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9-05-01飛越半世紀的天文探索之旅 593 期

Author 作者 葉永烜、潘康嫻、葉庭碩
在過去50年間,隕石和其與小行星相互關係的研究有很多重要成果和突破。回想在1969 年,科學家們對隕石的來源還是各說各話。有人說是從彗星而來〔註一〕,有人認為是因小行星受到碰撞碎裂,產生的碎片被發射到與地球相交的軌道,才有機會穿入地球大氣層而墜落在地面,成為隕石。但問題在於要從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空間,改變成近日點小於一個天文單位(地球和太陽的距離)的軌道,需要極大的能量,一般來說很難有適合這種條件的碰撞事件。

而這個難題要等到80年代電腦計算能力到達一定的水平,可以執行長時期的軌道演變計算時,才知道與木星有共振作用的小個體,即繞日公轉週期與木星週期成2個簡單的正數比(即 1∕2、2∕3、3∕4、3∕5 等),其軌道可以從穩定狀態過渡成為混沌狀態,因此離心率可以變得非常大,使得軌道的近日點跨入火星軌道和地球軌道的空間。從而變成與地球有碰撞機率的近地小行星。事實上這個天體力學過程本身是相當的複雜,還有很多重要細節都需要了解,不過現今的科學家已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隕石的分類

當隕石的母體來自小行星的事實得到初步澄清後,接下來的工作便是認定各類隕石與小行星的關聯。從地面的天文望遠鏡的光譜或者濾光片測光觀察所得資料,可知小行星 的化學成分依它們離太陽距離的近遠大略可以分為E、S、 M、V、C和D六類(圖一)。......【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