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3-12-15臺大醫學院建立「臺灣腦庫」 為腦科學研究奠定基礎 504 期

Author 作者 整理報導|陳亭瑋

經歷眾人20餘年的努力與爭取,臺灣大學(以下簡稱臺大)醫學院「臺灣腦庫」(全名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臺灣腦神經組織人體生物資料庫」),終於正式在今(2023)年11月5日揭牌成立,為臺灣的醫學研究開啟了新的篇章。
 
多種神經退化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例如失智症(dementia)、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脊髓小腦萎縮症(spinocerebellar Atrophy)等,長期以來困擾著人類,且這些疾病的機轉與治療方式也一直是科學家們努力探索、尚未破解的難題。全世界至今已經有150處腦庫,由先進各國出資建置,收集捐贈者腦部組織,主要供研究腦部病變機轉及治療藥物。例如擁有獨立腦庫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發現,失智症患者腦部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 ACh)會明顯減少,目前被視為失智症治療的重要指標。「臺灣腦庫」的成立,代表著臺灣在這個領域的新突破,有望為這些疾病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素材和資源。
 
相較於其他國家的腦庫主要由政府單位或學術界依據醫療科技政策需求成立,臺灣腦庫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源自脊髓小腦萎縮症等病友的捐贈與倡議。自1990年代起,包括病友、醫師及學界等皆陸續提議建立腦庫,但受限於大腦在臺灣法規中尚未被列入器官捐贈項目之一,因此在法規與制度上有重重困難。臺灣腦庫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謝松蒼領導的團隊克服了臺灣此前沒有建立腦庫的經驗,最終成功獲得了衛生福利部的核准,依《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申請,經醫事司審核後許可設立。
 
為確保腦庫的建立符合國際標準,臺大在籌建階段積極聘請了國外腦庫專家的指導,並派遣神經病理醫師到國外進修。未來,腦庫將收集各種不同類型的腦神經組織,以供全臺灣的腦科學研究團隊使用。腦庫的建立僅是一個開始,背後還有更多的挑戰等著團隊和支持者們去面對,成功運作和發揮腦庫的最大效益仍需要後續的支持和努力。
 
臺灣腦庫將接受三類民眾捐贈腦組織,除神經罕見疾病患者、腦部疾病患者外,健康民眾也可簽訂同意書捐腦。由於大腦組織需要搶時效完成入庫,臺灣腦庫協會設有24小時專線電話,如有捐腦意願可與協會聯繫啟動機制,病友過世後由救護車將遺體送至腦庫。
 
「臺灣腦庫」的成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期待,臺灣政府高層也對此重要性表示肯定和支持。行政院長陳建仁指出,腦庫的建立有望讓臺灣在腦部疾病研究上發揮重要作用,為亞洲人和特有腦疾病的研究提供更多了解和進一步的發展。同時,衛福部長薛瑞元也承諾將每年編列預算支持腦庫的基本運作,並鼓勵相關研究團隊提出有意義的研究計畫。

 
新聞來源
臺灣大學秘書室媒體公關中心(2023年11月15日)。臺灣大學醫學院「臺灣腦庫」揭牌典禮。臺大校訓,https://sec.ntu.edu.tw/epaper/article.asp?num=1585&sn=2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