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3-09-01第五屆唐獎得主齊聚 臺灣透過「唐獎得獎人演講」分享研究成果 645 期

Author 作者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不知道讀者是否還記得去(2022)年《科學月刊》八月號的封面故事⸺唐獎(Tang Prize)?唐獎設置的四大獎項包括「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與「法治」,自 2014 年首次頒發後,每兩年舉辦一屆,去年六月也揭曉了第五屆的唐獎得主。然而,由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的肆虐,去年獲獎的得主無法親自來臺領獎。所幸今(2023)年在 COVID-19 疫情趨緩下,第五屆唐獎得主經主辦單位的邀請終於齊聚臺灣,並在上(8)月 2 日於臺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卓越堂帶來「唐獎得獎人演講」及記者會。

 

 
由左而右分別為唐獎教育基金會陳振川執行長、永續發展獎得主薩克斯、永續發展獎召集人劉兆漢院士。
(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

 

薩克斯:「對話與永續發展」

當天的演講由永續發展獎得主薩克斯(Jeffrey Sachs)開始,演講主題為「對話與永續發展」。演講中,他提及全球正在經歷三大危機,分別是貧窮、環境浩劫、戰爭。近年來由於人類的經濟活動使得全球氣溫上升,也讓陸地與海洋生物受到極大的傷害,因此他認為永續發展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除了淨零碳排的能源轉型及聯合國的倡導、推動永續發展外,他也期許世界各國能夠持續「對話」溝通,唯有透過國家間的通力合作才有機會真正落實永續發展。
 
另外,薩克斯在記者會上也提到,雖然臺灣的淨零目標是預計在2025年實現50%來自天然氣、30%來自燃煤發電、20%來自再生能源的能源配比,但他認為這僅只是一種短期、即興措施,而非整體能源轉型長遠的策略。他也進一步提醒臺灣政府在核電策略上,應該再收集更多資料並加以謹慎評估。

 

永續發展獎得主薩克斯演講「對話與永續發展」。
(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
 

 

卡里科:「研究開發mRNA療法」

而在生技醫藥方面,則由卡里科(Katalin Karikó)率先開講,演講主題為「研究開發 mRNA 療法」。她從 1961 年科學家發現信使核糖核酸(mRNA)說起,並一一細數她在這數十年間的研究生涯與期間 mRNA 的發展。她更提及過去外來 mRNA易引起發炎反應的限制,也在她與魏斯曼(Drew Weissman)研發修飾核苷技術,模擬自然機制將尿苷(uridine, U)修飾為假尿苷(pseudouridine, Ψ)以抑制 mRNA 的免疫原性後,有顯著的進展。最後再加上庫利斯(Pieter Cullis)研發的脂質奈米顆粒系統(lipid nanoparticle, LNP),成功地解決了mRNA在人體內不穩定且容易降解的特性。

 

生技醫藥獎得主卡里科演講「研究開發 mRNA 療法」。
(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

 

mRNA療法絕不僅止於新冠肺炎疫苗(圖一),卡里科也在演講中提到,目前已有超過150種利用mRNA技術來預防或治療的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正在進行,包含傳染性疾病、流感、癌症、遺傳性疾病等。最後,她更藉自身經驗鼓勵年輕的科學家及學生,儘管在研究 mRNA 的過程中多次遭到降職,但她並不因此退縮,更不因此裹足不前,並感謝曾經幫助過她的同事及家人。

 

圖一| mRNA 疫苗設計原理

 

魏斯曼:「核苷修飾的 mRNA-LNP 療法」

第二位生技醫藥獎得主魏斯曼的演講題目為「核苷修飾的mRNA-LNP療法」。他提到以往科學家使用蛋白質來治療疾病或製造疫苗,但仍存在許多限制。因此在 2016 年,他與卡里科決定著手開發mRNA流感疫苗。後來,當他們利用 LNP 將 mRNA 流感疫苗打入小鼠體內後,發現效果比一般的減毒疫苗(attenuated vaccine)來得更好。這項發現跌破許多人眼鏡,但也因此讓更多人注意到 mRNA 疫苗。

 

生技醫藥獎得主魏斯曼演講「核苷修飾的 mRNA-LNP 療法」。
(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

 

他們隨後將mRNA流感疫苗的技術技轉給BioNTech公司(BNT),且至今仍持續進行各種 mRNA 疫苗的開發。目前mRNA疫苗技術已運用至多種病原體的疫苗研發,且共有九個疫苗正在進行臨床實驗,包括用以對抗愛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諾羅病毒(norovirus, NV)、肺結核(tuberculosis, TB)、瘧疾、流感等疫苗。
 
另外,魏斯曼也在後半段的演講中提到,透過mRNA-LNP 技術將抗凝血、抗發炎的mRNA注入大腦中,能幫助中風病患減緩腦部發炎,降低腦血管的出血,讓腦部受傷的範圍不會再擴大,減少受傷的區域。隨著mRNA-LNP技術平臺陸續被用於傳遞治療性蛋白、基因治療等領域的開發,魏斯曼也期許未來的醫學治療能夠更為平等,讓更多人都能獲得治療的機會。
 

庫利斯:「脂質奈米顆粒系統的設計:讓基因治療成為可能」

而最後一位講者⸺庫利斯則以「脂質奈米顆粒系統的設計:讓基因治療成為可能」為題,談到2021年由新冠肺炎所掀起的疫苗革命,全起因於一顆「由脂肪構成的小泡泡」。但是庫利斯強調,這顆小泡泡絕對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簡單,它是經過了50年的研究才成功。他更談到自己是從1973年開始就長期致力於膜脂質(membrane lipids)的研究,但當時的他並沒有想到這項研究能作為開發治療系統的基礎。隨著研究的進展,他在1985年透過脂質系統投放癌症藥物至活體中;1995年後則開始將含有核酸的藥物送入體內。

 

生技醫藥獎得主庫利斯演講「脂質奈米顆粒系統的設計:讓基因
治療成為可能」。
(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

 

透過多年的研究,庫利斯研發出由陽離子組成、能包覆帶陰離子小片段 RNA 分子的脂質奈米顆粒系統(圖二),可以透過調控pH值有效儲存、傳送 RNA 至小鼠體內,並成功發揮作用,降低特定基因的表達。後來,他開始嘗試將 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運送到患有遺傳性澱粉樣蛋白疾病(hereditary 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 hATTR)的病患體內,目前研究已知此疾病是因甲狀腺素運載蛋白突變基因(TTR)突變導致。因此,庫利斯將 siTTR 運送到病患體內,在第三期臨床試驗中可以發現,經過18個月的治療,它能有效改善病患的疾病進程。而這項透過 LNP 投送 siRNA 以治療疾病的藥物 Onpattro 也在 2018 年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核准上市,更是全球第一個核糖核酸干擾(RNA interference, RNAi)藥物。

 

圖二| mRNA 疫苗的脂質奈米顆粒

 

在記者會上,三位得獎者也對全球興起的反疫苗浪潮提出他們的想法。魏斯曼坦言,他起初對於這些反疫苗的聲浪感到驚訝,但隨後他則認為科學家也該負起部分責任,應加強跟民眾解釋、說明,以消除他們的疑慮。卡里科則表示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會在這裡演講的原因,她認為有許多民眾其實是想要了解 mRNA 疫苗的,但由於科學家與民眾之間的資訊落差太大而產生隔閡,因此針對大眾的教育宣導就顯得特別重要。最後,庫利斯則表示,科學家十分願意與民眾溝通,但即使如此,有時候仍會遇到少數堅持不願意接受疫苗的人,若遇到這個情況,他們也只能盡力而為。
 

關於唐獎
有感於全球化的進展,人類在享受文明與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面臨到氣候變遷、新傳染疫病、貧富差距、社會道德式微等種種考驗,於是尹衍樑博士在2012年12月成立唐獎,設立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四大獎項,每兩年由專業獨立評選委員會(邀聘國際著名專家學者,含多名諾貝爾獎得主),不分種族、國籍、性別,遴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得主。每獎項提供5000萬獎金,其中含1000萬支持相關研究教育計畫,以鼓勵世人投入探索21世紀人類所需,以頂尖的創新研究成果及社會實踐引領全人類發展。

 

由左而右依序為唐獎教育陳振川執行長、生技醫藥獎得主卡里科、魏斯曼、庫利斯、生技醫藥獎召集人張文昌院士、楊泮池院士。
(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