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2021-07-12運用公民科學進行臺灣蛙類監測
475 期
Author 作者
楊懿如/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臺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理事長
楊懿如表示,蛙類的外溫動物本質可作為重要的環境指標生物,而全球約8000種兩棲類中有近41%瀕危,且大多是人類活動造成。其中問題關鍵需長期的監測才能解答,故對問題的覺知相當重要。楊懿如從過往經驗指出,單靠研究團隊進行監測的效能遠遠不足,因此須借重志工的力量提升調查效能。
楊懿如的志工培訓計畫除了環境監測外,也期望同時提高公民的兩棲類知識以激起保育意識,然而此公民科學模式也面臨了資料嚴謹度及正確性的挑戰。為此,楊懿如與團隊從志工培訓著手,例如開辦實體培訓課程或設計數位線上課程。在線上課程部分,以知識課程為主,例如教育志工如何分辨蛙類叫聲等;而實體課程則主攻調查方法的標準流程培訓。培訓的目的不僅是知識的給予,也期望培訓完成的志工能加入志工隊,志工間彼此支持。
至於資料開放與數據品質控管,調查者上傳後的資料經研究人員二次確認才能成為有效資料,並對外公開。此外,協會更開發應用程式,建立數位蛙類圖鑑,使用者將可透過座標獲得即時性的查詢結果。而為鼓勵民眾進行定點調查,也舉辦蛙調大賽,並使用系統化的調查方法,以確保調查過程無誤。
再者,楊懿如指出協會亦有進行外來物種調查研究,以斑點樹蛙為例,起初為志工發現通報後,始促進相關的調查。與此同時,訓練志工系統性之調查方法,並搭配方格系統和GIS,以調查外來物種之擴散狀況。團隊就調查出斑點樹蛙擴散範圍從44.8%大幅上升至63.2%。楊懿如因此強調公民科學的執行需給志工明確的指示及標準化調查流程。簡言之,協會的最終目的為希望透過一系列的活動參與和培訓,養成公民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