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2019.04.01
直衝雲霄的高樓競賽
作者 / 施植明/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
592期
高層建築,反映城市商業活動集中的現象,在19世紀後期的紐約與芝加哥開始出現,成為回應經濟需求的結果。當時,興建高層建築的投資人所重視的是回收報酬,因此,最早的高層建築設計完全取決於經濟效益的考量,建築形式相...
摩天大樓
建築史
裝飾性藝術
2019.04.01
起造通天巴別塔─ 一窺建築結構與工法
作者 / 謝紹松/永峻工程顧問(股)公司董事長及臺灣大學土木...
592期
摩天大樓最早出現於19 世紀末的美國,指的是樓高及樓層數 出眾的大樓,但是建築物多高才能稱為摩天大樓呢?最早的摩天大樓僅10 多層樓,隨著時代演進,高度門檻一再被突破, 時至今日,依據《大英線上百科全書》(...
高樓結構
摩天大樓
建築結構
工法
2019.04.01
與地牛翻身的對抗賽
作者 / 洪崇展/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胡福堯2017年於成...
592期
大地震往往會造成嚴重的災害,而災害可區分為直接性與間接性。直接災害包含山崩、地陷、岩層液化、海嘯與地面斷裂;間接性災害則因地震,造成管線破裂、火災與水庫壩體遭受破壞而引發的洪災等,在強烈地表振動下,使建築...
地震
阻尼
周期
建築結構物
2019.04.01
你是風兒,我是沙 一 一解建物的風工程
作者 / 方富民/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曾任中華民國風工程學...
592期
為了要炫耀財富並顯示威權,中世紀的貴族們爭相建造愈來愈高的建築物,以作為其權力的象徵。隨著近百年來工程材料與施工技術的快速演進,在寸土寸金的都會區中,人們為了要爭得一席立足之處,建築物也就愈蓋愈高;此種力...
摩天大樓
風速
風工程
風洞試驗
2019.04.01
利用手機App預測飲食習慣 能否有效控制體重?
作者 / 編輯部
448期
【本刊訊】全球各地的肥胖問題日趨嚴重,飲食不正常及生活不規律等都是造成肥胖問題的主要原由。有鑑於此,越來越多民眾意識到自身的體重逐漸失控,減肥似乎勢在必行。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
手機App
飲食
體重
2019.04.01
掌握搶救黃金時間 AI協助更換心律儀器
作者 / 編輯部
448期
【本刊訊】全球各地目前每年有超過100萬名病患接受植入心律調整裝置,如心律調節器及去顫器等,這些裝置能維持心臟的正常運作及測量心律等資訊。然而,在某些極端的情況下,這些裝置可能會失去控制心跳的功能造成故障。...
AI
心律儀器
2019.04.01
藉由電腦模擬訓練 自駕車更加安全
作者 / 編輯部
448期
【本刊訊】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極具潛力,目前許多各大車廠也紛紛加入研發自駕車的行列中。自動駕駛最大的優點在於,其比起一般人類駕駛更為安全,畢竟電腦系統不同於人類有疲勞駕駛、分心、情緒變化等安全問題。不過為了...
電腦模擬
自駕車
2019.03.01
可隨環境溼度調節溫度的布料
作者 / 編輯部
591期
你曾穿過「會呼吸」的衣服嗎?近日,美國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in College Park)研究團隊於Science 發表一種新布料,其能在不同濕度下對紅外線進行調節,可望製造出一年四季都適合穿的衣服。
布料
熱適應布
奈米碳管
濕度
2019.03.01
藏身於膠囊裡的針頭
作者 / 編輯部
591期
許多人對打針有莫名的恐懼,針頭扎進皮膚的那一剎那,光用想的就令他們頭皮發麻。這些人可能會問:打針,可以跟吃藥一樣簡單嗎?近日,科學家於Science 發表一種可服用式裝置(ingestible device),它的外型堪比藥丸,...
針頭
膠囊
口服生物遞送系統
2019.03.01
以流體技術解密黑水虻幼蟲的進食
作者 / 編輯部
591期
有密集恐懼症的人,可要小心觀看!影片(https://bit.ly/2DwICNk)裡,成群的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幼蟲僅花費2 個小時,就把16 吋的披薩嗑光。而這也讓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工程師...
黑水虻
流體
食物系統
進食行為
2019.03.01
生物與人工的智慧結合–仿生機器人
作者 / 林沛群/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兼副主任,研究領域...
591期
仿生機器人,廣義來說,泛指研發機器人時,應用自然界生物系統的機制與設計,如外形、材料、感測器種類與分佈、驅動器配置、運動控制方法及智慧等,使機器人能展現該生物系統所具有某些特定功能。在此定義下,1960 年代...
仿生學
仿生機器人
2019.03.01
NASA計畫打造全新望遠鏡 搜尋更多系外星體
作者 / 編輯部
447期
【本刊訊】自從哈伯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發現多達1400顆太陽系外行星以來,NASA企圖建造規模更大,拍攝畫質更為清晰照片的望遠鏡。目前計劃建造的新型望遠鏡將更加強大,並以搜尋更多系外星體為主要任務。
NASA
望遠鏡
系外星體
2019.03.01
機器學習用於預測及分析地震活動
作者 / 編輯部
447期
【本刊訊】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為人工智慧領域的分支,近1、20年來被廣泛地應用於各項領域之中,如統計學與機率相關理論等。機器學習是能讓電腦自我學習的一種演算法,其允許電腦從大數據當中識別、預測及讀取...
地震預測
機器學習
2019.03.01
新創3D模型將可預防社區犯罪
作者 / 編輯部
447期
【本刊訊】近日由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發布於《應用地理》(Applied Geography)的研究表示,團隊開發出一種新的3D模型技術,可以幫助警政司法等單位事先預測可能發生竊盜事件的...
3D模型
犯罪
2019.03.01
奈米科技加持 老鼠也能看見紅外光
作者 / 編輯部
447期
【本刊訊】在生物的視覺中,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僅只能觀看約390~700奈米(nm)的可見光波長。而光譜上其它的電磁波,如紅外光、紫外光等,也同樣存在於生活周遭。人類與動物的身體在發熱時會散發出紅外光,而一般的物體...
奈米科技
紅外光
2019.03.01
無痛遞藥新革命-微針貼片的進化史
作者 / 劉大佼/怡定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葉...
447期
微針貼片(microneedle patch, MNP)為一新型經皮吸收遞藥系統(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其結合了貼片和皮下注射的優點;因貼片上的微針甚短、不致碰觸神經,不僅沒有皮下注射的疼痛感,還可輕易攜帶...
無痛
遞藥
微針
進化
2019.03.01
癌症治療的新方向-胜肽標靶化療法
作者 / 林欽塘/臺灣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科所名譽教授。
447期
每年全球人口中,目前約有10%的病人死於癌症疾病;若能適當地改良治療方式,或許能延緩及減少這種情況。從60~70年前至今,治療癌症的方式──化療,是以很強的有毒藥物化療,例如用癌得星(Endoxan,或稱doxorubicin)...
癌症
新方向
胜肽
標靶
化療
2019.03.01
福衛七號衛星計畫 將有助於提升氣象準確度
作者 / 李依庭/《科學月刊》主編。
447期
福爾摩沙衛星七號,(FORMOSAT-7/COSMIC-2),又稱福衛七號,為臺灣與美國共同合作的衛星計畫、所打造的的氣象衛星衛星群。此衛星計畫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National Space Organization, NSPO)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
福衛七號
衛星
氣象準確度
2019.03.01
是憂患儲電還是間接浪費?走看液流電池的優化與革命
作者 / 周宜欣/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研究所博士生、行政院原子...
591期
為減緩溫室效應,全球能源來源勢必朝向風能、太陽能與潮汐能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電能輸出深受氣候影響,具不穩定與間歇性特質;而儲能技術的運用,將有效改善可再生能源的缺失,完美調節其不穩定的問題。
液流電池
電池
蓄電池
功率控制系統
2019.02.01
無線充電新方法 可隨意剪裁的充電座
作者 / 編輯部
590期
近年來,3C產品的無線充電技術逐漸被大眾所接受,只需一個充電基座,便可避免使用多條紊亂的充電線。近日,日本東京大學(University of Tokyo)研究團隊設計出一款全新特殊的無線充電座,用於智慧型手機及智慧手錶等,...
3C產品
無線充電
充電座
2019.02.01
當溫暖閃熠的燭光遇上OLED
作者 / 周卓煇/國立清華大學材料工程學系教授。
590期
3C螢幕與照明電燈等電子產品的光對人體可能產生的傷害,不只是眼睛發炎、黃斑部病變或視網膜剝離,如果長期夜晚使用,還會導致失眠、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就算逃過這幾關,在年老時,2人中仍有1位逃...
3C
OLED
光
2019.02.01
光陽與工研院合作 電動車設計新里程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在臺灣,大街小巷皆能看到機車的蹤跡,利用機車代步的民眾仍是多數,但一般汽油驅動的機車所造成的空氣汙染問題十分嚴重。近年,民眾環保意識抬頭,為了減少污染的排放,電動機車的出現成為民眾交通代步的新選...
光陽
工研院
電動車
2019.02.01
將可見光轉換為紅外光的新技術 未來有望治療癌症等疾...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與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共同研究團隊近日發表於Nature的研究顯示,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全新的化學轉化過程,能將可見光轉化為紅外光,可在無害的情況下穿...
紅外光
癌症
2019.02.01
可形變的微型機器人 未來或許可用於醫療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及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共同研究團隊,近日於《科學發展》(Science Advances)發布研究,表示未來或許能將微型機器人透過藥物輸送致患病的身體組織之中。
機器人
醫療
2019.02.01
中山海科系科學英文課 領學生用英文專業答辯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以下稱海科系)創辦至今,已開設8年的科學英文課。該門課的學生在第二學期時,須就「全球暖化是否由人類引起」及「進化論是事實還是假說」進行全英語辯論,為讓學生能有針對專業進行答辯...
科學
英文課
答辯
2019.02.01
產電形式革新 未來可望打造「靜電」電源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靜電(static electricity)是相當常見的能源生成形式,然而人們對它的了解似乎不多。近日,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 UB)學者於《靜電學報》(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發布的...
靜電
摩擦起電效應
費米能階
2019.02.01
科技部率新創團隊跨國參展 產品潛力受歐美大廠青睞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為引領臺灣高科技新創前進國際市場,科技部於今(2019)年1月8~11日率44家頂尖科技新創團隊,再度征戰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性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並在展後記者會上宣布新創團隊於今年展...
產品潛力
消費性電子展
全球數位經濟
新創產業鏈
TTA
2019.02.01
挑戰即時戰略遊戲 AI再次戰勝人類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2017年,一款由來自英國倫敦的Google DeepMind人工智慧公司所設計的人工智慧圍棋軟體AlphaGo擊敗世界頂尖圍棋棋士而聲名大噪。而該團隊野心不止於此,近期也將目標伸向網路即時戰略遊戲領域。DeepMind團隊推出...
AlphaStar
AI
戰略遊戲
2019.02.01
智慧農業初探-當資訊走入田間
作者 / 陳幸延/智慧農夫。
446期
農業,是相當早期的文明,當人類可以在一地點定居、不用隨著山牧季移時,穩定的糧食來源成了奠定社會發展的基石,加速工業世代的更迭,更有甚者,工業發明還能促成農業邁向現代化。
智慧農業
資訊
田間
2019.01.01
大型強子對撞機 將暫停運轉2年
作者 / 編輯部
589期
世界上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即將暫停運轉,進行為期2年的保養及升級作業。科學家表示,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已在去(2018)年12月3日進行最後一次的運轉作業。
大型強子對撞機
粒子
物理
希格斯玻色子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資料總數:1091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