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購買科月
訂閱科月
投稿須知
各期目錄
進階搜尋
訂閱電子報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科技報導
評論
精選文章與其他
活動訊息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目錄
精選文章與其他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20.04.01
21 世紀的黃金—稀土元素將如何影響世界?
作者 / 周宜欣/核能研究所化學工程組副研究員。喜歡以基本電...
604期
現代社會中,各種電子儀器皆含有稀土元素。但稀土元素如其名,自然界含量不多,同時也難以開採。因此科學家必須利用各種技術,從岩石等礦物中萃取出稀土元素。除此之外,為因應需求量的提升,科學家需將目標轉向回收使用...
稀土元素
稀土氧化物
冷發光現象
2020.04.01
長江後浪推前浪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說再見
作者 / 歐柏昇/臺大物理系、中研院天文所博士生,全國大學天...
604期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是美國航太總署(NASA)於2003年發射的紅外光太空望遠鏡,歷時16年的任務,終於在今(2020)年劃下完美的句點。不同於大家熟悉的可見光太空望遠鏡,史匹哲望遠鏡藉由觀測紅外光,取得其他波段望遠鏡所無...
太空
望遠鏡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紅外光天文學
2020.04.01
科學月刊2020年4月號(604期)目錄—新冠病毒的迫降
作者 /
604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2020.04.01
不只是壞人 隱藏在生活中的細菌好朋友
作者 / 江倪全/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副教授。
604期
提到細菌,一般人腦中浮現的通常是造成各種疾病的壞蛋。儘管它小小的,卻有百百種的家族成員,除了有會引發疾病的壞菌,其實也有對人類有益的好菌。舉凡從細菌中提取蛋白質,成為治療疾病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甚至是那些長...
細菌
蛋白質
藥用蛋白質
大腸桿菌
醫療
疾病
2020.03.16
科技報導2020年3月號(459期)目錄
作者 /
459期
科技報導
雜誌目錄
2020.03.01
來企SAY夜市——科工館直覺x科學x推理機率特展
作者 / 林家妤Shark Lin∕因為數學成為斜槓青年,進行數學藝...
613期
「生活中最重要的問題,絕大部分其實只是概率問題。」──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Pierre-Simon marquis de Laplace)
夜市
科學
科工館
推理
機率
科工館特展
2020.03.01
科學月刊2020年3月號(603期)目錄—一起運動吧
作者 /
603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2020.03.01
藉半世紀的回顧 再談都卜勒效應
作者 / 欒丕綱/任職於中央大學光電系,研究興趣為超穎材料與...
603期
都卜勒效應於生活當中十分常見,例如疾駛而過的救護車,車上發出的鳴笛聲會根據與觀測者的遠近而有不同的頻率音高。而在天文研究中,恆星因都卜勒效應所產生的紅移與藍移能讓科學家了解宇宙的演化與現狀。都卜勒效應主要...
物理現象
都卜勒效應
光波
聲波
2020.02.17
科技報導2020年2月號(458期)目錄
作者 /
458期
科技報導
雜誌目錄
2020.02.03
2019年科學大事件
作者 / 趙軒翎/是生科人也是新聞人,因緣際會踏入科學傳播領...
602期
在跨年煙火中送走了2019 年,迎來了嶄新的2020 年;也在鞭炮聲中向農曆豬年說再見,由鼠年開始新的一輪。時間如流水一去不返,科學、科技卻在前人積累中不斷寫下新頁。在2019 年6 月號的《科學月刊》,倪簡白老師以〈...
科學新聞
2019科學新聞
2019新聞
黑洞
探月
太陽探索
福衛七號
CRISPR
丹尼索瓦人
量子霸權
防疫
亞馬遜森林大火
2020.02.01
讓專業的來 動物系總編輯教你如何捉老鼠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2期
今(2020)年歲次子鼠,雖然吉祥話裡都說鼠來寶,但筆者想應該很少人能忍受在家與鼠共眠。萬一,在讀者家裡不幸住著這些「神奇寶貝」,要如何有效率地把牠們一一捕獲呢?
老鼠
行為模式
驅鼠器
2020.02.01
輕鬆漫步好去處 格林威治
作者 / 謝育哲/心還在倫敦、布魯塞爾、布魯日與南安普敦,每...
602期
去(2019)年跨年期間,筆者買了張機票規劃前往英國倫敦慶祝新年。10 天的旅程中,走遍英國倫敦與比利時布魯塞爾各處的博物館與景點。而本次要介紹的散步景點,是位於倫敦東南處的城鎮格林威治(Greenwich)。
格林威治
本初子午線
卡蒂薩克號
國家航海博物館
2020.02.01
演化不只是一種淘汰機制
作者 / 許家偉/生物系和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畢,學術研究領...
602期
演化的主要機制──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 是以外在環境作用在生物身上作為篩選標準的力量,這股力量統稱為選擇壓力(selective pressure)或演化壓力 (evolutionary pressure),然而,物種間持續的互動其實...
演化
軍備競賽
抗生素
選擇壓力
物種
2020.02.01
金魚腦也學得會? 斑馬魚比你想的還聰明!
作者 / 陳冠言/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生,來自基隆的大海、...
602期
俗話說:「魚只有七秒鐘記憶。」日常生活中,人們總習慣在記不起東西時,自嘲或嘲笑別人是個「金魚腦」,表示記憶能力之差勁。然而,魚兒的小腦袋瓜,真的是如此地沒用嗎?
金魚腦
記憶
顏色辨識
2020.02.01
科學月刊2020年2月號(602期)目錄—100%中「鼠」
作者 /
602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2020.02.01
構築生命現象的藍圖 — 50年來核酸研究進展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2期
生命體中的遺傳訊息匯集成一本大書,透過對核酸的研究,人們開始從DNA的編碼、含氮鹼基的排列組合中「讀」出世間萬物的「原貌」,並嘗試以人工的方法改寫這些訊息。
核酸
遺傳物質
遺傳學
細胞
生命
肺炎菌
T2噬菌體
2020.01.15
科技報導2020年1月號(457期)目錄
作者 /
457期
2020.01.14
救命仙丹、開拓先驅、諾貝爾得獎者:昆蟲帶來的遠見
作者 / 安.史韋卓普-泰格松
換個角度想想,昆蟲絕對稱得上人類的繆思女神。從節能建築、諾貝爾獎、抗生素到回春仙丹,昆蟲都為人類帶來許多靈感。
昆蟲
仿生
魔鬼氈
偽鈔
諾貝爾
地球其實是昆蟲的
2020.01.01
打桌遊不要聽搖滾樂啦
作者 / 謝育哲/喜歡邊聽搖滾樂邊喝威士忌,喝醉後跟著旋律與...
601期
筆者是搖滾樂重度成癮者,每年不是要飛一趟歐洲跑搖滾或重金屬的音樂節,就是會鎖定來臺表演的樂團。2018年筆者就曾為了一睹槍與玫瑰(Guns N’ Roses)的風采,買了機票飛到法國巴黎參加下載音樂節 (Download...
桌遊
搖滾樂
音樂
2020.01.01
沒什麼用途,藏起來也好? 不見得所有生命現象都是適...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陽明微免所,曾任職UCLA微免...
601期
達爾文隨小獵犬號(HMS Beagle)抵達加拉巴哥群島 (Galápagos Archipelago),島上的鬣蜥、陸龜和芬雀跟南美洲大陸(其實都是來自南美洲大陸)有一定的相似度,這讓達爾文明白:雖然物種來自共同的祖先,但會因應環境...
生命
演化
基因
偽基因
性狀
2020.01.01
物理英雄與大時代的交會— 惠勒與歐本海默
作者 / 簡宗奇/桃園市立南崁高中物理科教師。
601期
惠勒與歐本海默是物理界的巨擘,他們的研究在近代物理研究占有一席之地。而兩位物理學家也在二戰前後, 英雄造時勢,不論是核物理的曼哈頓計畫或重力與黑洞前瞻研究,都開創出屬於自己與物理界的康莊大道,並留給後世珍...
物理
原子核液滴模型
核分裂
量子力學
核物理發展
2020.01.01
潛藏內太空的微觀世界海洋病毒
作者 / 嚴融怡/畢業於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曾擔任中研院...
601期
病毒在生活中無所不在,海洋中的病毒更是不計其數。 作為生態的重要一環,病毒也是維持海洋環境與生態不可或缺的要角。近年來經由DNA序列的研究,也讓科學家及全世界發現以往從未注意到的各種海洋病毒。
海洋
病毒
海洋病毒
生態
水產業
微生物
白點症病毒
2020.01.01
50年之後─染色體又知多少?
作者 / 羅時成/長庚大學生醫系客座教授,研究領域為分子病毒...
601期
生物學家在50 年前就清楚知道染色體的基本建材主要是DNA 和組蛋白,也含有非常少量的RNA、酸性蛋白及鈣、鎂、鐵等元素,但對 DNA 與組蛋白複合體細節結構仍不清楚。
染色體
染色質基本結構假說
生物學
癌細胞
核型
2020.01.01
一樣米養百樣人, 而臺灣竟有千樣米?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601期
稻米,一種流傳數千年之久的糧食作物,根據考古發現栽培起源可追溯至西元前8000年甚至更久,是亞洲地區自古以來重要的主食。而現在,全世界更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米,主要在亞洲、歐洲南部、熱帶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區。
稻米
澱粉
栽種史
在來米
2020.01.01
科學月刊2020年1月號(601期)目錄—離岸風力發電
作者 /
601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2019.12.16
科技報導2019年12月號(456期)目錄
作者 /
456期
科技報導
雜誌目錄
2019.12.01
科學月刊2019年12月號(600期)目錄—諾貝爾獎特別報...
作者 /
600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2019.11.29
中國生理學之父林可勝於生理學的研究成就
作者 / 潘震澤/臺大動物系學、碩士,美國韋恩州立大學生理系...
600期
今(2019)年是中國生理學之父林可勝逝世50周年,本 文是應何邦立醫師之邀,為其編纂林可勝紀念文集所作。 關於林可勝的一生,近年來已有過多人為之作傳,其中大多著重於林於抗戰期間的工作;本文僅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談...
生理學之父
中國
林可勝
胃分泌
2019.11.29
核磁共振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作者 / 周三和/臺灣師範大學化學學士,臺大生化碩士及美國西...
600期
長期以來,核磁共振被認為是鑑定有機小分子,如中草藥成份或其它天然物分子結構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只是利用過去傳統的一維核磁共振技術,如化學位移及耦合常數等,所能解析的有機分子結構一般分子量都小於一千道爾頓(...
核磁共振
胺基酸
蛋白質
有機分子結構
生化大分子結構
2019.11.29
讓輪胎持續轉動— 循環科技
作者 / 謝育哲/本刊編輯。
600期
循環科技的宗旨,是為了永續發展及重複利用有限資源,進而達到降低汙染、節省資源與環保等目標。
循環科技
永續發展
輪胎
硫化反應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資料總數:798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