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2020-04-10從COVID-19復原便無後顧之憂?研究指出:病毒可能少量殘留
460 期
Author 作者
編輯部
【本刊訊】近日,在中國進行的一項小型研究表明,當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患者的症狀消失後,病毒仍可能在體內留存至少兩週,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當病毒再度出現
研究人員針對四名年齡30~36歲、患有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並於今(2020)年1月1日至2月15日在中國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受抗病毒藥物「奧斯他韋(oseltamivir)」治療的醫務人員進行研究。在患者症狀緩解後,連續兩天接受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病毒核酸檢測為陰性者,便被要求在家中繼續隔離五天,其後第5~13天用咽喉拭子(throat swabs)進行採檢,以確認是否仍有殘餘的病毒。
結果顯示,從隔離第5~13天,RT-PCR檢測均呈陽性,但臨床檢查中並未發現任何症狀,胸腔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也與先前無異;而這段期間,患者並未與其他感染者接觸,他們的家庭成員亦未受感染。
研究指出,這意味著至少有一部分康復患者仍可能是病毒攜帶者。路透社先前亦曾報導,日本的第一例康復者仍二度染上該病,對此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家強森(Krys Johnson)強森向科學網站Live Science表示,即便有中國對治癒後新冠病毒(post-coronavirus)殘留的最新研究結果,未必可解釋日本患者的狀況;目前推測,患者可能從另一人身上得到更新版本的病毒,或他的免疫系統沒有完全擊退病毒,致使疾病復發。
沒有症狀,不代表沒有病毒
密西根理工大學(Michigan Tech University)病毒學家塔姆班(Ebenezer Tumban)解釋,即使患者復原,病毒也可能在體內少量、持續地存在,如茲卡病毒(Zika virus)和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患者,數月之內仍可能在體內檢測到病毒。
而塔姆班也提到,對中國武漢的四名患者進行的這項測試,旨在尋找體內病毒的基因片段,而他們所服用的藥物可能會將體內病毒的複製數減少到只有幾個,屆時檢測病毒量的方法也會面臨靈敏度不夠的問題。意即,抗病毒治療結束後,少量病毒可能已開始進行再複製,由於病毒量少到不足以引起組織損傷,故患者沒有出現任何症狀,除非病毒量竄升才能再次被測得。
人體的免疫力能扛多久?
不過,病毒持續於體內存在,似乎不全然是壞消息,Live Science報導就指出,此類患者在症狀後期通常不太可能具備傳染力。強森也表示,易於在人群中傳遞的病毒,往往也讓人體產生強大且足夠的免疫反應,從而為新一次的感染提供某種保護。
然而這種免疫能力能持續多久?塔姆班解釋,對於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來說,人類的免疫力頂多維持一、兩年,且新的病毒有可能在群體中移動並發生突變,使得免疫系統無法再識別它們。至於病毒的變異速度,強森表示,由於該研究的患者年齡與健康條件相似,且均未因COVID-19產生嚴重程度的疾病,因此仍需進行更多追蹤性研究,以瞭解從COVID-19中恢復的情況。
對於未來的研究,塔姆班認為應關注肺內的病毒載量。咽喉拭子只能從上呼吸道捕捉病毒,但病毒的「巢穴」主要集中在肺部深處,從肺部採樣是更具侵入性的過程,包括通過肺泡(alveoli)沖洗液體並測試該液體是否含有病毒顆粒。此次研究表明,對康復患者及其接觸者進行長期監測相當重要,若康復者仍攜帶少量病毒,血液或肺中的病毒數量是否會在一至兩週後提升、進而傳播給其他人,仍待考證。
光刻是製作半導體器件的步驟之一,以曝光和顯影在光阻層上刻畫圖形的結構,再通過其它製程將光罩上的圖形轉移到基板上,如今這個技術也可以用來「刻印」細胞。(Flickr-UCL Mathematical & Physical Sciences Follow, https://flic.kr/p/eWpyyD)
新聞來源
1. Stephanie Pappas, Can people spread coronavirus after they recover?, Live Science, 2020.
2. MD Lan Lan et al., Positive RT-PCR Test Results in Patients Recovered From COVID-19,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