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4-07-15臺灣小米種原入「末日種子庫」 有助於守護糧食安全、文化永續 511 期

Author 作者 資料整理/羅億庭

在中央大學極地研究中心的推動下,臺灣研究團隊於5月29日將第一批、共計170種珍貴臺灣小米種原,在確認皆具備發芽活性後,送入挪威「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以維繫小米的基因多樣性,創下臺灣參與國際合作與永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在2008年建立於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斯匹次卑爾根島(Spitsbergen),有著「末日種子庫」之稱,也是全球農業的諾亞方舟。此種子庫中包含世界各國政府、研究機構和非政府組織捐贈的植物種子樣本,目前已收藏450萬種,展現出國際社會保護全球農作物多樣性的共同努力。此種子庫的地點位於北極圈內、有人類長住的最北邊據點,距離中央大學北極研究站(TaiArctic Station)僅兩公里。種子庫利用地下坑道作為儲存庫,以永久凍土的自然低溫提供天然冷凍條件,同時配備現代化冷凍設備,能承受規模6.2地震與核子武器攻擊,以確保珍貴的種子在各種情況下都能安全地保存在低溫環境,並維持發芽的活性。
 
至於為什麼選擇小米作為異地安全備份與永續保存的標的?中央大學團隊在新聞稿中表示,小米不僅是食物來源,也是臺灣文化和歷史的關鍵象徵,對於塑造「臺灣認同」具重要價值與意義。小米除了是臺灣各地原住民族的重要主食,也是唯一有完整祭儀的作物,且在糧食安全、營養和永續農業上都占有重要角色,而種原保存與復種更攸關臺灣飲食文化與氣候變遷下的農業發展。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這些珍貴的臺灣種子能安全儲存,對於保護全球農業遺產和生物多樣性來說至關重要。這不僅是臺灣農業和科學界的里程碑,也是全球合作和永續發展的重要一步,並為臺灣未來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本次臺灣參與全球種子庫計畫,除今年度入庫的170種小米外,之後也將分批入庫總計400多種的小米。藉由此次任務,中央大學團隊確保具有臺灣象徵性的糧食作物能夠在未來可能出現的全球危機中留存,實現農業永續性;另一方面,也將持續推動臺灣在極地科學領域的研究,並增加臺灣在國際學術上的能見度。

 

(Adobe Stock)

 
新聞來源
極地研究中心、秘書室(2024年5月22日)。中央大學極地研究中心推動台灣珍貴小米種子入庫北極追求永續。國立中央大學新聞網,https://ncusec.ncu.edu.tw/news/headlines_content.php?H_ID=4268
臺灣極地研究中心、秘書室(2024年5月30日)。臺灣「希望種子」入庫北極世界種子庫 永續發展重要里程碑。國立中央大學新聞網,https://ncusec.ncu.edu.tw/news/headlines_content.php?H_ID=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