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焦點話題
精選好讀
重磅快評
生醫先鋒
科技智財
專訪時間
特別報導
動態時報
懷念科月人
資訊生活
學術趨勢
科技人文
科技前沿
科技報導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20.11.15
測謊鑑定準確率不足?淺談科學辦案的爭議
作者 / 曾春僑/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科技偵查科副教授
467期
近來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司法科學、鑑定機制與專家證人」議題中,著重於科學辦案的技術與應用,以強化司法發現真實的能力,其中針對測謊過程、品管、證據能力等有許多討論與建議。
科學
偵查實務
邏輯思考
測謊
犯罪
司法心理學
鑑識科學
2020.11.15
論自我抄襲-重複發表、文字再使用 有無學術倫理上的...
作者 / 孫以瀚/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467期
自我抄襲(self plagiarism),是近年出現的學術倫理議題,但在概念不明確的狀況下,引發很多困惑,如學生的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計畫與計畫,或是計畫與期刊論文。不過,怎樣才算自我抄襲呢?
自我抄襲(self plagiarism)
學術
學術倫理
公權力
重複發表
著作權
研究行為
2020.11.15
COVID-19疫情人人自危,但請勿忽略登革熱的侵襲——全...
作者 / 董宗華、黃詩涵、鍾昇達、顧家綺、金傳春 。通訊作者...
467期
臺灣多因境外移入病例點燃登革熱疫情,因此,需先瞭解全球相關流行病學;根據患者年齡與登革病毒的流行特徵,可將其分為「地方性流行(endemic)」和「非地方性流行(non-endemic)」兩類。
流行病學
登革病毒
登革熱
血清學
全球暖化
埃及斑蚊
白線斑蚊
病媒蚊
衛生教育
2020.11.15
開發基因編輯技術CRISPR作為食品與醫藥的篩檢工具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67期
近年,食品微生物帶來的食物中毒事件仍偶有發生,所以在製造、加工、儲存及運送過程中,防止食品受到病原體汙染仍應受到重視,而檢測正是確保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工作。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
食品微生物檢測
基因
COVID-19
藥物
病理學
聚合酶連鎖反應
2020.11.15
監看小孩的不只有你-國際版360兒童手錶的後門偷窺事...
作者 / 洪朝貴/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467期
奇虎科技所出產的360兒童手錶在臺灣並不是特別流行,但或許是拜北京新浪新聞臺灣網站大力推薦之賜,這款產品在兒童手錶的臉書社團裡也還蠻常被提及,且蝦皮、淘寶、Yahoo奇摩拍賣上面都買得到。
資安
雲端
Apps
言論管制
犯罪
軟體
電子資訊
硬體
2020.11.15
更快、更精準的腎毒性檢測平台誕生
作者 / 編輯部
467期
藥物、健康食品或食品添加物中的腎毒性(renal toxicity)對人類生活影響甚鉅,然而,目前仍沒有一套理想的檢測方式。因此,國家實驗研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以下稱國研院動物中心)開發「神農鼠腎毒篩檢平台」,透過該平...
腎毒性
腎毒性檢測
腎臟
腎臟病
腎衰竭
尿液
尿素氮
肌酸酐
MIOX
2020.11.15
DrugCell用人工智慧篩選癌症治療藥物
作者 / 林承勳
467期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醫學與癌症治療中心(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School of Medicine and Moores Cancer Center)教授兼癌細胞圖譜計劃與國家網路生物學資源中心主任伊德克(Trey Ideker),日前與研...
神經網路技術
DrugCell
人工智慧
癌症
癌細胞
腫瘤
藥物
神經元
細胞
2020.11.15
神經細胞體外培養靠微型機器人
作者 / 劉姿婷
467期
大腦掌管感覺處理、運動、學習、記憶與決策等功能,這些複雜的功能仰賴神經元之間適當的連結,即有功能的突觸(synapse),方能正常運作。
大腦
神經元
突觸
神經網絡
神經科學
神經細胞
自由基
雙光子聚合反應
微型機器人
磁力
2020.11.15
從數學模型證實臺灣抗疫成效
作者 / 編輯部
467期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與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合作,利用數學模型證實臺灣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抗疫成功的關鍵作為,盼提供世界各國相關協助與經驗分享。
數學模型
COVID-19
基本傳染數
防疫
傳染病防治
公共衛生
生技醫療
2020.11.15
別怕「因AI失業」,而是準備好從事「AI職務」
作者 / 野口竜司
467期
進入AI社會,我會失業嗎?身為文組的人,如何藉由AI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呢?想要成為AI人才應該從什麼地方開始著手強化能力呢?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消除這種不安和疑問。
AI
AI時代
AI職務
職務
人類
資訊
2020.10.15
「萊」豬進口鬆綁惹議-且看科學如何面對瘦肉精難題
作者 / 編輯部
466期
近來,政府宣布開放使用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不僅執政團隊對此議題的立場轉變受抨擊,也被質疑罔顧國人健康。
萊克多巴胺
科學
國際
2020.10.15
瘟疫下的醫學研究-是新聞下的產物,還是造福人群的良...
作者 / 賴昭正/前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
466期
經過幾萬年的進化,人類成了地球上的萬物之靈,建立了「人定勝天」的自信。然而,這次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瘟疫爆發,相信會讓很多人重新思考著這個問題,小,竟然會被一個「不倫不類」病毒搞到天翻地覆:去、...
病毒
COVID-19
流行病學
醫學
醫學研究
數據
羥氯奎寧
藥物
2020.10.15
CRISPR運用於人體醫療的潛力及挑戰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66期
以CRISPR技術發展最精密及敏感的領域,應屬涉及人體醫療的部分。人體治療要求的技術層次最高,考量的關鍵議題最多,各國法規要求及限制亦最嚴格。
CRISPR
基因編輯
遺傳性疾病
P53基因
Cas9蛋白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神經退化性疾病
癌症
CDK-18基因
醫療
2020.10.15
治療COVID-19的潛力藥物瑞德西韋專利在臺灣遭遇公眾審...
作者 / 林殷如/群帆有限公司總經理,專利師。
466期
自從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全球感染人數不斷攀升,截至今(2020)年9月,全球感染人數已突破3000萬人,死亡人數接近百萬人。全球科學家莫不全力尋求更快更準確的篩選試劑、治療COVID-19病徵的候選...
COVID-19
瑞德西韋
專利權
醫藥品專利
藥物
新冠肺炎
2020.10.15
感謝臉書網友犧牲隱私幫我推文,「你」的臉書可幫了「...
作者 / 洪朝貴/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466期
噢,不,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勸大家別幫我推文,而是要勸大家少用臉書。因為當你以為使用它有助於宣傳、推廣或行銷自己的商店或社團時,很可能對別人產生遠大於對自己的助益。
資訊
臉書
隱私
點閱率
社群
2020.10.15
COVID-19疫情全球持續延燒中,其實一切早有預警⋯⋯
作者 / 作者 ∕ 黛博拉.麥肯齊(Debora MacKenzie)。譯者 ...
466期
2019年11月,一隻尋常小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不知如何傳到一名、甚或好幾名人類身上。能夠人傳人,或者它的進化速度很快——有此潛能。到了12月,武漢市的醫院,而且不是流感引起的肺炎。
冠狀病毒
新冠肺炎
病毒
新興傳染病
公共衛生
2020.10.15
成本更低、畫面更清晰的魚眼鏡頭誕生
作者 / 編輯部
466期
你是否也拍過「超廣角」的照片?有鑒於前面那顆俗稱「魚眼」的鏡頭造價不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麻省大學洛厄爾分校團隊合力做出一款成本較低、成像解析度更優秀的魚眼鏡頭。
鏡頭
魚眼鏡頭
可見光
光學特性
2020.10.15
能把大腦所想繪製成圖的新技術
作者 / 編輯部
466期
大家是否曾想過,電腦有朝一日也能通曉「讀心術」,瞭解人類的想法並加以描繪成具體的圖像?
電腦
大腦訊號
腦機介面
AI
心理學
2020.10.15
臺獨立發展多衛星操控系統 衛星操控不再依靠外商
作者 / 編輯部
466期
福爾摩沙衛七號(以下稱福衛七號)於去(2019)年6月升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以下稱太空中心)衛星操控中心也透過自主發展的多衛星操控系統(Cross-Platform Satellite Operation Control, XPSOC),14個月內...
福衛七號
衛星
太空
太空產業
2020.09.15
TSfN 2020特刊:臺灣神經科學擴大跨域交流
作者 / 編輯部
465期
臺灣16個神經科學相關學會決定共同舉辦「跨領域神經科學國際研討會」(TSfN 2020),讓基礎科學、醫學臨床及數理工程等研究領域的專業人士能夠齊聚一堂,在兩天半的研討會中交流。
神經科學
研究
跨領域
2020.09.15
跨領域神經科學研討會推手 陳志成專訪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465期
人體中貫穿各處的神經系統,是我們身體的指揮,它讓我們能感知這個世界,將接收到的訊息傳遞到大腦整合,做出適當的反應;或是在遇到危險或壓力時,也能在意識控制之外自動調整身體狀態來因應。神經管轄的範圍太大,也讓...
神經科學
跨領域
生物醫學
2020.09.15
從實驗室到臨床:神經可塑性的未來展望
作者 / 撰文|羅億庭/《科學月刊》編輯。
465期
蒲慕明畢業自清華大學物理系,在研究所時期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開始對生物物理產生興趣,並專注於細胞膜上膜蛋白流動的研究;直到博士後,蒲慕明才開始做神經科學相關研究。
神經科學
突觸可塑性
神經營養因子
腦部疾病
2020.09.15
從「腦趴」開出神經科學跨域合作的花 籌辦人孫以瀚專...
作者 / 採訪∣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撰文∣郭羽漫/本刊特約...
465期
臺灣神經科學聯盟(Taiwan Neuroscience Alliance, TNA)此次舉辦跨領域神經科學國際研討會(Taiwan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TSfN),過程深受2016年腦力激盪討論會──「腦趴」啟發。因此,本期《科技報導》特別專訪...
神經科學
神經退化疾病
慢性疼痛
腦趴
2020.09.15
因突觸研究點亮探索神經的道路
作者 / 撰文|譚婉玉。
465期
柚崎通介(Michisuke Yuzaki)長期對神經系統突觸的運作機制研究有相當大的貢獻,而他對神經的興趣始於突觸。突觸將人腦的1000億個神經元相互連接並形成各種神經迴路,它的數量估計可達1000萬億個。因此,如何形成特定迴...
神經系統
突觸
光遺傳學
腦
小腦肽
柏金氏細胞
長期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
LTD)
2020.09.15
失智症智力下降 可能與大腦年齡差有關
作者 / 撰文|曾文毅、黃聖言。
465期
曾文毅與研究團隊先前利用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掃描健康受試者的大腦,並建立大腦年齡的預測模型。透過該模型,他們發現失智症風險因素(risk factor)與智力下降的程度,皆與大腦年齡差(brain ...
磁振造影
失智症
風險因素
神經科學
2020.09.15
從軸突的相關研究來探討神經網路如何形成
作者 / 撰文|簡正鼎。
465期
程淮榮主要的研究領域為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成熟過程,特別是針對軸突的引導、定位與修飾有深入的研究。這些研究除了對人類大腦的形成(如神經聯結與活性)極為重要,也對人類的疾病(如思覺失調症的成因)奠定解決的基礎。
神經系統
軸突
大腦
神經元
疾病
2020.09.15
發現思覺失調症的生物標記 可望研發有效的治療新藥
作者 / 撰文|黃名琪。
465期
於臺北醫學院(現臺北醫學大學)取得醫學士學位,並於國防醫學院與中央研究院合辦生命科學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後,藍先元在臺北市立療養院(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完成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研究興趣主要集中於神經...
精神疾病
思覺失調症
甘胺酸
阿茲海默症
生物標記
苯甲酸鈉
G72(DAOA)蛋白質
2020.09.15
回顧慢性疼痛關鍵機制 找到具治療潛能的方法
作者 / 撰文|李憶菁。
465期
麥諾頓於2013年受國王學院邀請擔任榮譽教授後,帶領研究團隊開發新世代止痛劑。
止痛劑
HCN2分子
痛覺
細胞
藥物
癌症
2020.09.15
集精神醫學與化學之大成 瑞典神經化學家首度來臺交流
作者 / 撰文|趙書屏。
465期
布列諾以一般精神醫學以及臨床化學見長,同時他也是一名醫師。
精神醫學
臨床化學
阿茲海默
醫學
2020.09.15
創建新穎鼻腦投藥平台 帕金森氏症患者可望受益
作者 / 撰文|劉青山。
465期
近年研究證實,透過非侵入式鼻腔內給藥,除了可減少對腦組織的傷害,還能透過嗅覺神經(olfactory neural pathways)和三叉神經路徑(trigeminal neural pathway)連結鼻黏膜(nasal mucosa)鼻腔喙部遷移路徑(rostral ...
嗅覺神經
三叉神經路徑
鼻黏膜
血腦障壁
粒線體
多巴胺
帕金森氏症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資料總數:1392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