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報導
- 專訪時間
文章專區
2025-02-18引領益生菌創新浪潮 雷文虎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徐丞志專訪
519 期
Author 作者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本文與雷文虎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刊出〉
.jpg)
雷文虎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徐丞志。
(雷文虎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人體內的微生物數量遠超過人體細胞,其中又以腸道中的腸道菌相最為關鍵。愈來愈多研究顯示,當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降低,不僅會影響消化與營養吸收,還可能進一步削弱免疫調節、改變代謝平衡,甚至與大腦健康息息相關。近年來隨著科學研究的探討,益生菌作為維持腸道菌相平衡的角色,更已成為現代健康領域關注的焦點。
而在這波益生菌研究的浪潮中,生物技術新創公司雷文虎克嘗試建立腸道菌的代謝體資料庫與特定菌株菌種庫,並探索改善人類健康的次世代益生菌,開發成分與功效皆有科學佐證的益生菌產品,以精準技術推動人體健康。
應用導向的研究思維
雷文虎克的創辦人徐丞志,本身其實是臺大化學系的教授。談及創業契機,他回憶道,「我到臺大任教時,時任副校長(後來的科技部長)的陳良基曾說:『不要只想著發表論文,許多研發成果是先展現對人類的實際影響力後才被重視。』」這句話讓徐丞志開始思考研究的實際應用價值。他舉例,「2023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量子點、2024年獲獎的AlphaFold,這些技術都是先在業界商品化,對人類生活產生影響,且已在商業應用中展現價值。」這讓他深刻感受到科學的重心正從基礎研究逐步轉向為強調該研究對人類的貢獻,而這也成為他創辦雷文虎克的初衷。
不同於一般的公司,雷文虎克是起源於臺大及臺大醫院的衍生新創公司,因此初期的技術皆奠基於過往徐丞志團隊或與其他學者合作的研究。儘管公司目前只創立三年多,但卻已有幾項不錯的成績,像是建立全臺灣最大的腸道菌代謝體資料庫。「許多疾病跟腸道菌相有關,所以特殊菌相所衍生出來的代謝產物可以做為疾病研究、新藥開發的基礎。」徐丞志說道。
.jpg)
雷文虎克專注於菌種培養及應用,目前已成功建立全臺灣最大的腸道菌代謝體資料庫以及次世代益生菌AKK菌株庫。
(雷文虎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另外,他們也耗時三年的時間,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次世代益生菌——艾克曼嗜黏蛋白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KK)菌庫,「這是一個專屬於臺灣人,或者說適合東亞人的菌株庫,腸內益生菌其實也有地區或種族的差異性,所以我們利用地利之便,建立出大概110株AKK菌株,」徐丞志接著說,「這些菌株的建立可以用來授權或開發出獨家的AKK菌株產品。」
創新合生元配方,打造腸道健康金三角
然而,受限於現行法規,AKK菌株仍在進行安全性試驗,尚未能以產品形式販售。不過,雷文虎克並未將所有資源投注於單一菌株,徐丞志實驗室過往在臺大做研究時,便曾經在龍根菌(Bfidobacterium longum)中發現了一種新的作用機制。透過益生質(prebiotics,荔枝多酚)與後生元(postbiotic,胺基酸代謝物)的調節,能幫助益生菌(龍根菌)在腸道內定殖,並產生關鍵的代謝活性成分,進一步刺激體內分泌胰高血糖素樣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此配方經動物與人體試驗證實,能有效提升體內GLP-1濃度,進而穩定血糖、控制食慾,達到控制體重的效果。
.jpg)
雷文虎克團隊會在產品開發過程中進行動物試驗,以驗證益生菌產品的效果及安全性。
(雷文虎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另外,在合生元(益生菌+益生質+後生元)的三方相輔相成作用下,不僅能幫助龍根菌穩定地定殖於腸道,還能與腸道中的其他益生菌互利共生,促進好菌自然增殖。這種做法強調打造出適合益生菌生長的腸道環境,而非單純依賴高菌數的補充。反過來說,即使僅補充少量益生菌,只要腸道環境適宜,同樣也可使益生菌迅速繁殖,且能發揮長效作用,避免了傳統食用補充中,益生菌存活率低、難以發揮效果的問題。
以科研驅動益生菌創新
今(2025)年2月1日,雷文虎克正式推出這項產品。除了前面提到的優點,這項產品與市面上多數益生菌產品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效果奠基於完整的基礎科學與生物機制研究,而非僅憑動物試驗結果就判斷功效。市面上多數益生菌產品都未經人體臨床驗證,即使有少數證實對人體有益,卻未能明確解析當中的作用機制。「過去的益生菌研究多以關聯性分析為主,而我們是第一個完整解析出它的作用路徑,並賦予益生菌明確功能定位的團隊。」基於這項研究發現,雷文虎克進一步設計出「合生元」獨家專利配方,將科學研究轉化為實際應用,推動益生菌市場的革新。
從學術殿堂到市場實戰
從學界轉戰業界,看似一帆風順,實則暗藏重重挑戰與不確定性。「從科學家到創業家,再從創業家轉變為企業家,這條路上的挑戰,說上十個小時都講不完。」徐丞志坦言。首先是思維轉變——在學術界,技術與知識的價值是核心;而在市場上,產品是否符合消費者需求才是關鍵。科學語言必須轉化為市場語言,甚至得先從市場需求出發,再回頭設計產品。此外,即使產品開發完成,仍需投入科普或市場教育,讓更多消費者了解並接受。
其次是身分重塑。「學者創業最難的是放下身段,重新去理解消費者的想法。」徐丞志強調,從學術殿堂的角色轉變為市場參與者,代表必須拋開過往的光環,一切都需要重新學習才能真正立足於產業之中。「沒有第二條路,就是調整心態,放下過去的光環,把自己當成市場中的普通人,重新學習。」
放眼.雷文虎克的未來
隨著雷文虎克的益生菌產品上市,意味著階段性短期目標的達成,但他們的步伐並未就此停滯,而是放眼更長遠的未來。「目前市場對AKK益生菌的詢問度極高,因此我們正積極與衛福部進行安全性試驗,預計明(2026)年上半年有機會通過非傳統性食品原料的審查。」雷文虎克的中期目標是成為亞洲首家開發次世代益生菌AKK相關產品且通過嚴謹臨床試驗的企業,這項產品主要的研發方向將會聚焦於臺灣人常罹患的脂肪肝、肝病等代謝性疾病。
長遠而言,雷文虎克的終極目標是從腸道菌的代謝物中尋找具藥物潛力的活性成分,最終發展為新藥,實現從食品到藥品的躍進,透過腸道菌群與腸道健康的調整,從源頭根本性地降低人類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延長人類健康壽命。「我們最終極的目標是希望透過我們的產品跟服務,讓每位使用者能夠藉我們的產品改善腸道環境,降低罹患代謝性疾病或是慢性病的風險,實現長命百歲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