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2021-07-12公民科學、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
475 期
Author 作者
劉湘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劉湘瑤首先談論教育領域中公民科學題材如何呈現,他提及目前科學教育中以學校教育為主流,配合學校課程教授學生科學知識,其次才是非正式教育如博物館等。而談及公民科學與科學教育,就其所知,公民科學亦會被學校納入彈性自主學習的課程內,換言之,目前公民科學有機會可以被涵蓋於學校教育中。
劉湘瑤試圖釐清「科普」或「科學普及」名詞的起源,並分析科普和公民科學的歷史,其在不同時期所傳達的科學意向。最後說明科學傳播的趨勢已從早期的科學普及,發展為公眾對科學的理解(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以及當代公眾參與的概念。科學普及是以大眾缺乏科學知識為信念,所建立的科學知識傳播形式。公眾對科學的理解起源於英國皇家學會的報告,關注對公眾推廣科學知識的的策略,並探討人們如何獲得具體的科學知識並認識科學知識的產製過程。
至於近期提出的公眾參與科學的概念,可視為公民科學的論述基礎,公眾參與計畫具有包容性,參與者主動從參與過程中獲得知識,且所有參與者都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