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24.02.01
突破能隙的「石墨烯半導體」
作者 / 編輯部
650期
在當代的半導體產業中,矽(silicon, Si)幾乎能製造出所有電子產品。但面對計算速度的提升及愈來愈小的電子設備,以矽製成的半導體已快達到極限。近期,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團...
能隙
石墨烯
半導體
矽
碳化矽
計算晶片
2024.02.01
萬用的細胞工廠成真 合成生物學是下一個諾亞方舟?
作者 / 劉家君/臺灣大學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現...
650期
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中,白鬍子老人造型的大老闆⸺哈蒙德(John Hammond)從琥珀中的史前蚊子血液提取出恐龍DNA,再透過生物復刻技術讓遠古恐龍於現代重現。這個電影腳本原型是現實中被稱為「合成生物學...
合成生物學
魏氏岳槿
胰島素
CRISPR-Cas9
人造肉
蝦紅素
改造細胞
2024.02.01
合成生物學的前世今生 當生物踏進工程、走向永續發展
作者 / 吳意珣/成功大學iGEM創隊指導老師,成功大學化學工程...
650期
生命起源及演化都是基本的科學問題,更是人類在文明發展後,我們想了解的哲學問題。
合成生物學
永續發展
生物途徑
工程
全瑩生技
農譯科技
iGEM
2024.02.01
改寫細胞的魔法工程 創造疾病治療新思維
作者 / 陳玟嘉/臺大生化科技學系碩士畢業,現就讀萊斯大學博...
650期
在近十年間,合成生物學相關領域的蓬勃發展,為社會帶來許多革命性的技術與產品,並在世界颳起一陣生物科技的風潮。舉例來說,CRISPR-Cas9為人類帶來方便、快速且客製化的基因編輯技術;人為植入基因操控生物合成青蒿素...
合成生物學
醫藥領域
CAR-T
替代性療法
生物迴路
大腸桿菌
奈米材料
2024.02.01
合成生物學與工程系統的 結合突破想像的微型生物工廠
作者 / 李孟學/陽明交通大學分醫所助理教授,從事工程生物微...
650期
合成生物學藉由基因編輯創建具備特殊功能的生物系統,發展至今已展示了許多重要的應用。儘管如此,合成生物學的潛力遠遠不止於此,它仍有許多未被開發的應用和發展空間。而得利於微小化工程的發展,小體積且功能豐富的微...
微機電系統
微流體
生物微機電
感測器
致動器
實驗室晶片
換能器
2024.01.15
臺灣的離岸風電如何在地化發展?
作者 / 編輯部
505期
氣候變遷是當今全世界需要共同面對的嚴峻議題,作為地球村的一分子,臺灣 當然也不例外。2021年,臺灣政府正式宣示「2050淨零排放」目標,並在之 後公布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期望推動產業走向綠色轉型,並帶動經濟成長。離...
離岸風電
氣候變遷
在地化
淨零政策
能源轉型
2024.01.15
從專利角度看臺灣離岸風電的在地化發展
作者 / 董詩凡/何美瑩專利師事務所專利師
505期
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臺灣政府正式宣示「2050淨零排放」目標,並在之後公布一系列相關政策,目的在於引領關鍵領域的技術研究與創新,推動產業走向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在淨零排放的四大轉型路徑「能源轉...
離岸風電
歐洲
專利
國產化
臺灣
淨零排放
能源轉型
2024.01.15
2023國際資料週「資料節慶」 一窺研究資料管理發展
作者 / 王家薰/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專案經理;莊庭瑞/...
505期
若是想要了解科學資料政策、研究資料管理,以及相關資訊技術的發展趨勢,或是想和不同學科領域的資料專家討論各種前沿議題,那麼兩年一次的國際資料週(International Data Week, IDW)是不容錯過的盛會。為期四天的國際...
開放科學
資料節慶
國際資料週
資料儲存庫
FAIR原則
DMP
AI
研究資料寄存所
2024.01.15
人類如何與AI共同合作、創造雙贏? 《權力與進步》
作者 / 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賽門.強森(...
505期
雖然新科技提升生產力,導致許多勞工丟了工作,大量資料數據被大企業所掌握,但有時確實也能增加對勞工的需求,提升勞工的收入,但這必須建立在一個重要的前提上:新科技必須能大幅提升生產力。但如今,AI多半只是帶來「...
勞工
AI
靈活性
情境智能
社交
通用AI
過度配適
2024.01.15
超越鑽石? 科學家製造出「超硬」碳氮化合物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5期
近期,由蘇格蘭愛丁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德國拜羅伊特大學(University of Bayreuth)、瑞典林雪平大學(University of Linköping)共同組成的跨國團隊,發現一種幾乎牢不可破且硬度能與鑽石媲美的...
蘇格蘭
德國
瑞典
先進材料
氮化硼
氮化碳
硬度
2024.01.15
IBM發表新型量子運算晶片與系統 預告量子電腦將進入「...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5期
電腦和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領導者IBM在上(12)月4日推出一款新型量子運算晶片和機器,能建構出比傳統矽基電腦更強大、更快的系統模組。IBM在過去的研究中,曾首度證明他們擁有能夠在100個量子...
IBM
量子電腦
量子運算
Heron
晶片
處理器
2024.01.15
臺大研究量化AI產生的假資訊 如何影響人們的記憶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5期
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例如常見的Google Assistant、Apple Siri等語音型智慧助理,而在ChatGPT、Google Bard等生成式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逐漸普及後,也有愈來愈多人開始將這些文...
人工智慧
假訊息
幻覺
標註
2024.01.15
結合高光譜成像技術與微型衛星 成大團隊讓微型衛星能...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5期
近年來,衛星朝低軌道、微型化等趨勢發展,應用層面也從早期的軍事目的擴展到科學研究、通訊、衛星影像等方向,未來的衛星技術將與人類生活更加密不可分。微型衛星通常是指質量介於10∼100公斤之間的人造衛星,由於具有...
高光譜成像
微型衛星
低軌道
成大
凸優化
軟硬體結合
2024.01.01
耳根子軟的ChatGPT
作者 / 編輯部
649期
ChatGPT是建立在強大語言模型下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聊天機器人。然而,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的最新研究指出,它容易被說服並懷疑自己的正確性。
ChatGPT
語言模型
辯論
正確性
安全性
2023.12.15
如何促進科研交流?開放科學領域的演變
作者 / 編輯部
504期
隨著科技的進展與各國間的資訊流通,科學研究不再是個人或單一團隊單打獨鬥的事業,也出現了如「開放科學」(open science)等概念,期望學者將研究過程、成果公諸於眾,與社會分享知識和資源,以促進更廣泛的科學交流。...
科研交流
科學研究
開放科學
2023.12.15
認識「開放科學」三維度,讓科研成果發揮更大的效益
作者 / 鄭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副教授;黃寶霈/臺灣大學...
504期
回溯到2000年代,計算機和資訊領域的先驅海伊(Tony Hey)等人,提出了「資料密集典範」(data-intensive)的觀念。這意味著科學的發展已經從實驗、理論,以及電腦運算等典範,進化到現今以「資料」為核心的階段。在此典...
開放科學
資料密集
開放近用
通透度
研究參與
公民科學計畫
FAIR資料原則
永續發展
2023.12.15
中央大學「珍珠號」成功發射 發展臺灣太空領域自主能...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04期
今(2023)年11月12日凌晨,中央大學與鴻海科技集團合作的立方衛星「珍珠號」成功發射,標誌著臺灣太空科技邁向新里程碑。當晚,超過百位師生在中央大學密切關注發射過程,校長周景揚、立法委員湯蕙禎等人也現場支持。這...
中央大學
鴻海科技
珍珠號
立方衛星
低軌衛星
寬頻通訊
太空環境探測
2023.12.15
中研院「去碳燃氫」混氫發電技術 首度串接台電小型商...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4期
為實現「2050淨零排放」,各國皆加緊腳步找尋新的能源替代方案。上(11)月14日,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與台灣電力公司(簡稱台電)於樹林台電綜合研究所舉辦「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發布會」。會中宣布「去碳燃氫」混氫發...
中研院
台電
天然氣
去碳燃氫
淨零碳排
二氧化碳
氫氣
2023.12.15
瑞士團隊開發電刺激神經輔具 改善帕金森氏症患者的步...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4期
根據上(11)月發表於《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期刊的一篇研究,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的團隊將一種會對脊髓產生電刺激的神經輔具(neuroprosthetics)...
瑞士
電刺激
神經輔具
帕金森氏症
中樞神經
2023.12.01
如何讓AI不產生「幻覺」?
作者 / 編輯部
648期
人工智慧(artifical intelligence, AI)在過去十年間席捲了人們的生活,更滲透到科學研究領域的許多角落。雖然AI能用來加速科學進展,但機器學習模型有時候也可能會呈現出誤導、完全錯誤的結果,就如同聊天機器人...
AI
機器學習
誤導
加州大學
信賴區間
預測資料
2023.12.01
可用於室內的太陽能裝置
作者 / 編輯部
648期
目前市面上的太陽能板大多安裝在戶外,將陽光轉化為能量使用。既然光可以被轉為能量,那麼室內照明是不是也能用來發電呢?由於燈泡發出的光比太陽光暗,且能夠發出的光譜較窄,因此目前適用於室外的太陽能發電裝置在室內...
室內
光譜
LED
磷化銦鎵
太陽能
2023.12.01
女性勞動參與的歷史演變 縮小兩性薪資差距與平權的可...
作者 / 莊奕琦/現任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研究專長為經濟成長...
648期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由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經濟史學家與勞動經濟學家的戈爾丁(Claudia Goldin)獲獎,得獎理由為增進我們對於女性勞動市場成果的理解。她是諾貝爾經濟學獎自1969年頒獎以來,55屆93位獲獎者...
勞動經濟
戈爾丁
女性參與
性別經濟學
收入差距
工資溢價
兩性平權
2023.11.15
當生成式AI走入教育現場,對學生將帶來危機或轉機?
作者 / 編輯部
503期
ChatGPT於去(2022)年底問世,這類文字生成的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對人文社會領域的各個層面都帶來新的影響。儘管目前生成式AI的應用仍有諸多限制,但它具有的無窮潛力依舊可以使人文社會領域產...
ChatGPT
人工智慧
大型語言模型
教育現場
人文社會
2023.11.15
人文社會領域如何利用AI協助教學? 開發人社課程專用...
作者 / 林文源/清大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
503期
自從ChatGPT於去(2022)年底問世以來,這類文字生成的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對人文社會領域各個層面都帶來新的影響。以語言互動的指令(prompt)溝通方式,讓這些生成式人工智慧(artificial...
ChatGPT
大型語言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慧
教育
幻覺
人社領域
2023.11.15
二氧化碳轉化率達100%! 中山大學研發能以奈米結構減...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03期
由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李炫錫所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在國際知名期刊《應用催化B:環境》(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上發表了一項突破性研究。該研究首度成功開發了利用奈米結構光觸媒,將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奈米
中山大學
光觸媒
硫化錫
石墨氮化碳
三元金屬
2023.11.15
工研院打造「氫能示範驗證平台」 期望藉此帶動臺灣氫...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3期
隨著國際間的2050淨零碳排趨勢,再生能源日漸成為各國的能源發展重點,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也預估全球的再生能源占比將在2027年達到40%。為此,今(2023)年TIE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以永續...
工研院
氫能示範驗證平台
淨零碳排
太陽電池
綠能產業
永續環境
2023.11.15
美國耗資70億美元打造氫能中心 潔淨能源的未來將如何...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3期
上(10)月13日,美國拜登政府宣布將提供70億美元的資金補助打造七個氫能中心(hydrogen hubs),期望能以更潔淨的方式生產氫。當今產氫的方式是在高壓下以蒸汽加熱甲烷,但過程中會產生極高的碳足跡(carbon...
氫能中心
潔淨能源
美國
綠氫
粉紅氫
藍氫
降低通膨
2023.11.15
能自我糾正的量子電腦即將誕生?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3期
量子電腦(quantum computer)擁有當今超級電腦(supercomputer)也無法比擬的極快運轉速度與效率,然而此技術到目前為止仍無法被大規模的推廣和商業化,其中的一大原因來自於它無法「自我糾正」(self-correct)。與傳...
量子電腦
超級電腦
自我糾正
哈佛
糾纏
量子位元
2023.11.15
使用AI能加速藥物開發的進程嗎?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3期
過去數十年來,科學家不斷地尋找加速新藥發現與進展的捷徑,然而此過程卻變得愈來愈緩慢,且風險與成本也愈來愈高。以正常的新藥開發流程為例,一款新藥從研發計畫的啟動到被國家藥物監管機構批准上市,大約需要12∼15年...
AI
藥物開發
生成式人工智慧
生物標靶
臨床試驗
2023.11.01
AI發展可能引發能源問題?
作者 / 編輯部
647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正在改變現代人的生活,例如幫助人們更快完成工作、更安全地駕駛等。然而,大規模使用AI將可能對能源供應造成巨大壓力,甚至超越某些國家的用電需求。
AI
能源消耗
ChatGPT
伺服器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資料總數:103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