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2-05-01腸一腦軸線 腸道細菌與大腦的對話 629 期

Author 作者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人,研究領域為微生物生態,對環境微生物社會的興趣遠大於對人類社會的興趣,近年來亦致力於科普寫作的實踐與推廣。

Take Home Message
► 腸道裡的神經細胞數量極多,因此有「第二大腦」之稱。
► 人類腸道中的細菌,能產生類似神經傳導物質的分子,放出假消息給神經細胞,但目前仍不知道這樣對細菌有什麼好處。
► 透過食物、藥物、益生菌,我們可以微調腸道細菌,這也成為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

大腦通常被視為身體的總指揮中心,不過我們身體中有個器官,其實也深深影響著大腦。你聽過「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嗎?它指的是一種存在我們腸道與大腦間的神祕雙向連結。腸道通大腦這件事聽起來很玄妙,因為它們在身體裡不僅不相連,就連功能上也大不相同,似乎很難扯上關係。而且就算有關係,也應該是大腦指揮腸道,怎麼反而讓裝大便的腸道影響大腦呢?

「腸-腦」這條雙向道

腸道負責消化這件悠關生死的事,而消化不只是把酵素倒在食物上,還得像輸送帶那樣把處理好的食糜往下推。做這些事都需要靠腸壁肌肉一起用力,因此腸子裡布滿連結各處肌肉的神經,其神經細胞的數量多到接近大腦中的數量,所以也有「第二大腦」的稱號。不過這裡的神經網路屬於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雖與大腦以迷走神經(vagus nerve)相連,但是處在自動控制的狀態,與我們的自由意識和情緒無關。

人類腸道裡的細菌總數超過人類細胞,若真要進行體內成員投票的話,人類細胞是會輸的!而我們吃下肚的食物和藥品會被細菌先嚐過一輪,它們可能吃掉或分解養分,把好料變成毒或幫忙解毒,也可能增強或減低藥效。不只如此,細菌還能進一步遙控我們的大腦——說遙控或許太誇張,但是腸道細菌活動的確被證實可能影響人類大腦的運作。

其實早在21世紀初,就有科學家懷疑腸道和大腦間的關係不單純。例如他們發現住在無菌環境,體內無菌的老鼠,行為會出現異常;正常老鼠在手術切斷控制腸道的迷走神經後,也會開始變得焦慮不安,這些都顯示從腸道來的訊息和「情緒」有關。後續研究慢慢讓科學家發現,腸道細菌可能掌握影響大腦的潛力,而這條讓細菌從腸道影響到大腦的溝通熱線,就叫做腸-腦軸線。要搞懂細菌是怎麼影響大腦的,必須先來看看它們在我們腸道裡做什麼,以及怎麼跟大腦溝通對話。

細菌在腸道裡做什麼?

細菌在腸道中其實沒做什麼,只是和其他生物一樣,想辦法讓自己活下來而已。我們吃下肚的蔬果都是具有細胞壁的植物,細胞壁主要由人類不能消化的纖維素(cellulose)組成,而這些無法在小腸被消化的植物纖維就變成糞便,成為腸道細菌的目標。纖維素是一種由葡萄糖(glucose)聚合起來的長鏈分子,細菌只要用酵素切開長鏈,就能放出富含能量的葡萄糖〔註〕。腸道裡的各種細菌也會用這招來取得能量,擷取能量後丟掉剩下的部分,例如剩四個碳的丁酸(butyrate)、剩三個碳的丙酸(propionate),或是剩兩個碳的醋酸(acetate)。這些用剩的分子都屬於短鏈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是細菌丟棄的廢物。只要有細菌在我們沒有氧氣的腸道裡吃東西,這些短鏈脂肪酸就會在腸道裡堆積,且多到能讓大便變酸,不過大概沒人會真的去嚐看看以驗證這一點。……【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29期】

註:葡萄糖分子裡有六個碳原子(下圖紅圈處),在細胞裡進行把碳和碳之間鍵結打斷的化學反應,就能放出能量供細胞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