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
- 2025年
- 662期 - 狙擊禽流感(2月號)
文章專區
2025-02-04禽流感如何演變成全球性威脅?
662 期
Author 作者
趙黛瑜 | 中興大學獸醫學院微生物暨公共衛生研究所、中興大學微生物基因體學程、中興大學醫學院後醫學系教授。
Take Home Message
• A 型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是遷徙性海鳥,病毒主要在牠們的腸道複製並排出,再被其他海鳥食入或吸入傳播。
• 病毒的高病原性、強致病力源自它的高突變性與基因重組特性。病毒在感染同一宿主細胞時可進行基因重組,再藉由野鳥遷徙發生全球性的傳播。
• 全球第三波重大疫情是由H5N1的分支引起,從2020 年至今未結束。疫情影響多種鳥類和哺乳動物,並引爆美國乳牛感染事件。
禽流感病毒,指的其實是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A virus, IAV),也是一種RNA 病毒。但不要以為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只會感染家禽,它還可以感染許多不同動物,包括豬、馬、狗、貓、人,甚至是海裡的哺乳動物,例如鯨魚。
發現海鳥身上的病毒
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在20 世紀曾經造成三次全球大流行,包括1918 年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1958 年的亞洲流感(Asian flu)及1968 年的香港流感(Hong Kong flu)。但在1970 年代前,人們對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造成大流行的起源卻所知甚少,一直到1967 年才有所進展。
那年, 紐西蘭知名病毒學家韋伯斯特(Robert Webster) 走在澳洲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的海灘時,看到海灘上遍布海鳥的屍體。他想到1961 年南非曾報告過多起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案例,這應該是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闖的禍;另外他也意識到,原來科學界對海鳥身上帶有哪些病毒其實一無所知。自此,韋伯斯特開始了海鳥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野外調查工作,後來才確定了遷徙性海鳥就是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自然宿主,這些遷徙性海鳥感染不同亞型的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卻完全沒有出現症狀,且病毒主要在腸道進行複製,並經由腸道排出、進入環境中,再進一步由其他不同種的海鳥食入或吸入,造成嚴重疫情(圖一)。
圖一| 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自然宿主與不同亞型感染的已知宿主分布
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表面帶有兩種結構蛋白,分別為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 HA)與神經胺酸酶(neuraminidase, NA)。HA 具有凝集紅血球的特性,NA 具有裂解細胞上唾液酸的功能,兩種蛋白均有抗原性。目前已知HA 共有18 種血清型;NA 共有11 種血清型,不過流行於全世界野生水鳥體內的只有16 種HA 與九種NA。2008 年,科學家曾在中亞哈薩克的野鳥紅頭潛鴨(Aythya ferina)中找到一株全新的禽流感病毒,目前已知是全新的H19 亞型,但NA 的型別仍不清楚,科學家推測此病毒可能是由蝙蝠傳播到野鳥。
根據HA 與NA 的不同,可以進一步將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分成144 種亞型,以H 和N 加上亞型的數字表示, 例如H1N1。雖然遷徙性海鳥是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自然宿主,但並非所有海鳥均帶有所有的亞型病毒。鳥類中以雁形目(Anseriformes)的水鳥帶有的亞型種類最多,而鴴型目(Charadriiformes)的水鳥,尤其是鷗科的鳥則以H13 或H16 的亞型為主。
病毒的基因與致病性演變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基因組成為負向單股RNA,且具有八個獨立的基因片段,這些特性使病毒基因的演變分為兩種:一種為氨基酸的突變,主要是基因片段發生氨基酸的突變、插入或刪除,若發生在主要的HA 或NA 蛋白上,可造成抗原飄移(antigenic drift),例如每年都要重新施打季節性流感疫苗,就是因為病毒常常發生抗原飄移所致,另一種為基因重組,主要發生在不同病毒感染同一個宿主的同一個細胞時發生,若發生在主要的HA 或NA 蛋白上,又稱為抗原轉換(antigenic shift)。當重組的病毒出現特定物種的適應性改變,就有機會傳給不同物種,例如 H3N8 就能傳染給馬,因此又稱馬流感病毒。野生水鳥有特定的遷徙路徑,因此科學家可以透過病毒的基因體定序,判斷該基因片段是來源自歐亞或美洲的水鳥。
由於家禽屬於鳥類,因此最容易受到水鳥身上攜帶的各種亞型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一旦家禽(尤其是雞或火雞)出現大規模死亡,就代表病毒的毒力(致病力)已發生改變。科學家會根據兩種標準判定病毒的致病性:一、檢驗HA 基因序列是否帶有多個鹼性胺基酸的蛋白酶切割位;二、體內致病力試驗(intravenous pathogenicity test)將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分為高病原性(high pathogenicity)和低病原性(Low pathogenicity)禽流感病毒。目前所有感染水鳥的144 種亞型的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都是低病原性的禽流感病毒,只有H5 和H7 兩種亞型出現了高病原性。
從1996 年至今- H5N1 的全球大流行
雖然在19 ~ 20 世紀期間也曾有高病原性病毒在禽場爆發流行,但爆發疫情的禽場數與撲殺的家禽數,都遠遠不及21 世紀後H5N1 的疫情規模。……【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