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19.08.16
國家與自然的關係,因科學悄然改變......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日前,臺灣大學地理與環境資源學系教授簡旭伸,以中國目前積極發展人造雨科技背後的政治、社會分析為例呼籲,人類應謹慎面對地球工程帶來的社會發展及國際局勢影響。
人造雨
2019.08.16
小麥產量受氣溫影響,威士忌恐成絕響?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隨著全球暖化影響加劇,世界各地的小麥與其它穀物收成欠佳,而包含威士忌在內的酒類生產也可能遭受波及。在沒有這些穀類的前提下,人們還有機會喝到威士忌嗎?
小麥
氣溫
威士忌
2019.08.01
旅途才正要開始——登陸火星後,洞察號都在做什麼?
作者 / 陳子翔、黃子權、林彥興/EASY天文地科博覽會。
596期
從古至今,人們對夜空中那顆謎樣的紅色行星一直抱有好奇與想像。自1960年蘇聯首次嘗試飛掠火星的火星1A號至今,已有近50個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升空,人們對火星探測的熱衷不言自明。而最新一個前往火星的探測器,就是洞察號...
火星
洞察號
星球
2019.08.01
50年的追尋-宇宙的演化
作者 / 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科學月...
596期
有2件事是無限的:宇宙的大小和人類的愚蠢。但我不能肯定宇宙的大小是否確實是無限的。-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宇宙
時空
星系
愛因斯坦環
2019.08.01
模擬溫室效應可望改造火星成適居環境
作者 / 編輯部
596期
隨著氣候變遷、地球人口持續上升及環境資源的限制,使得有些人開始思考移居另一個星球的可能;而火星,是最為人熟知的其中之一。不過,火星地表普遍低溫且紫外線強烈,別的生物不說,人類肯定吃不消。此外,去(2018)年...
氣候變遷
火星
火星地球化
固體溫室效應
矽氣凝膠
2019.07.21
3D珊瑚礁-水下調查立體結構的新方法
作者 / 陳冠言/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生,來自基隆大海的男...
451期
珊瑚礁有著極其多變的立體結構,這些三維空間如同海裡的社區住宅和便利商店,是提供海裡居民(魚、蝦、貝類)生活所需的各種基礎建設,研究這些結構的多樣性有什麼生態與保育意義?他們在面對逆境時會如何變化?這些都是...
珊瑚礁
水下調查立體結構
2019.07.18
福衛七號順利發射升空 可望帶來更多氣候資訊
作者 / 編輯部
451期
臺灣最新的氣象衛星群──福爾摩沙衛星七號(以下稱福衛七號),於上(2019年6)月25日順利發射,且成功與臺灣通聯!
福衛七號
遙測
2019.07.18
衣服髒了還一直穿?當心製造更多污染「雲」
作者 / 編輯部
451期
污染
臭氧
2019.07.18
探索外星生命首部曲 搜尋類木行星存在證據
作者 / 編輯部
451期
自古以來,外星生命的存在與否一直是人們好奇的千年疑問。對天文學家而言,找尋外星生命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先尋找某恆星系統中,是否有與木星及土星相似的大型類木行星。畢竟,類木行星的存在能夠確保其他星球上的生命...
類木星
恆星
2019.07.16
木衛們的共振,唱著的是什麼歌?
作者 / 文詠萱/自由工作者,主要工作項目為科普寫作還有音效...
590期
木星擁有全太陽系最大的天然衛星群,這些屬於木星的「月亮」雖然擁有相當平等的學術簡稱,卻分別以順時針、逆時針等不同的方向繞著木星轉,甚至在質量、大小等特性上也有很大的差別。時至今日,人類對木星(與它周圍的好...
太陽系
木星
衛星
極光
宇宙
2019.07.02
氣候變遷影響 西伯利亞未來將適合居住
作者 / 編輯部
595期
位於北亞的西伯利亞地區終年白雪覆蓋,氣溫極低且人煙罕至。但近期由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國家研究中心 (Krasnoyarsk Federal Research Center)與美國國家航太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erospace)的研究團隊,於...
西伯利亞
氣候
生態景觀潛力
2019.07.01
用一趟登月之旅,換得近半世紀的時尚傳奇!
作者 / 郭羽漫/鞋櫃裡永遠只有3雙鞋,本刊編輯。
595期
著名的阿波羅 11 號(Apollo 11)於1969年7月20日完成登月任務, 然而,這項任務不僅成就探索太空的里程碑,一同「參與」任務的服飾與配件,也在時尚界寫下了一小段歷史。
阿波羅11號
月球
阿姆斯壯
月球靴
2019.07.01
破解登月陰謀論
作者 / 謝育哲/愛看驚悚又有趣的都市傳說嚇嚇自己,本刊編輯...
595期
1969 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載順利抵達月球,成為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探險任務之一。不過登月的壯舉,有一群人完全不買帳。對他們而言,美國為了在太空競賽中擊敗蘇聯,所謂的登月,純粹是場精心策畫的「實境秀」。
月球
空氣
動能
2019.07.01
低成本翻轉太空科技-無人機也能當作衛星用?
作者 / 賴盈誌/成功大學航太系助理教授,2001年投入無人飛機...
595期
在美國火箭公司 SpaceX 協助下,臺灣成功於千禧年前夕發射低軌道的科學實驗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一號,成為擁有衛星的國家之一。 根據去(2018)年統計,全球軌道上運行的4900顆衛星中,臺灣所發射的衛星佔了10 顆。一顆...
太空
科技
人造衛星
哈伯望遠鏡
2019.07.01
《冥王星任務》: 新視野號26年一刻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595期
兩天來一口氣看完《冥王星任務:NASA 新視野號與太陽系盡 頭之旅》(Chasing New Horizons: Inside the Epic First Mission to Pluto),我不得不在闔上書本(正確來說是闔上開著書檔的電 腦),深深吸了一口氣來平復情緒。這...
冥王星
新視野號
行星
行星科學
2019.07.01
以地觀月的壯志─歐陽自遠專訪
作者 / 採訪:葉永烜/中央大學天文所及太空所教授;范賢娟/...
595期
今(2019)年是阿波羅11實現人類首次登陸 月球的50周年,《科學月刊》有幸在中央大學天文所葉永烜教授的介紹下,前去訪問中國科學院歐陽自遠院士,瞭解中國探月工程(China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 CLEP)相關內容。
歐陽自遠專訪
探月工程
太空競賽
地外物質
2019.07.01
千里共嬋娟—逐夢踏實的登月夢
作者 / 邱韻如/長庚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物...
595期
今(2019)年,NASA慶祝人類登月50週年。好萊塢電影《登月先鋒》(First Man),從阿姆斯壯的觀點回顧50年前登月的劃時代壯舉。阿姆斯壯這一大步,是由許多小步累積而成。逐夢踏實的登月夢,起於人們舉頭望明月的想像及...
登月
阿姆斯壯
太空
2019.07.01
直擊地球上最大隕石撞擊現場
作者 / 編輯部
595期
英國牛津大學地球科學系博士亞莫(Ken Amor)與其團隊日前於《地質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發布的研究指出,目前所發現的最大隕石,其撞擊位置已被定位出來。
隕石
板塊運動
不列顛群島
明奇盆地
基底岩屑
2019.06.24
福衛七號「分身」開展 邀您前往桃園機場見證歷史
作者 / 編輯部
450期
福爾摩沙衛星七號(FS-7, 以下稱福衛七號)預計於今(2019)年6月23日,搭乘由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 SpaceX所研發、製造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 (Falcon Heavy)發射升空。為此,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也在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
福衛七號
2019.06.21
行萬里路- 全球最大地球科學研討會百年慶典與會札記
作者 / 詹海柏/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450期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古往今來人 們充實學識、砥礪專業知能的必經途徑。 在行萬里路前,若可做好完整的行前籌 劃,多一分的會前預備將使得參加大型國 際研討會的果實更加豐碩圓滿。
地球科學研討會
2019.06.19
2019臺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 從災害中學習、建立...
作者 / 李依庭/《科學月刊》主編。
450期
近幾十年以來,因著工業革命後人類的快速開發,加上科技的進步與世界經濟的發展之下,使得地球人口數的逐年快速攀升,加劇地球的資源快速流失和自然腹地的大量消失。不僅如此,人類的活動所造成地球氣候的改變,更對環境...
永續發展
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
2019.06.18
太陽大氣層內電漿解密 人類可望製造更乾淨的能源
作者 / 編輯部
450期
愛爾蘭與法國科學家日前於 《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 布研究,不僅成功發展新的觀測技術,透 過對太陽的遙測來了解電漿,其後續研究 成果亦可望能製造更安全、乾淨的能源。
太陽大氣
電漿
2019.06.04
2019年中盤點—帶您一覽今年最夯的科學大事!
作者 / 倪簡白/中央大學物理系,從事與天空物理的研究。
594期
2019年已走過了一半,在科學領域也帶來許多新進展。回顧上半年,Nature期刊列舉了幾個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活動。筆者也收集其他資料補充未來一年的科學事件與期待。
衛星
地磁
宇宙
重力波探測器
日全蝕
2019.06.03
生態浩劫-當河流停止流動時
作者 / 編輯部
594期
河流是自然生態的重要場域之一,其中自由流動的河流(free-flowing rivers),更是提供多元複雜生態系統的來源,並且能同時提供社會及經濟層面的幫助。但在近期來自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發布於Nature的...
生態
生態系統
河流
2019.06.02
雷達英雄後傳-電波天文學
作者 / 曾耀寰/任職於中研院天文所,科學月刊社理事長。
594期
英雄經常在亂世一展豪情壯志,不僅戰士或勇士有機會變成英雄,像是諸葛孔明的智將在赤壁一役同樣扮演重要角色:向曹操借箭、向老天借東風以及火燒戰船等,功勞不輸戰馬戰船上的勇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一群科學家英雄...
科學
光
無線電波
電磁波
電波天文學
電波望遠鏡
無線通訊
天文望遠鏡
2019.06.02
地理課沒上的喀斯特地形秘密檔案
作者 / 李紅春/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
594期
石灰岩地層在經過侵蝕風化後形成的岩溶地形,稱為喀斯特(Karst)地形,這個名字源於南斯拉夫石灰岩高原,指的是石灰岩地層地表凹凸不平(溶蝕溝槽)、多坑洞(doline)、多洞穴(cave)及孤峰聳立(峰林)和峰峰相連(...
石灰岩
喀斯特地形
二氧化碳
碳酸鈣
2019.06.02
守護一片清淨藍海—垃圾、大數據與海廢整治
作者 / 胡介申/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守護專員,看過不同國家的海...
594期
海洋廢棄物,是近年一棘手的議題,透過研究調查分別釐清來源、輸送途徑、汙染衝擊及有效治理是解構此問題的關鍵。而專法的訂定、 舉辦淨灘活動,都是為了有效治理海洋廢棄物,甚至看似無傷大雅的限塑政策,都能減少海中...
海洋廢棄物
污染防治
公民科學
2019.05.01
水能載舟,如何才能不覆舟? 從海浪的行為談海嘯預警...
作者 / 口述/吳祚任,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593期
颱風在臺灣可說是家常便飯,氣候因素使得風浪變大,因此漁船需進到港內才不會因持續晃動與碰撞造成損壞。
海浪
海嘯預警
2019.05.01
物種的板塊運動擠出多元的基因新大陸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陽明微免所,曾任職UCLA和...
593期
地球上每個物種,都會佔據一個可滿足其生活所需的多維資源空間(multidimensional resource space),這個物理環境稱為棲息地(habitat);不同的生物可以生存在同一個棲息地,但若只說單一物種在生態系中的位置和角色時...
物種
生態
生態棲位
2019.05.01
飛越半世紀的天文探索之旅
作者 / 葉永烜、潘康嫻、葉庭碩
593期
在過去50年間,隕石和其與小行星相互關係的研究有很多重要成果和突破。回想在1969年,科學家們對隕石的來源還是各說各話。有人說是從彗星而來〔註一〕,有人認為是因小行星受到碰撞碎裂,產生的碎片被發射到與地球相交的...
隕石
天文學
天體力學
行星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資料總數:59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