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2024.03.15
可用於預測失智症發生的四種蛋白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7期
幾十年以來,科學家們不斷尋找能在早期階段預測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或是其他失智症狀的血液檢測方法,使人們可以及早應對疾病。 在近日一篇刊登於《自然老化》(Nature Aging)期刊的研究中,來自中...
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
中國復旦大學
生物銀行
蛋白質
預測
機器學習
2024.03.15
Neuralink大腦晶片植入試驗 遭學界質疑缺乏透明度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7期
美國神經技術公司Neurolink主要的研究領域為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s, BCI),期望透過BCI記錄、解析大腦的活動,使嚴重癱瘓的人可以藉由思想控制電腦、機械手臂、輪椅等設備。在今(2024)年1月29日,知名...
Neuralink
腦機介面
BCI
馬斯克
大腦晶片
美國國家衛生院
神經元
2024.03.01
首例因禽流感死亡的南極企鵝
作者 / 編輯部
651期
南極的企鵝首次被通報並證實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這起案例發生在福克蘭群島,當地政府在一隻死亡的巴布亞企鵝(Pygoscelis papua)身上檢驗出高致命風險的H5N1病毒。目前島上至少200隻企鵝幼鳥瀕臨死亡,不過原因是否為...
禽流感
南極
巴布亞企鵝
福克蘭群島
WHO
H5N1
2024.03.01
超級電腦解答生命的起源
作者 / 編輯部
651期
根據目前科學家對生命的理解,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由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質、核酸四種分子組成。不過這些分子如何從無機物中誕生?科學家至今仍無法找到解答。幸好,透過超級電腦「HiPerGator」的幫忙,我們或許又離...
超級電腦
無機物
生命的起源
GPU
佛羅里達大學
有機物
2024.03.01
小小螞蟻擾亂獅子狩獵
作者 / 編輯部
651期
近期有一種外來的螞蟻入侵非洲莽原,並在生態系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甚至影響獅子的狩獵行為。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以懷俄明大學(University of Wyoming)為首的研究團隊在肯亞一處自然保護區的金合...
大頭蟻
金合歡
共生
獅子
平原斑馬
水牛
非洲莽原
2024.03.01
如何面對全球性蟲害?臭蟲的生態與防治
作者 / 王崇羽/興趣為生態調查與攝影,現為國立臺灣大學環境...
651期
近期國內外媒體大量報導臭蟲擴散入侵,受影響國家包括法國、英國、美國、韓國等,引發國際公共衛生的恐慌,各國如臨大敵,都希望做好各項預防和整備。臭蟲一生專食人類血液,被臭蟲叮咬的皮膚常有搔癢、刺痛、紅腫等臨床...
臭蟲
抗藥性
公共衛生
DDT
被動式傳播
公共運輸
防治
2024.03.01
細菌的體重計 「細胞質譜儀」檢測基因轉殖細菌的塑膠...
作者 / 彭文平/東華大學物理系教授;蘇伯琦/慈濟大學醫學檢...
651期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品以塑膠為材料,例如衣服、包材、家具等。但塑膠廢棄物不易完全分解,且會裂解形成塑膠微粒。大小約5毫米(mm)至1微米(μm)的塑膠微粒或小於1μm的奈米(nm)級塑膠,散布在淡水中並經由各種路徑...
細胞質譜儀
PHA
生物可分解塑膠
大腸桿菌
質荷比
生物發酵
2024.02.15
國衛院跨國團隊 發現登革熱新傳播模式
作者 / 報導整理|陳亭瑋
506期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一種主要由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和白線斑蚊(A. albopictus)叮咬傳播的病毒性疾病。典型的登革熱會造成突發性的高燒、頭痛、肌肉關節痛等症狀,如果先後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登革熱病毒,更...
國衛院
登革熱
共用針頭
潛伏期
2024.02.15
造成血液蛋白變化 科學家持續探索長新冠的病因機制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06期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在過去幾年間對全球造成許多影響,在眾多症狀中最為長期,且仍在研究的長期新冠症狀(long COVID-19,簡稱長新冠)則出現在部分確診者身上。他們在感染後的數月甚至數年內仍持續存在例如...
長新冠
COVID-19
蛋白質
生物標誌物
補體系統
人工智慧
2024.02.15
氣候變遷、極端氣候是否會使具有抗生素 抗藥性的細菌...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6期
近期在《自然》(Nature)期刊的一篇報導,討論了對於人類健康造成威脅的兩大因子——氣候變遷、抗生素抗藥性細菌,究竟如何產生交互影響?氣候變遷的情況逐年加劇,極端氣候也使得暴雨災害出現得愈來愈頻繁。由於高濕度...
氣候變遷
抗藥性
細菌
洪水
抗生素
廢水監控
公衛設施
2024.02.01
揭開水母再生的祕密
作者 / 編輯部
650期
水母、珊瑚、海葵等刺絲胞動物門(Cnidaria)生物都具有很高的再生能力,例如太平洋水母(Cladonema pacificum)斷掉的觸手會在2~3天內再生。但牠們究竟如何形成再生時關鍵的未分化細胞⸺「芽基」(blastema),以修復...
水母
刺絲胞
芽基
類幹細胞增殖細胞
2024.02.01
能殺死細菌的聚合物
作者 / 編輯部
650期
抗生素(antibiotic)可透過抑制細菌細胞壁、蛋白質、核酸合成,或是與細菌的細胞膜產生交互作用而殺死細菌。近年來,細菌產生抗生素抗藥性(antibiotic resistance)的問題日益嚴重,已成為人類健康的一大威脅。去(...
細菌
聚合物
抗藥性
抗生素
2024.02.01
萬用的細胞工廠成真 合成生物學是下一個諾亞方舟?
作者 / 劉家君/臺灣大學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現...
650期
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中,白鬍子老人造型的大老闆⸺哈蒙德(John Hammond)從琥珀中的史前蚊子血液提取出恐龍DNA,再透過生物復刻技術讓遠古恐龍於現代重現。這個電影腳本原型是現實中被稱為「合成生物學...
合成生物學
魏氏岳槿
胰島素
CRISPR-Cas9
人造肉
蝦紅素
改造細胞
2024.02.01
合成生物學的前世今生 當生物踏進工程、走向永續發展
作者 / 吳意珣/成功大學iGEM創隊指導老師,成功大學化學工程...
650期
生命起源及演化都是基本的科學問題,更是人類在文明發展後,我們想了解的哲學問題。
合成生物學
永續發展
生物途徑
工程
全瑩生技
農譯科技
iGEM
2024.02.01
改寫細胞的魔法工程 創造疾病治療新思維
作者 / 陳玟嘉/臺大生化科技學系碩士畢業,現就讀萊斯大學博...
650期
在近十年間,合成生物學相關領域的蓬勃發展,為社會帶來許多革命性的技術與產品,並在世界颳起一陣生物科技的風潮。舉例來說,CRISPR-Cas9為人類帶來方便、快速且客製化的基因編輯技術;人為植入基因操控生物合成青蒿素...
合成生物學
醫藥領域
CAR-T
替代性療法
生物迴路
大腸桿菌
奈米材料
2024.02.01
合成生物學與工程系統的 結合突破想像的微型生物工廠
作者 / 李孟學/陽明交通大學分醫所助理教授,從事工程生物微...
650期
合成生物學藉由基因編輯創建具備特殊功能的生物系統,發展至今已展示了許多重要的應用。儘管如此,合成生物學的潛力遠遠不止於此,它仍有許多未被開發的應用和發展空間。而得利於微小化工程的發展,小體積且功能豐富的微...
微機電系統
微流體
生物微機電
感測器
致動器
實驗室晶片
換能器
2024.02.01
花朵與昆蟲的長相廝守 大丁黃與蕈蚊的傳粉生態
作者 / 陳凱修/瑞士洛桑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研究阿爾卑斯上高...
650期
臺語歌曲《花若離枝》中那句「紅花無香味,香花亦無紅豔時」,借用特定花朵的樣貌,暗指感情無法兩全其美。其實,這句歌詞也隱藏了一個植物生殖生物學中有趣的概念,那就是「傳粉性狀」(pollination syndrome)。開花植...
大丁黃
蕈蚊
傳粉性狀
開花植物
雙翅目
衛矛植物
2024.01.15
陽明交通大學開發石墨烯神經探針晶片 開創憂鬱症治療...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05期
腦部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為近年來治療憂鬱症的重要方法。陽明交通大學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發展石墨烯神經探針晶片技術結合針對腦部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的電刺激,可以顯著改善動物憂鬱...
陽明交通大學
石墨烯
神經探針晶片
憂鬱症
腦部刺激術
電刺激
2024.01.15
腎病患施打COVID-19疫苗利大於弊 臺中榮總首次發表研...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05期
IgA腎病變是全球最常見的腎絲球病變,又被稱為亞洲腎臟殺手,在亞洲——尤其是在臺灣更為常見。臺中榮總近日發表了一項研究,專門探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苗對IgA腎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項研究結果發...
腎絲球病變
COVID-19
臺中榮總
亞洲腎臟殺手
疫苗
2024.01.15
專為小鼠設計的VR眼鏡 研究動物行為背後的腦部運作機...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05期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開發了專為小鼠設計的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眼鏡。這些迷你眼鏡不僅外觀可愛,還為實驗室中的小鼠提供了沉浸式的體驗。透過更忠實地模擬自然環境,研究人員可以更精確...
美國
西北大學
VR眼鏡
神經生物學
2024.01.15
NIH團隊成功建構完整的小鼠腦細胞圖譜 替未來的神經科...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5期
由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主導的國際研究小組,近期成功建構出哺乳動物大腦的完整細胞圖譜,研究成果已刊登於《自然》(Nature)期刊。該圖譜以小鼠作為研究模型,其中包含超過3200萬個細...
NIH
大腦
細胞圖譜
NIMH
表觀基因組
神經傳導
神經胜肽
2024.01.15
全球最大基因庫再升級 英國生物銀行釋出50萬人完整基...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5期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全基因組數據庫——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最近的資料庫再次升級了。英國生物銀行是知名的健康研究計畫,至本次升級共提供科學家近50萬人的完整基因序列進行分析,此數據量也是過往數據集的兩倍以...
生物銀行
英國
外顯子組
全基因組
2024.01.15
在原子尺度下解析 DNA光解酶酵素的修復謎團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5期
DNA可能因接觸到環境因子,例如紫外線、化學物質、細胞產生的自由基,或是複製錯誤等因素而出現結構、序列上的改變,造成DNA損傷並導致癌症與遺傳性疾病。為解決此問題,生物也發展出不同的修復機制,不過DNA的修復過程...
DNA光解酶
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
修復
酵素殘基
XFEL
2024.01.15
找到氣喘與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病關鍵 國衛院發現去磷酸...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5期
根據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發布的報告,臺灣地區氣喘盛行率在近年來有上升的趨勢,20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被診斷患有氣喘的比例為15.7%,成年人則是10.57%。除了氣喘之外,異位性皮膚炎也是在臺灣常見的疾病,整體盛...
氣喘
異位性皮膚炎
T細胞專一性
去磷酸酶
發炎性細胞激素
2024.01.01
蛋白質的微觀世界 看見分子結構與生命的運作
作者 / 吳香儀/臺大醫學院生化暨分生所博士,現任職於臺灣冷...
649期
從微小的細菌到複雜的人類,所有生物體都由四種主要的生物分子構成,包括蛋白質、脂質、核酸(DNA和RNA),以及碳水化合物。這些生物分子在生命的各層面扮演著關鍵角色,從微觀到宏觀都具有重要功能。然而,這些構成生命...
蛋白質
分子結構
肽鏈
結構生物學
冷凍電子顯微鏡
精準醫學
轉錄
生物醫學
2024.01.01
家貓的野餐菜單超過2000個物種
作者 / 編輯部
649期
近期《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研究顯示,全球自由活動的家貓(Felis catus)不只吃飼料,還獵捕了超過2000種野生動物。
家貓
廣泛捕食者
生態環境
捕食範圍
保育動物
2023.12.15
比快篩更準、比qPCR更快?應用CRISPR技術檢測傳染病
作者 / 陳淵銓/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助理教授
504期
傳染病是造成全球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要預防傳染病傳播、提供有效治療,則需要準確、靈敏、方便、廉價和便攜的快速現場診斷。定點照護檢驗(point-care-testing, POCT)〔註〕是指鄰近受測對象所執行的相關測試...
定點照護檢驗
PCR
CRISPR
POCT
床邊檢驗
核酸檢測
標靶基因
2023.12.15
英國拔頭籌 CRISPR療法首次被批准用於治療遺傳性疾病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04期
CRISPR-Cas9技術是一種源自於細菌免疫系統的基因編輯工具,其中的Cas9則是此系統內重要的酵素,可以藉由嚮導RNA(guide RNA, gRNA)來辨識需要「剪開」的DNA片段。相較於過去多種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操作的技術和...
基因編輯
自體細胞療法
鐮刀型貧血
地中海型貧血
基因剪刀
血紅素
脫靶
CRISPR
2023.12.15
臺大醫學院建立「臺灣腦庫」 為腦科學研究奠定基礎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04期
相較於其他國家的腦庫主要由政府單位或學術界依據醫療科技政策需求成立,臺灣腦庫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源自脊髓小腦萎縮症等病友的捐贈與倡議。自1990年代起,包括病友、醫師及學界等皆陸續提議建立腦庫,但受限於大腦在臺灣...
臺大
醫學院
臺灣腦庫
神經退化疾病
脊髓小腦萎縮症
亞洲人
2023.12.15
成大研究團隊發現 增加綠地面積能使自殺率降低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4期
在高樓林立的都市中,要接觸到綠地似乎是一件稍嫌困難的事。多接觸大自然、綠地有益身心健康的說法時有耳聞,但這些說法有數據能證明嗎?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系教授吳治達結合空間資訊、公衛、森林與統計等各方面專家...
成功大學
綠地面積
自殺率
心理健康
測量統計
綠廊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資料總數:151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