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
- 2023年
- 642期-褪去口罩之後(6月號)
文章專區
2023-06-01確診後仍久病不癒?解析「長新冠」症狀和致病因子
642 期
Author 作者
齊嘉鈺/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Take Home Message
• 「長新冠」是指身體被新冠病毒感染後多個器官系統受到影響的疾病,症狀多達200 多種,可能持續存在,或消失後又再出現。
• 新研究指出,感染初期病毒含量高、感染後自身抗體錯誤攻擊自身組織、潛伏病毒被活化等因素,都與長新冠的發生有關。
• 長新冠患者勢必會持續增加,我們需要一致的評估及分析工具,並收集更多資訊,才能精確制定醫療策略。
距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宣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為大流行疾病已經過了三年,全世界都在努力掙脫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簡稱新冠病毒)帶來的威脅,讓生活能繼續往前走。對大部分的人來說,輕度或中度的新冠感染症狀大約會持續幾天到幾週,在這段急性期之後就會改善或康復;少數人即使從急性期恢復,卻又會遇上久久揮之不去的健康問題。根據統計,到目前全球大約有10 ~ 20%確診者、至少6500 萬人還在與新冠感染後的長期症狀奮戰,而且人數仍然在持續增加。
什麼是「long COVID」、「長新冠」?
「long COVID」、「長新冠」,或稱為「新冠後狀況」、「新冠急性後遺症」,都是指一種在新冠病毒感染之後造成人體多個系統受到影響的疾病。WHO 對長新冠的定義是「感染新冠病毒三個月之後仍然不斷出現的症狀,持續至少兩個月,而且沒辦法用其他的診斷來解釋」。
發生率
長新冠的發生率約占新冠感染非住院病例的10 ~30%、住院病例的50 ~ 70%、已接種疫苗病例的10 ~ 12%。幾乎所有年齡層的病患無論急性期症狀嚴重程度高低都會發生長新冠,但是因為感染的人數在36 ~ 50 歲之間的輕症、非住院者最多,所以該族群占所有長新冠病患中的比例也最高。也有研究報告指出,新冠感染重症中50 歲以上的男性因為組織損傷和疤痕的產生,以致於更容易發生長新冠;而在輕症病患中,長新冠最常見於36 ~ 50歲的年輕女性,她們容易因為急性感染引發不良的生理反應。
症狀
根據報導,長新冠的症狀多達200 多種,這些症狀可能會一直存在,有時候也會消失後又再次出現。常見的一般性症狀包括:影響日常生活的疲勞或乏力感、體力或腦力勞動後症狀加重、發燒;呼吸道及心臟症狀: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咳嗽、胸痛、心跳加快或劇烈跳動(心悸);神經症狀:難以思考或集中注意力(有時稱為腦霧)、頭痛、睡眠問題、站起來時容易頭暈、針刺感、味覺與嗅覺改變、憂鬱或焦慮;消化系統症狀:腹瀉、腹痛;其他症狀如關節或肌肉疼痛、皮疹、月經週期改變等。被影響的器官系統可說是非常廣泛,橫跨了腦、心血管、肺部、消化道、神經,甚至是內分泌、免疫系統等。雖然大多數病患的長新冠症狀會隨著時間慢慢改善,但是某些人的症狀卻持續存在,就像一個一直隱隱作痛、無法忽視的傷痕,甚至嚴重到妨礙個人工作、上學和從事日常活動的能力(圖一)。
圖一|長新冠的可能症狀
長新冠症狀發作的時間及進程會因個體和症狀類型而異。通常神經症狀會延遲數週至數月才表現,例如一個針對有認知症狀的病患研究中,43%的人報告說認知症狀在新冠感染至少一個月後才出現。神經認知症狀通常還會隨著時間而惡化,往往也會持續更久;相對的,胃腸道和呼吸道症狀則會逐漸改善。……【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