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購買科月
訂閱科月
投稿須知
各期目錄
進階搜尋
訂閱電子報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科技報導
評論
精選文章與其他
活動訊息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22.05.27
第四劑COVID-19疫苗開打了,由以色列經驗初窺第四劑的...
作者 / 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人...
486期
臺灣於今(2022)年5月16日起開放部分對象接種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第二次追加劑,即俗稱的第四劑COVID-19疫苗。第四劑有效嗎?持久嗎?保護效力到底如何?
疫苗
第四劑疫苗
COVID-19
COVID-19疫苗
以色列
2022.05.15
陽明交大傳統醫藥研究所開發「淨冠方」,動物實驗顯示...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5期
隨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引起眾人矚目,許多研究也著力於開發抑制症狀、加快疾病復原的藥物,更有不少學者轉向研究「老祖宗的智慧」——中藥,希望能參考中醫理論尋求冠狀病毒的解方。
COVID-19
疾病
藥物
症狀
病毒
細胞
實證科學
中藥
草藥
SARS
冠狀病毒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
肺部細胞
疫苗
淨冠方
2022.05.15
鹿也要被捅鼻子?COVID-19在野生鹿群間的傳播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85期
過去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都會與獵人合作監測鹿群,藉此管理鹿群數量與管控野生動物間的傳染病傳播。近幾個月以來,科學家針對北美的野生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進行了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檢測,發現...
科學
野生白尾鹿
COVID-19
野生動物
膜蛋白
Omicron變異株
病毒
抗體
騾鹿
2022.05.03
「清零」或「共存」不是關鍵,有沒有打疫苗才是重點...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85期
今(2022)年4月,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的第三年,Omicron變異株突破臺灣的防線,單日本土確診破萬、屢創新高。而政府面對這波疫情的後續應對,所謂的新臺灣模式該選擇「共存」還是「清零」?先讓我們先看...
COVID-19
確診數
清零
與病毒共存
疫苗
上海
香港
2022.03.15
高防護層級的P3實驗室,為什麼會發生感染事件?
作者 / 編輯部
483期
還記得去(2021)年12月初,中研院P3實驗室爆發了人員感染COVID-19的事件嗎?在高防護等級的P3實驗室中,預防措施如氣流系統、密封的操作環境、正壓式個人防護服等缺一不可,為什麼仍會發生感染事件?
COVID-19
P3實驗室
氣流系統
正壓式個人防護服
SARS病毒
病毒
2022.03.15
高防護實驗室內感染是怎麼發生的?又該如何預防?P3實...
作者 / 黃鵬年/長庚大學新興病毒分子醫學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助...
483期
去(2021)年12月9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在緊急記者會上宣布,臺灣新增一起中央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研院)第三等級實驗室(BSL-3 Lab,以下簡稱P3實驗室)人員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實驗室感染事件,一時之間...
P3實驗室
COVID-19
高防護實驗室
中研院
生物安全等級
第三等級病原體
病原體
SARS
生物安全櫃
炭疽疫苗
2022.02.15
較少重症≠可以輕忽,Omicron有哪些特性,又該如何防...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82期
每個人都希望疫情趕快結束,但希望和一廂情願是有區別的。
Omicron
變異株
COVID-19
Delta
科興疫苗
mRNA疫苗
氣管壁
白血球
胞內體
嗜神經病毒
神經系統
腦霧
T細胞
2021.12.14
戴口罩、社交距離與疫調都有幫助!臺大團隊分析驗證臺...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80期
今( 2021 )年五月,臺灣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全國疫情警戒曾一度提升至第三級。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後,目前臺灣疫情警戒已調降至二級。
COVID-19
疫情警戒
病毒
全民防疫
病毒變異株
公共衛生
2021.11.16
生活中的AI應用:淺談人臉偵測原理及衍伸的倫理議題
作者 / 吳昆儒/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人工智慧普適研究中心計畫...
479期
在科技爆發的時代,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越來越常出現在我們生活。AI技術表示能夠讓機器具有類似人類的智慧,可用來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工作效率等。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攝影機為例,這些攝影機...
人工智慧
哈爾小波轉換
哈爾特徵
積分圖
皮膚
物件偵測技術
YOLOv4
COVID-19
隱私權
人臉偵測
2021.11.16
混打COVID-19疫苗到底是好還是壞?最新科學數據出爐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9期
儘管現階段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的全球供貨量不穩定,但各國仍積極施打疫苗,就連臺灣也緊鑼密鼓的進行,無不希望能加快疫苗接種速度,儘早達到群體免疫。
COVID-19
mRNA疫苗
AZ疫苗
副作用
莫德納
輝瑞BNT
混打疫苗
同儕審查
免疫系統
免疫反應
2021.11.02
打了高端疫苗後,身體裡會產生哪些免疫反應?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623期
高端疫苗選用傳統蛋白質技術,而這項技術的關鍵就在於「抗原」和「佐劑」。好的抗原能誘發正確的抗體,而優秀的佐劑則可以安全地提高抗體濃度,活化正確的T細胞,避免副作用。對冠狀病毒來說,融合前的病毒棘蛋白(...
COVID-19
中和抗體
EUA審查標準
高端疫苗
mRNA疫苗
莫德納
BNT
T細胞
棘蛋白
抗原
樹突細胞
巨噬細胞
B細胞
2021.11.01
疫情期間,「懷舊」能帶給我們哪些好處?
作者 / 編輯部
623期
過往研究曾指出,「懷舊」(nostalgia)能幫助人們因應老年失智(dementia)、悲傷。而在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陰影籠罩全球之時,各地紛紛隔離、封城,杜絕一切實體社交交流,使得人與社會群體之間的距離越...
懷舊
老年失智
COVID-19
孤獨感
記憶
幸福感
懷舊療法
人際關係
2021.11.01
以科普教育提升科學素養 邱美虹教授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陳亭瑋/臺灣師範大學畢,主修生命科學。經...
623期
近期COVID-19 疫情爆發,我們周遭充斥著各種關於疫情、防疫、疫苗等消息。若要正確判讀消息的內容,大眾必須具備及培養「科學素養」。而科學素養的養成,則需有健全的公民科學教育。此外,科普知識及科學傳播,將可作為...
COVID-19
科學素養
社會性科學議題
公民科學素養
科技
個人
社會
數位媒體素養
資訊應用
媒體
2021.11.01
灌溉名為「科學普及」的大樹 李旺龍教授專訪
作者 / 羅億庭/本刊編輯。
623期
由成大材料系李旺龍教授與師培中心黃紀茸助理研究員開設的「科學行銷概論」課程,結合既有的系列科普講座,透過教學、實作,激發學生對於科學傳播的興趣,更邀請許多校外專業人士說明行銷技巧,提升學生的科學敘事能力。...
法拉第
科學傳播
教授李旺龍
敘事力計畫
跨領域
科學敘事能力
科普活動
COVID-19
2021.10.19
COVID-19疫苗保護力衰弱,導致全球疫苗供應鏈失衡?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8期
自COVID-19疫苗問世以來,世界各國政府便馬不停蹄地替人民注射疫苗,期望能儘早達到群體免疫,讓眾人恢復往常生活。
COVID-19
COVID-19疫苗
抗體
低收入國家
疫苗供應量
群體免疫
2021.10.01
沒有觀眾的比賽,還有主場優勢嗎?
作者 / 編輯部
622期
對於各大職業賽事來說,不論足球、籃球、棒球等,大眾普遍認為主場優勢是左右比賽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當主場球隊獲得支持者的喝采加持後,往往能拿出更好的表現;相反的,客場球隊的隊員則會面對主場球迷的倒讚與噓聲,...
科學月刊
運動賽事
主場優勢
足球
閉門賽事
平均勝率
COVID-19
2021.10.01
狗鼻子能拯救人類嗎?嗅出疾病味道的醫療偵測犬
作者 / 陳筱筑/訓練師,專長為偵測犬訓練、動物行為訓練及犬...
622期
當我們罹患疾病時,人體細胞在代謝與合成的過程中,會釋放出數以百計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由於犬隻能嗅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氣味變化,再經過訓練後,就能針對這些疾病作出示警行為。目前醫療偵測犬可分辨出癌症、細菌感...
科學月刊
犬
偵測犬
醫療偵測犬
醫療警報輔助犬
嗅覺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Cs
癌症
細菌感染
帕金森氏症
瘧疾
糖尿病偵測犬
癲癇警示犬
COVID-19
2021.09.16
注射過玻尿酸和肉毒桿菌素,接種 COVID-19 疫苗的注意...
作者 / 資料整理|黃馨弘 Aaron H./非典型醫學人,既寫作也...
478期
隨著現在醫美越來越普遍,許多人都曾接受過玻尿酸注射、肉毒桿菌注射、雷射,甚至是植入填充物等療程。曾經接受過這些醫美療程的民眾,如果要接種疫苗,現在有哪些相關研究,又要注意那些事情呢?
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建議
新冠肺炎
COVID-19
疫苗
接種建議
玻尿酸
肉毒桿菌
2021.09.10
4款疫苗齊聚臺灣,有什麼建議可提供給風濕性疾病、狼...
作者 / 編輯部
477期
隨著輝瑞/BNT疫苗(Pfizer/BNT)送入臺灣,國人對於疫苗施打也有了更多樣化的選擇。而在臺灣的第9類疫苗接種對象中,有哪些相關施打建議可提供給風濕性疾病、狼瘡患者參考(4版)?與廠商、潛在合作夥伴洽談合作時,該...
科技報導
疫苗
COVID-19
風濕性疾病
狼瘡
2021.09.10
COVID-19疫苗接種,給風濕性疾病/狼瘡患者接種建議
作者 / 資料整理|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
477期
考量到許多病友接種疫苗前需要參考更個人化的資料,在《科技報導》第476期裡,本系列從各國醫學會的治療指引與研究中,擷取精華,用較容易理解的方式,彙整出對實體器官移植、糖尿病患者、愛滋病患者、中風患者的接種疫...
科技報導
疫苗
COVID-19
風濕性疾病
狼瘡
AZ疫苗
嬌生疫苗
2021.08.10
COVID-19公費疫苗施打建議,第九類疫苗接種對象需注意...
作者 / 編輯部
476期
日前,政府宣布擴大施打COVID-19公費疫苗,開始接種第九、十類接種對象。其中,第九類接種對象包含18∼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例如器官移植者、糖尿病病友、愛滋病患者、腦中...
COVID-19
疫苗
第九類疫苗接種對象
2021.08.10
COVID-19疫苗接種建議
作者 / 蔣維倫、黃馨弘
476期
考量到許多病友接種疫苗前需要參考更個人化的資料,本系列將從各國醫學會的治療指引與研究中,擷取精華,用較容易理解的方式,整理對各專科患者接種疫苗的建議。本系列純為知識彙整,並不能做為醫療決策時的依據。如您對...
COVID-19
疫苗
COVID-19疫苗接種
2021.08.10
COVID-19 疫苗,中風患者疫苗接種建議
作者 / 資料整理|黃馨弘
476期
全球疫苗開始大規模施打之後,已經將近數月。相較於染疫確診轉為重症的風險,施打疫苗對於高風險族群的保護力是顯而易見的。臺灣現有的新冠疫苗都有一定比例會產生注射處疼痛、肌肉痛等副作用,極低的比例有可能會有血栓...
中風患者
COVID-19
疫苗
COVID-19疫苗接種
中風
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建議
2021.08.10
土地公廟挑戰智慧建造 成大以機械手臂打造高難度六面...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6期
臺灣的土木、營建產業已長期缺工多年,而近期,更因為COVID-19疫情嚴峻,使建築業的缺工問題日益嚴重。有鑑於此,成功大學數位智造工坊(RAC-Coon)提出智慧建造曲面建築的計畫,不只要設計出具未來感且弧度優美的土地公...
土木
營建
數位智造工坊
土地公廟
戴育澤
機械手臂
COVID-19
2021.08.10
多輕症、低死亡率,COVID-19對兒童真的沒有影響?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6期
自前(2019)年COVID-19大流行以來,各國醫師除了全力防止感染和治療外,科學家對於不同族群的感染風險、死亡率等也進行了許多研究。最新研究發現,兒童因感染COVID-19導致重症或死亡的風險非常低。
COVID-19
兒童
重症
死亡率
2021.08.10
治療COVID-19的完美藥物出現? 巴西最新臨床試驗引發...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6期
近期,COVID-19的藥物治療研究出現新進展。原先預計於今(2021)年6月22日發表在MedRxiv的文章顯示,巴西臨床試驗發現一種名為普克魯胺(proxalutamide)的前列腺癌臨床藥物, 能降低COVID-19住院患者死亡率,且平均能縮...
COVID-19
巴西臨床試驗
普克魯胺
中國開拓藥業
Applied Biology
地塞米松
伊維菌素
阿奇黴素
Gamma變異病毒株
度他雄胺
比卡魯胺
2021.07.26
COVID-19 疫苗,糖尿病患者接種建議
作者 / 資料整理|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
臺灣即將在接下來的疫苗接種計劃中,開始接種第九類接種對象。第九類的接種對象包含了需要 18 歲到 64 歲具有容易導致嚴重疾病,需要優先保護的高風險疾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其中「糖尿病病友」也屬於第九類接種...
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建議
新冠肺炎
COVID-19
疫苗
接種建議
糖尿病
2021.07.20
COVID-19 疫苗,實體器官移植者接種建議
作者 / 資料整理|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
臺灣即將在接下來的疫苗接種計劃中,開始接種第九類接種對象,包含了18~64 歲具有容易導致嚴重疾病,需要優先保護的高風險疾病、罕見疾病、重大傷病患者,其中器官移植病友,例如曾接受過肝臟、腎臟移植者,也屬於第九...
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建議
新冠肺炎
COVID-19
疫苗
接種建議
器官移植
2021.07.20
COVID-19 疫苗,愛滋病患者接種建議
作者 / 資料整理|Aaron H./非典型醫學人,既寫作也翻譯,長...
臺灣即將在接下來的疫苗接種計劃中,開始接種第九類接種對象。第九類接種對象包含了 18 歲到 64 歲中,具有需要優先保護的高風險疾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等,容易導致嚴重疾病的患者,其中愛滋病患者也屬於此類。
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建議
新冠肺炎
COVID-19
疫苗
接種建議
愛滋病
HIV
2021.07.12
落後的COVID-19疫苗難進行三期臨床試驗,該怎麼辦?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5期
科技報導
COVID-19
疫苗
高端
臨床試驗
三期試驗
免疫橋接
抗體
保護力
ADE
«
1
2
3
»
頁次:
1
2
3
資料總數:77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