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購買科月
訂閱科月
投稿須知
各期目錄
進階搜尋
訂閱電子報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科技報導
評論
精選文章與其他
活動訊息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586期-科幻(2018年10月號)
585期-大麻(2018年9月號)
584期-食蟲(2018年8月號)
583期-藥品包裝(2018年7月號)
582期-滋容養顏兩三事(2018年6月號)
581期-看見聲音的景象(2018年5月號)
580期-AI人工智慧時代來臨(2018年4月號)
579期-生物辨識(2018年3月號)
578期-重力波(2018年2月號)
577期-氣象預報(2018年1月號)
576期-諾貝爾獎特別報導(2017年12月號)
575期-區塊鏈與比特幣(2017年11月號)
574期-音樂心理(2017年10月號)
573期-藻礁(2017年9月號)
572期-蝦(2017年8月號)
571期-資料科學(2017年7月號)
570期-南海科學(2017年6月號)
569期-不只是科學少數女性關鍵力(2017年5月號)
568期-描繪世界的方法(2017年4月號)
567期-電影技術(2017年3月號)
566期-錄音工程(2017年2月號)
565期-薄膜分離技術(2017年1月號)
564期-2016諾貝爾獎特別報導(2016年12月號)
562期-地震新情報(2016年10月號)
563期-真實生物X寶可夢(2016年11月號)
561期-基因開關(2016年9月號)
560期-新世代女科青(2016年8月號)
558期-生物大數據(2016年6月號)
559期-直擊大腦的神祕宇宙!(2016年7月號)
557期-福衛五號上陣(2016年5月號)
555期-實驗動物(2016年3月號)
554期-綠色溶劑(2016年2月號)
556期-氣象觀測(2016年4月號)
553期-幾丁質大革命(2016年1月號)
552期-諾貝爾獎特別報導(2015年12月號)
551期-布爾代數(2015年11月號)
504期-2011諾貝爾獎(2011年12月號)
447期-演化生物學在台灣(2009年9月號)
499期-別怕,輻射能致命也能救命!(2011年7月號)
372期-諾貝爾獎百年紀念專輯(2000年12月號)
108期-化學元素週期表(1978年12月號)
60期-激素(1974年12月號)
封面故事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2019.11.29
從事科學教育 半世紀以來的省思─ 為《科學月刊》五十...
作者 / 劉源俊/東吳大學 物理學系名譽教授、 臺北市科學出版...
600期
我有幸參與《科學月刊》的創刊,陪著它存活、成長,迄今已過半個世紀。於這段期間,我在校內、外從事科學教育未曾間斷,也教出一些優秀學生,但是有三大問題卻一直縈繞在腦際。
科學教育
科學技術
學術發明
2019.11.29
科月五十之回到過去《科學月刊》—墨香紙蘊半世紀
作者 / 《科學月刊》五十周年紀錄片整理、撰寫 李依庭/本刊...
600期
伴隨《科學月刊》五十年來的舊雨新知,在紀錄片團隊光與影的捕捉中,喚醒,他們在《科學月刊》的年少輕狂,留下,絲絲回憶中的吉光片羽。現在,就將畫面下的像素,用《科學月刊》最擅長也最熟悉的文字,傾訴,這些年來的...
科學月刊
五十年
紀錄
2019.11.29
科月五十之檢視現在 轉動,科學教育的齒輪─《科學月...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00期
為了準備《科學月刊》五十周年紀念,各項活動在編輯部和一群科月朋友們的協助下,目前仍持續進行中。過去,筆者曾參加科月四十的相關活動,並與李國偉老師共同規劃和推動2010年科普閱讀年系列活動,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
科學教育
科月五十
2019.11.29
科月五十之承先啟後 傳授、傳播,然後傳承
作者 /
600期
儘管一路經歷風風雨雨,如今,已走過五十年歲月的《科學月刊》,對於那些曾經參與或讀過《科學月刊》長大的人們眼裡,它,是一個什麼模樣的存在?伴隨著他們的成長中又帶有哪些影響?
科月五十
科學月刊
2019.11.29
科月五十之期許未來 傳遞知識、品味使然─一本科學刊...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0期
《科學月刊》滿 50歲了。對一份以本土原創為核心,強調科普新知報導為主軸的紙本刊物而言,想想這真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科學月刊
科普
本土原創
2019.06.03
我們還能享受便利生活多久?消失中的元素與現代生活
作者 / 林宇軒/從學術象牙塔逃離的化學系畢業生,樂於分享科...
594期
大眾對回收塑膠垃圾相當重視,但多數人卻不知道許多元素也很需要回收再利用。不論是手上的智慧型手 機或浪漫的七彩飄浮氣球,其實當中所包含的稀土及氦元素等並非取之不盡,甚至處於用罄的危機中。於 是,稀有的元素如何...
元素
環境
永續發展
2019.05.01
汪星人,別害怕─ 談犬貓的聲音恐懼症
作者 / 王儷蒨 臺大獸醫專業學院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 副教授、...
593期
小動物行為醫學,為近30 年來歐美 逐漸發展的新興獸醫專門學科。多數動物行為問題與其背後可能潛藏的疾病,是可以被藥物治療的;嚴重行為異常的動物不是只有執行安樂死之途,獸醫的行為醫學知識,也將能大為提高行為異常...
犬貓
聲音恐懼症
2019.05.01
是馴服還是陪伴?─ 人類、寵物的相互心理學
作者 / 邱珍琬/曾任國高中教師,目前服 務於屏東大學教育心...
593期
心理學(psychology)是研究人類行 為的科學,原本也是以動物為實驗對象,希望從動物實驗結果延用到人身上,用來解釋、分析、預測與控制行為。
人類
寵物
心理學
2019.04.01
建築、經濟與人文的再造-台北101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592期
走在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的信義區街頭,抬頭遙望天 空,一定能搜尋到一幢直衝雲霄的建築物──台北101 (TAIPEI 101)。不需路名或地標的指引,只要在心中 有所懷疑時抬頭一看,便能按樓索驥
台北101
建築
摩天大樓
2019.02.01
豬與人的大小事
作者 / 廖震元/畜產專家。英國雅伯丁大學博士,第26屆 國家...
590期
豬隻具有強大的適應力、機動性、繁殖力與雜食性,讓牠們成為極有效率 的生存機器,分布在世界5大洲,只 有南極沒有被牠們光顧。在生物學分類上,屬於哺乳綱、偶蹄目、豬科、豬屬。而豬屬下的野豬種,經過人類飼養馴化後...
家豬
大小事
2019.02.01
從生產、生態和生活中平衡創造養豬科學價值
作者 / 楊天樹/動物生理博士,臺灣養豬科學研究所(現為財團...
590期
舊石器時代的人類,仍然如同一般靈長類般生活,藉採集、狩獵方式覓食謀生。到了新石器時代時,智能逐漸演進,開始懂得種植作物與馴化野獸,而發展出農耕、畜牧等技藝,歷史上以「伏羲氏」和「神農氏」代表。五穀大帝製耒...
豬
科學價值
平衡
2019.01.01
從神經網路走進人類心靈- 洪裕宏專訪
作者 / 郭家銘/本刊編輯。
589期
腦與神經的研究,本質上與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密不可分。人類社會發展裡出現的許多活動,包含商業買賣、決策、思想與自由意志的運用,在社會學、心理學與腦科學等不同領域的專業上雖各有解釋,卻又有著微妙且相近的脈絡。...
神經
心靈
2019.01.01
發現世界運作的真相 哲學與科學的跨域新革命
作者 / 嚴如玉/國立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助 理教授,專長...
589期
近年來,國際上頂尖大學間相互競爭的焦點之一是神經科學與哲學的 跨領域(interdisciplinary)或超域 (transdisciplinary)研究。不少國內 外大學皆相繼成立與心身腦(Mind, Body, and Brain)相關的科學與哲 學跨域研...
哲學
科學
跨域
2019.01.01
你,曾為團隊妥協嗎? 社會互動導致的生心理反應
作者 / 蘇韋列/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講師, 高雄醫學大...
589期
人類的生活扣除睡眠和獨處,剩下的時間都在與人相處和互動。如果說一生中,睡眠的時間佔最多,那麼第二多的無非是與人互動,除非你是一個離群索居的人。人們從呱呱墜地的嬰兒開始,便需透過嗅覺、觸覺和視覺等感官刺激建...
團隊
團體動力學
社會互動
生心理反應
2019.01.01
人客你是要買還是不買? 作決定時腦袋有點忙啊!
作者 / 吳仕煒/陽明大學神經科 學研究所。
589期
從要不要花20分鐘等奶油口味的車輪餅、在超級市場要 買什麼零嘴、站在茶店前想要買什麼飲料、要看什麼電影、買什麼車,到選擇未來的職業、戀愛或結婚的對象等,這是你我日常生活都會碰到的選擇。這類決策的共同特性在於...
決定
決策研究
行為
2019.01.01
親愛的,我們活在平行世界 搞政治也能扯上神經科學?
作者 / 洪子偉/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
589期
2016 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川普 (Donald Trump)的當選不但震驚 全球,也跌破不少專家眼鏡。許多 政治學的預測模型都無法解釋這個 意外結果。同年,長期以腦造影技 術研究政治認同與行為的社會心理 學家哈斯(Ingrid...
政治
神經科學
人類行為
2018.12.01
2018諾貝爾經濟獎—「永續與成長」的啟示
作者 / 莊奕琦/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政大 經濟學...
588期
在全球金融風暴後,世界經濟復甦的腳步緩慢、反全球化保護主義的逆襲和邇來中美貿易戰觸發瀰漫的不穩定性波動,讓全球長期發展令人堪慮。另一方面,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對人類生存帶來前所未有的威脅,聯合國日前發布的報...
諾貝爾經濟獎
永續發展
2018.11.01
超越千年的釀造工藝—啤酒
作者 / 鄭建瑋/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
587期
啤酒和麵包是早期住民飲食文化的起點,不過,人類將穀物製成啤酒的歷史可能比將穀物烘培成麵包還早,而埃及人則是第一個記錄釀酒製程的民族。埃及人用小麥釀酒,然後將此技術傳給希臘人。古人認為啤酒具有醫療效果,且在...
釀造
啤酒
2018.11.01
精釀啤酒的風味靈魂—啤酒花
作者 / 邱啟銘/臺灣大學分子醫學所博士,目前任教於桃園龜山...
587期
炎炎夏日觀看球賽,不免俗地到酒吧中點生啤酒喝,在這些琳瑯滿目的啤酒背後,許多人除重視啤酒的生產來源與釀造手法外,更在意其多變的風味。而讓啤酒附有各種不同風味甚至是商業酒廠爭相搶取的添加物,其實就是啤酒花。...
精釀啤酒
啤酒花
2018.11.01
啤酒口感及風味的關鍵—酵母
作者 / 陳奕伸/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專任教授。
587期
啤酒,稱得上是人類歷史上一種古老的飲品,據說可以追溯到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時期,因為製作麵包的麥不經意浸泡於水中,自然發酵後被發現而來的。
啤酒
口感
風味
酵母
2018.11.01
創造精釀價值— 昭富興業釀酒廠專訪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587期
位在桃園龜山的昭富興業,前身為科技廠起家,以影像產業、光碟 製造為主,不過,卻在一次因緣際會下開始轉投資啤酒,也一腳踏 進精釀啤酒的世界……
昭富興業釀酒廠
啤酒
2018.09.01
全面探討大麻的法律解鎖
作者 / 胡書榕/成功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熊明珩/成功大學...
585期
儘管吸食大麻目前在世界上許多國家仍是非法,但是在荷蘭、烏拉圭、加拿大和美國等國家,則陸續通過醫療和娛樂用大麻的合法化。
大麻
合法性
2018.08.01
找回臺灣的食蟲文化
作者 / 詹美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副研究員。
584期
2013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與 荷蘭瓦赫寧恩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合作,基於健康、環保 與生計三大理由提倡食用昆蟲並推出相關的計畫及...
食蟲
臺灣
2018.08.01
臺灣的食蟲未來? 蟋蟀養殖與食用
作者 / Timothy Seekings/生於德國,東華大學 人文與環境科...
584期
2018 年 5 月,數百位科學家和企業 代表齊聚在中國武漢,參加「昆蟲養 育世界(Insects to Feed the World, IFW)」國際會議,討論有關食用昆 蟲和飼料用昆蟲等相關議題。
食蟲
蟋蟀
2018.08.01
食蟲的千萬種可能
作者 / 李柏宏/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副教授。
584期
食用昆蟲(entomophagy)是指人 類以昆蟲作為食物的專有名詞。人類從森林或其合適的棲息地收穫昆蟲的卵、幼蟲、蛹或成蟲,以便作為食物。食蟲的歷史可能有數千年,目前仍在許多熱帶國家盛行。
食蟲
吃蟲習俗
2018.08.01
全球瘋食蟲? 世界的食蟲文化
作者 / 楊正澤/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584期
吃昆蟲在社會價值及營養價值上有很大不同,在環境永續的價值上更有玄機,吃昆蟲大部分是本土資源,例如辛巴威人直接以昆蟲為餐桌佳餚,不僅能減少加工運送,又因這些昆蟲皆取自本土,在取得容易下,使從土地到餐桌的碳足...
食蟲文化
2018.07.01
從藥物管制歷史中 談學名藥的誕生
作者 / 黃嘉祥/ 永信藥品研發部。
583期
製藥產業是一種高度管制且相當保守的行業,全世界皆然。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藥物與大眾的健康息息相關,故各國醫藥管制單位皆有嚴密的法規來管理。
藥物
學名藥
管制歷史
2018.07.01
專利也會過期? 剖析新藥與學名藥的智慧財產權
作者 / 何智豊/ 輔大化學系、臺師大化學所、交大 科技法律研...
583期
每次看完醫生接著到藥局領藥的時候,是否曾經注意同一種成份的藥品,可能由不同的廠商所生產,這其中有什麼差異呢?常聽說藥品有專利保護,為何有這麼多藥廠都在做相同成分的藥,難道不怕「專利侵權」?
專利
學名藥
智慧財產權
2018.07.01
為什麼有些藥是膠囊、有些是粉狀? 劑型設計與藥品的...
作者 / 蕭虹如、陳嘉憲/ 永信藥品智慧財產室處經理。
583期
偶爾感冒到診所諮詢醫師,問診後從藥師手中接過一包藥袋,打開一瞧:白色、綠色、粉紅色、各種大小、形狀的藥錠膠囊分布其中,再看看藥品清單,每顆藥錠分別有不同功能:止痛藥、退燒藥、止鼻水藥、止噴嚏藥、鎮咳祛痰藥...
藥品
劑型設計
2018.07.01
藥到不會就此病除- 怎麼用藥,才能安全又有效?
作者 / 郭彥均/ 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國立陽明大學生物藥學...
583期
藥品的分級有點類似電影根據內容分成普遍級、輔導級或限制級,臺灣與歐洲許多國家如英國、德國等, 均將藥品分成3個等級,依藥理∕藥 物特性及安全性分為「成藥」、「指示藥」及「處方藥」。
藥品
分級
1
2
»
頁次:
1
2
資料總數:37
購物車
0
會員登入
購物須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