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2023.10.15
女性容易罹患的癌症可能與暴露於高濃度PFAS有關?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2期
在上(9)月17日刊登於《暴露科學和環境流行病學期刊》(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罹患乳房、卵巢、皮膚和子宮等癌症的患者體內全氟與多氟烷基物質(...
癌症
女性
PFAS
鐵氟龍
永久化學品
黑色素瘤
多酚類
2023.10.15
DeepMind發表全新AI模型AlphaMissense可協助辨識DNA中...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2期
Google旗下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新創公司DeepMind在近日發表了一款名為「AlphaMissense」的AI模型,能用於分類人類基因體中近7100萬個錯義(missense)突變,並辨識出其中89%可能致病的錯義突變與...
DNA
Google
AI
點突變
罕見疾病
遺傳
2023.10.15
IPBES發布《外來入侵物種評估報告》 全球至少60%生物...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2期
外來入侵物種對全球構成的嚴重威脅經常被低估或忽略,直到人們發現牠們對社會、經濟、環境造成影響,此時往往為時已晚。今(2023)年9月,聯合國轄下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ntergovernmental...
外來入侵
棲地
生態系統
糧食
貿易
運輸
2023.10.02
【快訊】2023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作者 / 編輯部
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生物化學、RNA 疫苗科學家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和免疫學、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家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表揚他們找出關鍵的核甘酸修飾技術和觀念,成功開發對抗...
2023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
諾貝爾生醫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mRNA
修飾核苷
疫苗
2023.10.01
動物防線或綠能阻礙?環評是保育與開發兼得的關鍵
作者 / 張學文/印第安那大學博士、中山大學退休特聘教授,專...
646期
人類利用自然資源已有長遠的歷史,最早以動植物作為食物、編織衣服,使用岩石、樹木建造房舍、道路,飲用淡水並作農業灌溉。從工業革命到今日,更開始在民生與工業上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作為動力或用於發電,造成文明社會的...
環評
保育
開發
離岸風電
光電
紅外線攝影
環境部
石虎
2023.10.01
光電場不是石虎的庇護所 破壞生態的不當開發將造成石...
作者 / 陳美汀/屏東科技大學生物資源研究所博士,現任台灣石...
646期
石虎(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是近年來相對受到較多關注的保育類物種之一,石虎族群面臨威脅的相關議題也受到極大關注。其中,各種開發所產生的棲息地減少、破碎化和族群隔離是最根本也是影響最重大的威脅。此外,慣...
石虎
光電場
淺山區域
路殺
農地種電
自動相機
苗栗竹森案
圍網
2023.10.01
族群復育的不同路徑 破解石虎與光電場間的地域之爭
作者 / 裴家騏/退休教授,專長為野生哺乳動物的族群生態學、...
646期
拜媒體和網路的大力傳播之賜,僅分布在苗栗到南投一帶的石虎(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已成為國內最知名的野生動物之一,一舉一動都受到極大關注。 瀕臨絕種的石虎生活史 最新資訊顯示,臺灣石虎現存約500~...
石虎
光電場
苗栗
人虎衝突
溪流廊道
鄰避效應
苗縣普查計畫
適應性管理
2023.10.01
無價的食肉目動物 如果石虎消失,如何波及人類與生態...
作者 / 劉建男/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 資源學系副教授。
646期
石虎(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及臺灣雲豹(Neofelisnebulosa brachyura)是臺灣原生的兩種貓科動物。其中臺灣雲豹被認為已經滅絕,石虎族群則推估僅剩數百隻,分布侷限在中臺灣的淺山地區,與人為活動區域高度重疊(...
石虎
台灣雲豹
食肉目
生物多樣性
內生性價值
嚙齒類
淺山地區
2023.10.01
動物保育路上澆不息的熱忱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石...
作者 / 張樂妍/本刊主編。
646期
野生動物的保育是為了確保物種的生存、繁衍和生態平衡,不過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是當仁不讓的使命。 石虎(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是近幾年來最為人熱議的明星物種,可說是最常登上電視、地方政府廣告和觀光景...
石虎
動物保育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瀕危物種
異地野放
軟式野放
流浪貓狗
生態系統
2023.10.01
以科技協助保育 避免石虎路殺的「路殺預警系統」
作者 / 蔣雅郁/臺灣大學機械系副教授。 名下六隻貓、四隻狗...
646期
在臺灣這座生態資源豐富的島嶼上,人類和野生動植物共享有限的生存空間。隨著都市的開發及人口密度增長,愈發密集的道路切割了動物的原生棲地,使牠們不得不來回穿梭在人類的住家、商店、工業區間覓食、求偶或遷徙。於是...
路殺預警
保護傘物種
工程科技
無線通訊技術
AI動物感測
聲光波緩速裝置
2023.10.01
可愛模樣背後的生存隱憂 水獺家族的演化之旅
作者 / 曾文宣/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生態演化研究所,熱衷於分...
646期
從近年在日本造成話題、轟動社群的寵物家族小爪水獺(Aonyx cinerea,圖一)到僅分布於臺灣金門,行蹤鬼祟神祕、保育呼聲四起的歐亞水獺(Lutra lutra),有愈來愈多人開始對這群鬼靈精怪的水獺家族們產生好奇。透過一篇...
水獺
海獺
生殖隔離
異域種化
棲地利用
瀕危物種
2023.09.15
再生醫療雙法草案為什麼卡關?
作者 / 編輯部
501期
2019年,臺灣修訂《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辦法」),管理特定的細胞治療項目與施行細胞治療的醫療單位。今(2023)年引發各方討論的「再生醫療雙法」草案即是衍伸自特管辦法,將...
再生醫療
醫療技術
再生醫療雙法
2023.09.15
再生醫療雙法草案遭遇卡關?臺灣再生醫療發展面臨的爭...
作者 / 廖秀蓉/亞東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研究員;張至宏/亞東...
501期
再生醫療在臺灣是一個令人矚目的新興領域,主要透過再生醫療製劑和再生醫療技術,利用細胞的再生功能來治療疾病和修復組織損傷。為管理此類醫療實施,2019年修訂的《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
再生醫療
異體幹細胞
細胞庫
再生製劑
細胞治療
2023.09.15
全球首款RSV母嬰疫苗有望核准使用?RSV疫苗的最新研究...
作者 / 周彥宏/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員、中...
501期
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為負股RNA病毒,屬於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病毒具有外套膜(envelope),表面有兩個主要的醣蛋白——F蛋白質(fusion protein)與G蛋白質(attachment...
母嬰疫苗
RSV
腺病毒
臨床試驗
2023.09.15
可調節憂鬱焦慮也可防三高 興大動物實驗證實臺灣香檬...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01期
臺灣香檬(Citrus reticulata var. depressa)又稱「扁實檸檬」、「山桔仔」、「酸桔仔」,為臺灣原生種。近期,中興大學循環經濟研究學院院長王昇陽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臺灣香檬的成分可調節憂鬱與焦慮的症狀,成果於...
台灣香檬
憂鬱
柑橘屬
三高
中興大學
次世代定序
腸胃
2023.09.15
中山偕高醫研發以AI預測尿酸結石 投藥治療免除開刀之...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01期
腎結石(kidney stones)屬於尿路結石的一種,雖然微小的腎結石不會引起不適,但逐漸累積後卻會造成腎臟發炎與腎功能的損害,如未能及早發現還可能需要動外科手術加以取出。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高崇堯與高雄醫學大...
腎結石
中山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人工智慧
機器學習
2023.09.15
異種器官移植的大進展 在人體中正常運作32天的豬腎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1期
在今(2023)年7月14日的一場外科手術中,來自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的團隊將一顆經過基因轉殖的豬腎移植到一名已被宣判腦死、器官組織皆無法使用,僅靠呼吸器維持心臟跳動的57歲男性中...
異種移植
豬腎
替代性器官
超急排斥反應
2023.09.01
第五屆唐獎得主齊聚 臺灣透過「唐獎得獎人演講」分享...
作者 /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645期
不知道讀者是否還記得去(2022)年《科學月刊》八月號的封面故事⸺唐獎(Tang Prize)?唐獎設置的四大獎項包括「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與「法治」,自 2014 年首次頒發後,每兩年舉辦一屆,去年六月也揭曉...
唐獎
永續
生技醫藥
薩克斯
mRNA
修飾核苷
疫苗
反疫苗浪潮
2023.09.01
食品添加物中的甜蜜陷阱 「阿斯巴甜」真的會致癌嗎?
作者 / 葉又嘉/臺灣大學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碩士生。;羅宇...
645期
「甜」不僅為食物增添風味,更能帶給我們愉悅的感受。過去的食品加工業者通常透過添加果糖、蔗糖等天然原料為食物提供甜味,以提升食物的品質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然而,自從人工甜味劑問世以來,相較於果糖、蔗糖等含有熱...
阿斯巴甜
致癌物
食品添加物
2023.09.01
讓小豆蔻燃燒你的脂肪!
作者 / 編輯部
645期
小豆蔻(Elettaria cardamomum)是一種薑科植物,雖然對臺灣人來說或許有些陌生,不過它的豆莢在南亞、美洲、北歐等地都是經常添加在料理中的香料。除了增添美妙的風味之外,最近《國際分子科學》(International...
小豆蔻
分子科學
脂肪
氧化代謝
抗發炎
2023.09.01
開創醣化學的先鋒 從醣分子合成到流感、癌症疫苗的研...
作者 /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645期
醣類、脂質、蛋白質、核酸,相信讀者對於構成生物體內的四大分子一定不陌生,而其中的醣類⸺也就是碳水化合物,是人類透過飲食、獲取能量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科學家逐漸發現醣類除了提供人體...
醣化學
翁啟惠
疫苗研發
蛋白質
醣化
生技研究
科學教育
2023.09.01
揭開細胞的「醣」衣良藥 細胞的醣體結構與功能
作者 / 林俊成/清華大學化學系特聘教授,從事醣類化合物的有...
645期
提到糖類,大家腦中第一個想到可能是飲料或甜點,然而利用飲食中的糖提供或儲存能量,其實只是糖在自然界中的其中一個功能而已
醣化學
醣類鑑定
醛醣
酮醣
醣生物學
碳水化合物
醣綴合物
蛋白質
醣基化
2023.09.01
突破醣化學瓶頸 合成醣分子的高效新方法
作者 / 張峻瑋/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林浼憓/德國...
645期
醣類(carbohydrates)為細胞表面上重要的生物分子,以複雜的結構形成特異的分子辨識,主導諸多重要功能,例如蛋白質的折疊、細胞間的訊號傳遞、細菌與病毒的感染媒介、調控疾病的生成與進展等。此外,醣科學對醣類疫苗...
醣分子合成
醣苷化
變旋異構物
酵素合成
有機合成
GlycoComputer
醣疫苗
2023.09.01
好奇心是一切原動力 無心插柳的廣效型流感疫苗研究 中...
作者 / 羅億庭/確診兩次 COVID-19 的人,本刊編輯。
645期
自1796年英國醫師詹納(Edward Jenner)發明了第一支藉由種牛痘預防天花感染的疫苗以來,疫苗就與人類的生活密不可分。舉凡新生兒時期施打的 B 肝疫苗、卡介苗、5合1疫苗等,一直到近期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
馬徹
疫苗
mRNA
流感病毒
醣蛋白
廣效型流感疫苗
白扁豆
2023.09.01
以假亂真 仿生細胞時代即將來臨?
作者 / 陳玟嘉/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研究助理;吳亘承/臺灣...
645期
生物科技蓬勃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生物大分子的蛋白質和核酸藥物的研發,為癌症、免疫疾病或傳染性疾病帶來新世代的治療方式;作物改良帶給市場高產量又易栽種的農產品,解決了糧食短缺的議題;仿生...
仿生細胞
生物材料
合成生物學
基因編輯
原型細胞
2023.09.01
極境生機 小小濱鷸&古老的鱟,貫穿億萬年的生態史詩
作者 / 黛博拉.庫雷莫(Deborah Cramer)
645期
將地球上生命的演化訊息拼湊起來後,我們才知道,有機會留下生存紀錄的動植物相當稀少。有些生物具有堅硬的外殼或骨頭,可以承受歲月摧殘,但也只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十三能成為化石。時至今日,我們尚未發現過紅腹濱鷸的...
演化
紅腹濱鷸
化石
冰河期
亞種
鱟
2023.08.15
從科學數據的角度看見藻礁的真面目
作者 / 方力行/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榮譽講座教授...
500期
從1980年代臺灣的生態保育意識逐漸抬頭發展至今,有關生態保育能引起全國矚目、媒體爭相報導、政府增編鉅資,甚至還需要動用到全民公投的案子,至今只有一件,就是桃園大潭區中油公司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所引起的「藻礁之爭...
藻礁
潮間帶
珊瑚
生態
全球暖化
珊瑚藻
2023.08.15
離了解語言發育更進一步 陽明交大發現影響說話能力的...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00期
語言能力對人類互相交流溝通非常重要,但語言的神經運作機制至今仍然有許多不明之處。FOXP2基因常被稱作「語言」基因,如果出現突變會造成語言障礙、難以發出正常的說話聲音。近期,陽明交通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語言發展
陽明交大
神經
樹突
2023.08.15
深海採礦時代來臨? 開採海底礦物與海洋生態之間的衝...
作者 / 編譯|羅億廷
500期
負責管理國際海底、海底相關資源、監督國際海底採礦活動的組織「國際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近期正在位於牙買加京斯敦(Kingston)的總部舉行會議,討論各公司是否可以開始於海底挖掘礦物、貴...
深海
採礦
國際海底
電動車
貴金屬
鈷結殼
海洋生物
氣候變遷
2023.08.15
「COVID-19宿主遺傳學計畫」發現與長新冠相關的基因
作者 / 編譯|羅億廷
500期
2020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分子醫學中心(Institute for Molecular Medicine Finland, FIMM)啓動了全球「COVID-19宿主遺傳學計畫」(COVID-19 Host Genetics Initiative),針對全球感染了COVID-19、症狀輕重程度不同的...
長新冠
免疫系統
COVID-19
易感性研究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資料總數:151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