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報導
- 精選好讀
文章專區
2024-12-16從繁榮走向衰敗新冠病毒如何衝擊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爭分奪秒》
516 期
Author 作者
大衛.逵曼 (David Quammen)
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從前並不是武漢市內最大的生鮮食品市場,但是在二○一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後卻成了名聲最壞的市場,因為在這一天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布出現了二十七個因不明肺炎入院的病例,其中還有七例是重症,而這些人全部都跟該市場有關。前頭的話中用了「從前」這字眼來說這市場,那是有道理的,因為這個地方已經名存實亡了,根據最新的報導,該市場至今依然關閉空置,一樓的外頭有一整圈高大的藍色圍欄,可能永遠都不會再重新開放了。這棟建築物位於武漢市中心新華路與發展大道交界處,在二樓這裡還有一些眼鏡行在營業,但有保全管控出入;至於一樓,則只剩下黑暗狹窄的走道,走道旁是關閉的攤位與排水溝渠,空氣中還殘留著消毒劑和腐肉的味道,雖然這裡不許一般大眾進入,但也是可以找人帶你進去導覽,前提是你得要有特殊身分,例如世衛組織所召集的新冠病毒來源全球研究小組的成員。這個小組裡的科學家有十七名是中國人,另外十七名來自世界各國,他們在二○二一年一月三十一日下午進到了華南市場去進行勘查,而馬莉恩.庫珀曼斯就是藉著這次機會,才親眼見到了市場裡的情況。
庫珀曼斯是鹿特丹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Erasmus Medical Centre)病毒科學系的系主任,本身是一位研究人畜共通疾病的專家,她所帶領的研究團隊曾率先追查出駱駝身上的MERS病毒,而在這次世衛組織與中國聯合進行的新冠病毒來源研究裡,也是由她來負責帶領國際團隊中的分子流行病學小組。庫珀曼斯是一個很有魄力又說話直率的人,銀灰色的頭髮看起來鬆鬆亂亂的,感覺有點酷炫。她和小組的其他成員在進市場前都已經聽過了簡報,除了告知他們屆時能看到什麼、看不到什麼(他們不會看到市場裡以往那些琳瑯滿目的貨品,也看不到買賣東西的人),另外也說明了在這段期間裡中國科學家們在查找這些貨品及其來源方面做了哪些研究。要注意的是,雖然這次的勘查已經是市場關閉一年多之後的事,但是空氣裡還是有一股濃濃的怪味,那是一種東西在消毒後繼續腐爛的味道,因為當初市場關閉得很突然也很徹底,所以許多貨品都被留在裡頭,包括切好的肉類和完整的動物屍體,還有各種器具及機械也一樣,這些東西全部都不准領回。彷彿在那一天有顆中子彈打中了這個擁擠而紛亂的市場,然後所有的生機就此消逝,只有建築物依舊屹立在此,而在這一場新冠災變裡,所謂的中子彈就是病毒。
「他們還給了一張全市場的完整地圖,」庫珀曼斯告訴我,這張地圖是做簡報時給他們的,上頭標出了「每個病例是哪個攤位的,以及每個攤位是賣什麼的。」她這裡指的自然是新冠肺炎的病例,最早的患者都是在這市場裡工作或常來這市場的人,不過其中大多數是攤販和供應商,顧客反而沒那麼多。這份地圖上標示了這些人站在什麼地方,販賣的是什麼動物、是賣活的還是賣死的,然後另外還提供了一份資料,告訴大家這些動物是從哪裡來的。在所有貨品中,最受關注的是那些他們認為有散播病毒風險的品項,也就是野生動物,連養殖的野味也包括在內,例如竹鼠、豪豬,以及冷凍漁貨(中國團隊堅持把這項也納入可能的傳染途徑)。庫珀曼斯說:「從這些商品的供應鏈,你可以往回追溯到二十個不同的國家。」畢竟武漢是個有一千一百萬人口的大城市,數量居於華中地區之冠,位置上更是國際旅遊與貿易的來往輻輳。然後她又說:「市場裡的肉類和野生動物也一樣可以溯源,查到是哪些省分的養殖體系的產品,而我們也已經知道哪些省分有蝙蝠冠狀病毒,或者說是類SARS的蝙蝠冠狀病毒。」而這些線索後來也都進行了深入的追查。到此為止,二○二一年初的這次調查任務應該算是第一階段,先用一個月進行一些初步工作,像是勘查當地環境、根據現有數據檢驗各種假設、制訂計畫以準備收集更多數據等等,都是在預先為世衛組織設想的第二階段在做準備,至於中國方面願不願意進入第二階段,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庫珀曼斯說:「我們這些小組成員也看到了對病患的追蹤研究。」這部分涉及到了分子流行病學,而這正是她那個小組的本行,她告訴我:「情況看起來很明顯,疫情至少從十二月初就開始了,然後在十二月中
才真正爆發出來。」
對早期新冠肺炎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都得要先進行基因組序列的比較,然後再建構出其親緣傳承的譜系樹,這樣才可以比對出這個病毒的演化進程,並看出它是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形成傳播鏈的。病毒基因組序列的來源有兩種,一個是從人體收集到的樣本,而且每個病例都有樣本;另一個是所謂的環境樣本(environmental sample),也就是用拭子在物體表面採集等方式在市場裡收集到的樣本,這是由中國疾控中心在二○二○年一月一日及其後去收集的。庫珀曼斯的團隊看到了二十五個從人類樣本裡提取出來的完整病毒基因組,還有三個是不完整的基因組,而這些樣本全部都來自於二○一九年十二月下旬的患者,至於十二月上旬則是一個患者的樣本數據都沒有看到。她告訴我:「因為根本沒有那段時間的樣本檢測。」所以分子流行病學沒辦法告訴大家在疫情剛開始時市場裡頭或市場附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至少馬莉恩.庫珀曼斯和她的團隊不能這樣做,因為他們看到的數據資料就只有那樣。
疫情爆發才不過幾週,已經演變成為一場全球大流行,大家討論的焦點也一直圍繞著這個市場。中國最早在國際上發表的研究中,有一篇是發表在《柳葉刀》上的,這份英國期刊另外也刊載了袁國勇研究的深圳家庭群聚病例,他在文中認為這是發生無症狀傳播的不祥之兆。中國這篇研究跟袁國勇的論文是在同一天發表於網路上的,其研究團隊裡有一些是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醫務人員,十二月時該院收治了許多新冠病患。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叫黃朝林(Chaolin Huang),顯然《柳葉刀》的編輯們了解此刻來自中國的消息有多重要,因此特別歡迎這些中國科學家們多多發表科學見解,讓大家了解第一手實況。
黃朝林這篇研究有二十幾位共同作者,都是武漢及北京的醫生和科學家,研究重點放在最初那些被金銀潭醫院收治的四十一位患者的臨床狀況,從他們的年齡幾歲,以及多少人有其他像是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醫療問題(現在大家應該都知道「合併症」一詞了),再到患者出現的症狀、有多少人發燒、多少人咳嗽、多少人呼吸困難,還有實驗室對他們血液的檢查結果、進行胸部斷層掃描後的肺部檢測結果等等。此外還有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調查項目,就是問他們之中有多少人曾經進去過華南海鮮批發市場,而該問題的初步答案是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情況。該論文裡提到了一句「都曾去過華南市場」1,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沒有明說,但接觸到華南市場也就等於接觸到了那裡販賣的動物,而且市場裡這些人,包括那四十一位肺炎病患在內,他們可不只是在新華路及發展大道交叉口的這個建築物裡閒逛而已,其中有一些很可能是負責清理、處理甚至屠宰野生動物的人,包括果子狸、狸貓、竹鼠、馬來豪豬等動物,有從野外抓的也有養殖的;而且就算沒有處理動物,只要是進到市場裡的人也會跟走道旁或商舖裡的人一樣,一起呼吸著市場裡那個腥臭的空氣。當黃朝林這篇文章一出,立刻就造成了轟動,然後便吸引了國際媒體的報導,例如《衛報》(The Guardian)這家嗅覺很敏銳的英國日報,很快就刊登了一篇文章,講述全球各地因為新冠肺炎和華南市場的事件而激起了一股浪潮,多方站出來呼籲封禁野生動物市場,還說華南市場「就是感染源,所以被關閉了。」2這樣的報導可以說半真半假,雖然市場確實是把新冠病毒傳染給人類的來源,但它真的是源頭嗎?
隔了一天,也就是二○二○年的一月二十五日,一位名叫丹尼爾.盧西(Daniel R. Lucey)的美國醫生開始在網路上張貼新聞內容並評論疫情,他還注意到了黃朝林的這篇研究論文。盧西注意到黃朝林等人的論文裡似乎另外還大有文章,一些附註的細節裡也很有問題,像是看到文中說患者「都曾去過市場」,他就提出一個很簡單的事實來反駁,說患者並不是全部都去過市場,就算金銀潭醫院最早的四十一名患者中有二十七名與市場有關聯,但不是還有其他十四名嗎?黃朝林論文第三頁上頭有一個條形圖,圖中顯示了所有四十一位病患首次記錄到出現症狀的日期,如果你停下來跟盧西一樣仔細研究這個圖表,就會發現最初期的四個病例是在十二月十日或更早之前出現症狀的,但按照該論文的說法,其實裡頭有三個人根本就跟華南市場無關;至於所有四十一名病患中最早出現的那位,是一位身分不明的患者,而且(按照這張圖的說法)早在十二月一日就發病了,然而這也是一個與市場無關的病例。
盧西在部落格上發表文章,他採用了一種自問自答的方式來概述他所謂的「有證據的假設」,他認為這場疫情(當時還沒有宣布那是全球大流行)是在二○一九年十一月或更早的時候就展開了,而且地點也不在華南市場,是在別的地方。後來他把文章放上了一個叫做「讓科學說話」(Science Speaks)的論壇網頁,該論壇的經營者是美國傳染病學會(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而那又是一個由醫生、科學家和公衛專家所組成的大型協會。其實這篇文章已經是盧西針對新冠病毒寫的第六篇了,該文的開頭就引用了黃朝林的論文,說論文裡講到在十二月一日就已經出現病例,盧西指出那是一個有用的新資訊,於是就對此展開了一場自問自答:
「四十一名患者裡最早出現的那一位,是否去過華南海鮮市場呢?」
「沒有。」
「該病患的家人裡頭有人出現發燒或任何呼吸道症狀嗎?」
「沒有。」
「有什麼理由可以解釋這位病患是怎麼感染病毒的嗎?」
「沒有。」
這種自問自答的套路還沒完,他接著又問,第一個病患跟其他四十位有任何聯繫嗎?沒有。那接下來的那三個病患是什麼時候發病的呢?他們隔了九天才發病。有什麼理由可以解釋其他十四位沒有去過市場的患者是怎麼感染病毒的嗎?其中的十三位患者找不到解釋(有一位婦女不算,因為她丈夫去過市場)。從這些感染案例來看,是否很可能在十一月或更早以前這個病毒就已經溢出,可以由人傳人或由動物傳人了呢?是的。那麼這些感染是在哪裡發生接觸的?也許是在另一個市場,或是某家餐廳,或是某個野生動物農場,或是野生動物貿易的某個過程環節裡。按照這個假設,我們為了控制或遏制這個病毒所進行的那些工作有什麼問題嗎?有的,這個說法告訴我們,從二○一九年十二月才開始進行已經太晚了。
書 名|爭分奪秒:科學與病毒的玩命競速
作 者|大衛.逵曼(David Quammen)
譯 者|葉文欽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24 年11 月
當新冠病毒走入人間大舉肆虐,
舉世動員與時間賽跑的科學競速就此開跑!
這場瘋狂競賽已到終點了嗎?抑或是更大的危機還在蠢蠢欲動?
本書獨有一般科普書所不具備的閱讀沉浸感——
因為書中所寫的,是我們共同親身經歷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