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18.02.01
美國研究團隊從隕石中找出液態水和有機化合物
作者 / 編輯部
434期
直以來,科學家嘗試要找出宇宙中生命所需的成分。而近期,由美國勞倫斯柏克萊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LBNL)的研究人員發現,在2顆撞擊地球的隕石中,將從中採集的鹽晶體(salt crystals)分析...
隕石
液態水
有機化合物
2018.02.01
機器學習與天文學:無人大型巡天計畫
作者 / 李見修/中央大學天文碩士,慕尼黑天文博士。目前在日...
578期
提到機器學習在天文領域的應用,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星體分類。這是因為現代的大型巡天計畫已累積了相當可觀的巨量資料。而在計畫的主要科學課題之外,這些資料還蘊藏無限可能,只可惜通常計畫成員已無法兼顧其他課題。
天文學
機器學習
2018.02.01
就是那道光-找尋重力波的可見光源
作者 / 饒兆聰/國立中央大學天文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可...
578期
2017 年可說是重力波天文學 界難以忘懷的一年。在這一年,設計建造重力波偵測器 LIGO的三位先驅魏斯(Rainer Weiss)、 索恩(Kip Thorn) 和巴利許(Barry Barish)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重力波
可見光源
2018.01.01
隨全球氣溫上升,高濕度地區恐殺人於無形
作者 / 編輯部
433期
氣候科學家預期氣候暖化會使已知的乾燥地區更加乾燥,而部分原因來自降水模式發生變化,當全球氣溫上升的同時,大氣中會有更多的水氣停留,這意味著沿海長期處於潮濕的地區將會濕上加濕。
氣溫
高濕度地區
暖化
2018.01.01
重力波獨白落幕,多角觀測閃亮登場--重力波、中子星與...
作者 / 金升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433期
一如許多人事前的預期,重力波研究毫無懸念的拿下了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參閱《科學月刊》576期諾貝爾物理獎介紹)。然而,要讓大多數圈外人相信這些臂長3、4公里的雷射干涉儀可以分辨出信號振幅只有質子大小1/1000,...
重力波
中子星
LIGO
伽瑪射線爆
天文
2018.01.01
從傳統聖嬰現象到新型聖嬰現象-聖嬰現象專家:加州大...
作者 / 文詠萱/本刊主編
433期
傳統聖嬰現象為東太平洋在隔幾年海水異常升溫的現象,早在數百年前南美洲祕魯地區漁民就已發現此現象。他們發現,在正常時期,會因海底深層湧升流上升,其中富含大量營養鹽,帶來大量漁獲;而在每隔2~5年,會有某一年因...
聖嬰現象
跨洋盆交互作用
2018.01.01
黑洞磁場比預期要弱上許多
作者 / 編輯部
577期
近期美國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分析距地球8000光年的天鵝座 V404 Cygni黑洞後發現,其周圍磁場比 預估值低了400倍,將修正長期以來的黑洞模型。
黑洞
磁場
宇宙
2018.01.01
木衛二表面也有「板塊」隱沒帶?
作者 / 編輯部
577期
有部分科學家認為地球的板塊運動創造了多樣的環境,讓生物得以複雜多樣, 也有人認為板塊運動可以誘發生命誕生 (但目前無法斷定是否為生命誕生必要條件)。
木衛二
板塊
鹽分
隱沒帶
2018.01.01
地球自轉與地震活動─人們預防震災的作為,應受地震頻...
作者 / 潘昌志/臺大海洋研究所碩士,現為臺師大心測中心研究...
577期
在地球自轉的變化裡,這則報導中所謂的「地球自轉速度變化」改變十分微小,一年僅累積數毫秒(1毫秒=0.001 秒)的變化,儘管如此、隨著時間累積,或許這些微小變化會讓板塊運動的速率產生些微增減。
地球自轉
地震
震災
2018.01.01
跨年夜的捷運影響地球磁場?大眾捷運系統造成地球磁場...
作者 / 顏宏元/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
577期
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地磁觀測站是為了監測臺灣北部地區火山活動,但長期在特定時間記錄到明顯的擾動訊號,干擾幅度約為3~5 nT(奈特斯拉,nano-tesla)。經研究發現,地磁觀測站長期受到擾動是臺北捷運系統的供電和回流...
捷運
地球磁場
2017.12.01
土衛六泰坦南極的有毒冰雲
作者 / 編輯部
576期
美國航太總署(NASA)分析 2015年卡西尼太空船上的紅外線光譜儀(Composite Infrared Spectrometer, CIRS)蒐集的資料後,於土衛六泰坦(Titan)南極上空束狀雲中找到有毒冰雲(noxious ice cloud)存在的證據,這項發現...
土衛六泰坦
有毒冰雲
氰化氫
2017.12.01
天文與數學
作者 / 曾耀寰/任職於中研院天文所,科學月刊社理事長。
576期
現在家庭中所觀賞的大多是有線電視居多,系統台直接將電視節目透過纜線,送到用戶的電視。有些用戶使用數位機上盒,透過天線接收無線節目訊號,更早期的收視方式,是透過天線接收類比訊號的電視節目,當接收頻道不對的時...
大自然
天文
圓周
2017.12.01
隱藏的詭異漩渦——海洋的渦流與沖刷
作者 / 黃煌煇 / 國立成功大學名譽教授、行政院飛安會主任委...
576期
地球上,只要有流體流動的區間,都 很容易偵測到渦流(vortex)的運動 現象,例如冬天強烈的寒流吹襲下,一般人時常可看到大樓建築附近,有許多紙屑垃圾或樹葉旋轉漂浮飛揚,這就是渦流;平常大家登山活動,到瀑布附近水...
海洋
漩渦
渦流
2017.11.01
美國日全食觀測記
作者 / 洪景川/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 館研究助理;臺北市社...
575期
日食初始時,月影最先在阿留申群島和 夏威夷群島西北部之間的洋面接觸地 球,這些地區會在日出時最早看到日全 食。然後月影以高速向東偏北移動,在 奧勒岡州的西岸登陸,向東南方斜貫 美國,中途在肯塔基州區格郡(...
日全食
2017.11.01
古老月球上曾具大氣層
作者 / 編輯部
575期
美國航太總署(NASA)月球與行星研究所 (Lunar and Planetary Institute)近期發表了一項新研究表示,約在30~40億年前的月球上,當時大量的火山噴發,噴發出的氣體量比擴散到太空中的氣體要多上許多,因此在月球周圍形...
月球
大氣層
2017.11.01
高度是什麼?
作者 / 史天元/任職於國立交通大學防災與 水環境研究中心,...
575期
「前、後、左、右」或「東、南、西、北」,所描述的是一個二維的世界。然而,我們所處在的空間有垂直維度,並非總是可以用「平面」理解,最常見的是球體面上的經緯度。
高度
幾何
2017.10.01
科學家首次發現海平面指紋
作者 / 編輯部
574期
近年來,由於全球暖化、氣溫逐年攀升,也使南極冰棚(Ice shelf)斷裂、冰蓋 (Icecap)融化事件頻傳。隨著冰棚與冰蓋的融化之後,會改變海面地形,而使海平面的變化不平均,科學家將之稱作海平面指紋(sea level...
海平面指紋
全球暖化
2017.10.01
火星上發現硼元素
作者 / 編輯部
574期
由於科學家推測硼酸鹽擔任宇宙中簡單有機分子到RNA創造過程中的重要橋梁,因此天文學家將行星上是否有硼元素存在,視為可能發展生命起源的重要線索。
火星
硼元素
火星環境
2017.10.01
擁擠的天王星衛星未來將相撞
作者 / 編輯部
574期
距太陽第7顆行星天王星,截至目前為止發現 擁有27顆衛星,為目前所知太陽系中衛星數最少的行星。而最新分析資料表示,天王星 至少有2顆衛星在數百萬年後將相撞。
天王星
太陽系
衛星
2017.10.01
大屯火山下有岩漿庫?
作者 / 宋聖榮/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 專長於火山學...
574期
岩漿從地函上升到與其比重相似的岩體附近,即會滯留在地殼深處形成岩漿庫。
岩漿
結晶分異作用
2017.09.01
地球上的火山
作者 / 宋聖榮/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 學系教授。專長於火山學...
573期
火山(volcano)是地球表面上最壯觀、最具致命吸引力的地形景 觀,也蘊釀出浪漫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美國奧勒崗州的火山口湖 (Crater Lake,圖一)、日本的富士山火山(Mount Fuji,圖二) 和印尼的默拉皮火山(...
火山
地球
岩漿
2017.09.01
全球稀有的大面積藻礁地形-桃園藻礁生態特性與保育
作者 / 劉靜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
573期
聽到藻礁,我們會聯想到礁岩上長滿了藻類,但是如果這些藻類不鈣化的話,其實並不會造礁,因此真正的藻礁是指可以鈣化的石灰藻經年累月堆積形成的礁體。
藻礁
生態保育
2017.09.01
跟著科學家一起探索藻礁-藻礁觀察與研究
作者 / 李坤璋/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研究助理。林惠真/東海大...
573期
臺灣是一個島嶼型國家,四周都被海洋包圍,到海邊玩水是多數人夏天一定要有的行程。到了海邊除了玩水、看風景外,你有注意過海邊還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正在發生嗎?
藻礁
觀察
2017.09.01
地震預測的科學與迷信
作者 / 周漢強/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博士,現任臺中市立清水...
573期
每次臺灣發生大地震,大多都會造成嚴重的財產和生命損失。但是中央氣象局每次都只說這是「正常的能量釋放」,卻沒有辦法告訴大家什麼時候會發生大地震。
地震預測
科學
2017.08.01
北太平洋深海發現大量石珊瑚
作者 / 編輯部
572期
北大西洋與南太平洋地區深海底有著肥沃的珊瑚棲息地,而在北太平洋地區, 因海底環境條件,健康生長的石珊瑚 (scleractinian coral)應不存在,在這個地區,具有較少石珊瑚生成堅硬鞏膜需要的礦物質,難以發展出崎嶇的...
石珊瑚
北太平洋
2017.08.01
天王星的複雜磁重聯
作者 / 編輯部
572期
地球極區極光形成原因,與地球磁場重聯相關。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會隨著地球磁場進入南北極,而當帶電粒子碰到大氣時,與空氣中的原子分子碰撞放出能量形成極光。
天王星
地球磁場
帶電粒子
2017.08.01
發現體積最小的恆星
作者 / 編輯部
572期
由英國劍橋大學領導的天文學研究團隊,發現了截至目前為止體積最小的恆星,編號為EBLM J0555-57Ab。其大小與土星相近,其表面重力比地球引力大約300倍,距地球約600光年遠,位於銀河系中。
天文學
恆星
棕矮星
2017.08.01
尋找其他的海洋世界
作者 / 陳文屏/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
572期
如果用一個字代表地球,那絕對非「水」莫屬,無論地表、大氣、甚至地下土壤,到處都是水;而水是滋養生命的要素之一,有生命的地方就需水,地球生命誕生於海洋。
海洋
水
太陽系
2017.08.01
李世昌院士:如果AMS偵側到碳的反物質,意味宇宙有反...
作者 / 林宮玄/任職於中研院物理所,兼任本刊副總編輯。陳其...
572期
1952年出生的李世昌博士,任職於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是國內著名粒子物理學家,2010年獲中研院院士頭銜。《科學月刊》2017年7月號刊載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專訪,關於丁院士所主持的跨國計劃──阿爾法磁譜儀(Alpha...
反物質
宇宙
AMS 計畫
2017.08.01
中央大學透過觀測衛星掌握南極拉森C冰棚的斷裂
作者 / 編輯部
428期
拉森冰棚(Larsen Ice Shelf),是位在南極半島邊緣的一個冰棚。而這個冰棚又被人為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拉森 A、B和C,其中又以拉森A冰棚(Larsen A Ice Shelf)最小,拉森B冰棚(Larsen B Ice Shelf)則因為地球暖化,...
拉森冰棚
全球暖化
獨立冰山
環境議題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資料總數:59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