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購買科月
  • 訂閱科月
  • 投稿須知
  • 各期目錄
  • 進階搜尋
  • 訂閱電子報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科技報導
  • 評論
  • 精選文章與其他
  • 活動訊息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焦點話題
  • 精選好讀
  • 重磅快評
  • 生醫先鋒
  • 科技智財
  • 專訪時間
  • 特別報導
  • 動態時報
  • 懷念科月人
  1. 科技報導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在藥物開發及疾病治療上的應用
2021.09.10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在藥物開發及疾病治療上的應用
作者 / 陳淵銓/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助理教授
477期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現已廣泛用於基礎研究技術,包括基因轉殖、模式動物(animal model)的建立、食品檢測試劑及其他輔助工具的開發等;應用端已用於農產...
科技報導基因編輯CRISPR藥物開發藥物標靶藥物標靶點精準醫療個人化醫療人體基因資料庫遺傳性疾病
基改食品遭遇哪些困境:誤解與陷害
2021.09.10
基改食品遭遇哪些困境:誤解與陷害
作者 / 林基興/台大全國夏季學院助理教授(2020年)
477期
最近,美國著名民調組織「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 Center),發布2019∼2020年全球民眾對基改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F)安全性的看法,臺灣是「50%不安全、11%安全、38%所知不足以回答」。相較於舊...
科技報導基因改造基改食品基因工程分子生物技術
誤入歧途的科學:科學造假和其他失敗-《科學態度》
2021.09.10
誤入歧途的科學:科學造假和其他失敗-《科學態度》
作者 / 麥金泰爾(Lee McIntyre)
477期
對任何關心科學態度的人來說,有人可能會認為造假是個沒什麼意思的話題。造假的人只是在欺騙和說謊,顯然不接受科學的價值觀,不是嗎?為什麼還要多花時間加以檢視呢?
科技報導書摘《科學態度》科學態度不當研究行為造假陰謀論偽科學
戴森球並非恆星專屬,黑洞也能提供文明能量!
2021.09.10
戴森球並非恆星專屬,黑洞也能提供文明能量!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7期
隨著科技文明的進展,人類對於能量的需求將持續增加,到某個時間點,從地球上能夠取得的能量可能會不夠用,因此我們需要設計一些可以脫離到地球之外的裝置,以收集更多太陽提供的能量。有鑑於此,1960年代物理學家戴森(...
科技報導物理戴森球黑洞戴森科幻
臺灣首次前進北極圈 中央大學北極探險隊成功執行科學研究
2021.09.10
臺灣首次前進北極圈 中央大學北極探險隊成功執行科學...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7期
北極,指的是環繞在地球北方周圍的地區,包含北極海、阿拉斯加、挪威、芬蘭、瑞典、冰島等8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且與南極地區共同構成地球的寒帶地區。由於北極富含不同於熱帶、溫帶的特殊生物體,包括能存活在極冷地區的...
科技報導中央大學中央大學北極探險隊北極北極圈冰河地形地質研究地球物理
像彼得潘一樣長不大的斑馬魚? 中研院團隊找到調控生長的關鍵
2021.09.10
像彼得潘一樣長不大的斑馬魚? 中研院團隊找到調控生...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7期
動物發育初期的過程既快速又複雜,再加上有很多基因參與其中,因此生物學中有特別針對生物體生長、發育過程的領域,稱為發育生物學(developmental biology)。主要的研究包含物種中基因對細胞生長、分化、形態發生(...
科技報導生物學斑馬魚發育生物學基因細胞
毅力號首次於火星上採集岩石樣本失敗 NASA提出可能原因
2021.09.10
毅力號首次於火星上採集岩石樣本失敗 NASA提出可能原...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7期
火星2020(Mars 2020)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於2020年7月下旬所執行的「火星探索計劃」(Mars Exploration Program)中的火星探測器任務,其中包括毅力號火星車(Perseverance)和機智號無人直升機(...
科技報導火星毅力號火星探索計劃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傑澤羅隕石坑熔岩流岩芯古河三角洲
增加維生素D攝取,可望降低罹患年輕型大腸直腸癌的風險
2021.09.10
增加維生素D攝取,可望降低罹患年輕型大腸直腸癌的風...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7期
近幾年,大腸直腸癌的整體發生率在許多國家有下降趨勢,但年輕族群的發生率卻在上升中。根據研究預估,至2030年時,50歲以下的族群中每10位將有1人罹患大腸癌,每4人中將有1人罹患直腸癌。而相較於以往大腸癌患者多數年...
科技報導生物學維生素D大腸癌大腸直腸癌年輕型大腸直腸癌前瞻式世代研究癌前大腸瘜肉主要療效指標風險比勝算比
疫情下消失的人工線審,讓電子線審的時代提前到來了嗎?
2021.08.10
疫情下消失的人工線審,讓電子線審的時代提前到來了嗎...
作者 / 林殷如/專利師、群帆有限公司總經理
476期
新冠疫情肆虐全世界,改變許多人的生活型態,甚至也奪走許多人的工作。為了防疫考量,網球場上的人工線審正逐漸被電子線審系統所取代。2021年6月底最堅持傳統的溫布頓網球賽即將開打,溫網究竟會採用電子線審系統,還是...
線審電子線審網球溫網疫情專利
COVID-19公費疫苗施打建議,第九類疫苗接種對象需注意哪些事項?
2021.08.10
COVID-19公費疫苗施打建議,第九類疫苗接種對象需注意...
作者 / 編輯部
476期
日前,政府宣布擴大施打COVID-19公費疫苗,開始接種第九、十類接種對象。其中,第九類接種對象包含18∼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例如器官移植者、糖尿病病友、愛滋病患者、腦中...
COVID-19疫苗第九類疫苗接種對象
COVID-19疫苗接種建議
2021.08.10
COVID-19疫苗接種建議
作者 / 蔣維倫、黃馨弘
476期
考量到許多病友接種疫苗前需要參考更個人化的資料,本系列將從各國醫學會的治療指引與研究中,擷取精華,用較容易理解的方式,整理對各專科患者接種疫苗的建議。本系列純為知識彙整,並不能做為醫療決策時的依據。如您對...
COVID-19疫苗COVID-19疫苗接種
COVID-19 疫苗,中風患者疫苗接種建議
2021.08.10
COVID-19 疫苗,中風患者疫苗接種建議
作者 / 資料整理|黃馨弘
476期
全球疫苗開始大規模施打之後,已經將近數月。相較於染疫確診轉為重症的風險,施打疫苗對於高風險族群的保護力是顯而易見的。臺灣現有的新冠疫苗都有一定比例會產生注射處疼痛、肌肉痛等副作用,極低的比例有可能會有血栓...
中風患者COVID-19疫苗COVID-19疫苗接種中風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建議
基地臺設置為何困難重重? 「愛之適以害之」的科技法規
2021.08.10
基地臺設置為何困難重重? 「愛之適以害之」的科技法...
作者 / 林基興/環保署「非游離輻射預警機制風險評估小組」前...
476期
2016年2月6日,臺南永康大地震,維冠大樓倒塌,瓦礫下兩姊妹以手機求救。當時若無基地臺相助,則援救無望。基地臺可隨時傳遞求救訊息,為民眾緊急狀下救命的守護者。
基地臺電磁波基地臺設置國家電磁波溝通中心
大學學術表現如何評估? 參考英國REF評量機制
2021.08.10
大學學術表現如何評估? 參考英國REF評量機制
作者 /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476期
2014年,英國大幅度修改大學的研究評量方式,將1986年開始就施行的、較為形式化的「研究評鑑作業」(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RAE),修訂為以大學表現為基礎的「研究卓越架構」(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
學術表現REF研究卓越架構研究結果研究影響力研究環境研究評鑑作業RAE
守護科學與原住民兒童
2021.08.10
守護科學與原住民兒童
作者 / 林基興/科學月刊前理事長兼總編輯
476期
聽聞廖達珊老師過世,讓我非常難過。 約15年前,我兼職科學月刊社理事長,回母校建中演講與推廣刊物,遇到生物老師廖達珊,她熱情洋溢,稱我「學長」(其實我沒那麼老啦),又招呼其他科學老師與我談科學教育,讓我倍...
廖達珊《科學月刊》張昭鼎紀念研討會
懷念老朋友李武炎教授
2021.08.10
懷念老朋友李武炎教授
作者 / 王文竹/淡江大學化學系教授
476期
今年6月初,接到淡江大學數學系的訊息,驚聞李武炎老師於5月31日上午與世長辭,令人悲痛不捨,心中十分難過。我和他相識30多年,且曾共同從事了很多科普及科教的活動,其中包括了最近12年在《科學月刊》編輯委員會的工作...
李武炎《科學月刊》《什麼不是數學!》《什麼都是數學!》
你也掉入品牌的行銷陷阱了嗎?-《盲視效應》
2021.08.10
你也掉入品牌的行銷陷阱了嗎?-《盲視效應》
作者 / 麥特.強森(Matt Johnson)、普林斯.古曼(Price...
476期
傳遞愉悅的方式,對行為有很大的影響——這也可以從「完整性」的心理著手。人性先天追求完整。想像一下,好友跟你講一個懸疑的故事,快講到結局時,突然轉身離開。你一定會感到不滿,這可以理解。因為你在得知結局之前,...
科技報導書摘《盲視效應》柴嘉尼效應釣魚文善用時間
陽明交大團隊研發出「拓樸超導體」將有助於量子電腦的發展
2021.08.10
陽明交大團隊研發出「拓樸超導體」將有助於量子電腦的...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6期
量子電腦(quantum computer),是一種利用量子進行計算的裝置。不同於傳統的電腦,量子計算用來儲存數據的物件為量子位元,且使用量子演算法進行數據操作。1980年代,量子電腦仍處於理論推導狀態,但隨著科學的發展,量...
科技拓樸超導體量子電腦二矽化鈷二矽化鈦異質結構半導體量子位元
土地公廟挑戰智慧建造 成大以機械手臂打造高難度六面曲牆
2021.08.10
土地公廟挑戰智慧建造 成大以機械手臂打造高難度六面...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6期
臺灣的土木、營建產業已長期缺工多年,而近期,更因為COVID-19疫情嚴峻,使建築業的缺工問題日益嚴重。有鑑於此,成功大學數位智造工坊(RAC-Coon)提出智慧建造曲面建築的計畫,不只要設計出具未來感且弧度優美的土地公...
土木營建數位智造工坊土地公廟戴育澤機械手臂COVID-19
多輕症、低死亡率,COVID-19對兒童真的沒有影響?
2021.08.10
多輕症、低死亡率,COVID-19對兒童真的沒有影響?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6期
自前(2019)年COVID-19大流行以來,各國醫師除了全力防止感染和治療外,科學家對於不同族群的感染風險、死亡率等也進行了許多研究。最新研究發現,兒童因感染COVID-19導致重症或死亡的風險非常低。
COVID-19兒童重症死亡率
治療COVID-19的完美藥物出現? 巴西最新臨床試驗引發爭議
2021.08.10
治療COVID-19的完美藥物出現? 巴西最新臨床試驗引發...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6期
近期,COVID-19的藥物治療研究出現新進展。原先預計於今(2021)年6月22日發表在MedRxiv的文章顯示,巴西臨床試驗發現一種名為普克魯胺(proxalutamide)的前列腺癌臨床藥物, 能降低COVID-19住院患者死亡率,且平均能縮...
COVID-19巴西臨床試驗普克魯胺中國開拓藥業Applied Biology地塞米松伊維菌素阿奇黴素Gamma變異病毒株度他雄胺比卡魯胺
阿茲海默症新藥獲批准上市! 原來「腦膜淋巴系統」會影響療效?
2021.08.10
阿茲海默症新藥獲批准上市! 原來「腦膜淋巴系統」會...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6期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2021年6月有條件批准單株抗體Aducanumab上市,這是18年來,第一個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也被視為是重要的療法里程碑。
阿茲海默症腦膜淋巴系統Aducanumab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微膠細胞吞噬作用胞移作用症狀出現前的阿茲海默症
COVID-19 疫苗,糖尿病患者接種建議
2021.07.26
COVID-19 疫苗,糖尿病患者接種建議
作者 / 資料整理|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
臺灣即將在接下來的疫苗接種計劃中,開始接種第九類接種對象。第九類的接種對象包含了需要 18 歲到 64 歲具有容易導致嚴重疾病,需要優先保護的高風險疾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其中「糖尿病病友」也屬於第九類接種...
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建議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接種建議糖尿病
COVID-19 疫苗,實體器官移植者接種建議
2021.07.20
COVID-19 疫苗,實體器官移植者接種建議
作者 / 資料整理|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
臺灣即將在接下來的疫苗接種計劃中,開始接種第九類接種對象,包含了18~64 歲具有容易導致嚴重疾病,需要優先保護的高風險疾病、罕見疾病、重大傷病患者,其中器官移植病友,例如曾接受過肝臟、腎臟移植者,也屬於第九...
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建議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接種建議器官移植
COVID-19 疫苗,愛滋病患者接種建議
2021.07.20
COVID-19 疫苗,愛滋病患者接種建議
作者 / 資料整理|Aaron H./非典型醫學人,既寫作也翻譯,長...
臺灣即將在接下來的疫苗接種計劃中,開始接種第九類接種對象。第九類接種對象包含了 18 歲到 64 歲中,具有需要優先保護的高風險疾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等,容易導致嚴重疾病的患者,其中愛滋病患者也屬於此類。
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建議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接種建議愛滋病HIV
落後的COVID-19疫苗難進行三期臨床試驗,該怎麼辦?
2021.07.12
落後的COVID-19疫苗難進行三期臨床試驗,該怎麼辦?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5期
科技報導COVID-19疫苗高端臨床試驗三期試驗免疫橋接抗體保護力ADE
公民科學 推動臺灣科學調查
2021.07.12
公民科學 推動臺灣科學調查
作者 / 編輯部
475期
本期與「公民科學發展論壇」合作,透過論壇一系列的演講與討論,探討臺灣近十年來興起的公民科學(或稱鄉民科學)風潮。它不僅是一般人業餘自發性參與科學,更能透過大眾的參與加速科學家、政府機關的資料蒐集,推動生態...
科技報導公民科學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專輯
2021.07.12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專輯
作者 /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475期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於2020年8月28日於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梁國樹國際會議廳舉辦。論壇由科技部沙克爾頓計畫、教育部以及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支持協辦。
科技報導公民科學發展論壇沙克爾頓計畫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公民科學
科學結盟:透過科際整合處理全球入侵種問題
2021.07.12
科學結盟:透過科際整合處理全球入侵種問題
作者 / 講者|辛普森(Annie Simpson); 整理|陳亭瑋
475期
隨著國際貿易、交通越來越頻繁,外來入侵種影響越來越大。外來入侵種是個全球性的問題,世界各地的人都需要互相合作才能有效面對、適當處理。其實大部分的外來種並不會變成入侵種,但相對少數的外來入侵種,就能帶來極大...
科技報導入侵種全球入侵種生物資料庫公民科學計畫資料標準化資料穀倉
民主化脈絡下公民的科學參與:臺灣公民科學的演進與分類
2021.07.12
民主化脈絡下公民的科學參與:臺灣公民科學的演進與分...
作者 / 方慧詩、林子倫
475期
方慧詩與林子倫以臺灣公民科學的演變與類型學作為論壇的開場,指出臺灣歷史發展的複雜性提供了特別的歷史背景,這與西方國家的公民科學發展是完全不同的。
科技報導公民科學公民科學發展論壇科學組織環境倡議社區建設環境教育法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