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4-02-01發現全新天文現象的雙重喜悅 天體物理學家羅瑞默專訪 650 期

Author 作者 採訪撰稿|陳子翔/畢業於師大地科系,現為師大科教所學生,EASY天文地科團隊創辦者;採訪撰稿|林彥興/畢業於清大天文所,EASY天文地科團隊總編輯。努力在陰溝中仰望繁星。

Take Home Message
• 2006年羅瑞默團隊在搜尋脈衝星資料時,意外發現全新的天文現象——快速電波爆,進而引發後續研究與應用。
• 羅瑞默表示,這種出乎意料的發現便是他熱愛天文工作的原因之一,並分享如何在研究之餘兼顧生活和興趣。
• 羅瑞默建議學生在研究路上要保持耐心,學習各基礎學科,不要著急學會所有事物,並多多閱讀。

 
快速電波爆(fast radio burst, FRB)是一種持續時間極短,但具有瞬間高強度的電波訊號,最早在2006年被觀測發現。去(2023)年天文學界重要的邵逸夫天文獎,就頒發給發現快速電波爆的三位學者貝爾斯(Matthew Bailes)、羅瑞默(Duncan Lorimer)、邁克勞克林(Maura McLaughlin)。
 
去年11月羅瑞默前往香港領獎前,在路途中來到中研院天文所演講,分享快速電波爆從發現到未來的展望。我們也很榮幸能夠在這場演講後專訪羅瑞默,了解他發現快速電波爆背後的故事,同時也透過他的分享讓我們能一窺天文學家的工作與生活。

 

(羅億庭拍攝)

 

脈衝星的發現

人類對FRB的探索要從1967年脈衝星(pulsar)的發現開始說起。當時正在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攻讀博士學位的貝爾伯奈爾(Jocelyn Bell Burnell)在電波望遠鏡的資料中,意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訊號源。它以大約每秒一次的頻率,發出短促的無線電波脈衝,貝爾伯奈爾將這種天體命名為脈衝星。現在我們知道脈衝星其實是中子星的一種。由於中子星強大的磁場會加速帶電粒子,朝磁場兩極發出強烈的無線電波,再加上中子星本身的自轉,讓它就像是一座宇宙燈塔⸺每當無線電的波束掃過地球,我們就會看到一次短暫的無線電脈衝。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就像可見光在玻璃中的前進速度不一,無線電脈衝穿越廣袤的星際空間時,星際空間中稀薄的自由電子也會對它的波速產生影響。頻率愈高的無線電波,前進的速度愈快。因此如果仔細分析來自脈衝星的脈衝訊號,便能發現高頻率的訊號會比低頻率的更早抵達,這個現象又被稱為「色散」(frequency disperson)。此外,由於訊號穿過的距離愈長,或是途中的自由電子密度愈高,色散量測(disperson measures)就愈大,所以脈衝星的色散量測也可以作為量測脈衝星距離的工具。

 



紫色星體是中子星,兩側黃色範圍是電波束,下方的曲線縱軸為地球接收到的電波強度,橫軸為時間。當中子星自轉時,磁場兩極發出的強烈無線電波掃過地球,我們就會觀測到短暫無線電脈衝。(Michael Kramer,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

 

發現快速電波爆是一場出乎意料的驚喜

雖然脈衝星早在1967年就已經被發現,但由於脈衝星牽涉的物理非常複雜,直到今天仍是天文學家努力研究的對象。而想要研究脈衝星,第一步當然就是要先找到它們。此後數十年間,天文學家不斷設計和建造更強大的電波望遠鏡,以更高的觀測靈敏度掃視天空,尋找以前因太遠、太暗而沒有看到的脈衝星。在過程中,他們發現了意外驚喜。
 
2006年,剛到西維吉尼亞大學(West Virginia University)進行研究的羅瑞默,在搜尋電波望遠鏡對大、小麥哲倫星系(Llarge/ Small Magellanic Cloud)附近天區的觀測資料時,發現了意料之外的訊號。這個訊號不僅非常明亮,更有著巨大的色散量測,代表它很可能是源自銀河系之外,走了數十億光年的距離才到達地球。此次事件也因此被稱為羅瑞默爆發(Lorimer burst)。……【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