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3-10-01族群復育的不同路徑 破解石虎與光電場間的地域之爭 646 期

Author 作者 裴家騏/退休教授,專長為野生哺乳動物的族群生態學、保育與經營管理。

Take Home Message
•目前有多項威脅石虎生存的環境與社會因素,在多年來針對威脅的努力下,牠們的分布範圍擴大、數量可能回升中。
•苗栗低海拔地區適合石虎棲息,超過半數的樣點有石虎出沒,因此當地的地面型光電場開發案備受爭議。
•雖尚未完整評估光電場對石虎的生態功能,不過筆者研究發現石虎會出入、利用、棲息於營運中的光電場,未來應該要塑造成更友善石虎的環境。

 
拜媒體和網路的大力傳播之賜,僅分布在苗栗到南投一帶的石虎(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已成為國內最知名的野生動物之一,一舉一動都受到極大關注。
 

瀕臨絕種的石虎生活史

最新資訊顯示,臺灣石虎現存約500~600隻,其中約350隻分布在苗栗(請見延伸閱讀1),最常在沿海的後龍往南經通霄到苑裡、銅鑼、三義,再向東到大湖、卓蘭的農村和山野都可能見到牠們(圖一)。石虎是樹林和草原交界處的頂層消費者,影響生態系的穩定平衡和生物多樣性,有極重要的保育價值,不過目前牠們仍處於瀕臨絕種的困境之中。作為現代化國家之一,我們除了要力保石虎不在眼前滅絕外,更應投入最大努力讓牠們的數量在最短時間內(例如20年內)止跌、回升並脫困(也就是不再瀕臨絕種),現階段可將總數增加到1000隻以上作為達成脫困的具體復育目標。然而,因為牠們的分布熱區多在私有土地上,大大增加復育的困難性。

 

圖一|光電案場與開發前後對照圖
「苗縣普查計畫」將苗栗低海拔適合石虎棲息的地區,劃分成4平方公里的網格。近年曾使用自動相機調查過的網格中有132個網格(紅色)紀錄過石虎,另外104格(灰色)則不曾有過紀錄。不過,因為自動相機無法百分之百記錄所有經過的石虎,因此任何在灰色網格內的開發行為都應該事前進行補充調查。(本圖套疊Google地圖,資料來源:作者提供)

 

近20年的研究(請見延伸閱讀2;莊婉琪,2012)增進不少大家對石虎生活史的了解。石虎以小型哺乳動物為主食,鼠類占40%,鼩鼱、松鼠、野兔等其他小型哺乳類約占20%,另外30%是鳥類,其他則是爬蟲和昆蟲。牠們是有固定生活領域且獨居的定居型動物,但每隻的活動範圍差異很大,已知最小約100公頃、最大約1000公頃,個體間有十倍的落差,推測活動面積大小與棲地品質成反比。牠們是夜行性動物,喜歡在森林、河灘地、荒野地、墓園、各式農墾地(耕地、果園)等夜間較無人的環境遊走、覓食,且偏好利用稜線地形移動。白天則會迴避農墾地等人類和犬隻干擾較多的環境,還會特別選擇視線不佳且濃密的灌木叢、大片草地,或消坡塊、石頭堆等微環境休息或睡覺(圖二)。

 

圖二|石虎喜歡的日間休息和睡覺地點
無論是在森林內或荒野地上,石虎日間休息偏好的地點是在一塊略大於 1 公頃、不易穿透、均值區塊(如高草地)的邊緣地帶(上)。地表視覺穿透度低也是關鍵的微環境條件(中),甚至會藏身於水泥溝蓋堆中(下)。(作者提供)

 

應對石虎的生存威脅

一般而言,幫助瀕危物種儘速脫困必須鎖定威脅對症下藥。目前已知有多項威脅苗栗石虎生存的環境與社會因素……【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