂寞性別文化年齡BBC孤獨感實驗
虛擬實境教學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2020.05.01
虛擬實境教學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作者 / 編輯部
605期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技術是目前最熱門的科技之一,用途極為廣泛:包含學習、遊戲操作,甚至有些國家用在軍事訓練上。
虛擬實境教學學習2019冠狀病毒疾病性別線上教學
數學能力男孩女孩一樣好
2019.12.01
數學能力男孩女孩一樣好
作者 / 編輯部
600期
長期以來社會的刻板印象中,總認為男性的數理能力較女性佳,而女性則在語言及文字等相關領域優於男性。不過,能支持此觀念的證據並不多,尤其過去關於男女之間數理能力的實驗往往無法跳脫兩性生理差異、社會文化的影響條...
數理能力性別神經系統功能性磁振造影兩性兩性差異社會文化刻板印象
基因之上,演化之下從生物觀點雜談兩性
2019.09.01
基因之上,演化之下從生物觀點雜談兩性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597期
1970 年代,在美國的臺灣留學生,將對學術知識的渴求,轉化成自身熟悉的文體撰寫。在一顆顆緊密排列的鑄字背後,轉印成 一本本的《科學月刊》, 記錄著當年珍稀的新知。 50 年後的今日,印刷技術不再是制式的活版印刷,...
基因演化生物觀點兩性性別有性生殖
氣候變遷影響海龜性別
2018.02.01
氣候變遷影響海龜性別
作者 / 編輯部
578期
海龜的性別依卵孵化時沙子的溫度而定, 當溫度越高、雌性越多,溫度越低、雄性 越多。一項由美國與澳洲研究人員共同合 作的研究顯示,因全球暖化、氣溫上升, 導致澳洲大堡礁北部海龜巢穴,在這20 年幾乎沒有產出雄龜,...
氣候變遷海龜性別
精神醫學的性別議題
2017.10.01
精神醫學的性別議題
作者 / 莊節一/美國加州大學毒理學碩士、英國劍橋大學精神醫...
574期
英國首相邱吉爾雖然有著出色的成就與堅強的意志力,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他患有憂鬱症。他曾說:「心中的抑鬱就像隻黑狗,一有機會就抓住我不放。」
精神醫學性別
科學家如何觀看《關鍵少數》? 用「計算」專業力打破藩籬
2017.05.01
科學家如何觀看《關鍵少數》? 用「計算」專業力打破...
作者 / 汪愷悌/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569期
2017年1月於臺灣上映的《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電影,描述三位非裔女性在美國太空總署(NASA)不畏性別困境,藉由自身卓越的數學能力,協助完成一次次重要的太空任務。對比於當代臺灣的研究環境,女性科學家又是...
關鍵少數計算性別太空科技科學家
科學家如何觀看《關鍵少數》? 科研人員的工作日常
2017.05.01
科學家如何觀看《關鍵少數》? 科研人員的工作日常
作者 / 朱美妃/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助理教授。
569期
2017年1月於臺灣上映的《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電影,描述三位非裔女性在美國太空總署(NASA)不畏性別困境,藉由自身卓越的數學能力,協助完成一次次重要的太空任務。對比於當代臺灣的研究環境,女性科學家又是...
科學家關鍵少數數學性別地球科學學術研究
科學家如何觀看《關鍵少數》?選擇屬於你的道路
2017.05.01
科學家如何觀看《關鍵少數》?選擇屬於你的道路
作者 / 陳卉瑄/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
569期
2017年1月於臺灣上映的《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電影,描述三位非裔女性在美國太空總署(NASA)不畏性別困境,藉由自身卓越的數學能力,協助完成一次次重要的太空任務。對比於當代臺灣的研究環境,女性科學家又是...
科學家關鍵少數性別科學突破學術研究女性科學家
嬰兒性別、孕婦與發炎反應
2017.03.01
嬰兒性別、孕婦與發炎反應
作者 / 編輯部
567期
長久以來,孕婦們聲稱在每次懷孕時身有著不同的反應,與體內嬰兒性別有關。而這項理論在科學家的最新研究下得到證實,顯示嬰兒的性別與孕婦的免疫反應有關。
嬰兒性別發炎反應
生殖策略面面觀
2015.06.01
生殖策略面面觀
作者 / 黃寶如/臺大園藝系,師大生物所碩士,現任樹林高中教...
546期
看似稀鬆平常的生殖行為,隱含生物演化適應的深遠意涵。
生殖基因細菌大腸桿菌基因轉移胚胎性別
  • «
  • 1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