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2019.07.01
低成本翻轉太空科技-無人機也能當作衛星用?
作者 / 賴盈誌/成功大學航太系助理教授,2001年投入無人飛機...
595期
在美國火箭公司 SpaceX 協助下,臺灣成功於千禧年前夕發射低軌道的科學實驗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一號,成為擁有衛星的國家之一。 根據去(2018)年統計,全球軌道上運行的4900顆衛星中,臺灣所發射的衛星佔了10 顆。一顆...
太空
科技
人造衛星
哈伯望遠鏡
2019.07.01
《冥王星任務》: 新視野號26年一刻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595期
兩天來一口氣看完《冥王星任務:NASA 新視野號與太陽系盡 頭之旅》(Chasing New Horizons: Inside the Epic First Mission to Pluto),我不得不在闔上書本(正確來說是闔上開著書檔的電 腦),深深吸了一口氣來平復情緒。這...
冥王星
新視野號
行星
行星科學
2019.07.01
以地觀月的壯志─歐陽自遠專訪
作者 / 採訪:葉永烜/中央大學天文所及太空所教授;范賢娟/...
595期
今(2019)年是阿波羅11實現人類首次登陸 月球的50周年,《科學月刊》有幸在中央大學天文所葉永烜教授的介紹下,前去訪問中國科學院歐陽自遠院士,瞭解中國探月工程(China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 CLEP)相關內容。
歐陽自遠專訪
探月工程
太空競賽
地外物質
2019.07.01
千里共嬋娟—逐夢踏實的登月夢
作者 / 邱韻如/長庚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物...
595期
今(2019)年,NASA慶祝人類登月50週年。好萊塢電影《登月先鋒》(First Man),從阿姆斯壯的觀點回顧50年前登月的劃時代壯舉。阿姆斯壯這一大步,是由許多小步累積而成。逐夢踏實的登月夢,起於人們舉頭望明月的想像及...
登月
阿姆斯壯
太空
2019.07.01
直擊地球上最大隕石撞擊現場
作者 / 編輯部
595期
英國牛津大學地球科學系博士亞莫(Ken Amor)與其團隊日前於《地質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發布的研究指出,目前所發現的最大隕石,其撞擊位置已被定位出來。
隕石
板塊運動
不列顛群島
明奇盆地
基底岩屑
2019.06.24
福衛七號「分身」開展 邀您前往桃園機場見證歷史
作者 / 編輯部
450期
福爾摩沙衛星七號(FS-7, 以下稱福衛七號)預計於今(2019)年6月23日,搭乘由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 SpaceX所研發、製造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 (Falcon Heavy)發射升空。為此,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也在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
福衛七號
2019.06.21
行萬里路- 全球最大地球科學研討會百年慶典與會札記
作者 / 詹海柏/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450期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古往今來人 們充實學識、砥礪專業知能的必經途徑。 在行萬里路前,若可做好完整的行前籌 劃,多一分的會前預備將使得參加大型國 際研討會的果實更加豐碩圓滿。
地球科學研討會
2019.06.19
2019臺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 從災害中學習、建立...
作者 / 李依庭/《科學月刊》主編。
450期
近幾十年以來,因著工業革命後人類的快速開發,加上科技的進步與世界經濟的發展之下,使得地球人口數的逐年快速攀升,加劇地球的資源快速流失和自然腹地的大量消失。不僅如此,人類的活動所造成地球氣候的改變,更對環境...
永續發展
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
2019.06.18
太陽大氣層內電漿解密 人類可望製造更乾淨的能源
作者 / 編輯部
450期
愛爾蘭與法國科學家日前於 《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 布研究,不僅成功發展新的觀測技術,透 過對太陽的遙測來了解電漿,其後續研究 成果亦可望能製造更安全、乾淨的能源。
太陽大氣
電漿
2019.06.04
2019年中盤點—帶您一覽今年最夯的科學大事!
作者 / 倪簡白/中央大學物理系,從事與天空物理的研究。
594期
2019年已走過了一半,在科學領域也帶來許多新進展。回顧上半年,Nature期刊列舉了幾個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活動。筆者也收集其他資料補充未來一年的科學事件與期待。
衛星
地磁
宇宙
重力波探測器
日全蝕
2019.06.03
生態浩劫-當河流停止流動時
作者 / 編輯部
594期
河流是自然生態的重要場域之一,其中自由流動的河流(free-flowing rivers),更是提供多元複雜生態系統的來源,並且能同時提供社會及經濟層面的幫助。但在近期來自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發布於Nature的...
生態
生態系統
河流
2019.06.02
雷達英雄後傳-電波天文學
作者 / 曾耀寰/任職於中研院天文所,科學月刊社理事長。
594期
英雄經常在亂世一展豪情壯志,不僅戰士或勇士有機會變成英雄,像是諸葛孔明的智將在赤壁一役同樣扮演重要角色:向曹操借箭、向老天借東風以及火燒戰船等,功勞不輸戰馬戰船上的勇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一群科學家英雄...
科學
光
無線電波
電磁波
電波天文學
電波望遠鏡
無線通訊
天文望遠鏡
2019.06.02
地理課沒上的喀斯特地形秘密檔案
作者 / 李紅春/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
594期
石灰岩地層在經過侵蝕風化後形成的岩溶地形,稱為喀斯特(Karst)地形,這個名字源於南斯拉夫石灰岩高原,指的是石灰岩地層地表凹凸不平(溶蝕溝槽)、多坑洞(doline)、多洞穴(cave)及孤峰聳立(峰林)和峰峰相連(...
石灰岩
喀斯特地形
二氧化碳
碳酸鈣
2019.06.02
守護一片清淨藍海—垃圾、大數據與海廢整治
作者 / 胡介申/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守護專員,看過不同國家的海...
594期
海洋廢棄物,是近年一棘手的議題,透過研究調查分別釐清來源、輸送途徑、汙染衝擊及有效治理是解構此問題的關鍵。而專法的訂定、 舉辦淨灘活動,都是為了有效治理海洋廢棄物,甚至看似無傷大雅的限塑政策,都能減少海中...
海洋廢棄物
污染防治
公民科學
2019.05.01
水能載舟,如何才能不覆舟? 從海浪的行為談海嘯預警...
作者 / 口述/吳祚任,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593期
颱風在臺灣可說是家常便飯,氣候因素使得風浪變大,因此漁船需進到港內才不會因持續晃動與碰撞造成損壞。
海浪
海嘯預警
2019.05.01
物種的板塊運動擠出多元的基因新大陸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陽明微免所,曾任職UCLA和...
593期
地球上每個物種,都會佔據一個可滿足其生活所需的多維資源空間(multidimensional resource space),這個物理環境稱為棲息地(habitat);不同的生物可以生存在同一個棲息地,但若只說單一物種在生態系中的位置和角色時...
物種
生態
生態棲位
2019.05.01
飛越半世紀的天文探索之旅
作者 / 葉永烜、潘康嫻、葉庭碩
593期
在過去50年間,隕石和其與小行星相互關係的研究有很多重要成果和突破。回想在1969年,科學家們對隕石的來源還是各說各話。有人說是從彗星而來〔註一〕,有人認為是因小行星受到碰撞碎裂,產生的碎片被發射到與地球相交的...
隕石
天文學
天體力學
行星
2019.05.01
大滅絕的真相 原來是火山惹的禍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在地球的歷史上,曾發生過5次的大型滅絕事件,其中在2.52億年前,界於二疊紀 (Permian)與三疊紀(Triassic)之間,一場稱為「大死亡(The Great Dying)」的嚴重滅絕事件,造成全球超過95%的生物死亡。
大滅絕
溫室氣體
火山
2019.05.01
天文奇觀 黑洞真面目問世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在宇宙所有的天體之中,沒有任何一種比黑洞更令人感到目眩神迷、高深莫測。在百年之前,由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預測了這超乎一般人想像的天體存在。如今,在包含臺灣中研院在內的各地科研團隊共同努力之下,人類終...
宇宙
黑洞
事件視界望遠鏡
天文物理
2019.05.01
看見黑洞! 從巨量資料「淘金」的影像成像之術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449期
2018年9月在韓國平昌,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en Telescope, EHT)的黑洞影像成像團隊,四個原本獨立作業的小組在此集合,準備統整大家各自分析成像出來的影像,看這一波EHT的數據到底有沒有讓他們真的「看到」黑洞...
黑洞
影像成像
2019.05.01
完整地圖資訊的幕後推手-地形圖與語意網的對話
作者 / 楊錦松/成大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 徐百輝/臺大土...
449期
各類地圖有不同的生產目的及特性,地形圖是各國的重要基礎地圖,其具備種類豐富、帶有符號設計、定期更新及品質受規範等特色,因此廣為政府單位及民間所使用。此外,各領域使用者可專心發展各類應用,由地形圖提供某一時...
地圖資訊
地形圖
2019.04.01
大哉問!怎麼會有綠色的冰山?
作者 / 編輯部
592期
冰山是什麼顏色,大部分是白色的吧!它們之所以呈現白色,是由於光線被困在冰山內部的氣泡反射所造成。而內部無氣泡的冰塊,則會吸收波長較長的光線,並反射波長較短的光而呈現藍色。
冰山
氧化鐵
2019.04.01
直接炸毀小行星?恐怕沒這麼簡單!
作者 / 編輯部
592期
相信許多讀者都看過知名的災難電影《世界末日》(Armageddon),主角一行人 在小行星上鑽洞並放入核彈,在千鈞一髮之際引爆小行星,順利拯救地球。
小行星
隕石
2019.04.01
黯淡之星- 棕矮星的身世解謎
作者 / 謝天晧/清華大學天文博士,2016 年起任職中央研究院...
592期
眺望夜空看見滿天星星時,讀者可曾想過,有一部分不發光的星星就躲藏在黑暗之中?
科學
棕矮星
恆星
重力
金斯不穩定性
2019.04.01
模擬月球內部溫度 科學家逐漸解開其構造之謎
作者 / 編輯部
448期
【本刊訊】過去科學界對於月球內部了解不多,因此找出月球構造是許多科學家的目標。近日,美國羅德島大學(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研究人員在《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學報》(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發布...
月球構造
溫度
2019.04.01
追尋暗物質的真相 原始黑洞理論出局
作者 / 編輯部
448期
【本刊訊】宇宙之中總是充斥著各種人們難以想像的物質與特性,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且難以捉摸的,便是暗物質(dark matter)。根據宇宙學家推測,暗物質占全宇宙中所有物質的比例約85%。而宇宙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狀態...
暗物質
黑洞
2019.03.01
我回來了∼我又走了∼ 神出鬼沒的 海底山崩型海嘯大解...
作者 / 吳祚任/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 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郭羽...
591期
2004 年,印尼曾發生人類史上最嚴重的南亞海嘯(Indian Ocean tsunami),當時地震的震矩規模(Moment magnitude scale)達 9.1,印度洋旁的爪哇海溝(Sunda Trench)受地震影響破裂1200 多公里,其所引發的海嘯規模之大...
海嘯
地震
海底山崩
火山
海嘯預警系統
2019.03.01
月食之時隕石撞擊月球
作者 / 編輯部
591期
今(2019)年1 月21 日,美洲、歐洲及非洲地區出現月食景象。就在成千上萬人目睹著難得一見的奇景時,突然月球上出現一道閃光。而根據天文學家研判,此現象是因小型的隕石撞擊所造成。
月食
隕石
天文學
2019.03.01
電光石火的一瞬—追蹤毫秒內高空閃電的瞬息變化
作者 / 郭政靈/任教於中央大學太空科學所,從事高空閃電研究...
591期
從富蘭克林(Banjamin Franklin)利用風箏引電、研究雷暴中電的正負開始,到人類發明電晶體以電作為開關,形成現今生活中所使用的手機、平板及電腦等電子設備,自然科學研究往往是人類將對自然界未知現象的勇於追求,進...
閃電
紅色精靈
精靈暈盤
淘氣精靈
藍色噴流
巨大噴流
2019.02.01
新視野號飛抵太陽系邊疆,探索最遠天體
作者 / 王祥宇/中研院天文所研究員兼副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
590期
去(2018)年歲末,當大多數人在歡慶新年時,一群天文學家放棄了與家人朋友團聚的機會,聚集在美國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等著他們的是人類太空探索的新里程碑,太空探測船新視野號(New ...
新視野號
古柏帶天體
行星
類木行星
太陽系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資料總數:611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