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2021.07.12
公民科學:國際政策與趨勢
作者 / 劉康慧、林以琳
475期
劉康慧分享國際文獻中公民科學的新趨勢,尤其是科技發展面和公民科學的制度化。他提及近十年公民科學之所以「很夯」有三個原因,首先,公民科學可以協助解決科學和社會議題。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國際政策
國際趨勢
2021.07.12
公民科學、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
作者 / 劉湘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475期
劉湘瑤首先談論教育領域中公民科學題材如何呈現,他提及目前科學教育中以學校教育為主流,配合學校課程教授學生科學知識,其次才是非正式教育如博物館等。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科學傳播
科學教育
2021.07.12
臺灣入侵紅火蟻防治之困境與對策
作者 / 黃榮南/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
475期
黃榮南為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主任,他點出公民科學對於對抗入侵紅火蟻(Red Imported Fire Ant)的重要性,並提出以公民科學為手段來回應目前外來入侵物種防治所遇到的困境,包含入侵紅火蟻的早期偵測技術、民眾普遍對防...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入侵紅火蟻防治
入侵紅火蟻
2021.07.12
亞洲東岸青斑蝶標放在地公民參與及國際合作發展
作者 / 陳建志/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
475期
陳建志以青斑蝶(Parantica sita niponica)案例討論公民參與和國際夥伴的發展關係。他指出要產出可用的資料,需有適當的培訓機制與資料品質把關,例如將調查方法標準化。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青斑蝶
標幟再捕法
在地公民參與
2021.07.12
地理公民科學在社區發展與資源保育的應用
作者 / 盧道杰、蔡博文、趙芝良、董景生、林良恭、鍾明光、婁...
475期
盧道杰分享地理公民科學在社區發展和資源保護中的應用。為了探索社區組織在參與式治理中的角色轉變,並評估地理公民科學的賦權效果,盧道杰及團隊選擇了無尾港文教促進會作為案例研究,透過向地方組織介紹公眾參與地理資...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地理公民科學
社區發展
資源保育
2021.07.12
鳥類鄉民科學在臺灣的發展
作者 / 林大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
475期
林大利主要分享臺灣鳥類公民科學的發展。他首先展示了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的貢獻,這不僅是臺灣首次以國家規模進行的系統性調查,亦為亞太地區第一個繁殖鳥類調查案例。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鳥類
鳥類調查
2021.07.12
路殺社鄉民科學的方法可行嗎?
作者 / 林德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
475期
林德恩分享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過去八年運作經驗與下一階段之目標。該計畫於2012年開始,起初至2017年屬於推廣期,利用臉書社團招募對議題有興趣的民眾提供路殺照片和資料。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
路殺
2021.07.12
淺談鳥會組織與鳥類公民科學
作者 / 呂翊維/中華民國野鳥協會副秘書長
475期
呂翊維在演講中主要討論臺灣鳥會組織和公民科學的關係。首先,他介紹中華民國鳥會(Chinese Wild Bird Federation),這是由全臺21個鳥會與地方團體所組成的聯盟,起源可追溯至日治時期一些日本與外國學者的研究與紀錄。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鳥會組織
鳥類公民科學
中華民國鳥會
2021.07.12
慕光之城—探索臺灣蛾類世界
作者 / 施禮正、邱茂銓、廖亭雅、郭姿欣、張智棋、林旭宏
475期
在演講中,施禮正介紹特生中心的蛾類調查研究以及公民科學的推廣。特生中心從2005年開始在合歡山調查蛾類,初期以標本採集為主,然此種調查方式不僅地點侷限在部分山區,蒐集的種類數量少,亦不足以代表臺灣蛾類。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蛾類
慕光之城
2021.07.12
運用公民科學進行臺灣蛙類監測
作者 / 楊懿如/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臺灣...
475期
楊懿如表示,蛙類的外溫動物本質可作為重要的環境指標生物,而全球約8000種兩棲類中有近41%瀕危,且大多是人類活動造成。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蛙類
臺灣蛙類監測
2021.07.12
eBird:賞鳥活動與公民科學的結合
作者 / 陳宛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
475期
陳宛均分享eBird的進程以及其資料的重要性。隨著科技的蓬勃發展,智慧型手機的發展,以及相機與GPS的搭載,許多應用程式隨之出現,而eBird的應用程式則是極為出色的一項開放資料分享工具。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鳥類
eBird
賞鳥
2021.07.12
微型空氣品質感測的資料分析與應用
作者 / 陳伶志/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475期
陳伶志這次主要分享微型感測器在臺灣的推動進程,特別是關注PM2.5對空氣品質的影響。過去臺灣的空氣品質監測,基本上倚賴環保署的空品監測站,然而全臺大約只有80個站點,每站之間距離兩三公里以上,促使團隊思考利用微...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空氣品質
微型空氣品質感測
PM2.5
2021.07.12
地理空間製圖技術作為資料整合平台
作者 / 溫在弘/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系主任
475期
溫在弘分享公民科學如何讓時間與空間資料於紀錄、開放、分享後與外部資料進行疊合,以及疊合後所產生的部分問題及延伸意義。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地理空間製圖技術
登革熱
入侵紅火蟻
2021.07.12
以研究資料寄存所管理和共享無人載具觀測及生態檢核資...
作者 / 王豫煌、莊庭瑞、李承錱、王家薰、顏漢偉、林誠謙
475期
王豫煌分享公民團體如何利用無人載具進行環境觀測。公民團體在關注環境開發議題時,經常面臨到的問題是缺乏證據,而有鑒於無人載具日漸普及且成為消費級工具,成為公民團體自行蒐集資料的工具。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無人載具
生態檢核
OpenAerialMap
2021.07.12
iNaturalist—臺灣推展經驗
作者 / 林政道/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475期
林政道主要分享兩個部分,一是介紹公民科學的背景及在臺灣推動iNaturalist的原因, 二是目前推廣iNaturalist的現狀。過去在蒐集鄉民科學資料時,會先界定研究主題,透過鄉民以拍照及記錄相關資訊的方式協助資料的蒐集,...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iNaturalist
臺灣物種名錄
2021.07.12
如何解讀公眾參與的資料
作者 / 詹大千/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475期
詹大千過往較多研究的是空氣汙染以及傳染病的監測。其中,傳染病監測本身較為敏感,資訊不能任意被發布否則會造成社會恐慌,所以他把資訊的傳遞對象改為診所醫生,透過看診的過程來進行資料的紀錄。詹大千也同步分享在第...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公眾參與
Google Map
OpenStreetMap
空間結合
2021.07.12
共尋濕地中的凌波仙子—菱角鳥大調查
作者 / 展出單位|社團法人台南市野鳥學會
475期
水雉是棲息於淡水濕地的水鳥,會在浮葉植物上繁殖和育雛。臺南的官田、下營等地因種植菱角,成為水雉繁殖的環境。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公民科學海報展
濕地
菱角鳥
菱角鳥大調查
2021.07.12
臺東知本福靈宮遷址避災
作者 / 展出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475期
位於臺東縣太麻里鄉知本地區的福靈宮,最初是由在知本溪床上耕作的農民,在河床上立石祭祀土地公,後才於原地興建廟宇供奉,以求風調雨順、農耕順遂。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公民科學海報展
福靈宮
福靈宮遷址
2021.07.12
你跟牠熟嗎?你的蟲室友們
作者 / 展出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
475期
昆蟲雖小,卻無所不在,也成為你我的「室友」,與我們生活在一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希望民眾可以好好了解這些小生物,知道牠是誰?吃什麼?平時躲在哪裡?壽命有多長?對人來說是害蟲還是益蟲?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公民科學海報展
昆蟲
節肢動物
2021.07.12
眾志成城—植物調查及物候觀察
作者 / 展出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拾...
475期
「植物調查及物候觀察」網站(plant.tbn.org.tw)為蒐集臺灣植物影像、空間分布及物候資料所成立的社團,以公民科學調查方式進行植物調查及物候觀察。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公民科學海報展
植物調查
物候觀察
植物調查及物候觀察
2021.07.12
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多元又共通的鄉民科學工具
作者 / 展出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475期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簡稱特生中心)建立全國性生物多樣性資料流通平台——「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aiwan Biodiversity Network, TBN)。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公民科學海報展
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特生中心
臺灣蛛式會社
獺足金門
臺灣爬行類回報
見龍在田
2021.07.12
利用公民科學資料 指認重要水鳥棲地
作者 / 展出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475期
全球最大線上賞鳥紀錄資料庫平台「eBird」,為美國康乃爾大學鳥類研究室(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所推出。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公民科學海報展
公民科學資料
水鳥棲地
eBird
eBird Taiwan
2021.07.12
荒野棲地調查守護行動
作者 / 展出單位|荒野保護協會
475期
荒野保護協會創立於1995年,希望透過購買、長期租借、接受委託或捐贈,取得荒地的監護及管理權,將之圈護,盡可能讓大自然經營自己、恢復生機。關心一處棲地,了解其生物資源、進行生態記錄是基本且首要的工作,希望透過...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公民科學海報展
荒野棲地調查
荒野保護協會
2021.07.12
海廢與它們的產地:公民科學家的海廢溯源調查
作者 / 展出單位|澄洋環境顧問
475期
團隊招募了全臺32名公民科學家進行教育訓練,進行系統性調查以及相關訪談。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公民科學海報展
海廢
海廢溯源調查
2021.07.12
賞鯨船上的公民科學家
作者 / 展出單位|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多羅滿賞鯨、臺灣大學...
475期
傳統鯨豚生態調查須組織專業研究者,租用專船在天候允許下出海,在人力物力的資源上所費不貲,不易長期累積鯨豚目擊資料。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公民科學海報展
賞鯨船
鯨豚目擊
2021.07.12
臺灣生命大百科
作者 / 展出單位|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行政院農委會林務...
475期
臺灣生命大百科(Taiwan Encyclopedia of Life, TaiEOL)計畫蒐集及整合臺灣已知物種的照片與解說等相關基礎與科普資料,公開給大眾使用。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公民科學海報展
臺灣生命大百科
TaiEOL
iNaturalist
2021.07.12
都市綠地生態監測團隊
作者 / 展出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
475期
國立臺灣博物館(簡稱臺博館)為臺灣第一座自然史博物館,過去藉博物學家的縝密紀錄啟蒙了臺灣現代知識。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公民科學海報展
都市綠地生態監測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博館
2021.07.12
透過公民科學了解海龜面臨的威脅
作者 / 展出單位|海龜點點名
475期
「海龜點點名」為記錄臺灣周遭海域海龜個體的公民科學計畫,民眾將拍攝到的海龜照片上傳到臉書社團,記錄下觀測到的時間、地點、潛點、深度、目擊方式等資訊,供團隊進行後續的分析。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公民科學海報展
海龜點點名
海龜
2021.07.12
不只是科學,更是美學 用顯微攝影抓住每一個精彩瞬間
作者 / 羅億庭/《科學月刊》編輯
475期
你還記得第一次看見顯微鏡下的世界時,是什麼心情嗎? 17世紀的英國博物學家虎克(Robert Hooke)利用顯微鏡觀察樹皮軟木層時,看見了顯微鏡下一格又一格,如同小房間般整齊排列的植物細胞壁,於是將這項觀察結果稱為...
科技報導
顯微攝影
顯微鏡
Olympus
2021 Taiwan顯微攝影競賽
2021.07.01
解開極光生成之謎!高能帶電粒子隨阿爾文波「衝浪」進...
作者 / 編輯部
619期
絢麗又夢幻的北極光(aurora borealis),一直以來都令人們著迷不已。科學家已經知道極光的產生原因,是由於太陽風(solar wind)噴發出的高能帶電粒子受到地球磁場吸引,雖然大部分粒子被地球大氣層所阻擋,但仍有少部...
物理
極光
極光生成
高能帶電粒子
阿爾文波
太陽風
電離層
北極光
磁場
地球磁場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資料總數:1337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