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焦點話題
精選好讀
重磅快評
生醫先鋒
科技智財
專訪時間
特別報導
動態時報
懷念科月人
資訊生活
學術趨勢
科技人文
科技前沿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21.05.15
3D生物列印技術,客製化鼻軟骨組織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3期
加拿大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研究團隊研發新技術,以3D生物列印製造鼻軟骨組織,供手術使用。未來因皮膚癌造成鼻軟骨缺損,將可藉此技術更安全地復原術後外觀。
3D生物列印技術
軟骨組織
鼻軟骨
非黑色素瘤皮膚癌
醫療
2021.05.15
幽靈漏洞陰魂不散,駭客新招全球硬體皆無法倖免?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3期
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工程學院的電腦工程團隊發現了一個攻擊方法可以穿過所有針對幽靈漏洞(Spectre)的防禦手段,由於此一漏洞存在於多數的電腦相關設備,也代表了全球都無法免於相關風險。
幽靈漏洞
電腦
數據
軟體
電腦處理器
2021.04.15
保護力下修、血栓風險,AZ疫苗的種種考驗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2期
近期,由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英國牛津大學共同研發的COVID-19疫苗,在各國施打後問題不斷,有效性與安全性也遭受考驗。
新冠肺炎
疫苗
COVID-19疫苗
凝血障礙
AZ疫苗
2021.04.15
世界最小細胞480個基因就能正常複製分裂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2期
一個具有完整功能的細胞至少需要多少個基因呢?5年前,由美國克萊格.凡特研究所(J. Craig Venter Institute, JCVI)創立者克萊格.凡特(J. Craig Venter)所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發出只包含473個基因的最小基因體細胞。
細胞
基因體細胞
絲狀黴漿菌
生殖器支原體
生命起源
2021.03.16
新研究指出,擁有抗體可降低感染COVID-19的風險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1期
去(2020)年席捲全球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有許多研究仍在進行中。
COVID-19
抗體
癌症
疫苗
新冠肺炎
2021.03.16
哪家新冠疫苗好?短期恐怕沒有答案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1期
「我們應該在非洲施打效果較差的疫苗嗎?還是應該尋找加強低溫運送的方法?」位於奈及利亞的非營利組織——非洲國際衛生青年領袖的研究主任阿德比西(Yusuff Adebayo Adebisi)於接受Nature期刊採訪時問道。
新冠肺炎
疫苗
新型冠狀病毒
變種病毒
2021.03.16
新冠疫苗陸續在全球接種,那兒童呢?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1期
COVID-19疫情在全球已持續超過一年,儘管藥廠已開發出成人用的COVID-19疫苗,且也嘗試根據成人施打疫苗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兒童疫苗的臨床研究,但目前仍沒有供兒童或青少年使用的COVID-19疫苗上市。
新冠肺炎
兒童
新冠長期症狀
疫苗
免疫反應
COVID-19
2021.03.16
打破過去認知!大腦也受免疫系統監控?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1期
過去認為,中樞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各司其職,功能互不干涉。中樞神經系統在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的屏蔽之下,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免疫豁免(immune privilege)的區域,意指不受免疫系統管轄,抗原無法被免...
中樞神經
免疫系統
免疫細胞
神經疾病
2021.03.16
兩立方衛星順利發射 中央大學成功解碼「飛鼠」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1期
今(2021)年1月24日晚間11時,由臺灣所開發的「玉山」(YUSAT)和「飛鼠」(IDEASSAT)立方衛星,在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獵鷹九號火箭(Falcon-9)的搭載下,順利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衛星
飛鼠衛星
電離層
立方衛星
2021.03.16
乳癌增生與轉移 DSG2表現量為關鍵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1期
乳癌為臺灣女性好發癌症的首位,且根據衛福部統計,近年來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中,乳癌也名列前茅,是許多女性的夢靨。儘管隨著醫療進步,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下,乳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已有90%。
乳癌
DSG2基因
癌細胞
癌症
2021.03.16
生物材料新突破,以3D列印誘導神經細胞生長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1期
未來再生醫學有機會在體外培養神經細胞,再將其植入受損的神經系統中嗎?
3D列印
神經細胞
生物材料
2021.02.18
機械公敵夢靨?科學家擔心人類將無法控制超級AI
作者 / 編譯|吳佳穎
470期
電影《機械公敵》中,威爾‧史密斯飾演的警探,生活在人類廣泛使用智慧型機器人的年代。然而,一場機器人發明者離奇死亡的命案,讓人類與機器人的關係岌岌可危。掌控機器人的中央控制系統,以追求人類最高福祉、避免人類...
AI人工智慧
遏止演算法
演算法
機器人三大法則
電腦
2021.02.18
缺乏IL-33大腦無法正常排毒 阿茲海默症機制新解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0期
已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的病理機制與腦部無法正常清除廢物,如β-類澱粉蛋白(amyloid β, Aβ)或tau蛋白有關。而大腦負責排毒系統是膠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它是透過液體...
阿茲海默症
膠淋巴系統
介白素-33
腦脊髓液
神經退化性疾病
2021.02.18
呼吸器下的感染危機 劍橋團隊用DNA快速找出感染源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0期
COVID-19在全球肆虐,確診人數已突破一億人,許多重症病患不得不倚賴呼吸器和抗生素,來爭取戰勝病毒的可能性。
COVID-19
呼吸器
續發性感染
聚合酶連鎖反應
抗生素
病原體
2021.02.18
假專家混入學術期刊讓19篇爛論文通過審查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0期
在學術研究中,論文發表一直是學者在升等或提升自身研究能量上重要的依據之一。因此,不乏會有些不肖學者面臨論文發表壓力或快速發表,而有實驗數據造假等不法情事發生。
論文
同儕評審
學術
學術倫理
學術期刊
2021.02.18
中研院建立監測網追蹤新冠病毒變異株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0期
新冠肺炎(COVID-19)持續肆虐全球,疫情隨著時間流逝不但不減反增,近期就連臺灣也拉警報,出現了院內群聚感染等本土案例。
新冠肺炎
變異株
單股核糖核酸病毒
D614G變異株
棘蛋白
胺基酸
2021.02.18
成大聯手不織布廠 研發高效又環保的固態鋅碳電池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0期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一次性電池是鋅碳電池,雖然俗稱為「乾」電池,但實際上混有助導電的電解液,在損毀時仍會有液體外漏,嚴格來說還是「濕」電池。再加上鋅碳電池無法重複充放電,不能滿足環保的需求。
鋅碳電池
一次性電池
不織布包覆技術
重金屬汙染
環境
2021.01.18
COVID-19病毒蛋白能穿越血腦障壁,很可能會感染腦部
作者 / 陳亭瑋。
469期
在去(2020)年成為焦點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有些患者會出現中樞神經相關的症狀,像是腦霧(brain fog)、突發性疲勞(fatigue)、嗅覺與味覺喪失、頭暈嘔吐等情況,新研究揭露了可能的原因。
COVID-19
中樞神經
病毒
棘蛋白
血腦障壁
外套膜
免疫系統
新冠肺炎
2021.01.18
未來電子顯微鏡可看見奈米尺度化學反應過程
作者 / 陳亭瑋
469期
電子顯微鏡技術有了新的進展,新發表的「可變溫液態臨場穿透式電子顯微鏡」(variable-temperature liquid-cel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VC-LCTEM)可用於觀測進行中的化學反應,讓科學家一窺智慧材料在奈米...
電子顯微鏡
分散聚合反應
聚合反應
奈米材料
2021.01.18
臺灣首份碳定價研究報告出爐
作者 / 李依庭
469期
二氧化碳,目前被廣泛認為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為了減緩溫室氣體對環境帶來的影響,1997年,世界許多國家共同簽訂《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希望透過各國的共同努力降低碳排量,使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
二氧化碳
全球暖化
碳排量
極端氣候
碳定價
氣候變遷
2021.01.18
飛行如何零碳排?將二氧化碳製成飛機燃料
作者 / 陳亭瑋。
469期
直到今天,航空飛行器仍大量排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中,但或許有一天,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可反過來成為推進飛行器的燃料。
二氧化碳
鐵基催化劑
航空燃油
溫室氣體
碳排放
碳氫化合物
液態烴
2021.01.18
蕈類為何發光?中研院發現小菇發光與演化奧秘
作者 / 李依庭。
469期
蕈類,不只是餐桌上常見的佳餚,在野外、森林裡也十分常見,有些甚至會發光。小菇支系(Mycenoid lineage),是世界三大含有發光真菌的支系之一,也是臺灣主要分布的發光真菌。
蕈類
小菇支系
真菌
基因
基因體定序
轉位子
發光蕈類
2021.01.18
美國從駱駝分離出COVID-19的奈米抗體
作者 / 李依庭。
469期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在國際持續嚴峻,且接二連三地有不少國家爆發第二波疫情,各國科學家無不為了疫苗開發努力。
COVID-19
奈米抗體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SARS-CoV-2
新冠肺炎
2021.01.18
以色列團隊研發能治療聽力的基因療法
作者 / 李依庭
469期
失聰是常見的感覺障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統計數據,全世界大約有10億人的聽力受損,並且在未來的幾十年內人數可能會翻倍成長。
失聰
聽力障礙
基因
基因療法
SYNE4基因
遺傳疾病
2020.12.15
專為臺灣人開發的轉移性胰臟癌化療複方
作者 / 編輯部
468期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研究團隊,近日結合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等4家本土醫學中心,為臺灣胰臟癌病人量身定作更具療效的治療複方,目前已共同完成第I/II期臨床試驗,證實能有效延長臺灣胰...
胰臟癌
化學治療
惡性腫瘤
腸胃道
SLOG治療
嗜中性白血球
2020.12.15
針對COVID-19藥物設計的新工具
作者 / 作者/劉姿婷。
468期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SARS-CoV-2)引起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儼然成為全球最迫待解決的議題。在有效疫苗仍未可取得之際,抗病毒藥物為另一項有潛力的治療方針。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先導化合物
虛擬實境
主蛋白酶
對位虛擬篩選
配體
2020.12.15
以低溫超音速3D列印打造生醫元件
作者 / 林承勳。
468期
快速成型技術(rapid rototyping,RP)之一的3D列印近年來蔚為風潮,但列印金屬的過程中,其高溫可能會出現殘留應力(residual stress)、相變(phase transition)與變形等缺點。
快速成型技術
3D列印
冷噴射
鈦合金
2020.12.15
奈米鑽石打造的疾病篩檢試紙
作者 / 編輯部
468期
鑽石不光有華麗的外表,也能被用在生物醫學領域。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研究團隊,利用奈米鑽石(nanodiamond)的獨特結構製作一款試紙,在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奈米鑽石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醫療
生物醫學
病毒
2020.12.15
利用AI偵測電競遊戲作弊
作者 / 編輯部
468期
隨著網路發展,多人線上(multiplayer online, MMO)遊戲早已成為許多人每日必備的休閒娛樂,然而,有心人士仍可透過設備的漏洞強行開掛,在遊戲裡佔盡優勢,最終剝奪玩家的遊戲體驗。
網路
人工智慧
線上遊戲
數據
2020.12.15
培育青年創業家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公布獲獎名單
作者 / 編輯部
468期
為推動創新經濟、培養青年科技新創產業,在科技部的指導下,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辦理「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rom IP To IPO Program,FITT)」,並於日前在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aiwan Tech Arena, TTA)舉...
創新經濟
創業傑出獎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
永續經營
新微笑曲線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資料總數:44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