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文章專區
2025-04-15
不僅汙染環境 塑膠微粒還可能加劇細菌產生抗藥性
520 期
Author 作者
編譯|陳亭瑋
環境汙染
塑膠微粒
抗生素抗藥性
生物膜
在全球環境汙染問題中,塑膠微粒(microplastic,又稱微塑膠)的威脅一直是科學界關注的焦點。主要的擔憂包括塑膠微粒進入人體可能造成內分泌干擾、引發發炎反應,以及作為載體使有毒化學物質進入生物體內。而最近美國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的研究提出了另一個令人擔憂的發現,塑膠微粒不僅汙染環境,還可能加速細菌對抗生素抗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的產生。目前這項研究已發表在《應用與環境微生物學》(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期刊中。研究團隊採用了嚴謹的實驗方法,觀察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E. coli)在與塑膠微粒共存環境中的行為變化。實驗結果顯示,當細菌附著在微塑膠表面時,會形成比在其他材料(例如玻璃)表面更強韌、更厚實的生物膜(biofilm)。這種增強的生物膜作用如同一道強大的屏障,顯著降低抗生素的滲透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現象具有高度的可重複性。無論是使用不同類型的抗生素還是不同種類的塑膠材料,實驗結果都保持一致。
研究團隊負責人札曼(Muhammad Zaman)和格羅斯(Neila Gross)提出了幾個可能的作用機制。首先,塑膠的疏水性質使細菌容易附著;其次,隨著時間推移,塑膠微粒會吸收水分,這可能導致它們在吸收抗生素後阻礙藥物到達目標細菌。更令人擔憂的是,即使移除塑膠微粒,曾經附著在上面的細菌仍然保有形成強韌生物膜的能力。
這項發現對公共衛生具有深遠的影響。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數據,每年約有495萬人死於抗藥性感染相關的疾病。研究特別指出,在衛生條件有限、塑膠廢棄物堆積密度高的貧困地區,例如難民營,這個問題可能更為嚴重。考慮到目前全球約有1.22億流離失所者,這項發現的社會影響不容忽視。
研究團隊計劃進行後續研究,驗證實驗室發現在實際環境中的適用性。波士頓大學被迫流離失所者中心(Center on Forced Displacement)將與海外研究夥伴合作,在難民營中監測與塑膠微粒相關的抗生素抗藥性細菌和病毒,同時也致力於深入了解細菌與塑膠之間的具體作用機制。
這項研究不僅提出塑膠微粒汙染帶來的危害,也強調了環境因素在抗生素抗藥性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打破過去主要將抗藥性歸因於用藥行為的認知,凸顯環境和社會因素在公共衛生中的重要性。它提醒我們,環境保護與公共衛生密不可分,需要科學界、工程界以及決策者的共同關注和行動。
新聞來源
Colarossi, J. (2025 March 11).
Microplastics could be fuel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Boston University.
https://www.bu.edu/articles/2025/microplastics-could-be-fueling-antibiotic-resistance/
.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相關推薦
科學月刊 4月號/2025 第664期:實驗動物的過去與未來
特別價
$266
新訂一年方案:《科學月刊》一年12期
售價 $2780
新訂兩年方案:《科學月刊》二年24期
售價 $530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