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4-06-15掌握卵子、精子重新編碼的關鍵步驟 實驗室培育人體生殖細胞的新進展 510 期

Author 作者 編譯|羅億庭

生育困難困擾著全球許多夫妻,而如何在實驗室中培育出卵子、精子,也是許多科學家努力的目標。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是確保人工產生的精子和卵子裡頭的DNA和相關蛋白質上的化學標籤位置正確。近期刊登於《自然》(Nature)期刊的一項研究,為實現這個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
 
日本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的幹細胞生物學家齋藤通紀研究團隊,找到了將人類生殖細胞「表觀遺傳重新編碼」(epigenetic reprogramming)的方法。表觀遺傳的重新編碼是指去除細胞DNA及相關蛋白質上的化學標記,抹去這些標記、使DNA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此過程將會影響基因的開關狀態,且對於生殖細胞的正常發育至關重要,是產生下一代的關鍵。表觀基因組會影響基因活性,能幫助具有相同DNA序列的細胞呈現獨特身分,例如腦細胞和肝細胞就有不同的表觀遺傳表現。
 
現階段科學家已經掌握了在體外培育小鼠卵子和精子的方法,但由於表觀遺傳重新編碼在人類細胞中很難重現,因此仍無法順利複製此過程。經過一番探索,研究人員發現若在細胞培養基中加入一種名為BMP2的蛋白質,就能促進人體幹細胞進行表觀遺傳的重新編碼。經過處理的細胞發育進度比未加入BMP2的對照組更為順利,顯示研究人員找對了誘發重新編碼的開關。
 
不過,經過BMP2處理後的細胞會在表觀遺傳重新編碼後停止發育,無法進一步成為精子和卵子,顯示單憑BMP2還無法完全觸發表觀遺傳重新編程。研究人員也分析了實驗室培養細胞中的表觀遺傳標記,發現雖然許多標記已被去除,但仍留存了一些標記,顯示以BMP2重新編碼的過程可能不夠完整──如果將這些細胞用於繁殖,可能會產生嚴重後果。由於任一個基因標記出現異常都可能引發疾病,即便目前在研究成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距離真正能在實驗室中培育人體生殖細胞仍有一段漫漫長路要走。
 
儘管如此,現階段研究的每一步進展都具有重大意義。未來若能透過模擬、控制細胞分化,掌握生殖細胞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不僅能為不孕不育研究提供新線索,也為遺傳疾病的根治開闢了新途徑。不過,若想完全實現此目標,科學家仍需解決諸多技術難題,像是如何讓細胞持續分化為卵子或精子、如何模擬人體內的生理環境等。除了科學難題外,相關研究對倫理、社會、法律層面也將是一項重大考驗,像是有些人可能會藉由基因編輯,增強後代與智力或運動能力相關的特徵等。一旦培育出精子、卵子的技術取得更進一步的突破,勢必將引發社會廣泛討論和爭議。
 

新聞來源
Ledford, H. (21 May 2024). Lab-grown sperm and eggs: ‘epigenetic’ reset in human cells paves the way. 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140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