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世界在小小的蜜蜂裡 蜂群數量傳遞的農業與生態訊息
2025.05.01
世界在小小的蜜蜂裡 蜂群數量傳遞的農業與生態訊息
作者 / 楊恩誠 | 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專研昆蟲神經行為,...
665期
蜜蜂數量的減少不僅是農業與經濟的挑戰,更是警示全球生物多樣性面臨危機的重要信號。
蜜蜂保育生態系統農業
打擊害蟲!RNAi基因農藥提供作物保護新解方
2024.07.01
打擊害蟲!RNAi基因農藥提供作物保護新解方
作者 / 吳岳隆/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昆蟲病理研究室主持人...
655期
農業的發展就像是一場人類與害蟲之間的軍備競賽。20世紀之前,人類多使用自然界中的有毒物質對付害蟲,例如硫、砷、毒魚藤、樟腦等;20世紀後,各式新興的有機合成殺蟲劑出現,為農作物生產帶來更強大的保護罩。然而,化...
RNAi農業農藥基因奈米載體蟲害防治基因穩定性基因沉默
以「草本炭方」替代抗生素 守護人類與動物的健康
2024.03.15
以「草本炭方」替代抗生素 守護人類與動物的健康
作者 / 林宏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中心助理研究員;林翰佳/臺...
507期
抗生素抗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在近幾年來已成為全球重大的衛生威脅。具有抗生素抗藥性的細菌又被稱為「超級細菌」(superbug),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統計,光是在...
草本炭方抗生素抗藥性超級細菌農業中草藥炮製奈米科技
口渴的植株會發出咔噠聲
2023.05.02
口渴的植株會發出咔噠聲
作者 / 編輯部
641期
仔細聽植物發出的聲音,它可能正在告訴你它口渴了!
植物番茄菸草聲學盒超聲波農業
作物如何抵抗病蟲害?遠從新石器時代就開始的農糧育種
2023.02.02
作物如何抵抗病蟲害?遠從新石器時代就開始的農糧育種
作者 / 曾鈺茜/嘉義大學農藝系助理教授。
638期
生物界存在許多會造成作物生長不良的嚴重病蟲害,使農作物產量損失和品質降低。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為水稻、小麥、玉米,以下分別介紹這些糧食作物的重要病蟲害,以及它們帶來的影響……
自然界病蟲害育種石器時代農業水稻白葉枯病褐飛蝨稻穗
改變傳統育種的基因編輯 各國如何訂定相關法規?
2023.01.16
改變傳統育種的基因編輯 各國如何訂定相關法規?
作者 / 編輯部
493期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genome editing)使科學家可以更隨心所欲的編輯基因,產生了多種應用的可能性。
基因編輯糧食生產農業
「基因編輯」屬於基改作物嗎?看各國法規如何影響基因編輯產品的未來
2023.01.16
「基因編輯」屬於基改作物嗎?看各國法規如何影響基因...
作者 / 潘怡君/中興大學園藝系副教授。
493期
2012年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genome editing)的出現,讓科學家可以更隨心所欲的編輯基因。基因編輯技術有多種應用可能性,對各種生物產業包含醫學、植物、畜牧、漁業的未來發展都有重大影響。
基因編輯植物育種DNA基因轉殖農業GMO
什麼是《歐洲綠色新政》?兼顧社會和生態的淨零新思維
2022.07.15
什麼是《歐洲綠色新政》?兼顧社會和生態的淨零新思維
作者 / 編輯部
487期
氣候變遷對於全球帶來嚴峻衝擊,世界各國也紛紛規劃「2050淨零排放」的因應策略。
氣候變遷全球2050淨零排放歐盟經濟社會發展生態平衡能源經濟建築運輸農業生態環境歐洲綠色新政
生物技術在輔導傳統農作物轉型的應用- 以越南木鱉果為例
2020.07.15
生物技術在輔導傳統農作物轉型的應用- 以越南木鱉果...
作者 / 陳宏秀/木鱉果研究專家,現從事木鱉果應用工作。江晃...
463期
1970年代興起的現代生物技術,是以遺傳工程為核心的新科技,有七成是應用在醫療保健方面(尤其是醫藥品及疫苗)的研發,在農業應用上所占比例並不多,知名度最高的應是基因改造植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生物技術遺傳工程基因改造植物農業木鱉果假種皮(arillus)葉黃素類胡蘿蔔素SWOT分析法
新式土壤溼度感測器 改善農業水資源利用
2019.10.16
新式土壤溼度感測器 改善農業水資源利用
作者 / 編輯部
454期
水文學(hydrology)領域研究的是大地的表面、土壤、岩石及大氣中水的各種行為,並釐清水與生物之間的互動與關聯。而其中,土壤與水牽涉到許多農業行為,例如灌溉。灌溉用水的量要怎麼拿捏呢?
農業水資源土壤溼度感
共生、整合與循環─新農業仿生學
2019.08.01
共生、整合與循環─新農業仿生學
作者 / 方煒/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
596期
農業,是人類離不開的產業之一,更是影響文明的關鍵。過去,大量的傳統農業活動影響環境和生態,因此,現今人類期望透過環境控制、循環經濟等技術平衡並永續,遂形成仿生農業。
仿生學農業仿生農業人工光型植物工廠魚菜共生系統
第11屆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 聚焦農業、養殖與蛋白檢測
2018.04.01
第11屆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 聚焦農業、養殖與蛋白檢測
作者 / 編輯部
436期
為表彰臺灣女性科學家在學術上的成就,2008年起,由臺灣萊雅公司所發起的傑出女科學家獎已邁入第11年。
女科學家獎農業養殖蛋白檢測
有機廢棄物再利用及快速處理技術之發展
2018.01.01
有機廢棄物再利用及快速處理技術之發展
作者 / 陳仁炫/國立中興大學名譽教授,34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
577期
農業、畜牧業、食品加工業、釀酒工廠等產出之廢棄物量甚鉅,若未採取適當處理常會造成環境的危害,如臭味、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等,及對人畜安全的威脅。
有機廢棄物技術畜牧農業
臺灣農業廢棄物的特性及再利用
2017.11.01
臺灣農業廢棄物的特性及再利用
作者 / 黃裕銘/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575期
回顧文章敘明和人類懂得栽種作物的歷史相比,使用化學肥料的歷史相當短,一般相信人類栽培作物始 於6000~10000年前。中國有栽種作物記錄已有7000 年以上,挪威亦有相近年代記載。
農業廢棄物
全環境控制下的農業生產——植物工廠
2017.06.01
全環境控制下的農業生產——植物工廠
作者 / 方煒/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教授、國立臺...
426期
現階段全球農業面臨的挑戰是非常嚴苛的,20世紀初全球人口不足17億,2011 年達70億。聯合國人口基金會推測2050 年將達95億,然而受全球氣候變遷影響, 海平面上升造成沿海可耕地的減少之外、土地沙漠化、土壤侵蝕、都市...
農業植物工廠環境控制
臺灣農業發展展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曹啟鴻主委訪談
2016.10.01
臺灣農業發展展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曹啟鴻主委訪談
作者 / 韓玉山/臺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
562期
臺灣具備優越的地理與氣候環境多樣性,造就陸地物種的多樣性,加上四周環海,魚蝦貝類種類豐富,農林漁牧業因而得以蓬勃發展,是支持臺灣經濟的基礎產業。
農業曹啟鴻主委政策追溯制度雜糧產業
臺灣成功建構長絲狀彎曲病毒模型
2015.08.01
臺灣成功建構長絲狀彎曲病毒模型
作者 / 編輯部
548期
全球有半數以上的農作物,深受長絲狀病毒的威脅。75 年來,植物病毒學家便苦思如何解開長絲狀彎曲病毒的結構。
病毒長絲狀病毒竹嵌紋病毒農業生技
物聯網與農業的結合—臺灣智慧農業與科技農夫
2014.06.01
物聯網與農業的結合—臺灣智慧農業與科技農夫
作者 / 莊欽龍/任職美商英特爾公司之英特爾實驗室。
534期
物聯網科技的應用,將能促成農業科技革新,建立高精確度的監測網絡。
東方果實蠅果實蠅物聯網無線感測網路監測網路農業資訊
古代有位「教民耕殖」的高官
2013.10.01
古代有位「教民耕殖」的高官
作者 / 陸敬嚴/任教上海同濟大學。
526期
約西元前90年左右(漢武帝時),趙過任「搜粟都尉」,這位高官「教民耕殖」,發明播穫機械三腳耬等,對農業發展貢獻很大,可惜的是史籍上關於他的記述稀少,使後人知之甚少。
農業經濟戰爭糧食三腳耬代田法水利史科學
認識蝴蝶食草 深入觀察自然生態
2013.10.01
認識蝴蝶食草 深入觀察自然生態
作者 / 徐堉峰/任教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
526期
台灣向來有著「蝴蝶王國」的美稱,然而,就在時代並不久遠的20 世紀七、八零年代,欣賞、觀察與研究蝴蝶卻還只是少數國人的興趣,頂多只能算是小眾愛好。
台灣蝴蝶蝴蝶王國生態國民經濟農業環境植物
糧食危機.土壤篇 土壤品質—農產品安全的關鍵
2010.03.01
糧食危機.土壤篇 土壤品質—農產品安全的關鍵
作者 / 陳尊賢/任教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
483期
土壤是農業生產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唯有良好的土壤品質才能確保作物品質。土壤一旦無法發揮功能,將使糧食安全與食品安全亮起紅燈。
土壤土壤品質農業
  • «
  • 1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