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
- 2023年
- 639期-搶救睡眠大作戰(3月號)
文章專區
2023-03-01睡眠不足的危害有多大?從個人到企業的影響
639 期
Author 作者
蔡宇哲/心理學博士,主持podcast《哇賽心理學》與《睡眠先生的活力學》。
Take Home Message
• 睡眠是判斷人們身心理健康狀態一項重要指標,員工睡眠不足可能造成他們的職災風險上升、工作倦怠。
• 睡眠不足類似酒駕,當事人感覺不出影響,但透過科學分析就能發現個人的判斷力、反應時間、情緒控管明顯變差。
• 國外逐漸有企業重視睡眠對員工生產力的影響。但此觀念仍需要制度與文化配合宣導,才能讓員工了解睡眠對工作的重要性,並有效提升企業生產力。
筆者常到企業進行睡眠管理的講座與諮詢,發現一般公司多半將睡眠議題視為對員工身心健康的關懷,並沒有意識到員工個人的睡眠情況會對企業整體帶來多大的影響。但企業的生產力來自於員工,因此當員工睡眠不足使工作效率降低時,自然會對公司整體造成損失。
根據2016 年美國蘭德智庫(RAND Corporation)針對幾大國家,包含美國、德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的睡眠情況與經濟損失提出的報告指出,美國因人民睡眠不足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4000 多億美元,約占該國GDP的2.28%;與臺灣地理位置相近的日本情況則更加嚴重,損失約占國家GDP 的2.92%,將近1400 億美元(數據統計區間為2015 ~ 2016 年)。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afety Council, NSC)估計,一個睏睡的員工一年將造成企業損失約新臺幣3 萬5000 ~ 9 萬元。若以一家位於紐約、擁有100 位員工的金融管理公司來說,員工睡眠不足將導致一年損失將近新臺幣560萬元,當中最大的就是生產力,將損失近350 萬。
睡少一點差很多
睡眠不足對個人的影響有時和酒駕有點類似-當事人都感覺不出影響,但實際上透過科學資料分析就能發現,睡眠不足時個人狀態會明顯變差。近年來,國外的睡眠相關學會持續呼籲要取消日光節約時間(daylight saving time),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在轉換當天會造成整體性的睡眠不足,進而發生危害。日光節約時間制度會在夏季的某個週末將時間調快一小時,到秋季再調回來。換言之,在調快一小時的那天人們勢必要提早一小時起床,而這個動作會使得他們在這天的睡眠較少,也就造成小幅度的睡眠不足,進而引發白天工作上的失誤。
一篇2009 年發表的研究指出,在日光節約時間開始的第一天,人們的平均睡眠時間少了40 分鐘,雖然人們可能對於這一天的工作感受沒有什麼差異,但研究統計後卻發現在這天發生工作意外的機率顯著高於其他天。另一篇發表於《美國經濟評論》(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期刊的研究則指出,在施行日光節約時間的當天,全球各大股市交易的投資報酬率顯著較差,且明顯低於其他天。研究人員認為,因為少了近一小時的睡眠及生理時鐘移動,以致於民眾對判斷力、反應時間、情緒控管等有了負面影響,容易犯下錯誤的判斷,最後體現在股市交易工作上。
從這些生活中實際發生的情況可以知道,睡眠不足的影響單看主觀性評估是不夠的,透過科學研究才能發現它深遠的影響。
睡眠與職業災害
一般企業對於職災的防範都是針對工作的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SOP)建立,以及維持適當工作時數這兩方面。然而,員工的睡眠情況對於職災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一篇調查時間涵蓋了2004 ~ 2008 年、共17 萬多人的資料指出,研究團隊在控制性別、年齡、種族、受薪階級等變項後發現,若以每週工時31 ~ 40 小時為基準,工時超過40 小時的話職災風險會提高為1.31 倍;若以每天睡眠7 ~ 8 小時作為基準,只睡6 ~ 7 小時的話職災風險提高為1.41 倍、睡5 ~ 6小時為1.79 倍、少於5 小時則為2.65 倍。另一篇日本的研究則發現,每週工時51 小時以上者,發生職災的情況會明顯比工時35 ~ 40 小時的工作者還高,且睡得不好的人也比較容易發生職災。研究中更指出工時的影響力會因為職業類別而有差異,例如對於公共運輸業者(巴士或卡車司機)的影響就明顯較大。不過睡不好卻無差別性,對任何行業的工作者都具有同樣的負面影響。
上述研究意味著睡不好造成的是核心、基礎性影響,不因外在環境與工作性質而改變。也就是說,職災風險必須同時考量「工作時數」與「睡眠時數」這兩個原因,單純只考量工作時數是不夠的。
睡眠與工作倦怠
睡眠不足展現出來的影響首先就是睏睡度提高,當人睏睡時專注力會下降,也會讓員工有較高的事故風險。在美國,約有13%的公共安全是由於睡眠不足所導致。2020 年的一項研究結果也顯示,如果員工的睏睡度高,職業災害的發生風險是一般人的2.5 倍,且員工的健康受損也將導致企業的生產力下降及損失增加。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自去(2022)年起將工作倦怠(burn-out)列入國際疾病分類編碼(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希望大眾都能夠更加關注這個議題。
企業要避免員工發生工作倦怠,一般都會針對工時、工作環境、壓力調適這幾個層面設計,不過除了上述所說的幾個面向外,員工的睡眠情況同樣也是工作倦怠的重要指標。一份研究先針對388 位工作人員完成關於工作壓力、睡眠、情緒、健康等調查,在兩年內確定其中15名參與者具有工作倦怠。且在分析這些人的資料後發現,睡眠不足(每天睡少於六小時)是發展出工作倦怠重要的危險因子。
睡眠時數固然重要,但睡眠品質也不可忽略。另一份研究針對54 位有工作倦怠的白領階層,將他們的睡眠情況與另外86 位正常的工作者相比,發現他們在睡眠時間(約6.9 與6.7 小時)、白日睏睡度(9.7 與9.4)上都沒有差異,但在睡眠品質就出現顯著差異了⸺包括難以入睡、夜間醒來、早醒、睡醒後覺得精神並沒有恢復,工作倦怠者在這幾項指標的表現都明顯較差。
針對人的身體與心理健康狀態,睡眠是一個非常好的指標,無論是心理或生理,只要出狀況就會影響睡眠情況。而人們又特別不願意針對心理問題提出求助,因此「睡眠」就是個非常好的切入點,能讓醫師或心輔單位發現那些需要協助的潛在員工或學生,提早啟動因應措施以避免情況愈來愈嚴重。
睡眠與團隊領導與合作
睡眠對於企業主管而言也是相對重要的,因為他們在工作時的態度、行為會對許多員工造成影響。這在理論上也說得通,已經有不少研究顯示睡不夠或沒睡好會讓精力消耗變快、自我控制變差,因此在面對部屬工作時,耐性與情緒控制能力也會變差,進而讓部屬感受到不平等的對待,影響他們的工作投入、降低生產力。
一項研究邀請了一群主管,請他們連續兩週、每天都詳細記錄自己的睡眠情況,同時也邀請他們的部屬記錄主管是否有不當督導的行為,以及自己對工作投入的情況。分析後發現:主管的精力情況會明顯因為沒睡好而變差,而這也與他們的不當督導行為有關,進而影響到部屬的工作投入程度。這項研究顯示了主管睡眠品質不佳的影響是隱性的,且會在不知不覺中拖垮部門的生產力。
一般如果團隊合作的狀況不佳,多半會認為是主管領導力不足或成員不團結。但多數人都沒想過,其實沒睡好也會影響團隊合作哦!有個研究讓大學生進行一些認知作業,像是快速辨認圖像、短期記憶等,差別是有些人只看個人成績、另一些人則是以團隊成績來進行獎勵。進行實驗時所有人都需要從晚上8 點開始到隔天下午4 點保持清醒,熬夜不睡並重複進行上述的作業。結果發現:所有作業都會隨著熬夜而讓表現逐漸變差,這並不令人意外,但那些以團隊成績為依歸的人成績下降得更為厲害,以個人成績為主的人反而下降幅度較小。
換句話說,當人們處於睡眠不足狀態時,團隊合作的情況就比較差了。從這點看來,除了單純花錢讓員工學習如何團隊合作外,同時有好的睡眠才能夠發揮最強團隊戰力。
良好的睡眠才是身心健康的基礎
近年來,國外逐漸有企業開始重視睡眠對於生產力的影響,並擬定解決方案。例如2014 年,時任美國安泰人壽醫療保險公司(Aetna)執行長的貝托利尼(Mark Bertolini)認為,讓員工有良好的睡眠才能使公司的體質健康,於是他開啟了一項大型睡眠管理計畫,包括開設許多瑜伽、正念、睡眠放鬆相關課程。而且為了鼓勵大家多睡一點,如果員工能連續20 晚都睡七小時以上,可以得到每晚25美元的獎勵,最多300 美元。這麼做對公司是否有幫助?根據2015 年《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報導,安泰人壽的員工壓力降低28%、疼痛感受降低19%,睡眠品質則提升了20%,且整體工作效率也有所提升。
另外根據《日本經濟新聞》(日本経済新聞)報導,樂天集團將員工睡眠議題視為健康經營的項目,更在2020 年開展多項睡眠講座、工作坊、一對一諮詢等活動,多項成果均認為可以提供員工生產力,並提升人均每年12 萬日圓的經濟效益。
綜合前面提到的各項研究與國外企業的做法可以發現,員工身心健康絕對是工作表現的重要關鍵,而睡眠更是身心健康的基礎。企業關注員工睡眠的好處是多面向的,不僅可提高生產力,更可提高員工向心力。然而這不是辦辦講座就可以達到,而是需要有制度與文化宣導的配合,以及上層主管有睡好並重視睡眠,團體中的員工才更能接受好眠對工作的影響。
筆者常向企業建議在員工健檢項目中也納入睡眠方面的問卷,從員工的睡眠情況來了解是否有心理或情緒相關的困擾需要協助。由於不少員工即使有情緒、家庭、壓力方面的困擾,但卻會擔心有負面觀感而不主動求助,因此關心員工的睡眠情況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幾乎所有心理困擾都會連帶影響睡眠,且員工對於睡不好的求助接受度較高,若是能透過問卷精準發現員工的需求,並主動提供協助方案,才更有效率地改善他們的睡眠情況。
延伸閱讀
1. Hafner, M. et al. (2016). Why Sleep Matters-the Economic Costs of Insufficient Sleep: A cross-country comparative analysis. Santa Monica, CA: RAND Corporation.
2. Lombardi, D. et al. (2010). Daily sleep, weekly working hours, and risk of work-related injury: US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2004–2008).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27, 1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