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購買科月
訂閱科月
投稿須知
各期目錄
進階搜尋
訂閱電子報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科技報導
評論
精選文章與其他
活動訊息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焦點話題
精選好讀
重磅快評
生醫先鋒
科技智財
專訪時間
特別報導
動態時報
懷念科月人
科技報導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20.05.14
從新冠病毒談疫苗發展的現實問題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61期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發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已在全球大規模流行,確診及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各國紛紛祭出鎖國、封城、禁足及保持社交距離等斷然措施以緩和疫情。
新型冠狀病毒
疫苗
藥物
免疫學
免疫資訊法
棘突蛋白
自身免疫疾病
2020.05.14
誰發明了什麼?從生技研發案例討論專利法中「發明人」...
作者 / 滕沛倫/專利師。
461期
歷史課本寫道「東漢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人」、國語課本記述「發明大王愛迪生」的生平。「發明人」好像是個不需要說明,大家就有共識的詞彙。然而,專利法上究竟是如何認定誰才是真正的發明人呢?
科技
發明
專利法
發明人
AZT化合物
專利領域
學術界
2020.05.14
臺灣學術發表影響力與引用量更上層樓
作者 / 編輯部
461期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國研院科政中心)於2020年4月28日與資訊服務商科睿唯安(Clarivate)共同舉辦「我國學術能量概覽發表暨2019高被引學者頒獎典禮」,公布臺灣學術論文的發表現狀及趨勢。
臺灣
學術
學術影響力
論文
全球領先群
國際合作論文
2020.05.14
高導電的半導體誕生
作者 / 編輯部
461期
日本東京大學化學學院研究團隊近日發現,以輕度摻雜鉭(Ta)的二氧化錫(SnO2)製成的半導體,不僅導電性增加,透明度(transparency)也有所提升,相關應用如太陽能板、觸控螢幕與發光二極體等的效能可望再進化。
半導體
導電性
二氧化錫
透明氧化物半導體
外延基材
電洞遷移率
載子密度
2020.05.14
當3D視覺感知遇上微機電系統──精細之眼,讓AI看懂世...
作者 / 編輯部
461期
以物理角度來看,一個平面、一張照片即是2D,每個像素點擁有X與Y軸座標;而三維空間的立體點雲(point cloud)多了Z軸深度資訊,機器得以蒐集與建構被測物到空間距離的3D數據,進行分析與定位。
3D視覺感知
人工智慧
物聯網
微機電系統
微振鏡
動態結構光技術
MEMS技術
2020.05.14
現階段什麼藥對COVID-19有效?
作者 / 郭家銘/本刊主編。
461期
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走到今日,臺灣在疫情防治上也有所進展。先前臺灣以圍堵、減災交互進行等非藥物介入處理疫情,雖說仍有軍艦群聚感染的事件發生,但在民眾廣泛配戴口罩的情況下,社區感染與死亡人數屢創新低...
新冠病毒
藥物
疫苗
瑞德西韋
免疫力
羥氯奎寧
快利佳
干擾素
胞吞作用
肝臟細胞
2020.05.14
國研院攜上銀打造更高效能的太陽能板檢測設備
作者 / 郭家銘/本刊主編。
461期
臺灣傳動產業大廠上銀集團,對半導體材料硒化銅銦鎵(Copper Indium Gallium Diselenide, CIGS)的自主研發實力早名聞遐邇。
太陽能
光學檢測系統
矽晶類
薄膜類
CIGS太陽能板
行程間通訊
2020.05.14
從新藥、疫苗開發到國際關係──與COVID-19疫情的時間...
作者 / 編輯部
461期
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延燒近半年,臺灣與全球各地的科學家也正緊鑼密鼓地進行研究,盼能開發出有效的解方。
新冠病毒
國際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
2020.05.14
工研院用纖維素製成裝潢用膠 獲愛迪生獎金牌
作者 / 郭家銘/本刊主編。
461期
工業技術研究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以下稱工研院材化所)研究團隊,憑藉「無甲醛環保接著劑」於今(2020)年四月勇奪有創新界奧斯卡獎之稱的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金牌。
林顯光
甲醛
接著劑
尿素甲醛樹脂
纖維素改質
天然有機物
無甲醛接著劑
2020.05.14
全球首個氣象衛星星系─福衛三號功成身退
作者 / 編輯部
461期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以下稱福衛三號)於2006年4月15日,在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搭乘美樂達(Minotaur)1號火箭升空,持續運轉14年後,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以下稱國研院太空中心)日前正式宣布福衛三號於今(...
福衛三號
氣象衛星星系
掩星觀測原理
桑迪颶風
2020.05.01
What is WHO? 臺灣與WHO的73年分合史(上)
作者 / 楊予安、簡瑋廷、邱亞文
461期
臺灣在世界衛生組織裡的身份認同, 最近屢上國內外各大新聞版面, 社群平台的討論也相當熱烈。《科技報導》460期〈Who is WHO?新型冠狀病毒對全球防疫的考驗〉一文討論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WHO
世界衛生組織
臺灣
歷史
WHA
世界衛生大會
2020.04.10
Taiwan Can Help──從冠狀病毒疫情看學術倫理與國際...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在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的攻勢下,許多科學家與各領域專家正積極檢驗政策適當性、藥物與疫苗的效益等問題,過程中亦需對研究受試者進行持續追蹤。
新冠病毒(COVID-19)
世界衛生組織
防疫
超前部署
2020.04.10
零接觸能偵測體徵 非接觸式生理照護系統誕生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昇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發表可24小時遠距偵測呼吸頻率、心跳、體溫與姿勢的雷達系統,打造出市面上唯一非接觸式生理照護系統的產品。
醫療
生理照護系統
遠端監測
自我注入鎖定式雷達
生理訊號無線感測雷達
感染風險
人工智慧
2020.04.10
Who is WHO?新型冠狀病毒對全球防疫的考驗
作者 / 藍之辰/臺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研究...
460期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是當今最大且唯一的國際政府間衛生機構,領導全球衛生事務並協調194個會員國,以武林盟主之尊動見觀瞻。
新型冠狀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
傳染病
國際衛生條例
公共衛生
2020.04.10
被監控者付費的天眼系統:Amazon Rings
作者 / 洪朝貴/朝陽科大資管系副教授。
460期
名為Ring的「Amazon智慧門鈴」不只是門鈴,也是監視錄影器。它以雲端監控服務(surveillance as a service)作為宣傳口號,不只替用戶監控自家門口,也替各國警察監控全國各地社區。
Amazon智慧門鈴
監視網
雲端監控服務
社區安全
隱私
資安風險
2020.04.10
沒有所謂防禦型專利-專利能否保護產品免於侵權訴訟?
作者 / 宋皇志/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副教授...
460期
許多人於教導或解說專利實務時,將專利區分成「攻擊型專利」與「防禦型專利」兩大類。顧名思義,「攻擊型專利」是作為攻擊使用,包含以訴訟的方式請求排除侵害與損害賠償、或以談判方式收取授權金;「防禦型專利」則作為...
專利權
專利法
恐怖平衡
間接防禦
無用專利
攻擊型專利
2020.04.10
從COVID-19復原便無後顧之憂?研究指出:病毒可能少量...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近日,在中國進行的一項小型研究表明,當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患者的症狀消失後,病毒仍可能在體內留存至少兩週,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新冠病毒
病毒
咽喉拭子
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
病毒核酸檢測
免疫力
肺泡
2020.04.10
勤益科大團隊開發新科技 快速建置負壓隔離環境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臺中勤益科技大學教授翁國亮率技術團隊以「全外氣循環熱交換空調系統」,不僅能平價快速改裝,更兼具節能環保的優點。
防疫
全外氣循環熱交換空調系統
負壓隔離病房
微負壓檢疫站
2020.04.10
量子霸權盡失?俄羅斯科學家破解Google量子演算法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俄羅斯斯科爾克沃科學與科技研究院(Skolkovo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koltech)科學家,日前發現Google廣泛採用的量子方法有基本侷限性(fundamental limitation),並把這個限制做量化。
Google
量子方法
量子霸權
量子力學效應
量子增強演算法
QAOA
2020.04.10
與人工智慧並存的必修課
作者 / 范雪萊、馬修.泰勒(系列主編)
460期
現今AI人工智慧可見於幾個有名的應用場域,比方說線上平台推薦系統(如Netflix網飛、Amazon亞馬遜、Facebook臉書)、語音辨識人工智慧助理(如Siri、Alexa、Google助理),而全球更有不少企業正在投資研發自駕車與自駕卡...
人工智慧
2020.04.10
細胞、蛋白質由你排列模擬活體環境新技術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在活體外研究細胞,常苦於難以呈現真實活體中細胞間或細胞與周圍環境間一系列複雜的分子訊息,在立體空間中傳遞的情形。
細胞
蛋白質
光刻技術
神經系統疾病
單股DNA短鏈
神經幹細胞
神經突
2020.04.10
一個春季學校與一場研討會的背後-顧正崙、呂理帆、楊...
作者 / 蔡孟利/科學月刊編輯委員。
460期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院區、長庚大學、中華民國免疫學會以及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於去(2019)年4月9~11日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辦福爾摩沙免疫春季學校,並於4月12~13日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舉辦福爾摩沙免疫春季會議,這兩個活動簡...
專訪
2020.04.07
從任務偏離到關鍵任務:新冠肺炎期間的研究倫理考量
作者 / 甘偵蓉/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學者、通識...
460期
近日,中央研究院與清華大學陸續傳出研究實驗室人員確診,目前不清楚這些實驗室是做哪類研究,希望不是以人作為實驗對象,否則感染情況令人擔憂。但面對新冠病毒(COVID-19)傳播來勢洶洶,凡是需要人與人親身接觸的活動...
新冠肺炎
受試者
實驗
研究倫理審查
人類/人體研究倫理
IRB/REC
2020.03.17
一個春季學校與一場研討會的背後(上)-顧正崙、楊皇...
作者 / 蔡孟利/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科學月刊編輯...
460期
2019年4月9~11日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辦福爾摩沙免疫春季學校、4月12~13日於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舉辦福爾摩沙免疫春季會議,這兩個活動簡寫均為FISS(Formosa Immunology Spring School & Symposium)。臺灣常見到這類的學術活...
福爾摩沙免疫春季會議
免疫
細胞
實驗
演講
春季學校
大師
2020.03.17
一個春季學校與一場研討會的背後(下)-呂理帆專訪
作者 / 蔡孟利/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科學月刊編輯...
460期
2019年4月9~11日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辦福爾摩沙免疫春季學校、4月12~13日於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舉辦福爾摩沙免疫春季會議,這兩個活動簡寫均為FISS(Formosa Immunology Spring School & Symposium)。臺灣常見到這類的學術活...
福爾摩沙免疫春季會議
免疫
細胞
實驗
演講
春季學校
大師
2020.03.13
從病毒檢驗、疫情預測到藥物開發 如何面對COVID-19大...
作者 / 編輯部
459期
隨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加劇,韓國、日本、義大利等國相繼淪陷,臺灣至今也有40餘人確診感染及1例死亡。民眾都很關心,這波疫情究竟會在何時結束?
2019冠狀病毒疾病
流行病學
篩檢試紙
動態模型
抗病毒藥物
藥物瑞德西韋
2020.03.13
石墨烯與矽晶材料結合 太陽光產氫效率提升
作者 / 郭家銘/本刊主編。
459期
臺灣大學材料學系教授陳俊維的研究團隊,日前將新一代的原子層石墨烯與矽晶材料結合,開發出新的太陽能產氫平台,除增進陽光吸收效率,也克服矽不耐酸鹼的問題。
太陽能
氫能
石墨烯
化學氣相沉積法
蕭特基接面
石墨烯轉印技術
地球能源
2020.03.13
微生物體學新趨勢:從菌到菌相再到轉譯應用
作者 / 林秀玉/真理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自然學科教授兼召集人。...
459期
長久以來,腸道微生物就像是人體中「被遺忘的器官」;但是,近年來的研究成果,讓我們無法再忽視腸道及居住其中的微生物體。
微生物
致病有機體
腸道微生物
腸道菌
益生菌
益生質
草藥
醫療
2020.03.13
談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與研究發展
作者 / 林秀玉/真理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自然學科教授兼召集人。
459期
國內外學術界早年挹注腸胃道研究經費不多,不太重視這方面的相關研究。近年來腸道科學研究在微生物體研究蓬勃發展的帶領下,已經大為不同。
微生物體研究
腸道研究
腸道微生物
疾病
人體健康
菌群失衡
2020.03.13
念博士有無效益,畢業生怎麼看?
作者 / 郭家銘/本刊主編。
459期
「博士生賣雞排」的印象深植民心,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以下稱科政中心)於本(2020年3)月舉辦記者會時表示,現階段博士供不應求,然民眾對取得博士學位多抱持疑慮。
博士
博士學位
畢業生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資料總數:717
購物車
0
會員登入
購物須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