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2020.03.01
要怎麼吃?怎麼動?從醫學角度談運動科學
作者 / 林俊忠/畢業於臺大醫學系心臟專科醫師,現為臺安醫院...
603期
運動,看似容易,卻是一項充滿學問與專業的議題。現在,就從科學的角度研究運動如何帶來身體的保健與健康。
醫學角度
運動科學
生理學
生理效應
有氧運動
燃脂效果
2020.03.01
減重就等於減肥?身體哪有這麼簡單
作者 / 侯建文/現為臺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副教授,研究...
603期
隨著食物的加工越來越精細,現今的飲食型態已日漸精緻化,也間接造成現代人身體產生越來越多的問題。因此,如何在食物攝取上兼顧營養和熱量,從運動中找到健康及良好體態,了解身體組成和代謝則至關重要。
減重
飲食
身體
基礎代謝率
體重
熱量
運動習慣
2020.03.01
減重不如先減壓—身體脂肪的秘密
作者 / 賴佳妤/斜槓醫師、NLP執行師、芳療師及譯者。目前致...
603期
在人和動物體內的皆有脂肪,用以儲存能量,讓生物體即使一段時間不進食,也不會能量耗竭而死。不過,隨著飲食精緻化,現代人的體重逐漸攀升,便將肥胖問題的罪魁禍指向脂肪,但卻忽 略了它對人體帶來的好處。
減重
脂肪
脂肪細胞
內分泌系統
脂聯素
荷爾蒙
2020.03.01
不是有動就好-談運動與大腦認知生理
作者 / 朱瓊苓/洪聰敏
603期
聽到運動,大多數的人會覺得是一件很辛苦、很痛苦的事。 不過,研究發現運動其實能帶給大腦認知實質的提升,讓人越活越年輕、越快樂。
運動
認知
執行功能
閉鎖性有氧運動
開放性運動
2020.03.01
壓力如何導致一夜白了髮?
作者 / 編輯部
603期
過去曾聽聞「一夜白髮」的傳說,像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被俘虜的法國皇后瑪麗安東尼(Marie Antoinette)及在越戰期間身陷重傷並做為戰俘的麥肯(John McCain)皆因壓力催化一夜白了頭髮。
壓力
白髮
免疫系統
色素生成細胞
體內荷爾蒙皮質醇
交感神經系統
毛囊
2020.03.01
沉默的鳥類殺手—窗殺事件
作者 / 王齡敏/獸醫師,社團法人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主...
603期
全球各地的大城市當中,因建築的玻璃與鏡子等設計,經常會發生鳥類飛行時錯認這些是可飛行的路徑,導致撞上而造成傷亡的「窗殺」 事件。窗殺可歸納為日間撞擊與夜間撞擊,兩者成因不同。窗殺事件層出不窮,臺灣也該正視...
窗殺
野鳥窗殺議題
日間撞擊
鏡像效果
夜間撞擊
燈塔效應
2020.02.03
2019年科學大事件
作者 / 趙軒翎/是生科人也是新聞人,因緣際會踏入科學傳播領...
602期
在跨年煙火中送走了2019 年,迎來了嶄新的2020 年;也在鞭炮聲中向農曆豬年說再見,由鼠年開始新的一輪。時間如流水一去不返,科學、科技卻在前人積累中不斷寫下新頁。在2019 年6 月號的《科學月刊》,倪簡白老師以〈...
科學新聞
2019科學新聞
2019新聞
黑洞
探月
太陽探索
福衛七號
CRISPR
丹尼索瓦人
量子霸權
防疫
亞馬遜森林大火
2020.02.01
神出鬼沒的潛行者─臺灣野生老鼠
作者 / 張仕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602期
說起老鼠,普羅大眾會注意到的可能是住家或市場中的「大老鼠」、「小老鼠」,實驗室的「大白鼠」、「小白鼠」,農田裡的「田鼠」或寵物店的「黃金鼠」等。但你以為這就是臺灣老鼠的全貌嗎?
台灣
野生老鼠
刺鼠
森鼠
2020.02.01
歷史上的黑死病—從考古微生物學談鼠疫
作者 / 潘銘正∕臺灣大學獸醫學系獸醫學士、碩士, 美國加州...
602期
鼠疫,是由於感染鼠疫耶氏菌所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屬於急性、傳播迅速、致死率高且傳染性強的嚴重傳染病。經由囓齒類身上跳蚤的叮咬而傳播給人或其他動物,人屬於偶然宿主與本病在自然界的循環無關。
黑死病
考古微生物學
鼠疫桿菌
玄鼠
溝鼠
2020.02.01
生醫發展第一線的無名英雄—實驗小鼠的使用與倫理
作者 / 張家宜∕臺大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副主任及技正。游益興...
602期
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動物試驗(animal testing)是一種透過人類以外的動物進行實驗,用以預期或驗證對於人體生理、病理上等影響。而這些實驗動物 (laboratory animals),從斑馬魚到非人類靈長類動物都有,其中,囓齒...
動物試驗
人類龐貝氏症
研究倫理
生醫
2020.02.01
讓專業的來 動物系總編輯教你如何捉老鼠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2期
今(2020)年歲次子鼠,雖然吉祥話裡都說鼠來寶,但筆者想應該很少人能忍受在家與鼠共眠。萬一,在讀者家裡不幸住著這些「神奇寶貝」,要如何有效率地把牠們一一捕獲呢?
老鼠
行為模式
驅鼠器
2020.02.01
回溯免疫細胞發育根源 免疫疾病治療突破困境
作者 / 編輯部
602期
澳大利亞默多克兒童研究所(Murdoch Children’s Research Institute, MCRI) 教授史坦利(Ed Stanley)與艾萊芬蒂 (Andrew Elefanty),日前於《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 期刊發表新研究。研究中,他...
免疫細胞
RAG1蛋白質
醫療
2020.02.01
侏儒暴龍可能只是未成年的暴龍?
作者 / 編輯部
602期
在恐龍世界中,暴龍(Tyrannosaurus rex)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物種之一。 拜大眾文化所賜,暴龍的巨大及兇殘形象深植人心。雖然如此,學界對暴龍的研究其實尚不透徹。
侏儒暴龍
恐龍頭顱
微觀結構分析
2020.02.01
無人機向飛蛾學習飛行方式
作者 / 編輯部
602期
無人機近年來在各大領域變得炙手可熱,諸如業餘高空攝影玩家、透過無人機拍攝電影或軍事等用途。但如果飛行環境與地形等較為複雜,礙於無人機自身導航系統的能力有限,大幅限縮無人機的飛行導航能力。
無人機
飛蛾
菸草天蛾
光流
2020.02.01
只要看對節目 電視兒童也能擁有健康飲食習慣
作者 / 編輯部
602期
孩子長時間觀看電視是每位家長煩惱的議題,除了深怕孩子用眼過度外,也擔心五花八門的節目內容可能影響孩童的心智。但如果選擇正確的節目,不只不會影響身心,甚至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飲食習慣
節目
孩童
2020.02.01
從一到四十兆—藉生殖系統探究不孕症
作者 / 陳怡斌∕長庚大學中醫學系雙主修醫學系畢業、長庚大學...
602期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統計,臺灣84 家人工生殖機構在 2017年總共執行37849個「試管嬰兒」療程—— 一種截 至目前可促成最高懷孕率的不孕症療法。
生殖系統
不孕症
內分泌系統
2020.02.01
演化不只是一種淘汰機制
作者 / 許家偉/生物系和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畢,學術研究領...
602期
演化的主要機制──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 是以外在環境作用在生物身上作為篩選標準的力量,這股力量統稱為選擇壓力(selective pressure)或演化壓力 (evolutionary pressure),然而,物種間持續的互動其實...
演化
軍備競賽
抗生素
選擇壓力
物種
2020.02.01
金魚腦也學得會? 斑馬魚比你想的還聰明!
作者 / 陳冠言/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生,來自基隆的大海、...
602期
俗話說:「魚只有七秒鐘記憶。」日常生活中,人們總習慣在記不起東西時,自嘲或嘲笑別人是個「金魚腦」,表示記憶能力之差勁。然而,魚兒的小腦袋瓜,真的是如此地沒用嗎?
金魚腦
記憶
顏色辨識
2020.02.01
2019新型冠狀病毒最新研究解析
作者 / 編輯部
458期
去(2019)年12月底,中國爆發不明原因肺炎。一開始的消息指出,患者多為湖北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經營者與採購人員,而當時許多媒體也暫時以「武漢肺炎」來稱呼這個疾病。直到今(2020)年1月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才...
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COVID-19
2020.02.01
關於20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我們目前知道什麼...
作者 / 廖英凱、 雷雅淇、羅佩琪、陳亭瑋
458期
去(2019)年12月,不明原因肺炎在中國武漢出現,在今(2020)年1月初經過全基因組定序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俗稱武漢肺炎。關於2019-nCoV的相關臨床統計、病理研究與...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COVID-19
疫情
2020.02.01
藥物合併治療 逆轉大鼠骨關節炎
作者 / 編輯部
458期
【本刊訊】對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病人來說,現有的治療方案不是止痛藥就是關節置換手術,選擇相當受限。近日《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 Cell)期刊研究指出,將兩種實驗藥物結合在一起做使用,可逆轉實驗大...
骨關節炎
藥物結合
合併治療
2020.02.01
臺灣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株了,然後呢?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458期
今(2020)年2月1日衛生福利部宣布了令人振奮的消息:臺灣某研究團隊已從患者檢體當中成功的分離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毒株,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成功分離出病毒株的國家。聽起來好棒棒,但是,具有病毒株,到底對疫病...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病毒株
COVID-19
2020.02.01
NEJM論文證實了中國隱匿新冠肺炎疫情?
作者 / 廖英凱、雷雅淇、羅佩琪、陳亭瑋。
458期
隨著新一波2019-nCoV相關研究發布,一篇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在中國武漢初期的傳播動力學〉(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新冠病毒
武漢肺炎
NEJM
疫情
COVID-19
2020.02.01
與「鼠疫」的防治角力 不為人所知的上古疾病與預防策...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58期
鼠疫是一種人畜共通(zoonotic)的傳染性疾病,是由革蘭氏陰性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感染所引起,最先反應處是媒介昆蟲(insect vector,通常是跳蚤)咬傷的部位;症狀通常在接觸後1~7天開始發作,初期徵候包括發...
鼠疫
疾病預防
鼠疫疫苗
2020.02.01
構築生命現象的藍圖 — 50年來核酸研究進展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2期
生命體中的遺傳訊息匯集成一本大書,透過對核酸的研究,人們開始從DNA的編碼、含氮鹼基的排列組合中「讀」出世間萬物的「原貌」,並嘗試以人工的方法改寫這些訊息。
核酸
遺傳物質
遺傳學
細胞
生命
肺炎菌
T2噬菌體
2020.01.01
別再邊走邊滑了! 當心使用手機造成的頭部創傷
作者 / 編輯部
601期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就算是睡前躺在床上也要和朋友傳訊息或瀏覽社群。 但自從智慧型手機問世後,越來越多的民眾因使用手機造成頭部或頸部受傷。
手機
環境
頭部
頸部
傷害
2020.01.01
鼓手的大腦和你想的不一樣
作者 / 編輯部
601期
有看過樂團表演的人都知道,鼓手在演出時,雙手及雙腳擊鼓時的節奏與速度各有差異。對於一般人而言,雙手拍打的節奏相同或許沒有問題,但當左右手需各自打在不同的節奏,甚至加入雙腳打節拍時,可能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鼓手
大腦
磁振造影
神經傳導
胼胝體
2020.01.01
刷牙也可以預防心臟疾病?
作者 / 編輯部
601期
你今天刷牙了嗎?眾所周知刷牙有許多的好處,除了可以保持口氣清新、維持口腔清潔、預防蛀牙及牙齒保健之外,近期的一項研究發現,刷牙或許也能減少某些心臟疾病的發生。
刷牙
心臟疾病
細菌
血液
2020.01.01
惡魔蠕蟲如何適應極端環境?基因或許能解惑
作者 / 編輯部
601期
有些動物被發現能生存在地底深處、陽光照耀不到的極端環境,然而什麼樣的先天條件,讓牠們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
蠕蟲
極端環境
基因
基因副本
惡魔蠕蟲
2020.01.01
為與不為─當水下噪音成為一種鯨豚生態干擾
作者 / 湛翔智/知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601期
人類的生活與開發,或多或少影響著海洋生態。儘管有眾多原因導致鯨豚面臨存亡威脅,然而,在離岸風場開發當中,水下噪音的干擾,更可能成為壓死海洋生物的一根稻草。因此,如何做好基礎調查、保護海下生態, 則為一刻不...
噪音
鯨豚
生態
離岸風場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資料總數:1469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