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2023.09.01
好奇心是一切原動力 無心插柳的廣效型流感疫苗研究 中...
作者 / 羅億庭/確診兩次 COVID-19 的人,本刊編輯。
645期
自1796年英國醫師詹納(Edward Jenner)發明了第一支藉由種牛痘預防天花感染的疫苗以來,疫苗就與人類的生活密不可分。舉凡新生兒時期施打的 B 肝疫苗、卡介苗、5合1疫苗等,一直到近期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
馬徹
疫苗
mRNA
流感病毒
醣蛋白
廣效型流感疫苗
白扁豆
2023.09.01
以假亂真 仿生細胞時代即將來臨?
作者 / 陳玟嘉/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研究助理;吳亘承/臺灣...
645期
生物科技蓬勃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生物大分子的蛋白質和核酸藥物的研發,為癌症、免疫疾病或傳染性疾病帶來新世代的治療方式;作物改良帶給市場高產量又易栽種的農產品,解決了糧食短缺的議題;仿生...
仿生細胞
生物材料
合成生物學
基因編輯
原型細胞
2023.09.01
極境生機 小小濱鷸&古老的鱟,貫穿億萬年的生態史詩
作者 / 黛博拉.庫雷莫(Deborah Cramer)
645期
將地球上生命的演化訊息拼湊起來後,我們才知道,有機會留下生存紀錄的動植物相當稀少。有些生物具有堅硬的外殼或骨頭,可以承受歲月摧殘,但也只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十三能成為化石。時至今日,我們尚未發現過紅腹濱鷸的...
演化
紅腹濱鷸
化石
冰河期
亞種
鱟
2023.08.15
從科學數據的角度看見藻礁的真面目
作者 / 方力行/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榮譽講座教授...
500期
從1980年代臺灣的生態保育意識逐漸抬頭發展至今,有關生態保育能引起全國矚目、媒體爭相報導、政府增編鉅資,甚至還需要動用到全民公投的案子,至今只有一件,就是桃園大潭區中油公司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所引起的「藻礁之爭...
藻礁
潮間帶
珊瑚
生態
全球暖化
珊瑚藻
2023.08.15
離了解語言發育更進一步 陽明交大發現影響說話能力的...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00期
語言能力對人類互相交流溝通非常重要,但語言的神經運作機制至今仍然有許多不明之處。FOXP2基因常被稱作「語言」基因,如果出現突變會造成語言障礙、難以發出正常的說話聲音。近期,陽明交通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語言發展
陽明交大
神經
樹突
2023.08.15
深海採礦時代來臨? 開採海底礦物與海洋生態之間的衝...
作者 / 編譯|羅億廷
500期
負責管理國際海底、海底相關資源、監督國際海底採礦活動的組織「國際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近期正在位於牙買加京斯敦(Kingston)的總部舉行會議,討論各公司是否可以開始於海底挖掘礦物、貴...
深海
採礦
國際海底
電動車
貴金屬
鈷結殼
海洋生物
氣候變遷
2023.08.15
「COVID-19宿主遺傳學計畫」發現與長新冠相關的基因
作者 / 編譯|羅億廷
500期
2020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分子醫學中心(Institute for Molecular Medicine Finland, FIMM)啓動了全球「COVID-19宿主遺傳學計畫」(COVID-19 Host Genetics Initiative),針對全球感染了COVID-19、症狀輕重程度不同的...
長新冠
免疫系統
COVID-19
易感性研究
2023.08.15
從Midjourney獲得靈感 科學家開創全新的AI蛋白質設計...
作者 / 編譯|羅億廷
500期
以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設計蛋白質的工具在近年來進展快速。去(2022)年8月,由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生物化學家貝克(David Backer)團隊與...
深度學習
人工智慧
蛋白質
生成式AI
胺基酸
生醫機器學習
2023.08.15
國衛院研發eHSP90a人源化抗體 能抑制胰腺癌纖維化、惡...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0期
許多惡性腫瘤如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又稱肝癌)、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等都具有腫瘤組織間質增生(desmoplasia)的特徵,而這...
惡性腫瘤
腫瘤組織間增生
腫瘤纖維化
胰線癌
2023.08.15
中山大學團隊開創病毒療法 以「磁控病毒」精準遞送病...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0期
近期來自中山大學醫學科技研究所教授廖子嫻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可應用於不同癌症治療,並能有效提升病毒靶向效率的「磁控病毒」。團隊透過磁場的遠程遙控,能精準控制病毒使它指向腫瘤部位,降低過往使用病毒療法(...
中山醫大
癌症
磁場
病毒療法
免疫反應
2023.08.15
臺灣團隊開發針對幽門螺旋桿菌抗藥性的精準治療方法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0期
胃癌是臺灣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而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則是胃癌、消化性潰瘍中最重要的致病因子,若是能根除腸胃道中的幽門螺旋桿菌,便可降低胃癌的發生風險以及消化性潰瘍的復發率。近期由臺灣大學附...
幽門螺旋桿菌
胃癌
抗生素
PCR
DNA萃取
2023.08.01
小心熱昏頭!我們如何預測、降低熱傷害的發生?
作者 / 龍世俊 /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 中心研究員兼副主任...
644期
近年來在氣候變遷之下,全世界都面臨愈來愈高溫的天氣。屢破紀錄且持續時間變長的高溫,已是位於亞熱帶的臺灣夏天常態。因此,如何降低夏天連續高溫帶來的熱傷害,是因應氣候變遷健康衝擊時全民應有的自我保護認知。
熱傷害
綜合溫度熱指數
中央氣象局
熱痙攣
熱昏厥
熱衰竭
中暑
熱壓力
熱預警指標
樂活氣象
2023.08.01
COVID-19後遺症- 為什麼會「腦霧」?
作者 / 編輯部
644期
在長新冠症候群(long COVID)中,「腦霧」(brain fog)是指頭痛、健忘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但目前尚不清楚感染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後為什麼會引發腦霧,讓許多人感到不安。
新冠病毒
長新冠症候群
腦霧
2023.08.01
凍結後再復活的可能
作者 / 編輯部
644期
漫威影業(Marvel Studios)中《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被冰封70年卻重新復活的劇情,可能在現實世界上演嗎?其實,科學家們正在學習如何冷凍保存活體的組織、器官⸺甚至一個生物體,再使它們能夠被重新利用或復活...
凍結
保存活體
抗凍劑
氧化鐵
器官
2023.08.01
臺灣比國外更嚴重? 氣候變遷全面衝擊生物多樣性
作者 / 邱祈榮/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臺灣大學...
644期
在歷經全世界科學家多年的論辯後,全球氣候變遷已是不爭的事實,關鍵僅在於變遷的速度有多快,以及哪些地方是災害熱區。去(2022)年底出版的2022年聯合科學報告《2022團結在科學之中》(United in Science 2022)指出,...
氣候變遷
生物多樣性
降雨
四季改變
極端氣候
颱風
森林
花期
高山
2023.08.01
水母激增、珊瑚白化! 海洋熱浪與海水酸化引發的生態...
作者 / 雷漢杰/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助理教授。專長於海洋酸化...
644期
冬天變得愈來愈暖、夏天變得愈來愈熱,這是目前全球氣溫的趨勢。而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幾乎可以確定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元兇。然而二氧化碳不只是一種溫室氣體,它同時也是一種酸性氣體。從亨利定律(Henry's law)已知水...
海洋熱浪
海水酸化
水母
珊瑚
白化
替代能源
固碳
二氧化碳
DMS
2023.08.01
「綠豆」生「南亞」,之後往哪去? 破解綠豆的傳播路...
作者 / 李承叡/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644期
小麥與大麥起源於中東,稻米起源於長江流域,玉米起源於中美洲,這些是生物學家已經證實的農作物起源。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農作物在被馴化之後如何擴散到世界各地,又為什麼產生如此多樣的形態?除了人類傳播之外,有沒有...
綠豆
南亞
東亞
中亞
語源學
遺傳學
環境
型態
天工開物
齊民要術
2023.07.19
隱藏在芭蕉葉中的驚喜 「蕉」生「管」養的玄彩蝠
作者 / 許家維/社團法人台灣蝙蝠學會;羅文妏/社團法人台灣...
643期
玄彩蝠利用芭蕉卷葉作為日棲所的情況直到近年才為人所知,研究團隊也從2014 年開始進行基礎生態調查及長期的生態調查。
蝙蝠
玄彩蝠
臺灣芭蕉
卷葉
回聲定位
2023.07.19
看見、聽見生物中的「電」 Backyard Brains帶你認識生...
作者 / 作者/羅億庭
499期
生物的大腦由許許多多的神經元(neuron)組成,神經元藉由電訊號溝通,因此神經科學(neuroscience)領域著重於研究生物細胞裡的「電」。雖然細胞中的電訊號肉眼看不見,但卻與我們的生理活動息息相關,掌控著神經傳導、...
神經元
生物電
神經科學
突觸
電訊號
動作電位
2023.07.15
中山醫建立東亞第一個癌症大數據資料庫 透過驗血預測...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9期
全球肺癌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即使是經過手術治療的肺癌早期患者,仍有高達30%的機率發生癌症復發與轉移。為了及早追蹤、了解病人的預後,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張基晟率領團隊找出可預測肺癌復發的四種血漿蛋白組合,為未來...
癌症
大數據
資料庫
驗血
肺炎復發率
血漿蛋白
類晚期蛋白
酵素免疫分析法
2023.07.15
興大生科找出能抑制癌細胞粒線體酵素 開創癌症療法新...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9期
在臺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白血病案例中年發生率最高的一種,每年約有500例新病例且一般好發於年紀較大的人。過去的癌症研究以基因體醫學為主,近期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洪慧芝則...
生物科技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基因體醫學
酵素
2023.07.15
三價口服疫苗有機會誕生 根除小兒麻痺即將成真?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99期
小兒麻痺症(Poliomyelitis)是一種會造成肌肉萎縮、癱瘓的病毒感染疾病。由於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只會感染人類,因此採取適當的防疫策略,理論上有很高的機會成功根除此疾病。全球消滅小兒麻痺措施自1988年啟動...
三價口服疫苗
小兒麻痺
血清型
RNA病毒
滅活沙克疫苗
減毒沙賓疫苗
反向遺傳
免疫反應
2023.07.15
迷幻類藥物 能治療憂鬱症或相關精神疾病嗎?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9期
迷幻類藥物(psychedelics)在過去已被發現是治療許多精神疾病的有效藥物,近期也有幾篇研究以細胞與動物實驗分析、討論此類藥物在治療憂鬱症及重塑大腦連結等能力。例如在一篇今(2023)年6月5日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
迷幻類藥物
憂鬱症
精神疾病
神經可塑性
LSD
裸蓋菇素
關鍵期
2023.07.07
鴿子也會做夢嗎?
作者 / 編輯部
643期
人的睡眠階段包含快速眼動期(rapid eye movement, REM)和非快速眼動期(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目前已知這兩階段睡眠與認知、記憶、大腦的廢物代謝有關。哺乳動物和鳥類的最後一個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約...
鴿子
睡眠
快速眼動期
非快速眼動期
REM
NREM
夢境
2023.07.06
「綠豆」生「南亞」,之後往哪去?破解綠豆的傳播路徑
作者 / 李承叡/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小麥與大麥起源於中東,稻米起源於長江流域,玉米起源於中美洲,這些是生物學家已經證實的農作物起源。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農作物在被馴化之後,如何擴散到世界各地,又為什麼產生如此多樣的形態?除了人類傳播之外,有沒...
生物地理
綠豆
農作物
適應
馴化
歷史
氣候
2023.07.01
生物可分解塑膠可能改變鱸魚的行為
作者 / 編輯部
643期
雖然生物可分解塑膠「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是由植物澱粉等生物基(biobased)製成,但它仍可能對生態造成威脅。近年來,水生環境受到塑膠微粒汙染的情況愈來愈嚴重,來自瑞典哥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生物可分解塑膠
聚乳酸
生物基
鱸魚
毒理學
2023.07.01
《藥品帝國》
作者 / 作者│亞歷山大.柴契克(Alexander Zaitchik)
643期
1752年某個晚上,班傑明.富蘭克林在雨中放風箏,證明了閃電是可以引導的。雖然這個著名的實驗衍生「瓶中閃電」(lightning in a bottle)一語,但富蘭克林其實不曾利用瓶子捕捉到任何東西。真的利用像閃電那麼原始的東...
史丁博克
佝僂病
維生素D
天然奶油
2023.06.15
當開放資料遇上生物多樣性—TaiBIF讓世界看見你的資料
作者 / 劉璟儀/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TaiBIF內容經理...
498期
近年來,愈來愈多的生物多樣性研究不只透過田野調查取得資料,更結合開放資料(open data)讓研究的視野擴大;許多學者也開始跳脫傳統科學研究思維,結合科技走向新型態的生物多樣性資料應用,如聲音資料、衛星遙測、環...
生物多樣性
開放資料
TaiBIF
GBIF
同儕審查
研究
公民科學
系統性調查
氣候變遷
2023.06.15
人類泛基因組初稿發表 將有助於研究人類遺傳多樣性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98期
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類基因組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 HGP)初稿發布20多年後,人類泛參考基因體聯盟(Human Pangenome Reference Consortium,HPRC)於《自然》(Nature)期刊發表了人類「泛基因組」(pangenome)...
人類基因組計畫
泛基因組
倫理議題
2023.06.15
興大發表微血管晶片新製程 榮登《材料與設計》期刊封...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8期
人體仰賴微血管將氧氣與營養送到身體組織,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為研究微血管相關的病理學與生理學,如炎症、癌症轉移、血管新生、血腦障壁、肺泡氣體交換等機制,科學家嘗試模擬生物體的結構、 製造立體的仿生微血管...
人體
微血管
微血管晶片
粒線體
B型肝炎病毒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資料總數:1461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