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4-03-15Neuralink大腦晶片植入試驗 遭學界質疑缺乏透明度 507 期

Author 作者 編譯|羅億庭

美國神經技術公司Neurolink主要的研究領域為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s, BCI),期望透過BCI記錄、解析大腦的活動,使嚴重癱瘓的人可以藉由思想控制電腦、機械手臂、輪椅等設備。在今(2024)年1月29日,知名美國企業家、同時也是Neurolink創始人的馬斯克(Elon Musk)於社群平臺X發布推文,分享Neurolink在研究上的新進展,提到團隊已首度將大腦晶片植入人體,且該名研究參與者恢復狀況良好。
 
除了Neuralink外,Blackrock Neurotech、Synchron等公司同樣致力於開發BCI。儘管這三家公司都在開發大腦晶片,但它們的技術路線有所不同。Neuralink和Blackrock Neurotech的目標是研究單一個神經元的活動(此方式需要將電極穿過大腦),而Synchron則專注於記錄大腦區域的活動。在系統建置方面,Neuralink與Synchron一樣採取完全植入式的無線系統。根據Neuralink提供的研究手冊,他們開發出的產品晶片包含64條可彎曲的聚合物線,共可記錄1024個大腦活動位點。
 
許多神經技術研究人員對於Neuralink目前正在進行的人體試驗感到振奮,例如荷蘭烏得勒支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 Utrecht)的神經科學家范斯坦塞爾(Mariska Vansteensel),就期待Neurolink植入的晶片可以長期、有效地收集到大腦訊號。不過也因為Neuralink目前揭露的試驗內容並不多,除了馬斯克發布的推文之外,學界與業界現階段沒有其他方式能確定相關試驗的進展。此外,Neuralink的試驗也未在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管理的臨床試驗註冊平臺ClinicalTrials.gov上註冊,許多研究單位要求Neuralink應在招募研究參與者之前,在此類臨床試驗資料儲存庫中註冊試驗及方案。
 
Neuralink在此次研究中幾乎沒有公布試驗參與者的個人訊息,也並未回應媒體的採訪要求。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的神經工程學家丹尼森(Tim Denison)認為,Neuralink在將大腦晶片植入參與者體內後,是否出現中風、出血、血管系統損傷或感染等情況其實都應公開,並長期追蹤已確定植入物的安全性。范斯坦塞爾則在《自然》(Nature)期刊的報導中提到另一個面向——檢測到的神經元訊號品質是否會隨時間推移而降低?由於大腦晶片在植入後,電極無法被隨意更換,因此Neuralink的長期結果值得關注。
 
上(2)月20日,馬斯克在X上更新了這名患者在植入大腦晶片後的近況。他表示患者目前已完全康復,並未看到不良反應,且現在只憑意念就可以在電腦螢幕上移動滑鼠游標。儘管大腦晶片技術的首次人體試驗成功,可能代表著Neuralink將BCI從實驗室引入現實世界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關於試驗細節、手術結果證據的缺乏,也使得外界難以評斷這次的植入是否真能為科學研究帶來顯著的進步。

 

(Adobe Stock)
 

 
新聞來源
1. Drew, L. (02 February 2024). Elon Musk’s Neuralink brain chip: what scientists think of first human trial. Nature, https://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0304-4
2. Duffy, C. (20 February 2024). First Neuralink human trial subject can control a computer mouse with brain implant, Elon Musk says. CNN, https://edition.cnn.com/2024/02/20/tech/first-neuralink-human-subject-computer-mouse-elon-musk/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