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2022.08.01
擊敗囊狀纖維化的藥物 治療會呼吸的痛
作者 / 葉翰宜。黃自強。
632期
今(2022)年邵逸夫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頒給兩位多年來致力於囊狀纖維化研究的科學家:內古列斯庫和威爾士。囊狀纖維化源於基因突變,使患者的纖維性囊腫跨膜傳導調節蛋白(CFTR)數量不足或功能不全。患者呼吸道黏液過...
邵逸夫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囊狀纖維化
體染色體
隱性遺傳疾病
藥物
囊狀纖維化藥物Kalydeco®
呼吸
2022.07.29
哺乳動物身上的第一隻蝨子
作者 / 編輯部
632期
蝨子(lice)泛指毛蝨目(Phthiraptera)下、生活在恆溫動物身上的專一性寄生蟲。近期,《自然生態與演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期刊上刊登一篇有關蝨子的親緣基因體學(phylogenomics)研究,說明蝨子首次寄...
蝨子
毛蝨目
專一性寄生蟲
基因體學
哺乳動物
宿主
演化事件
非洲獸總目
共演關係
基因體定序
親緣分析
2022.07.15
插管輔助無線感測系統 降低鼻胃管錯置傷害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7期
鼻胃管是一種由鼻孔經咽喉、食道插入胃中,再透過管道提供營養的裝置,常用於無法自行吞嚥進食的病患身上。隨著臺灣人口高齡化,臨床上的相關需求也日益增加。
鼻胃管
電磁波
感測系統
胃酸
儀器
照護中心
鼻胃管插管輔助無線感測系統
無線電波發射器
營養
光感測器
醫療需求
醫療品質
2022.07.01
利用「三隻腳」攀爬的鸚鵡
作者 / 編輯部
631期
地球上未曾存在奇數附肢的脊椎動物,不過卻有些動物依舊演化出奇數步態的移動方式,例如鸚鵡。
鸚鵡
脊椎動物
鳥喙
演化
三足步態
靈長類
2022.07.01
古代長頸鹿也用脖子打架?
作者 / 編輯部
631期
你曾看過長頸鹿甩動長長的脖子,使出「流星錘」互相打架的畫面嗎?有些學者認為長頸鹿之所以演化出這麼長的脖子,就是為了打架、競爭、吸引異性。
長頸鹿
脖子
古脊椎動物
脊椎骨
化石
斷層掃描
內耳骨
獬豸圓板角鹿
角蛋白
性擇
2022.07.01
象牙化石訴說一萬年前的遷徙故事
作者 / 編輯部
631期
化石是我們窺探過去最好的材料,而象牙不同於其他化石,伴隨雄象的一生,長期累積不同地理區域的同位素。
象牙
化石
雄象
同位素
美洲乳齒象
鍶同位素
氧同位素
演化
遷徙行為
2022.07.01
基礎科學 如何幫助我們控制疫情?
作者 / 張樂妍/若沒有科學家們研究生態,我們不會發現氣候變...
631期
讓我們將時間從今(2022)年倒轉至兩年多前:2019 年年底,中國武漢傳出不明原因的肺炎感染案例;2020 年初,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公布了感染源-2019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基礎科學
基因序列
SARS-CoV-2
mRNA疫苗
冠狀病毒
中和性抗體
核糖核酸
mRNA疫苗
抗病毒藥物
2022.07.01
用人工血液讓蚊子飽餐一頓?找出有效的防蚊策略!
作者 / 羅怡珮/嘉南藥理大學生物科技系教授,研究環境衛生害...
631期
俗稱的「蚊子」是雙翅目蚊科(Culicidae)的昆蟲,雌蚊將卵產在水中,讓孵化的幼蟲於水裡發育,經過四次蛻皮化蛹,破蛹而出的成蟲羽化後飛離水面,就是我們日常中看到的蚊子。
蚊子
雙翅目蚊科
昆蟲
人工血液
斑蚊
瘧蚊
家蚊
防蚊實驗
乳酸
二氧化碳
埃及斑蚊
熱帶家蚊
防蚊精油
空間忌避實驗
2022.06.19
【快訊】2022 年第五屆唐獎生技醫藥獎
作者 / 編輯部
2022 年第五屆唐獎生技醫藥獎由成功開發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mRNA 疫苗的三位關鍵科學家:卡里科(Katalin Kariko)、魏斯曼(Drew Weissman)、庫利斯(Pieter Cullis)獲獎。
唐獎
生技醫藥獎
mRNA疫苗
卡里科
魏斯曼
庫利斯
COVID-19
SARS-CoV-2
2022.06.15
第四劑COVID-19疫苗開打了,由以色列經驗初窺第四劑的...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86期
臺灣於今(2022)年5月16日起開放部分對象接種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第二次追加劑,即俗稱的第四劑COVID-19疫苗。第四劑有效嗎?持久嗎?保護效力到底如何?
疫苗
第四劑疫苗
COVID-19
COVID-19疫苗
以色列
2022.06.15
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發明人名單 從莫德納與NIH專利爭議談...
作者 / 林殷如/專利師、群帆有限公司總經理。
486期
近期臺灣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不斷升高,政府呼籲民眾應盡快接種疫苗,其中莫德納(Moderna)疫苗便是多數國人施打的疫苗之一。莫德納公司與其他參與疫苗競賽的大型知名製藥公司不同,它成立於2010年...
COVID-19
緊急使用授權
莫德納疫苗
科學
mRNA序列
專利權
產官學研
學術期刊
2022.06.15
糖尿病藥物與糞便微生物移植 可以抗老化嗎?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86期
「生老病死」一直被認為是生命必經、難以避免的過程,不過隨著生醫領域的進展,科學家對於老化的機制逐漸有了更多了解。近期有許多關於老化的研究也為人們揭開了未來減緩,甚至是克服、逆轉老化的可能性。
糖尿病
老化
長壽飲食
碳水化合物
蛋白質
心血管功能
再生醫學
轉錄因子
山中因子
2022.06.15
大麻如何影響心血管系統?臺大藥理所解密藥理機制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6期
大麻在臺灣為第二級毒品,也是世界上普遍濫用的藥物之一。目前已知人們服用大麻後,大麻裡的Δ9-四氫大麻酚(Delta-9-tetrahydrocannabinol, Δ9-THC)會與人腦中的第一型大麻受體(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 1,CB1)...
大麻
藥物
Δ9-四氫大麻酚
大麻受體
大麻酚藥物
娛樂性大麻菸
醫藥用大麻
藥理機制
細胞
大豆異黃酮
2022.06.15
猴痘病毒入侵歐美各國 目前我們對它有多少了解?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86期
猴痘(monkeypox)是一種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所引發的人畜共通疾病,於1958年由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室的猴子身上發現。
猴痘
猴痘病毒
人畜共通疾病
新型冠狀病毒
氣溶膠
飛沫傳播
天花病毒
電子顯微鏡
病毒株
DNA
RNA
環型疫苗接種
2022.06.01
科學家首次在月球土壤中種植出植物
作者 / 編輯部
630期
充足的陽光、適當的環境溫度、肥沃土壤等條件是一株植物長得頭好壯壯的關鍵。想像一塊貧瘠、缺乏雨水、不是遭到陽光直射就是完全沒有太陽的土地,有辦法讓植物存活嗎?
植物
阿波羅11號
阿拉伯芥種子
土壤
有機物質
遺傳學技術
月球
礦物質
2022.06.01
從致幻植物合成的新型精神藥物成分
作者 / 編輯部
630期
僅生長在巴布新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與澳洲北方的白玉蘭(Galbulimima belgraveana)是一種致幻植物,它的樹皮長期以來都被當地土著用於治療和宗教儀式。
白玉蘭
致幻植物
化合物
生物學
化學原理
GB18
腦細胞
鴉片類受體
止痛藥
憂鬱症
焦慮症
藥物
2022.06.01
防曬乳成分「二苯甲酮- 3」為什麼會傷害珊瑚和海葵?
作者 / 編輯部
630期
過往許多論文皆指出,防曬乳中的某些化學成分會傷害珊瑚,近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找出其中一項可能的原因。二苯甲酮- 3(oxybenzone)的化學結構使它能夠吸收紫外線,防止對皮膚細胞的傷害,是一...
防曬乳
化學成分
珊瑚
二苯甲酮-3
化學結構
紫外線
皮膚細胞
海葵
真蕈珊瑚
自由基
珊瑚白化
共生藻
生態系統
2022.06.01
異位性皮膚炎是微生物在作怪?認識皮膚上的細菌室友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630期
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細菌。不管是我們觸碰到的物品還是迎面而來的空氣,都可能帶有細菌。因此,當我們的皮膚與外界環境接觸,便有相當大的面積可讓細菌附著並成為皮膚上的住民。這些細菌到底是些什麼傢伙,對我們又會...
皮膚
微生物
細菌
表皮葡萄球菌
異位性皮膚炎
蛋白絲線
抗菌胜肽
常駐菌
細胞
痤瘡丙酸桿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
丙酸桿菌屬
2022.05.15
幫助工作流暢讓手術更安全!麻醉評估App EVAN 2獲德國...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5期
在醫療上,妥善進行手術麻醉會經歷複雜的步驟。身為「手術安全守護者」的麻醉科醫師,需要精準的評估患者狀況,以量身訂製麻醉計畫,並提供手術患者最佳的麻醉照護。麻醉科醫師在判斷患者狀況時,除了現場的生理監測器,...
醫療
麻醉科
手術麻醉
生理監測器
病歷資料
資訊系統
麻醉評估系統
2022.05.15
陽明交大傳統醫藥研究所開發「淨冠方」,動物實驗顯示...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5期
隨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引起眾人矚目,許多研究也著力於開發抑制症狀、加快疾病復原的藥物,更有不少學者轉向研究「老祖宗的智慧」——中藥,希望能參考中醫理論尋求冠狀病毒的解方。
COVID-19
疾病
藥物
症狀
病毒
細胞
實證科學
中藥
草藥
SARS
冠狀病毒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
肺部細胞
疫苗
淨冠方
2022.05.15
鹿也要被捅鼻子?COVID-19在野生鹿群間的傳播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85期
過去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都會與獵人合作監測鹿群,藉此管理鹿群數量與管控野生動物間的傳染病傳播。近幾個月以來,科學家針對北美的野生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進行了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檢測,發現...
科學
野生白尾鹿
COVID-19
野生動物
膜蛋白
Omicron變異株
病毒
抗體
騾鹿
2022.05.15
都會區空汙的嚴重警訊!空氣汙染將影響年輕人的心血管...
作者 / 整理報導|陳儀珈
485期
隨著臺灣社會的高度工業化與都市化,空汙議題不容忽視,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簡稱臺大醫院)於今(2022)年4月1日舉辦「研究空氣汙染對年輕人心血管健康的不良影響」記者會,由環境暨職業醫學部蘇大成教授率領研究團...
空汙議題
環境汙染
心血管健康
DHBMA
動脈硬化
懸浮微粒
2022.05.15
異常的星狀膠細胞 可能導致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行為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85期
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種發育障礙,特徵為社交溝通受損、限制性的重複行為、認知缺陷。由於人們對大腦早期發育時所參與疾病進程的細胞類型缺乏了解,使得目前治療ASD的方法仍然非常有限。
自閉症類群障礙
大腦早期發育
神經元
星狀膠細胞
重複行為
記憶缺陷
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神經發育
精神疾病
2022.05.13
除了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外的第三種細胞分裂模式?中研...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85期
顛覆過往百年來的細胞分裂研究新發現!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研院細生所)助研究員陳振輝團隊,發現斑馬魚(Danio rerio)發育時的一種獨特細胞分裂方式,在分裂過程不需要複製遺傳物質(DNA),...
細胞分裂
斑馬魚
DNA
無合成分裂
體細胞
有絲分裂
減數分裂
有性生殖
2022.05.03
「清零」或「共存」不是關鍵,有沒有打疫苗才是重點...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85期
今(2022)年4月,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的第三年,Omicron變異株突破臺灣的防線,單日本土確診破萬、屢創新高。而政府面對這波疫情的後續應對,所謂的新臺灣模式該選擇「共存」還是「清零」?先讓我們先看...
COVID-19
確診數
清零
與病毒共存
疫苗
上海
香港
2022.05.01
微孢子蟲來襲 入侵種螞蟻的惡夢
作者 / 編輯部
629期
入侵種(invasive species),是指由人類引入而因此破壞當地生態的外來物種,例如臺灣的入侵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其實不只是臺灣,入侵種螞蟻在世界各地都造成了危害,除了被咬到的地方會疼痛過敏之外,牠們還...
螞蟻
入侵種螞蟻
生態
外來物種
紅火蟻
黃褐瘋蟻
經濟
生態
微孢子蟲
菌絲
宿主細胞
2022.05.01
音樂也可以陶冶「豬」性情?
作者 / 編輯部
629期
你喜歡聽什麼類型的音樂?溫和的爵士樂令人紓壓,恐怖電影配樂則使人緊張,音樂時常引領我們當下的情緒。不過除了人類,其他動物也會因為音樂改變心情嗎?
豬
音樂
爵士樂
情緒
動物福祉科學
動物
動物生理
動物心理
2022.05.01
注意蟲蟲危機!文物害蟲其實就在你我身邊?
作者 / 林蘭東/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副教授、中華文化...
629期
喜歡昆蟲的人,聽到「有蟲!」就想找出牠們,抓到手上瞧一瞧、逗一逗。其實地球上具有超過100萬種昆蟲,而你我身邊經常出現的蟲,每一種都有可能危害文物。光是昆蟲「爬」過文物這件事,就可以把蟲的排泄、排遺,或是蟲...
昆蟲
真菌
孢子
細菌
文物害蟲
琥珀
蜚蠊
蟑螂
卵鞘
生物
白蟻
2022.05.01
腸一腦軸線 腸道細菌與大腦的對話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629期
大腦通常被視為身體的總指揮中心,不過我們身體中有個器官,其實也深深影響著大腦。你聽過「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嗎?
腸道
神經細胞
神經傳導物質
細菌
腸道細菌
大腦
自主神經系統
神經網路
迷走神經
短鏈脂肪酸
葡萄糖
碳原子
2022.05.01
不再當四眼田雞!拯救近視眼的雷射手術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629期
你常覺得遠處的景物看不清楚,總是要瞇著眼看東西嗎?這些都是近視的典型症狀。近視通常在6 ∼ 14歲之間出現,多數人於20歲後趨向穩定。目前尚未釐清近視出現的原因,但戶外活動時間較長的兒童,近視的風險較低,不過仍...
近視
角膜
眼球
雷射治療近視
視網膜
微創角膜透鏡提取術
水晶體
光線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資料總數:146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