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2-05-15鹿也要被捅鼻子?COVID-19在野生鹿群間的傳播 485 期

Author 作者 編譯|羅億庭。

過去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都會與獵人合作監測鹿群,藉此管理鹿群數量與管控野生動物間的傳染病傳播。近幾個月以來,科學家針對北美的野生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進行了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檢測,發現數百隻白尾鹿的檢測結果皆呈現陽性。雖然到目前為止,這些受感染的鹿並沒有出現身體不適的狀況,但牠們會不會將病毒傳染給其他野生動物,或對人類造成威脅?

自從COVID-19疫情大流行以來,科學家相當關注野生動物被病毒感染的狀況。為了有效監測病毒,他們首先從病毒用於進入宿主細胞中的膜蛋白——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CE2)下手,發現具有與人類相似ACE2受體的動物都有潛在感染風險,包括貓、鹿鼠(Peromyscus maniculatus)、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以及白尾鹿。

研究人員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是否能在鹿群之間形成長鏈感染,或是病毒會不會在鹿與人之間相互傳播。但令他們感到擔心的是這些動物可能成為一種另類的病毒庫,成為變種病毒、疾病爆發的來源。一些研究人員則認為,目前在人類社會中高度傳播的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在傳播到人類身上之前很可能已經在動物宿主中度過了一段時間。

去(2021)年1月上旬,美國農業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中的研究人員表明,圈養的小鹿可能感染SARS-CoV-2,且病毒會由牠們的鼻黏液、糞便傳播給其他小鹿,而這些動物將在一週之內開始產生針對病毒的抗體。美國科羅拉多州農業部動植物健康檢驗局(Wildlife Services programme of the USDA Animal and Plant Health Inspection Service in Fort Collins)的研究人員則在當年1月∼3月間採集385份血液樣本,發現約有40%樣本含有SARS-CoV-2抗體。當年12月下旬,研究人員在生活於紐約史坦頓島(Staten Island)上的白尾鹿體內,發現了Omicron變異株;今(2022)年3月,一頭猶他州的騾鹿(Odocoileus hemionus)SARS-CoV-2檢測呈現陽性。

儘管目前已經驗出多起鹿群感染SARS-CoV-2的事件,但牠們究竟如何被感染病毒仍是個未解之謎。由於白尾鹿的生活範圍就在北美城鎮附近,鹿能自由的生活在街道上漫步,甚至是穿梭於大學校園內,因此「直接接觸」如以手撫摸、餵食鹿群,可能就是其中一個罪魁禍首。另一個可能的感染途徑是環境,野生的鹿可能使用鼻子挖掘人類丟棄的口罩,或吞食了遭到人類飛沫汙染的鮮花、蔬果,因而不幸感染SARS-CoV-2。此外,受到汙染的廢水流入動物生活空間中的水源,可能也是其中一種感染途徑,也有一些報導宣稱野貓、野貂或許也是病毒的傳播媒介。種種可能因素皆表明,鹿群感染COVID-19的途徑可能不只一種。

由於白尾鹿屬於群居動物,且在繁殖期間會進行長達100公里的遠行,加速病毒在動物間的傳播。雖然目前仍沒有足夠證據表明鹿可能是病毒產生變異的溫床,但科學家仍擔心,鹿將成為SARS-CoV-2的宿主。後續也需要更多感染研究,才能確認不同病毒變異株在鹿身上的表現,以及病毒是否會從鹿傳播給其他動物。


新聞來源

Smriti Mallapaty, COVID is spreading in deer. What does that mean for the pandemic?, Nature 604, 612-615,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