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3-12-15成大研究團隊發現 增加綠地面積能使自殺率降低 504 期

Author 作者 整理報導|羅億庭

在高樓林立的都市中,要接觸到綠地似乎是一件稍嫌困難的事。多接觸大自然、綠地有益身心健康的說法時有耳聞,但這些說法有數據能證明嗎?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系教授吳治達結合空間資訊、公衛、森林與統計等各方面專家組成的團隊,透過數據化研究分析城鄉間綠地與自殺率之間的關聯,發現綠地覆蓋率與與自殺率有顯著負相關,鄉鎮綠地每增加1%,當地的自殺率就會降低0.2%。目前此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景觀與城市規劃》(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期刊中。
 
在研究中,團隊統計了2000∼2018年健保資料庫中全臺368個鄉鎮的自殺人數,並透過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及衛星資料,取得各鄉鎮的公園、校地等綠地的數量。後續以美國麻薩諸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發展的地景指標量化程式「Fragstats」來量化綠地的結構,包括綠地的大小、形狀以及綠地間的連接狀況。
 
由於本次研究主要聚焦於綠地的數量、形狀與分布等,因此團隊也利用統計學方法將其他可能影響的因素,例如過往研究中被認為與自殺率有關的年齡、性別、經濟狀況、教育程度、都市化程度、空汙與溫度等因素一一校正。在校正統計後,分析結果顯示當綠地的面積愈大、邊緣形狀較簡單(方正),兩綠地之間的距離接近或可相互連通,皆能顯著減少民眾的自殺風險,顯示了綠地與自殺率之間具有緊密的關聯性。在不同的鄉鎮間,綠地面積平均每增加1%,當地的自殺率將下降0.2%,例如某一地區十年來因自殺而死亡人口為1000人,綠地若增加1%,死亡人數便可降為998人。
 
吳治達在新聞稿中進一步說明,雖然都市中寸土寸金,但只要兩塊小型綠地之間有串連、形成綠色廊道,讓民眾可以沿著綠廊散步、增加綠曝的時間,就有助於民眾放鬆身心,對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可以提供政府做為都市規畫的參考。團隊成員之一的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吳其炘也表示,綠地對於減輕壓力、增加社會互動、放鬆及緩和情緒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助益,具有減少負面情緒、降低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提昇整體精神健康等好處。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系助理教授李曉昀則提醒,雖然這項研究顯示綠地的數量與自殺率具有關聯性,但並非絕對的因果,仍有許多影響自殺的原因。大片綠地之所以能降低自殺率的可能原因或許是由於綠地可以聚集較多人,相對提高社交機率,有助心理健康;而破碎小塊的綠地入口處可能不易搜尋,身處其中也可能使民眾較缺乏安全感,因而不吸引人。

 
新聞來源
修瑞瑩(2023年11月7日)。多點綠地真的能降低自殺率 成大測量系吳治達團隊最新研究獲刊全球排名第一期刊。國立成功大學新聞中心,https://news-secr.ncku.edu.tw/p/406-1037-260308,r81.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