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2021.07.12
智慧手機運用在入侵紅火蟻偵測
作者 / 林宗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教授
475期
林宗岐是生物分類學、生態學專家,致力於臺灣入侵紅火蟻防治,經驗豐富。臺灣的入侵面積在十年內從2007年的1萬公頃增加到2017年的7萬5千公頃,其中桃園市和新北市受到嚴重侵害。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入侵紅火蟻
入侵紅火蟻偵測
2021.07.01
近視也會造成睡眠障礙?
作者 / 編輯部
619期
根據調查,臺灣的近視人口比例相當高,約每10 人就有9 人近視,是嚴重的健康問題。而一項發表於《睡眠》(Sleep)期刊的研究顯示,近視可能會降低體內褪黑激素(melatonin)的分泌,影響睡眠品質。
睡眠
近視
睡眠障礙
褪黑激素
生理時鐘
2021.07.01
螞蟻大軍入侵! 與紅火蟻的長期抗戰 我們有勝算嗎?
作者 / 林宗岐/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教授,彰化師範大學環境...
619期
臺灣有多達24種的外來螞蟻,其中入侵紅火蟻和熱帶火蟻是大家聞之色變的「紅火蟻」。不過,大眾對前者的重視程度較高,主因是入侵紅火蟻的對人類健康的威脅較高。若被入侵紅火蟻螫咬,除了會產生類似火燒的灼熱感外,還會...
生物
外來種
紅火蟻
入侵紅火蟻
熱帶火蟻
巴拉那河
蟻筏
生物危害
植物防疫檢疫法
生物防治
2021.07.01
一場浩大的家園保衛戰 當紅火蟻入侵後,我們該如何反...
作者 / 採訪撰稿|陳亭瑋/臺灣師範大學畢,主修生命科學。 ...
619期
紅火蟻於2003年透過貨櫃上的泥土入侵臺灣,對產業、生態環境造成相當多危害。根除紅火蟻的關鍵在於去除蟻巢深處的蟻后,傳統以餌劑施灑或獨立蟻丘藥劑灌注處理消滅紅火蟻,但考量到餌劑在臺灣的使用劣勢與藥劑的風險,也...
生物
外來種
紅火蟻
入侵紅火蟻
紅火蟻防治
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
液態氮
生物防治
偵測犬
2021.07.01
玩桌遊也能對抗紅火蟻? 讓我們一起成為「滅火英雄」...
作者 / 採訪撰稿|謝育哲/本刊主編。
619期
由師大科教所教授劉湘瑤及其團隊開發的「滅火英雄」桌遊,是一款教導防治紅火蟻入侵的遊戲。因過往以講座形式宣傳紅火蟻防治的效果不彰,劉湘瑤開始思考設計一套有效讓年長者學習紅火蟻知識的方式,「滅火英雄」因此應運...
生物
外來種
紅火蟻
入侵紅火蟻
桌遊
滅火英雄
劉湘瑤
科學教育
2021.07.01
我在手機裡養了一群螞蟻兵團! 《Anter 螞蟻研究所》...
作者 / 採訪撰稿|羅億庭/從零開始養螞蟻,本刊編輯。
619期
你有沒有養過虛擬螞蟻?在手遊《Anter 螞蟻研究所》裡,從觀察、鑑種、採集到養殖,你將能體會一系列螞蟻學家的研究歷程!除此之外,遊戲裡的螞蟻外觀特徵、戰鬥方式,也都力求與真實情境相同,讓玩家能藉著遊戲真正認識...
生物
外來種
紅火蟻
入侵紅火蟻
手遊
《Anter 螞蟻研究所:手掌中的螞蟻世界》
林宗岐
鄭夢慈
2021.07.01
化學物質操控大師! 螞蟻的行為與化學訊息物質
作者 / 顧世紅/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619期
在一個具有龐大個體數量及不同社會階級的螞蟻群體內,螞蟻個體間的溝通方式,以及蟻后控制工蟻等行為,皆源於螞蟻所分泌的化學訊息物質。螞蟻雖然視力不發達,但牠們能利用觸角快速及靈敏地感應各種化學訊息物質。螞蟻所...
生物
螞蟻
觸角
費洛蒙
蹤跡費洛蒙
氣味走廊
化學訊息物質
社會寄生
死亡費洛蒙
武士蟻
黑山蟻
黃腳黃山蟻
日本毛蟻
2021.07.01
餐桌外的章魚、烏賊、魷魚 頭足類動物對神經科學研究...
作者 / 焦傳金/美國馬里蘭大學生物科學博士,目前是清華大學...
619期
在20世紀的英國動物學家楊氏,發現魷魚擁有巨大的神經軸突後,這些頭足類動物,便對神經生物學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霍奇金與赫胥黎利用魷魚巨大軸突,找出了神經衝動的作用機制。而神經突觸間的訊息傳導,細胞內物質的運...
生物
章魚
烏賊
魷魚
頭足類動物
神經科學
軸突
神經衝動
神經突觸
神經細胞
神經系統
赫胥黎
霍奇金
2021.07.01
火蟻燎原18載,曙光乍現了嗎?
作者 / 廖英凱/非典型的不務正業者、興致使然地從事科普工作...
619期
紅火蟻最初於2003年隨著貨櫃貿易入侵臺灣。由於紅火蟻可藉由氣流擴散至各處,且初期的巢穴不明顯,再加上防治方式不確實,導致紅火蟻難以根治。所幸在各方的努力下,紅火蟻防治近年來還是取得相當不錯的成果,於嘉義、宜...
生物
評論
外來種
紅火蟻
入侵紅火蟻
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
沙克爾頓計畫
紅火蟻防治
2021.07.01
IKEA鯊魚是哪種鯊? 從8大鯊魚家族尋找線索!
作者 / 魚骨書籤/被囚禁在實驗斑馬魚房的小小助理,目前專攻...
619期
你知不知道IKEA鯊魚是什麼鯊?從古生代演化至今,鯊魚總共演化出8個目,分別是具有流線型體態、善於游泳的鼠鯊目;物種數最多的真鯊目;沒有臀鰭,背鰭前端有一枚有毒硬棘,能保護自己的角鯊目;吻部特化成細長扁平狀,...
生物
IKEA鯊魚
鯊魚
鼠鯊目
真鯊目
角鯊目
鋸鯊目
虎鯊目
鬚鯊目
鰓鯊目
扁鯊目
2021.07.01
達爾文不是最先使用「evolution」一詞的人!
作者 / 許家偉/生物系和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畢,學術研究領...
619期
「演化」的英文是「evolution」,但最早使用該詞的並非達爾文。事實上,早在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第六版出版的200多年前,就已有人開始使用「evolution」一詞。17世紀中葉的英國文學及哲學界,以「evolution」代表「歷史...
生物
演化
evolution
達爾文
哈勒
邦納
塞爾
錢伯斯
史賓塞
2021.07.01
年輕人就是不講武德,血氣方剛的有夠討厭?
作者 / 曾文宣/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生態演化研究所,熱衷於分...
619期
處於國小高年級至30歲前的你,看到這段標題肯定很難會心一笑。這個社會似乎特別會作弄我們這一輩分的青少年與年輕人,無論在學校或職場,都有太多不必要的標籤及過分要求的期待加諸在我們身上。
生物
年輕
年輕動物
野莽期
生物學
社會學
從眾效應
2021.06.15
研究顯示COVID-19會通過空氣傳播 應納入相關防疫措施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4期
去年疫情爆發之初,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不認同COVID-19會透過空氣傳播(airborne),甚至在社群媒體上駁斥此為假訊息,因此各國亦遵從其指引,向民眾主要宣導的防疫措施為「口罩」、「洗手」...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空氣傳播
呼吸道疾病
氣溶膠
2021.06.15
一劑疫苗受幾種智財權的保護? 從印度與南非請求豁免...
作者 / 許文馨/恆融智慧財產事務所專利師。
474期
2020年10月20日,作為COVID-19疫情最為險峻的國家,印度及南非對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的《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疫苗
智財
智慧財產權
南非
印度
專利權
2021.06.15
用Google資料看人群移動與COVID-19傳播
作者 / 傅涵/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研究員、倫敦帝國理工學院...
474期
從今(2021)年5月中開始,臺灣陷入新冠疫情開始以來最嚴重的社區感染,由雙北開始延伸至全國進入第三級警戒,呼籲大眾非必要勿外出、勿群聚,希望能減少人流移動、人群接觸來阻止疫情擴散。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疫情傳播
Google
Apple
Facebook
人群移動資料
三級警戒
2021.06.15
基因編輯技術再加一? Retron的原理與發展潛力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74期
精準的基因編輯技術,已經革命性的改變現代生物學的發展,這些技術有些是源於自然生物機制的重新定位,如λ噬菌體的蛋白重組工程,和CRISPR-Cas9用於引發特定位點的雙鏈DNA斷裂(doublestranded DNA break)。而近期則有...
科技報導
基因編輯
Retron
CRISPR
CRISPR-Cas9
2021.06.15
新冠病毒基因能否嵌入人類DNA爭議未平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4期
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續嚴峻,在臺灣也因確診病患急速上升,醫療量能吃緊。一般而言,確診病患必須在檢測不到病毒(Ct值34以上),才被認定不具傳染力。但是,我們卻經常在新聞報導上看到有些患者的採檢結果「時陰時陽」或在...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基因
DNA
mRNA
2021.06.15
只有1%接種新冠疫苗,日本真的準備好舉辦奧運了嗎?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4期
原訂於去(2020)年舉辦的東京奧運(Tokyo 2020),因為新冠疫情延至今年舉辦。但眼下距離開幕式剩不到二個月,卻傳出日本確診數急遽上升,美國國務院更於上(5)月底將日本的旅行安全等級升為4級警戒「請勿前往」。儘管...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日本東奧
東京奧運
疫苗
輝瑞
莫德納
阿斯利康
2021.06.15
陽明交大跨國合作 開發COVID-19藥物篩選平台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4期
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已持續一年多,儘管英美各國已有多家疫苗上市,但所生產數量仍無法滿足全球急速蔓延的疫情。隨著臺灣疫情升溫,除了疫苗的開發外,開發COVID-19藥物也刻不容緩。近期,以國立陽明交...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藥物
藥物篩選平台
2021.06.15
成大發現肺泡表面蛋白重組可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4期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除了快篩檢測與施打疫苗疾病預防之外,各方研究團隊也透過分子生物學技術,針對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帶來解方。近期,由成功大學教授王志堯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人類肺泡...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肺泡表面蛋白D
重組片段肺泡表面蛋白D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
ACE2
2021.06.15
中藥清冠一號抗新冠病毒之基礎與臨床研究
作者 / 整理報導|劉姿婷
474期
COVID-19疫情對人類健康與社會經濟造成巨大衝擊,促使各國竭力研發治療方針。我國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以中醫典籍《攝生眾妙方》中記載的「荊防敗毒散」為基礎,進行處方調整,研發10味藥材組成之新複方,命名為「臺灣...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中藥
清冠一號
2021.05.31
最天然的GPS,鯊魚靠地磁找到回家的路
作者 / 編輯部
618期
過往許多研究顯示,海龜會藉由地球磁場的變化,準確地找到數千英里(mile)外的產卵地點,那麼是不是還有其他動物也能靠著地磁移動呢?
鯊魚
地磁
磁場
窄頭雙髻鯊
大白鯊
2021.05.31
顛覆你對暴龍的想像,牠其實是個慢郎中!
作者 / 編輯部
618期
暴龍(Tyrannosaurus rex, T. rex),其名字的拉丁文含義是「蜥蜴中的暴君」,也是目前最知名的恐龍之一。牠體型巨大、擁有超強咬合力,與牠霸氣外表不符的短小前肢也是一大特點,而近期一篇新研究更顯示,暴龍其實還有...
暴龍
走路速度
古生物
古生物學
2021.05.31
誰說我只會躲雨! 動物們的避雨「超能力」
作者 / 郭羽漫/本刊前編輯
618期
對於長年處在教室或辦公室的學生與工作者來說,應該很難敏銳地察覺天氣微妙的變化吧?跟野生動物不同,我們就像溫室裡的花朵,被一頂頂水泥大蓋子保護得很好。
下雨
動物行為
黑邊鰭真鯊
白冠帶鵐
火雞
強直斜頸痙攣
2021.05.31
溪流、水圳、溝渠都可以看到牠! 入侵臺灣的外來種淡...
作者 / 紀重佑、施習德
618期
臺灣目前共有3種外來種淡水螯蝦入侵,分別是美國螯蝦、澳洲螯蝦、大理石螯蝦。由於淡水螯蝦飼養容易、繁殖快速,加上適應環境能力強,即使遭到棄養也很容易在野外形成穩定族群。在許多臺灣的溪流、水圳、灌溉渠道,已發...
螯蝦
美國螯蝦
澳洲螯蝦
大理石螯蝦
淡水螯蝦
生物
生物學
通訊螯蝦
藍魔蝦
2021.05.31
飄洋過海來見你! 那些躲在外銷水果裡的農業害蟲
作者 / 羅億庭/以前住在鳳梨田旁邊,本刊編輯。
618期
今年年初,中國無預警宣布停止輸入臺灣金鑽鳳梨進口。這事件起因於他們在臺灣進口鳳梨中發現有害生物「介殼蟲」,這種害蟲體積小容易傳播,且會吸食植物的汁液,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其生長不良甚至枯萎。除了介殼蟲之...
生物學
農業害蟲
鳳梨
介殼蟲
東方果實蠅
蟲癭
米爾頓釉小蜂
害蟲防治
新菠蘿灰粉介殼蟲
菝葜黑圓盾介殼蟲
2021.05.31
達爾文與華萊士的功績與誤判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陽明微免所,曾任職UCLA和...
618期
關於演化論的研究,達爾文已研究多年,但他卻一直未有將其出版與發表的準備。直到1855年,華萊士發表了一篇關於物種起源問題的論文後,達爾文才在朋友的催促與勸說下,於1858年的林奈學會共同發表兩人的研究。兩人獨力發...
生物學
達爾文
華萊士
進化論
演化
砂拉越法則論文
物種起源
華萊士線
演化筆記本
達爾文-華萊士獎章
林奈學會
2021.05.15
冠狀病毒變變變:棘蛋白變異會影響抗體與疫苗效力嗎?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3期
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截至2021年5月初,已感染全球超過1.5億的人,迄今造成超過3百萬人死亡。免疫系統是生物體面對病原菌入侵的防禦機制,而免疫力低下者,其免疫系統將無法完全消滅病毒。
COVID-19
免疫系統
冠狀病毒
棘蛋白
病毒
疫苗
突變病毒
新冠肺炎
2021.05.15
3D生物列印技術,客製化鼻軟骨組織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3期
加拿大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研究團隊研發新技術,以3D生物列印製造鼻軟骨組織,供手術使用。未來因皮膚癌造成鼻軟骨缺損,將可藉此技術更安全地復原術後外觀。
3D生物列印技術
軟骨組織
鼻軟骨
非黑色素瘤皮膚癌
醫療
2021.05.01
獅子打哈欠的祕密?慵懶行為背後的社交意義
作者 / 編輯部
617期
午後的動物園中,慵懶的獅子打了一個大哈欠,看起來像隻昏昏欲睡的大貓。可別以為「打哈欠」只是疲憊、想睡覺的訊號……
哈欠
獅子
社會凝聚力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資料總數:1466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