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購買科月
訂閱科月
投稿須知
各期目錄
進階搜尋
訂閱電子報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科技報導
評論
精選文章與其他
活動訊息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科技報導
評論
精選文章與其他
活動訊息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21.08.31
減少電子垃圾 可被水溶解的智慧手錶
作者 / 編輯部
621期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開始使用智慧手錶及運動手環等智慧穿戴裝置,因此這類裝置的產量也不斷提升。但由於不易拆解與回收,當這些穿戴裝置被汰舊換新時,往往會成為電子垃圾,造成環境負擔。為了順利回收此類小型裝置,來自...
科學月刊
科技
穿戴裝置
智慧穿戴裝置
智慧手錶
運動手環
聚合物聚乙烯醇
網版印刷
奈米複合物
藍牙智慧手錶
電子垃圾
2021.08.31
創作音樂沒靈感? 讓AI生成歌詞幫助你!
作者 / 編輯部
621期
對於音樂創作者來說,除了生活經驗外,「靈光乍現」也是極為重要的創作來源。為了協助他們激發靈感,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Lab)團隊,開發了...
科學月刊
科技
音樂創作
創作
音樂
人工智慧
AI
LyricJam
神經網路
歌詞
2021.08.31
夏季熱浪頻繁來襲,各國城市該如何應對?
作者 / 編輯部
621期
今(2021)年6月29日, 遭熱浪侵襲的北美洲溫度再創新高。位於加拿大西岸卑詩省的村莊利頓(Lytton)氣溫直逼50°C,比該國先前的高溫紀錄還要多將近5°C,利頓更在隔天被野火波及幾乎全毀。而北美其他城市如溫哥華、波...
科學月刊
地球科學
極端天氣
極熱現象
熱浪
氣候變遷
全球暖化
2021.08.31
細胞治療面面觀 為什麼我們需要細胞治療?
作者 / 林泰元、黃彥華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
621期
細胞治療是從病患身上提取出特定的健康細胞,再透過擴增培養與必要時的基因改造,並將它們輸回同一位患者體內(自體);或是使用來自特定細胞供應者提供的細胞,一樣經過擴增培養與的基因改造,以治療其他患者(同種異體...
科學月刊
醫學
生物學
細胞治療
基因改造
免疫細胞治療
幹細胞治療
自體細胞
骨髓移植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
CAR-T
特管法
2021.08.31
從退化性關節炎看《特管法》的個案審查
作者 / 張至宏、廖秀蓉
621期
退化性關節炎是國人常見的骨科疾病之一。由於軟骨細胞無法再生及修復,且軟骨組織的自我修復能力有限,使得具有再生功能的細胞療法興起。過去細胞治療需進行長時間的人體試驗,自2018年起,衛福部擬定《特管法》,讓病患...
科學月刊
醫學
生物學
細胞治療
特管法
退化性關節炎
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
個案審查
2021.08.31
臺灣的細胞治療之路 邱士華醫師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謝育哲/本刊主編。
621期
細胞治療是一種從病患身上取出所需的細胞,經培養後再輸回原病患體內的治療方式。衛服部於2018年發布《特管法》後,開放6項可於醫療院所實施的細胞治療應用。臺北榮總醫學研究部部主任邱士華表示,細胞治療可作為新形態...
科學月刊
醫學
生物學
細胞治療
特管法
臺北榮總
北榮
邱士華
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iPSCs
日本理研
理研
人類白血球抗原
HLA
2021.08.31
成為細胞治療整合平台 臺北榮總細胞治療核心實驗室
作者 / 資料統整|謝育哲/本刊主編。
621期
建置於臺北榮民總醫院(以下簡稱北榮)的細胞治療核心實驗室,是目前臺灣各大醫學中心裡,極具規模的細胞治療臨床試驗產品生產場所,同時也能讓北榮院內各團隊透過本實驗室,爭取各類國家型計畫或發展產學合作計畫,共同...
科學月刊
醫學
生物學
細胞治療
臺北榮總
北榮
細胞治療核心實驗室
2021.08.31
細胞治療的未來
作者 / 陳淵銓/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助理教授。
621期
細胞治療是一種新興的醫療方式,未來將可用於免疫細胞對抗癌症、幹細胞的再生治療等。但在對抗癌症方面,細胞治療對於治療癌症病人的效果有限,也沒辦法顯著延長病人的生存期;而對幹細胞的再生治療而言,則仍在臨床試驗...
科學月刊
醫學
生物學
細胞治療
CAR-T
特管法
免疫細胞
癌症
再生醫學
2021.08.31
都市裡吹來一股雜草風 臺灣原生野花草的應用實驗
作者 / 伍淑惠/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中山大學生物學研究所...
621期
今年台北植物園新增了一個名為「野花園」的小型植物展示區,也是臺灣第一個以「原生植物」為主角的公共花園。野花園裡有臺灣北部平野常見的物種,甚至是臺北都會區人行道旁就能看見的種類,更區分出喜陽、耐陰、中性等三...
科學月刊
生物學
植物學
植物
植物園
台北植物園
野花園
植物展示區
原生植物
外來植物
2021.08.31
輪胎耐用的秘密:交聯高分子材料
作者 / 陳俊太、陳羿帆
621期
輪胎的主要材料為硫化橡膠,是美國發明家固特異在一次實驗中,意外將混有鉛、硫、橡膠的混合物潑灑到旁邊的小火爐上,再經過火爐加熱製備出的產物。一般橡膠的結構為聚異戊二烯,其高分子主鏈上有很多雙鍵,當硫被加入之...
科學月刊
化學
高分子材料
交聯高分子材料
輪胎
橡膠
硫化橡膠
環保塑膠
2021.08.31
萬眾矚目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即將發射升空
作者 / 歐柏昇/臺大物理系、中研院天文所博士生,全國大學天...
621期
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在經過多次的延期後,終於將在2021年發射升空。詹姆斯.韋伯望遠鏡主要觀測紅外光的波段,但由於許多物體都會發出紅外光,使得望遠鏡需要在極低溫的環境下才能運作,因此望遠鏡使用了太陽盾,並且將...
科學月刊
天文學
天文觀測
太空望遠鏡
詹姆斯.韋伯望遠鏡
拉格朗日點
紅外光
宇宙再游離時期
哈伯望遠鏡
2021.08.31
「生物工廠」是什麼?如何建立一座蟲蟲生物工廠?
作者 / 林家揚、林鈺淳、吳岳隆、黃榮南
621期
為了大規模生產出我們想要的蛋白質,以製造出疫苗、蛋白質藥物、保養品等產品,目前已有許多方式能進行蛋白質表現。而昆蟲表現系統在細胞培養的成本低,且其蛋白質轉譯後修飾系統和真核生物比較接近,使其具有生產上的優...
科學月刊
生物學
蛋白質
疫苗
蛋白質藥物
病毒
桿狀病毒
包涵體
生物工廠
2021.08.31
如果化學像樂高,你想怎麼創作?
作者 / C球/多倫多大學化學系博二研究生。幾年前誤打誤撞後...
621期
「化學」,並不是只有元素週期表、實驗室裡各種危險的溶液,或冷冰冰的課本知識。雖然我們往往會從過去的經驗,對化學產生了一種負面的刻板印象,但這個領域其實有著無限的創作空間能讓我們發揮,能幫助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科學月刊
化學
原子
分子
酵素
核心科學
2021.08.31
海洋公民團體海龜點點名專訪 透過海龜向群眾講述美麗...
作者 / 採訪撰稿|曾文宣/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生態演化研究所...
621期
海龜是大家熟悉的海洋生物之一。由海龜姊姊等人所創立的海洋公民團體「海龜點點名」,記錄著臺灣周邊海域出沒的海龜個體。從2017年起,團隊在社群媒體上掀起拍攝記錄海龜的風潮,來自臺灣各地的民眾紛紛響應,為海洋生態...
科學月刊
專訪
海洋公民團體
海龜點點名
Photo ID
海保署
公民科學
海洋保育網
海龜
海洋生物
2021.08.31
保育臺灣海域的鯨豚! 中華鯨豚協會曾鉦琮秘書長專訪
作者 / 郭毓璞∕畢業於臺大生態演化所的鯨豚實驗室,待過環保...
621期
中華鯨豚協會成立之初,以救援北臺灣的擱淺鯨豚為目標,建構了「鯨豚擱淺處理網」。後續協會在多處建立了海洋教育基地,但由於鯨豚擱淺事件不斷惡化,協會對此仍不斷努力。隨著2018年海保署的成立,海洋動物保育有了專責...
科學月刊
專訪
海洋公民團體
中華鯨豚協會
海保署
公民科學
海洋生物
鯨豚
曾鉦琮
海保救援網
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網
2021.08.10
疫情下消失的人工線審,讓電子線審的時代提前到來了嗎...
作者 / 林殷如/專利師、群帆有限公司總經理
476期
新冠疫情肆虐全世界,改變許多人的生活型態,甚至也奪走許多人的工作。為了防疫考量,網球場上的人工線審正逐漸被電子線審系統所取代。2021年6月底最堅持傳統的溫布頓網球賽即將開打,溫網究竟會採用電子線審系統,還是...
線審
電子線審
網球
溫網
疫情
專利
2021.08.10
COVID-19公費疫苗施打建議,第九類疫苗接種對象需注意...
作者 / 編輯部
476期
日前,政府宣布擴大施打COVID-19公費疫苗,開始接種第九、十類接種對象。其中,第九類接種對象包含18∼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例如器官移植者、糖尿病病友、愛滋病患者、腦中...
COVID-19
疫苗
第九類疫苗接種對象
2021.08.10
COVID-19疫苗接種建議
作者 / 蔣維倫、黃馨弘
476期
考量到許多病友接種疫苗前需要參考更個人化的資料,本系列將從各國醫學會的治療指引與研究中,擷取精華,用較容易理解的方式,整理對各專科患者接種疫苗的建議。本系列純為知識彙整,並不能做為醫療決策時的依據。如您對...
COVID-19
疫苗
COVID-19疫苗接種
2021.08.10
COVID-19 疫苗,中風患者疫苗接種建議
作者 / 資料整理|黃馨弘
476期
全球疫苗開始大規模施打之後,已經將近數月。相較於染疫確診轉為重症的風險,施打疫苗對於高風險族群的保護力是顯而易見的。臺灣現有的新冠疫苗都有一定比例會產生注射處疼痛、肌肉痛等副作用,極低的比例有可能會有血栓...
中風患者
COVID-19
疫苗
COVID-19疫苗接種
中風
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建議
2021.08.10
基地臺設置為何困難重重? 「愛之適以害之」的科技法...
作者 / 林基興/環保署「非游離輻射預警機制風險評估小組」前...
476期
2016年2月6日,臺南永康大地震,維冠大樓倒塌,瓦礫下兩姊妹以手機求救。當時若無基地臺相助,則援救無望。基地臺可隨時傳遞求救訊息,為民眾緊急狀下救命的守護者。
基地臺
電磁波
基地臺設置
國家電磁波溝通中心
2021.08.10
大學學術表現如何評估? 參考英國REF評量機制
作者 /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476期
2014年,英國大幅度修改大學的研究評量方式,將1986年開始就施行的、較為形式化的「研究評鑑作業」(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RAE),修訂為以大學表現為基礎的「研究卓越架構」(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
學術表現
REF
研究卓越架構
研究結果
研究影響力
研究環境
研究評鑑作業
RAE
2021.08.10
守護科學與原住民兒童
作者 / 林基興/科學月刊前理事長兼總編輯
476期
聽聞廖達珊老師過世,讓我非常難過。 約15年前,我兼職科學月刊社理事長,回母校建中演講與推廣刊物,遇到生物老師廖達珊,她熱情洋溢,稱我「學長」(其實我沒那麼老啦),又招呼其他科學老師與我談科學教育,讓我倍...
廖達珊
《科學月刊》
張昭鼎紀念研討會
2021.08.10
懷念老朋友李武炎教授
作者 / 王文竹/淡江大學化學系教授
476期
今年6月初,接到淡江大學數學系的訊息,驚聞李武炎老師於5月31日上午與世長辭,令人悲痛不捨,心中十分難過。我和他相識30多年,且曾共同從事了很多科普及科教的活動,其中包括了最近12年在《科學月刊》編輯委員會的工作...
李武炎
《科學月刊》
《什麼不是數學!》
《什麼都是數學!》
2021.08.10
你也掉入品牌的行銷陷阱了嗎?-《盲視效應》
作者 / 麥特.強森(Matt Johnson)、普林斯.古曼(Price...
476期
傳遞愉悅的方式,對行為有很大的影響——這也可以從「完整性」的心理著手。人性先天追求完整。想像一下,好友跟你講一個懸疑的故事,快講到結局時,突然轉身離開。你一定會感到不滿,這可以理解。因為你在得知結局之前,...
科技報導
書摘
《盲視效應》
柴嘉尼效應
釣魚文
善用時間
2021.08.10
陽明交大團隊研發出「拓樸超導體」將有助於量子電腦的...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6期
量子電腦(quantum computer),是一種利用量子進行計算的裝置。不同於傳統的電腦,量子計算用來儲存數據的物件為量子位元,且使用量子演算法進行數據操作。1980年代,量子電腦仍處於理論推導狀態,但隨著科學的發展,量...
科技
拓樸超導體
量子電腦
二矽化鈷
二矽化鈦異質結構
半導體
量子位元
2021.08.10
土地公廟挑戰智慧建造 成大以機械手臂打造高難度六面...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6期
臺灣的土木、營建產業已長期缺工多年,而近期,更因為COVID-19疫情嚴峻,使建築業的缺工問題日益嚴重。有鑑於此,成功大學數位智造工坊(RAC-Coon)提出智慧建造曲面建築的計畫,不只要設計出具未來感且弧度優美的土地公...
土木
營建
數位智造工坊
土地公廟
戴育澤
機械手臂
COVID-19
2021.08.10
多輕症、低死亡率,COVID-19對兒童真的沒有影響?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6期
自前(2019)年COVID-19大流行以來,各國醫師除了全力防止感染和治療外,科學家對於不同族群的感染風險、死亡率等也進行了許多研究。最新研究發現,兒童因感染COVID-19導致重症或死亡的風險非常低。
COVID-19
兒童
重症
死亡率
2021.08.10
治療COVID-19的完美藥物出現? 巴西最新臨床試驗引發...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6期
近期,COVID-19的藥物治療研究出現新進展。原先預計於今(2021)年6月22日發表在MedRxiv的文章顯示,巴西臨床試驗發現一種名為普克魯胺(proxalutamide)的前列腺癌臨床藥物, 能降低COVID-19住院患者死亡率,且平均能縮...
COVID-19
巴西臨床試驗
普克魯胺
中國開拓藥業
Applied Biology
地塞米松
伊維菌素
阿奇黴素
Gamma變異病毒株
度他雄胺
比卡魯胺
2021.08.10
阿茲海默症新藥獲批准上市! 原來「腦膜淋巴系統」會...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6期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2021年6月有條件批准單株抗體Aducanumab上市,這是18年來,第一個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也被視為是重要的療法里程碑。
阿茲海默症
腦膜淋巴系統
Aducanumab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
微膠細胞
吞噬作用
胞移作用
症狀出現前的阿茲海默症
2021.08.10
科技報導2021年8月號(476期)目錄
作者 /
476期
科技報導
雜誌目錄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資料總數:362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