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2-11-03假新聞如何攻擊國家選情?可能顛覆選舉結果的「假新聞」 635 期

Author 作者 古倫維/中央研究院資訊所研究員,同時合聘於陽明交通大學資訊所。

Take Home Message
►假新聞包含誤傳或刻意傳播的錯誤訊息,以及過時的消息;因訊息的快速產生、傳播,不真實的訊息更容易出現。
►假新聞在政治層面展現了它強大而驚人的殺傷力,影響了美國總統大選,甚至被認為是川普勝選的關鍵因素。
►研究顯示臺灣連續九年受到境外假新聞攻擊;假新聞的影響不限於國家內,也能是國家之間攻擊選情的武器。

新聞報導是我們生活中獲取資訊的重要來源之一,藉由新聞內容,各地發生的事情盡在我們的掌握之中,也就是所謂「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一直以來,新聞都是由經過專業訓練的新聞記者,盡量從公平公正的角度報導各個事件的真相給人們。雖然也存在著虛假或經過美化的新聞訊息,藉此控制人民的思想,但由於資訊科技的進步,人們不再那麼容易被封閉的資訊所欺騙。

然而,新聞報導的公平性也因而開始受到挑戰,其中第一個影響因素就是資訊的「傳播速度快速增加」:在現今網路普及狀態下,不需毫秒(ms)就能將不實資訊傳送到各地人們的眼中,而且知識的接收是不可逆反應,所造成的影響力也將遠大於過去網路尚未普及的時代。第二個影響因素則是「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的大躍進」:以電腦自動生成文字成為可能,當電腦生成的文字品質到達人們可接受的水準時,自動產生文字內容的速度也大大提高。當環境允許「快速產生、快速傳播」,不真實的訊息就更有機會經由任何寫手或是電腦自動產生,並且以極快的速度(普及且高速的網路)出現在我們眼前,造成極大的影響。

什麼是假新聞?

要了解假新聞,首先需要知道它有哪些型態。日常生活中,我們常以「假新聞」一詞指涉「不真實」的新聞,是一種概略性的稱呼。假新聞這個名詞最早由英文的「fake news」直接翻譯而來,名稱非常淺顯易懂,但是「news」一詞隱含「真實」的意義,所以假新聞(fake news)一詞本身就存在矛盾,因此假新聞這個「俗名」之後被正名為「不實資訊/錯誤資訊」(misinformation)。不實資訊能從它的形態與目的區分成幾種類別,包括不知道有錯而傳遞的訊息,以及刻意被傳播的錯誤訊息⸺特別被稱為「虛假訊息」(disinformation)。除此之外,我們現在也注意到假新聞不一定是「假」的,它可能是過時的訊息,也就是內容本身是真的,但卻是在過去發生的事情。例如過去的農產品滯銷,或是颱風大災害的報導,若是拿到現在的時空下重複使用,也可能造成大眾的恐慌。無論是哪一種不實資訊,在正確理解一件事情的過程中都是極大的妨礙。

假新聞的攻擊

現今大眾多少都已經知道「假新聞」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但是到底有多大的影響,每個人的認知卻都不盡相同。事實上,假新聞不僅只是「別人發生的事情」,像是日前沸沸揚揚的色情影片換臉風波〔註〕,可能有些人覺得那只影響到公眾人物,與我們無關;然而,更多假新聞影響的是每一位民眾。舉例來說,在防疫期間出現的假新聞,像是喝酒精可以抵抗新冠病毒(SARS-CoV-2)、香蕉可破壞病毒、被蚊子叮會感染、口罩配給及衛生紙銷售狀況的錯誤報導等,造成有人因為相信喝酒精可以抵抗病毒而喝下工業酒精失去生命、快速傳播的新聞使得香蕉產量銷售的不穩定、搶購口罩及衛生紙形成不必要的恐慌,假新聞都在這些問題上扮演重要角色。

政治上的假新聞

在政治層面上,假新聞也展現了它強大而讓人驚懼的殺傷力。2016 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在Facebook與Twitter 等社群媒體上的假新聞轉傳數量驚人,包括對當時總統候選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的各種抹黑,像是紐約警局發現不利證據;有利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的假新聞,像是天主教宗為他背書選總統等,目前被認為是川普勝選的關鍵之一。而在選舉過後,當時專門撰寫煽動新聞以賺取流量作為收入的寫手宏尼(Paul Horner)⸺是的,的確有這樣的寫手,人數還不少⸺也跳出來說他所寫的假新聞幫助了川普的勝選:「一開始只是為了嘲諷、反串,沒想大家竟然真的相信。」、「很多人從來都不確認新聞來源與真實性,他們只是不斷地轉貼、轉貼、轉貼。」……【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