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選文章
文章專區
2020-02-01金魚腦也學得會? 斑馬魚比你想的還聰明!
602 期
Author 作者
陳冠言/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生,來自基隆的大海、下輩子想當海豚。
俗話說:「魚只有七秒鐘記憶。」日常生活中,人們總習慣在記不起東西時,自嘲或嘲笑別人是個「金魚腦」,表示記憶能力之差勁。然而,魚兒的小腦袋瓜,真的是如此地沒用嗎?身為《科學月刊》優秀的讀者,在丟出金魚腦這個形容詞之前,不妨先思考個問題:該如何設計實驗驗證魚兒的學習能力呢?
驗證學習能力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訓練魚兒學習某樣東西,並且訂定一些判別是否成功學會的指標,然後根據統計結果,分析不同物種或同物種在不同條件下的學習能力差異。探索頻道(Discovery)的《流言終結者》 (MythBusters)節目中,就曾經有訓練金魚學習過迷宮 的橋段,在嚴謹的行為實驗中更是有諸多細節值得注意與了解。本文將分別就不同階段,介紹讀者幾個有趣的實驗設計過程,首先就從如何訓練魚兒開始講述吧。
魚兒可以怎麼學?利用主動迴避實驗為了使動物產生學習的行為,需要藉由一些訓練的手段,以下先舉幾個常見的例子:一、想讓狗狗學會握手,需要在狗狗做出正確的動作之後,給牠喜歡吃的食物做為獎勵;二、想讓翹課的學生聽話,就要在他犯錯的時候,扣個幾分總成績達到警惕的效果(以上僅為舉例,不見得真的有效喔)。上述兩例,分別代表傳統上做行為實驗常見的訓練類型,前者為獎勵式的訓練,後者則為主動迴避 (active avoidance)式的方法。
以魚類做為目標生物的行為實驗中,大多是採取主動迴避的方式,因為魚類和常見的實驗哺乳動物(如小鼠)不同。不同之處在於,魚類相較之下非常耐飢餓,甚至可長達數週不進食!因此以食物當獎勵手段的訓練方式,誘因較低且操作上更為困難。
本文所介紹的相關研究文獻,主要是以電擊作為使魚類主動迴避的手段,且電擊的大小需剛好能使魚類產生迴避反應,而不至於過度驚慌。因為過度驚慌的反應如躍出水面等,有可能影響魚的正常學習能力,進而對後續判斷學習成效造成不可預期的變因。
金魚腦外的最佳選擇—斑馬魚腦
雖然本篇是以金魚腦做為開頭,但若要在諸多魚類研究中有最好的參照,身為模式物種的斑馬魚(Danio rerio), 或許會是最佳的選擇。因為斑馬魚體積小、生殖周期短而且具有廣溫性(eurytherm),所以不僅適合在有限的空間中實驗,也可在最短的時間內觀察到不同世代的差異,且依據實驗需求設定在很廣的溫度範圍中飼養。因上述的特性,已經有諸多不同領域,從頭到尾、由內而外的研究,所以在做完行為實驗統計學習成效後,也能在諸如腦神經、內分泌及代謝途徑等相關研究中,尋找機制上更深入的解釋。因此,選擇斑馬魚做為全體魚類,擺脫金魚腦標籤的代言人,是再適合不過了。
魚兒上課囉!來學顏色辨識
如果有一天,你成了斑馬魚們的老師,最想讓斑馬魚們學習什麼呢?若要做個既簡單又有效率的行為實驗,學習標的是不能隨便選擇的。首先,學習的事物必須對斑馬魚是「中性(neutral)」的。所謂中性,就是此事物的性質對斑馬魚而言,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偏好或偏惡,因為若是訓練斑馬魚學習基因內建就喜歡的東西,受到天生的行為所驅動,將會難以判斷最後觀察到的學習偏好,究竟是不是真的由訓練過程所產生,反之亦然。再者,讓斑馬魚學習的事物,最好能讓研究者方便觀察結果,畢竟如果最後變成讓研究者崩潰的行為實驗那可就不好了。綜上所述,「辨認顏色」就是訓練斑馬魚學習很好的標的之一。
圖中(A)為電腦主機與螢幕、(B)為監控鏡頭、(C)為電擊控制裝置、(D)為顯示紅藍色塊的螢幕、(E)為配備鐵絲網的玻璃缸及(F)斑馬魚。
訓練斑馬魚的研究裝置,可以是個長方形、十字型或Y 型的水箱,這些水箱的造型有著顯著的分區,目的在於方便研究者觀察斑馬魚行為上的選擇。在分區中設置不同顏色的燈光,並且在水箱周遭裝置能通過電流的鐵絲網,用以產生最小程度的電擊。筆者曾進行的實驗,是底部配有紅藍色塊各半的長方形水缸(圖一),底部的紅藍色塊是由螢幕所產生,並且可以隨機變換位置,藉此避免斑馬魚可能習慣待在同個地方而造成誤差。
圖一:斑馬魚與實驗裝置,此時正進行紅藍光訓練。(作者提供)
了解之後,接著就可以開始上課了。以筆者曾進行的實驗為例,課程採取每次一隻魚的一對一教學,課程目標是讓斑馬魚討厭藍色,內容大致分三個階段。首先,不對斑馬魚進行電擊,僅變換顏色的位置,並記錄斑馬魚在不同色塊上停留的時間與軌跡,目標是要確認斑馬魚個體的原始偏好。第二階段,開始對斑馬魚進行電擊,每個試驗的結尾若是斑馬魚停留在藍色區塊,則進行最小程度的電擊, 停留在紅色區塊則不電擊,同一隻斑馬魚連續重複40 次試驗後,休息20分鐘再重複此試驗,總共循環三次。
最後階段,則是在讓斑馬魚休息更長的時間後,測試斑馬魚的長期記憶能力,訓練重複第二階段的內容,只是要觀察曾經上過課的斑馬魚,回家休息後,還能不能記得訓練內容,更長的休息時間可以是半小時、一天或一週,取決於研究者的實驗設計。……【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