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2024.12.02
顛覆傳統的微小生命密碼 改寫生物學中心法則的 miRNA
作者 / 俞震亞 | 專長為發育生物學。 目前任教於陽明交大生科...
660期
魯夫昆實驗室找到第二個短的RNA ――let-7,不僅在線蟲體內被發現,包含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都具有let-7 基因。
諾貝爾獎
基因
miRNA
2024.12.02
從家庭農場到諾貝爾獎殿堂 安布羅斯的科學成就之路
作者 / 程樹德 | 專研分子生物學及演化學,曾任科月總編輯,...
660期
我提出一個觀察:個人如何成功於科學志業?以安布羅斯為模範,生長在操勞的家庭,少年多能鄙事,粗細事自己動手,是很好的準備。其次,上最好的大學,每個學業階段都有好論文,是獲得一流研究大學聘任的不二法門。
安布羅斯
線蟲
遺傳學
2024.12.01
讓AI設計生命?
作者 / 編輯部
660期
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研究團隊開發出名為「Evo」的AI 模型,希望它利用類似ChatGPT 學習人類語言的方式,解讀並設計出具有各種功能的DNA。
AI
DNA
核苷酸
2024.12.01
壓力太大將造成記憶改變
作者 / 編輯部
660期
此研究將能讓我們進一步理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等壓力相關疾病的形成機制,期望未來為患者開發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壓力
PTSD
記憶痕跡
2024.12.01
將血液做成3D 列印材料
作者 / 編輯部
660期
一種嶄新的「生物協同材料」,這種由血液製造的材料可促進骨骼或傷口修復,有望應用於個人化再生醫學領域中,治療各種疾病或外傷。
3D 列印
生物協同材料
再生醫學
2024.11.18
AI有保「琵」! 工研院、中華電信用AI守護臺灣黑面琵...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15期
工業技術研究院與中華電信共同合作開發的「AI有保琵」AI鳥類辨識行動方案,結合中華電信的5G行動網路和AI技術,自動識別棲息地內黑面琵鷺。
黑面琵鷺
中華電信
AI辨識
2024.11.18
「智慧型」胰島素 幫助糖尿病患者更靈活調控血糖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5期
近期,來自丹麥諾合諾德製藥公司(Novo Nordisk)的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新型的胰島素分子,它可以根據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自動調整分子活性,調控胰島素的開關。
胰島素
糖尿病
血糖波動
2024.11.14
畸形「祕雕魚」物語 核電待研究監測的隱憂
作者 / 畸形「祕雕魚」物語 核電待研究監測的隱憂
515期
1993年,臺北金山的核二廠排水口發現大量變形的花身雞魚,牠們背部隆起、脊椎彎曲、形態奇特,因此被稱為祕雕魚。不過臺灣政府連續近20年調查北部核電廠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卻未發現祕雕魚。
核電
海洋生態
珊瑚白化
2024.11.14
成大研究團隊解密IL6路徑選擇機制為癌症治療開闢新方...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5期
這項研究不僅解答了IL6分子如何「選擇」下游訊息傳遞路徑的問題,還首次發現不同醣化類型的IL6可作為評估癌症轉移和藥物抗性的生物指標,為未來開發更精準的癌症診斷和治療方法提供了新的方向。
介白素-6
肺癌
醣化修飾
2024.11.14
不僅加壓止血還能抗菌 科學家發表可自動膨大的海綿狀...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15期
由於在事故現場或意外發生時,患者可能在事故發生的最初30分鐘到1小時內因大量失血而死亡。因此研究團隊希望開發出一種非常簡單的解決方案,能在短時間發揮止血效果。
止血海綿狀繃帶
急救
SilFoam
2024.11.14
臺大醫院開發結合胃癌、大腸癌的 「二合一」篩檢有效...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15期
為了加強對幽門螺旋桿菌的篩檢並根除此細菌,研究團隊提出將幽門螺旋桿菌篩檢與大腸癌篩檢相結合,進行「二合一」糞便篩檢。
幽門螺旋桿菌
二合一篩檢
一級致癌因子
2024.11.11
從雜交帶發現物種形成的祕密 種間雜交與基因漸滲
作者 / 郭金泉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退休教授
659期
儘管在魚類中的種間雜交現象屢見不鮮,但過去一般認為這種現象是由於人為干擾等環境變化才偶然會發生。然而,隨著DNA 分析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已清楚地了解到在各種魚類的演化過程中,廣泛存在著種間雜交和基因漸滲的現象...
種間雜交
DNA
演化
2024.11.07
神奇的細胞「快遞員」 揭開外泌體的功能與應用
作者 / 沈湯龍 | 任職於臺大植微系,研究領域有癌症生物學、...
659期
在身體內的細胞世界中,存在著一種微小但豐富的「快遞員」――外泌體(exosome)。這些直徑僅有30 ~ 150 奈米(nm)的小囊泡,扮演著細胞之間溝通的重任。儘管體積微乎其微,外泌體卻在調節生理和病理發生、進展過程等...
外泌體
標靶
臨床診斷
2024.11.07
從沒沒無聞到聲名大噪 外泌體的發現、命名與發展
作者 / 黃奇英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藥物科學院特聘教授兼副院...
659期
隨著外泌體的發展,科學家開始研究在疾病狀態下EVs 數量的變化,並探索物理和生化特性,也引起了研究人員對EVs 在生物學功能中潛在作用的關注。此類研究開啟了EVs 作為疾病治療和生物標記的應用前景,並為21 世紀初EVs ...
外泌體
微囊泡
凋亡小體
2024.11.07
開創再生醫療新紀元? 外泌體的再生醫學應用
作者 / 廖秀蓉 | 亞東紀念醫學研究部研究員,陽明交通大學生...
659期
2018 年,臺灣通過修訂的《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辦法),促進了再生醫療領域的蓬勃發展。不僅限於細胞治療,其他的細胞衍生物,例如胞外體(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又稱細...
外泌體
醫學
胞外體
2024.11.07
如何生產外泌體? 細胞外囊泡的生產與應用
作者 / 江佩馨 | 工業技術研究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659期
我們體內的細胞就像一座座微型工廠,不僅需要自我運作還需要彼此交流,以維持整身體的正常運作。而細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就是這些微型工廠用來傳遞訊息的小型「快 遞包裹」。
外泌體
外囊泡
微囊泡
2024.11.07
外泌體治百病? 醫藥新星面臨的現實挑戰
作者 / 張文瑋 | 中山醫學大學生物醫學科學學系教授,專長為...
659期
全球外泌體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市場規模從2021 年的18.2 億美元,預計到2026 年將增長到55.8 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25.12%,凸顯了外泌體研究和應用的巨大商業潛力。
外泌體
生物標記
藥物傳遞
2024.11.04
真實世界的蜘蛛絲發射器?
作者 / 編輯部
659期
近期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受到超級英雄蜘蛛人(Spider-Man)啟發,研發出一種可從針頭射出的液體物質,這種物質能快速固化成纖維,且具有黏附、提起物體的功能。
蜘蛛絲
纖維
蠶繭
2024.11.04
小鼠的美人計
作者 / 編輯部
659期
這種「誘餌轉換」的逃跑策略不僅能有效地避免即時衝突,還顯著降低兩隻雄鼠後續打鬥的可能性。這項研究為未來研究其他具有社會階級制度的物種提供了新方法,真是「鼠巴拉系」!
小鼠
攻擊行為
機器學習
2024.11.04
藏在牙刷、蓮蓬頭的微生物群
作者 / 編輯部
659期
來自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發現,家中浴室內的蓮蓬頭和牙刷上存在極其多樣化、大部分都從未被發現過的病毒群落――不過這些病毒並不會感染人類,而是專門針對細菌!
噬菌體
DNA 定序
微生物
2024.11.04
老鼠是粒子操縱大師?
作者 / 編輯部
659期
大部分科學家都認為超音波是一種特別的溝通方式。近期美國水牛城大學(University at Buffalo)生物聲學家梅爾卡多(Eduardo Mercado III)卻提出一個全新觀點。
超音波
齧齒動物
感官系統
2024.11.04
走走停停反而加倍燃脂!
作者 / 編輯部
659期
義大利米蘭大學(University of Milan)的研究團隊最近發現,相較於持續活動相比,在同樣的距離下進行間歇性運動能使人多消耗20 ~ 60%的能量。
燃脂
運動
間歇性運動
2024.11.04
日日春花粉與環境的微觀宇宙
作者 / 邱宜凡 | 畢業於成功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目前於高雄...
659期
和多數花朵不同,我們無法從外觀觀察到日日春的花蕊,且連雄蕊上的花藥和雌蕊的柱頭都找不到!難道日日春沒有花蕊嗎?那可就大錯特了!讓日日春繁衍下一代的祕密武器就藏在花托筒中,只要小心地撥開花托筒頂端凸起處,就...
日日春
醣類
萌發率
2024.10.21
精準醫療新篇章-健保下的NGS檢測研究與法律課題
作者 / 李崇僖/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暨教授
514期
在傳統的醫學診斷中,醫生往往依賴症狀、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測來確定疾病類型。然而許多疾病——尤其是遺傳性疾病的症狀具有高度相似性,為診斷的精準度帶來挑戰。基因檢測技術能夠在分子層面上對疾病進行精確的診斷。
基因檢測
NGS技術
次世代定序
健保給付
2024.10.21
餵食野生動物的多重宇宙 - 不該忽略脈絡的議題討論
作者 / 林大利/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
514期
餵食野生動物並不是非黑即白的議題,而是要評估整個行為過程。動機是否恰當、過程是否合理、後續是否有附加效益。待充分了解整個過程之後,再來評斷利弊得失。
野生動物
刻意餵食
規劃餵食
2024.10.21
北醫大發表最新研究 - 以糞便潛血濃度精準預測大腸癌...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4期
臺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的這項突破性研究,為大腸癌的預防和早期診斷開闢了新的途徑,更展現如何將精準醫療的理念應用於大規模的人群篩檢中,且在保持篩檢效果的同時,又能整合資源的使用。這不僅是醫學研究的進步,更為未...
大腸癌
惡性腫瘤
臺北醫學大學
糞便潛血濃度
2024.10.21
以浮萍為基礎開發的光學生物感測器能快速且準確地檢測...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4期
這種基於浮萍的生物感測器有望在環境監測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它不僅能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便捷的研究工具,也有可能成為環境保護部門和水資源管理機構的重要監測手段。
浮萍
生物感測器
生物電子學
2024.10.21
GLP-1研究先驅獲拉斯克獎開啟肥胖治療的新紀元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14期
科學家發現GLP-1類藥物不僅能治療糖尿病,還具有顯著的減重效果。2014年,利拉魯肽成為首個獲批用於治療肥胖的GLP-1類藥物。
肥胖治療
GLP-1
糖尿病
2024.10.21
突破性的農業技術 國產花椰菜米與牛番茄帶來健康飲食...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14期
未來,農糧署與謝昌衛團隊將繼續推動低碳生活和永續農業的理念,並將這些創新技術擴展到更多農產品的加工中。
花椰菜米
牛番茄
農業技術
食品加工
2024.10.21
以AI建構演化樹 - 英國團隊追溯黃病毒起源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4期
隨著AI工具的發展愈來愈成熟,科學家現在可以透過AlphaFold這類能大規模預測蛋白質結構的工具,比較病毒家族的蛋白質結構。
演化樹
病毒起源
蛋白質語言模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資料總數:1461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