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2024.02.01
發現全新天文現象的雙重喜悅 天體物理學家羅瑞默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陳子翔/畢業於師大地科系,現為師大科教所...
650期
快速電波爆(fast radio burst, FRB)是一種持續時間極短,但具有瞬間高強度的電波訊號,最早在2006年被觀測發現。去(2023)年天文學界重要的邵逸夫天文獎,就頒發給發現快速電波爆的三位學者貝爾斯(Matthew Bailes)...
羅瑞默
邵逸夫天文獎
快速電波爆
脈衝星
色散量測
天文
2024.01.15
首度宣告轉型脫離化石燃料 COP28啟動「損失和損害基金...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05期
於杜拜舉行的聯合國第28屆氣候大會(COP28)在去(2023)年12月13日結束,作為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COP21)目標進展的首次「全球盤點」,最終有近200國承諾「進行能源系統轉型、脫離化石燃料,並以公正、有序且公平的方...
化石燃料
COP28
轉型脫離
小島國家聯盟
損失和損害基金
綠色氣候基金
2024.01.01
野火帶來致癌重金屬
作者 / 編輯部
649期
野火可能為人類帶來超乎預期的健康問題。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新研究指出,自然界的野火不僅帶來灰塵和煙霧,還會增加環境中有毒金屬的含量。 研究團隊調查了2019~2020年的北加州野火地點,採...
野火
史丹佛
重金屬
鉻
環境災害
氣候變遷
2024.01.01
古恆星的「重量級」元素
作者 / 編輯部
649期
原子的質量廣義上可視為原子核內中子及質子的數量,也稱作原子量。最近《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發現,古代恆星周遭竟有原子量超過260、遠遠超過地球上任何元素的「重元素」。
古恆星
原子量
重元素
核分裂
中子星
超新星
2024.01.01
秋季星空中一抹光亮 北落師門殘屑盤的觀測史
作者 / 謝承安/EASY天文地科團隊成員,因喜愛動畫《戀愛中的...
649期
北落師門(Fomalhaut)又稱南魚座α星,是秋季星空中著名的亮星之一。去年5月,以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天文學家加斯帕(András Gáspár)為首的研究團隊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
北落師門
殘屑盤
系外小行星帶
哈伯
ALMA
韋柏
星體演化
2023.12.15
受森林砍伐、聖嬰現象與氣候變遷影響 亞馬遜雨林出現...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4期
今(2023)年10月,巴西亞馬遜雨林的內格羅河(Negro River)部分河段的水位已降到僅剩12.7公尺,這也是內格羅河120年以來量測到的最低水位。至於內格羅河西方約500公里遠的特菲湖(Lake Tefé)則被發現有超過150隻河豚...
森林砍伐
聖嬰現象
氣候變遷
亞馬遜雨林
MapBiomas
北大西洋
乾旱
洪水
2023.12.01
讓光纖加入地震調查 打入米崙斷層的光纖地震研究
作者 / 林欽仁/畢業於臺灣大學機械工程所,藉由數位訊號處理...
648期
2018年2月6日,花蓮發生規模6.2的地震,對當地造成重創。斷層帶沿線穿過整個花蓮市的人口密集區域,震度7的強烈搖晃造成多棟建築物倒塌與毀損,總計17人不幸罹難。社會各單位在當下全力動員協助賑災,消防救災體系於第一...
米崙斷層
地震
光纖
中研院
中央大學
七星潭
聲波感測
2023.11.15
在不斷膨脹的宇宙中,黑洞可能會成對存在嗎?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3期
來自英國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以及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University of Barcelona)的研究團隊,近期以理論證明一對黑洞可以透過宇宙力(cosmological...
黑洞
宇宙力
相對論
大爆炸
暗能量
宇宙常數
2023.11.01
以藝術之眼,省思人造地貌之變 高雄市立美術館「人類...
作者 / 林品婕(Amo)/本刊專案經理。
647期
2013年,臺灣首部空拍紀錄片《看見台灣》(Beyond Beauty-TAIWAN FROM ABOVE)以高空鳥瞰鏡頭記錄這塊土地的壯麗與悲傷,在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下,半禿的山頭、汙染的河川、混濁的廢棄無聲訴說著人類行為對於環境的影響...
高雄市立美術館
人造地貌
人類世
地質年代
空拍影像
紀錄片
AR
2023.11.01
南臺灣的空污比北部嚴重?從科學數據看 PM2.5 與酸雨...
作者 / 曾偉迪/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博士生;鄭芳怡/中央大學...
647期
科技與工業的蓬勃發展為人們帶來便利生活,但也造成環境污染與廢棄物增加。當工業、汽機車等排放的廢氣進入大氣,便會產生空氣品質惡化的問題。近年來細懸浮微粒(PM2.5)污染對空氣品質、能見度和健康皆產生嚴重危害,...
PM2.5
酸雨
工業
汽機車
火力發電
空氣汙染
全球暖化
氣候變遷
2023.10.01
諦聽宇宙深處的低吟 宇宙低頻重力波訊號代表的意義
作者 / 陳哲佑/任職於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專長為黑洞物理、宇...
646期
2015年9月,位於美國的雷射干涉儀重力波天文臺(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LIGO)成功偵測來自雙黑洞碰撞的重力波訊號(請見延伸閱讀1)。這個發現不僅再次驗證愛因斯坦(Albert...
重力波
雙黑洞碰撞
廣義相對論
多信使天文學
脈衝星
中子星
訊號差
2023.10.01
稍縱即逝的神祕宇宙電波 快速電波爆的發現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46期
人類祖先最早開始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應該會發現天上有一些明顯的規律現象,例如白天的太陽和夜晚的星星、月亮。這些發光體每天從特定方向的地平面升起,到達接近頭頂的位置,再隨著時間流逝在原本升起的對面方向走入地...
電波爆
客星
中子星
宇宙
羅瑞默爆
電波色散
鹿鷹獸
2023.10.01
發現被黑洞反覆撕裂的恆星
作者 / 編輯部
646期
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的天文學家最近在距離銀河系五億光年的星系中,發現有顆性質與太陽相似的恆星被黑洞反覆的撕碎和吞噬,此現象被命名為「Swift J0230」。
英國
萊斯特大學
恆星
黑洞
潮汐
2023.10.01
探索快速電波爆之謎 中研院天文所所長彭威禮專訪
作者 / 林彥興/畢業於清大天文所,EASY天文地科團隊總編輯。...
646期
今(2023)年國際知名的學術獎項「邵逸夫天文獎」頒發給貝爾斯(Matthew Bailes)、羅瑞默(Duncan Lorimer)和邁克勞克林(Maura McLaughlin)三位學者,以表彰他們在2007年發現快速電波爆(fast radio burst, FRB)―...
快速電波爆
FRB
中央研究院
彭威禮
BURSTT
色散
脈衝星
2023.09.15
中央大學成立臺灣極地研究中心 前進北極探索科學之謎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1期
雖然高高在上且看似遙不可及,但太空天氣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更精確的掌握太空天氣變化,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團隊在近期前往北極參訪,期望能在挪威的冷岸群島(Svalbard)設置中央大學立方衛星的接收...
太空天氣
中央大學
挪威
太陽風暴
磁層
氣候變遷
2023.09.01
汙水經處理後仍影響生態?
作者 / 編輯部
645期
汙水處理廠是現代基礎設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幫助清除廢水在排回自然環境前內含的農藥、清潔劑、有機溶劑等汙染物。然而,汙水處理廠從廢水中完全去除汙染物的能力可能有限。
汙水處理
無脊椎動物
環境
2023.09.01
解析臺灣東西部地震與斷層
作者 / 黃有志/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645期
臺灣位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活動相當頻繁,平均每年約有兩萬個地震,其中約1000個是有感地震。大部分地震發生在東部及東北部外海,這是因為受到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影響,每年大約以八公分的速度相互聚合,常...
地震
斷層
震度
老屋補強
場址效應
地震預警
2023.08.15
深海採礦時代來臨? 開採海底礦物與海洋生態之間的衝...
作者 / 編譯|羅億廷
500期
負責管理國際海底、海底相關資源、監督國際海底採礦活動的組織「國際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近期正在位於牙買加京斯敦(Kingston)的總部舉行會議,討論各公司是否可以開始於海底挖掘礦物、貴...
深海
採礦
國際海底
電動車
貴金屬
鈷結殼
海洋生物
氣候變遷
2023.08.15
推翻過往印象 冰芯研究發現格陵蘭島在41萬年前曾是一...
作者 / 編譯|羅億廷
500期
近期刊登於《科學》(Science)期刊的一篇新研究表明,格陵蘭島的大部分地區在約41萬6000年前都是無冰的苔原地貌,且上頭可能存在著樹木與漫步的猛瑪象(Mammuthus)。雖然過往有許多學者認為在過去250萬年間,格陵蘭島...
格陵蘭島
冰蓋
苔原
冰芯
螢光定年法
同位素
2023.08.15
成大團隊以地理人工智慧建構模型 估算出臺灣大氣中戴...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0期
具有「世紀之毒」的戴奧辛(dioxins),其實是多達210種化合物的總稱。由於戴奧辛的毒性高、易危害人體,又具有能在環境中長期殘留的特性,因此一直以來都是重要的環境保護議題。近期由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副教授...
戴奧辛
地理人工智慧
PM2.5
機器學習
人工智慧
2023.08.01
「熱」上加「熱」的未來 臺灣將面臨的 熱浪、乾旱挑戰
作者 / 駱世豪/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學者。
644期
臺灣夏天動輒超過35 ~ 40℃的高溫,路人在外行走都會大汗淋漓,室內也必然會開啟冷氣,但有一個驚人的事實是:臺灣在有紀錄以來未曾發生過熱浪!你可能會感到不可思議且難以想像,其實這件事情的源頭主要來自於定義和臺...
熱浪
乾旱
氣候變遷
太平洋副熱帶高壓
西南氣流
濕熱
2023.08.01
小心熱昏頭!我們如何預測、降低熱傷害的發生?
作者 / 龍世俊 /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 中心研究員兼副主任...
644期
近年來在氣候變遷之下,全世界都面臨愈來愈高溫的天氣。屢破紀錄且持續時間變長的高溫,已是位於亞熱帶的臺灣夏天常態。因此,如何降低夏天連續高溫帶來的熱傷害,是因應氣候變遷健康衝擊時全民應有的自我保護認知。
熱傷害
綜合溫度熱指數
中央氣象局
熱痙攣
熱昏厥
熱衰竭
中暑
熱壓力
熱預警指標
樂活氣象
2023.08.01
熱浪來襲! 如何讓都市不再像個熱騰騰的大碗公?
作者 / 林子平 / 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特聘教授兼規劃設計學院副...
644期
我猶豫地看著汽車鑰匙,不知道該不該在連續假期開車出門。但當車子開出家門後,就立刻後悔了。眼前的市區道路上不僅有當地居民的車輛,還湧入了大量觀光客的車輛,再加上市區內道路多為狹窄的單行道,人車更顯得擁擠難行...
都市熱島
水綠降溫
通風散熱
遮陰涼適
建築節能
都市風廊
基地降溫
輻射
2023.08.01
無聲的地下劇變
作者 / 編輯部
644期
氣候變遷的影響遍布全球各個角落,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炙熱的高溫甚至將魔爪深入地底之下。過去已有許多研究發現,城市淺層地面每十年會升溫0.1 ~ 2.5°C。此現象被稱為「地下氣候變遷」或「地下熱島」,目前已知會影響...
氣候變遷
地下熱島
地下氣候變遷
建築
2023.08.01
臺灣比國外更嚴重? 氣候變遷全面衝擊生物多樣性
作者 / 邱祈榮/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臺灣大學...
644期
在歷經全世界科學家多年的論辯後,全球氣候變遷已是不爭的事實,關鍵僅在於變遷的速度有多快,以及哪些地方是災害熱區。去(2022)年底出版的2022年聯合科學報告《2022團結在科學之中》(United in Science 2022)指出,...
氣候變遷
生物多樣性
降雨
四季改變
極端氣候
颱風
森林
花期
高山
2023.08.01
水母激增、珊瑚白化! 海洋熱浪與海水酸化引發的生態...
作者 / 雷漢杰/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助理教授。專長於海洋酸化...
644期
冬天變得愈來愈暖、夏天變得愈來愈熱,這是目前全球氣溫的趨勢。而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幾乎可以確定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元兇。然而二氧化碳不只是一種溫室氣體,它同時也是一種酸性氣體。從亨利定律(Henry's law)已知水...
海洋熱浪
海水酸化
水母
珊瑚
白化
替代能源
固碳
二氧化碳
DMS
2023.08.01
陽光下的旋舞者 揭祕雙小行星的謎團
作者 / 謝承安/EASY 天文地科團隊成員,因喜好動畫《戀愛中的...
644期
去(2022)年10月11日,在眾多觀測數據與計算下,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宣布雙小行星定向試驗(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 DART)成功藉由撞擊,將雙...
雙小行星
旋轉
裂解
NASA
亞爾科夫斯基效應
YORP效應
太陽輻射
2023.07.19
宇宙中的恆星搖籃 分子雲磁場結構新發現
作者 / 湯雅雯/中研院天文所助研究員,研究興趣是恆星與行星...
643期
恆星在分子雲的緻密區域形成,然而因形成的過程複雜,難以測量的磁場訊號在建立恆星形成模型時是一大挑戰。
恆星
分子雲
宇宙塵埃
偏振
連續光譜
磁場
2023.07.15
成大水利浮動風電載臺模型參賽 獲國際雙料獎項肯定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9期
離岸風力發電(offshore wind power)是再生能源中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興領域,離岸浮動式風力發電機載臺更是讓離岸風發電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由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楊瑞源指導的學生團隊Orein,於今(2023)年5月...
離岸風力發電
再生能源
成大
浮動風能
2023.07.15
長期暴露於低濃度空氣汙染物 將增加長者失智症風險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9期
空氣品質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在這十幾年來備受關注。今(2023)年5月加拿大森林發生近上百場的野火,火災產生的煙霧向南飄往美國東岸,使得美國紐約的天空都被籠罩在濃霧之中。根據空氣品質監測公司IQAir的即時數據顯示,紐...
空氣汙染
老年失智症
AQI
公共衛生
老年流行病學
懸浮微粒
地理統計法
流體力學
通風分數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資料總數:611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