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4-09-30高溫、炎熱,如何催生下一場疾病大流行? 《熱浪會先殺死你》 513 期

Author 作者 編輯部

熱使得自然世界重新排列,並將疾病演算法重新改寫。熱為微生物創造新機會,開啟新奇的生物景觀供它們探險,熱把病原菌變成縮小版的麥哲倫,讓它們拓展已知世界的邊界。熱浪,以及洪水與乾旱等高溫氣候事件,使得我們已知的人類傳染病,包括瘧疾、漢他病毒、霍亂、炭疽病,半數以上都變本加厲。

「我們已經進入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時代,」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的安東尼.佛奇(Anthony Fauci)醫生在一篇與研究所同事大衛.莫倫斯(David Morens)共同發表的論文中寫道。這篇論文提到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與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俗稱愛滋病),目前造成至少三千七百萬人死亡,以及過去十年「前所未有的全球大流行病爆發。」這是一份致命的清單,從二〇〇九年的H1N1豬流感開始、二〇一四年的屈公病(chikungunya),以及二〇一五年的茲卡病毒感染症。伊波拉出血熱(Ebola fever)已經在非洲廣大地區延燒六年。此外,還有可以感染人類的七種冠狀病毒。二〇〇二至二〇〇三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從一種動物寄主,很可能是某隻果子狸外溢,幾乎造成全球大流行,然後消失。二〇一二年,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從駱駝傳到人類身上,但由於無法在人與人之間有效傳播,很快就銷聲匿跡。現在,我們遇到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第二型(SARSCoV-2),也就是造成Covid-19的病毒。

我寫到這裡時,Covid-19的起源仍不明確。最簡單的解釋是,病毒出現在中國南方附近的野外,偶然發現自己可以棲身於蹄鼻蝠(horseshoe bat)體內,後來再跳躍到人類身上。截至我下筆的時候,這種病毒已經在全球感染了超過七億七千五百萬人,導致七百多萬人死亡。這種渺小微生物造成的人類苦痛難以計量:失去所愛的人、失去工作、家庭破碎,以及揮之不去的後遺症,來自一種終會退卻但永不消失的病毒。

然而,我們很幸運。「情況可能會更糟,」加耳維斯敦國家實驗室(Galveston National Laboratory)的科學主任史考特.魏佛(Scott Weaver)告訴我,實驗室位於德州,是美國頂尖的病毒研究中心之一。與外頭其他的病原相比,SARS-CoV-2算是相當溫馴。雖然SARSCoV-2是一種容易傳播的病毒,比流感病毒致命得多,而且會造成神祕的長期影響。但是,它不像立百病毒(Nipah virus)那樣會殺死四分之三的感染者,也不像伊波拉病毒那樣讓人的眼睛與直腸出血。「想像有一種致死率達百分之七十五的疾病,而且傳染力也一樣高,」史丹福大學的流行病學家史蒂芬.盧比(StephenLuby)說,「這將威脅到人類文明的存續。」

Covid-19大流行經常被拿來與一九一八年的流感相提並論,那場流感疫情在全球至少害死五千萬人。但是,把它視為即將發生的事情的預告,或許會更準確。

北極區永凍土的解凍,正在讓數萬年未曾見過天日的病原釋放出來。霍亂是一種腹瀉疾病,曾經在十九世紀肆虐倫敦與紐約等大城市,如今每年仍會奪走數萬人的性命,而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喜歡生長在溫暖的水中。創傷弧菌(Vibrio vulnificus)是另一種甚至更致命的弧菌,雖然較少見,但愈來愈常在東岸的海灣與河口檢測到,尤其是乞沙比克灣(Chesapeake Bay),以及二〇二二年伊恩颶風侵襲後的佛羅里達。如果你不巧在沒有完全煮熟或根本就是生的海鮮吃到創傷弧菌,可能出現腹痛(少數病例導致死亡)。然而,如果細菌進入傷口,將會引發壞死性筋膜炎,造成五分之一的感染者死亡。

但是,對人類的健康與福祉造成最大影響的,可能是來自動物的新興病原。由於集約農業、棲地破壞、溫度上升,我們逼迫生物遵循氣候危機的基本規則:適應,或是滅亡。對於許多動物而言,這代表遷移到更適合居住的環境。有一項研究追蹤四千個物種在過去數十年的遷移情形,發現多達百分之七十的物種發生過搬遷,幾乎都是移往更涼爽的陸地或水域。在阿拉斯加,獵
人在野鳥的皮膚中發現來自一千英里外加拿大東南部的寄生蟲。「一場瘋狂的播遷已經開始,」索妮雅.夏(Sonia Shah)在《下一場大遷徙》(The Next Great Migration)中寫道, 「正發生在每一塊大陸與每一片海洋。」

在這種瘋狂的播遷中,正在遷徙的動物很可能遇到以前從未交會過的動物或人類。喬治城大學的生物學家卡爾森把這種事件稱為「美麗的邂逅」──也就是病毒跨越物種且通常由此產生新疾病的偶遇。最近幾十年來突現的新興傳染病,絕大多數來自於人畜共通病原體(zoonotic pathogen),正如這個名稱所顯示的,最有能力攜帶這些新病毒的是蝙蝠、蚊子與壁蝨(蜱)等動物。當病毒跳到人類身上,我們就會遭遇像Covid-19這樣的大流行病。那麼,下一場大流行病會是什麼?「這真的就像擲骰子,」蒙大拿州立大學的流行病學家蕾娜.普洛賴特(Raina Plowright)說,她專門研究新興疾病。根據一項估計,有四萬種病毒潛伏於哺乳動物體內,其中四分之一可能感染人類。二〇一九年,卡爾森與一位同事建立一項大型模擬,描繪出三千一百種哺乳動物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分布範圍,並預測如果這些範圍一旦重疊,病毒溢出的可能性有多大。即使在樂觀的氣候情境下,卡爾森估計,接下來數十年將發生大約三十萬次的物種首度相遇,而那些物種原本不會交流,大概會導致一萬五千次的病毒進入新寄主的外溢事件。加耳維斯敦國家實驗室的病毒學家維尼特.敏訥徹里(Vineet Menachery)說,這種前景「令人心驚」。

一九九四年,在澳洲布里斯班郊區的亨德拉(Hendra)小鎮,鎮上的一座馬廄有幾匹賽馬開始生病。這些馬兒失去方向感,臉部腫脹,鼻孔流出帶血的泡沫。其中一匹還用頭去撞混凝土牆,數個小時之後倒地死亡。大約同時,在馬廄工作的維克.瑞爾(Vic Rail)生病了,但他覺得是流感。他後來進了加護病房,肺部充滿液體,不久後過世。布里斯班以北的六百英里外,有一位在馬場生活和工作的人得到神祕疾病,出現癲癇發作、抽搐與腦部腫脹,住院後二十五天死亡。這波疾病爆發結束之前,總共有七十匹馬染病,七個人死亡,這些人與死亡或生病的馬匹曾有近距離的接觸。

科學家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調查,才弄清楚情形:很可能是澳洲人稱為狐蝠(flying fox)的巨大果蝠(fruit bat)聚集在牧馬草地的果樹上所造成的。這類大型蝙蝠出現在澳洲那個區域已經兩千萬年了,是很常見的動物。但是,狐蝠棲息的雨林因為道路、伐木、農田變得支離破碎,而且氣候變遷使牠們愈來愈難找到食物來源,於是只好遷移到人類的文明世界。狐蝠定居在牧草地的樹上,草地沾了牠們的尿液,尿中含有一種從來沒人知道的病毒──後來稱為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病毒跳躍到吃草的馬兒身上,然後再跳躍照顧馬兒的人類身上。幸運的是,亨德拉病毒的傳染力不強,很快就受到控制。

這個故事很重要,理由有兩個。首先,這是典型的「溢出事件」(spillover event),讓人聯想到Covid-19的突現,這種疾病可能源自於中國南方、越南北方或寮國某處的蹄鼻蝠。沒有人確定SARS-CoV-2從蝙蝠跳躍到人類究竟發生在何處。這種病毒最早在二〇一九年於中國武漢現身,但不一定代表最早在那裡感染人類。有一種假說認為,某個人去洞穴探險並接觸到受病毒感染的蝙蝠糞便時,病毒跳到人類身上。那個人,或者被他或她傳染到的某個人到武漢旅行,病毒在那裡大肆散播,引起注意。另一種更有可能的假說是,病毒先跳躍到一種中間寄主,好比說紅狐或狸(貉),然後寄主在武漢的野生動物市場上販賣,病毒在市場跳躍到人類上。(大多數科學家排除病毒可能從中國實驗室逃脫的理論。)「我們可能永遠不知道,這種病毒最初到底在何處與如何從蝙蝠跳到人類身上,」普洛賴特說。畢竟,我們經過三十年的調查研究,才確認HIV可能在一九〇八年出現於喀麥隆,因為那時人類與黑猩猩發生血腥的互動。

亨德拉病毒很重要的第二個理由是,它提醒科學家注意到蝙蝠在掩護傳染病方面有多麼厲害。曾經從蝙蝠跳到人類的病毒,可以列成嚇人的一長串清單:亨德拉病毒、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伊波拉病毒、狂犬病毒(可以經由狗、浣熊及許多哺乳動物傳染,但在美國,蝙蝠是主要的儲存寄主)。為什麼蝙蝠如此擅長窩藏致命病毒?一方面,蝙蝠的免疫系統可以抵抗感染,因此能做為多種病毒的寄主,本身卻不會生病。牠們的壽命夠長(長達四十年),有很多時間可以散布疾病。蝙蝠的行動能力很好,有些種類每晚可以移動大約三十英里覓食。更重要的是,當氣候暖化,牠們可以遷移。「氣候變遷正以深遠的方式影響蝙蝠,」普洛賴特說,「許多物種以昆蟲為食,所以氣候變遷對於牠們的食物來源,以及生理壓力、棲息的地方、和人類互動的方式都有重大的衝擊。」

如果亨德拉病毒提醒流行病學家注意果蝠與病毒的關聯,這種關聯在一九九八年變得更加怪異,當時立百病毒在馬來西亞出現,那是亨德拉病毒的近親。大約同時,亞洲與澳洲發現另外兩種源自蝙蝠的病毒,顯示病毒正在進行一次重大的跳躍。「有四種病毒從同一類寄主動物突現,這是前所未見的情形,」普洛賴特告訴我。問題是,為什麼?

立百病毒特別恐怖。立百病毒是可怕的病原,會導致發燒、腦腫脹及抽搐,致死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五。倖存下來的人,三分之一有神經受損的情形。一九九九年,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從豬農與近距離接觸過豬隻的人身上首度分離並鑑定出這種病毒。原來是果蝠倒掛在豬舍附近的樹上,讓沾了唾液的水果屑掉落,豬再去吃這些水果。立百病毒在豬身上造成的病情相對較輕微,但將近三百起通報的人類病例中,有一百多人死亡。為了阻止疫情,一百多萬頭豬遭到撲殺。然後到了二〇〇一年,第二波疫情出現在孟加拉。這一次,民眾因為喝下受到蝙蝠汙染的海椰棗汁而染上病毒。二〇〇一至二〇一四年,孟加拉確認了二百四十八起的立百病毒案例,其中八十二起是人傳人造成的,一百九十三起最後死亡──致死率百分之七十八。「避免立百病毒感染症廣泛流行的唯一重點是,這種疾病不會無症狀感染,」普洛賴特說,「人們感染了立百病毒後,只有在他們感覺到自己生病時才有傳染力,這使得病毒比較容易控制。」

但是,病毒會突變,產生新型的病毒株。立百病毒屬於副黏液病毒科,這一科包含麻疹病毒和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這兩種病毒在人群裡的傳播力都非常好。立百病毒只要發生微小的變化,就可能提升人傳人的能力,成為高死亡率的大流行病。「如果立百病毒的傳染力增加,」史丹福大學的盧比說,「就真的是黑死病等級的大事。」

對於普洛賴特來說,氣候危機與疾病之間的關聯顯而易見。「蝙蝠需要到處採集食物,而這些食物受到氣候的調節,」她解釋,「森林什麼時候開花?受到哪些因素的刺激?這都還不是很清楚,但需要綜合許多因素,像是溫度、季節、雨量。氣候就是關鍵因素。情勢變化得很快。你可以想像,有大一片野外遍布著食物豐饒的地點,一群群蝙蝠正從一區飛往另一區;原來的那一區有花朵和花蜜,然後花和蜜沒了,蝙蝠就移往下一區。而人類開始占領那些區塊並開發,使得蝙蝠找不到食物,最後牠們只好出現在人類的院子、馬廄,或者有豐富食物的地方。」

這些蝙蝠與其他動物及人類接觸得愈頻繁,身上攜帶的病毒愈有機會溢出。「SARS-COV-2是一場把人類利益放在優先而導致的災難,」普洛賴特說,「但是,你能想像,如果這種病毒在經過一段無症狀感染期間之後,還可以殺死一半的感染者,情況會怎樣?這就是我們正面臨的風險。氣候變化得愈快,風險就愈大。」



書 名|熱浪會先殺死你
作 者|傑夫.古戴爾
(Jeff Goodell)
譯 者|徐仕美、畢馨云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 2024 年8 月

當熱浪來襲,它無形無跡。
熱浪不會折彎樹枝,也不會吹動髮絲拂過臉龐,讓你知道它來了。
……感覺太陽就像槍管瞄準你。
熱浪將造成糧食危機、全球疫情,動物大遷徙,甚至某種不公不義的種族隔離……
我們將進入全新的氣候跟能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